地表沉降观测技术交底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沉降观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基坑沉降观测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注意事项(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3)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2. 基坑沉降观测作业安全要求(1)观测前,应对观测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完好、功能正常。
(2)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区域的地质、水文、道路等状况,了解周边建筑物、民房等情况。
(4)观测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测区域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3. 观测现场安全措施(1)观测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2)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观测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扑救。
(4)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防止人员坠落。
4. 观测人员安全要求(1)观测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2)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观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观测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观测现场。
5. 应急措施(1)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观测,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2)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调整观测方案、加固观测设施等。
(3)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四、交底时间本次安全技术交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
五、交底人(签名)六、接收人(签名)七、复验人(签名)八、备注1. 本安全技术交底应作为施工人员日常作业的依据。
2.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交底书(路基沉降观测桩)

2013年12月09日
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桩
交底地点
指挥部
交底组织单位
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
交底负责人
焦建军
交底接收单位
指挥部所属各单位
签发人
樊万里
内容及说明:
现将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制作、埋设事宜交底如下,所属各单位认真按照交底内容执行。确保路基沉降观测质量,严格路基现场文明化施工标准。
2.路基施工过程中和路基施工完毕后,各单位派专人定期巡查和维护;
3件:
沉降观测桩设计大样图
编制:焦建军复核:郭焕平
2.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毕时,重新埋设正式观测桩。正式观测桩元件采用派发的专用观测标志;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二、保护措施:
1.沉降观测桩在埋设过程中,各单位派专人指导埋设;
一、路基沉降观测桩制作及埋设说明:
根据目前现场施工情况、建指及评估单位建议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按照两步进行埋设和观测:
1.路基基床表层未施工完时,埋设临时观测桩。临时观测桩元件选择Φ20mm钢筋,长度30cm,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制作成弯钩;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技表-1
工程
名称
箱梁预制
施工单位
制梁队
施工技术负责人
幸翔
编制
单位
弥勒竹园制梁场工程部
交 底 人
职 称 (务)
技
术
交
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
容
关于预制箱梁沉降观测标埋设的技术交底
1、每片预制箱梁共预埋徐变观测标6个,端头各两个,跨中两个,具体预埋位置见附图1(32m)和附图2(24m);
交底人: 复核: 签收人: 日期:
2、徐变观测标采用Q235材质,外露部分采用渗锌防锈处理;
3、梁体徐变观测标埋设于梁顶面,高出梁面20mm,对称设置;
4、预制箱梁要求每30孔梁埋设一次梁体徐变观测标,梁场前期箱梁要求全部预埋,以便有效监控梁体变形情况;
5、每次打梁之前需到制梁场工程管理部领取观测标;
6、要求预埋位置正确,外露尺寸符合要求。
线路中心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标埋设
技术交底
根据“细则”要求,现将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埋设进行技术交底:
1、对应路基原有沉降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上埋设观测标;
2、有沉降板的位置,在线路中心线左侧埋设,如图示;
3、观测标埋设位置从支承层底开始用混凝土回填至封闭层顶面,混凝土回填断面尺寸如图所示;
4、观测标埋设:观测标直杆部分外露2mm(不含半球部分),观测标周围混凝土面抹平。
5、若沉降板没有在线路中心线上,偏离线路中心线左右侧20cm以上的,将观测标埋设在相应的右左侧位置。
即:沉降板偏左侧,将观测标埋在右侧;沉降板偏右侧,将观测标埋在左侧。
交底人:王治山接收人:日期:2014-12-9。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第页共页工程名称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桥涵施工班组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
1.承台观测标:承台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1处。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处,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承台观测标接受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 ,高出埋设表面3mm ,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承台观测标设置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4mm 不锈钢螺栓。
见下图所示:204010020120202101014墩身观测标设置3. 桥台观测标、参考下图设置。
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墩身大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墩身观测标-1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基础平面图石家庄太原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原地面基 础墩身侧面图石家庄太原太原石家庄墩身侧面图基 础墩身观测标-2原地面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太原石家庄基础平面图墩身观测标-2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墩身小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单位:厘米单位:厘米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顶 帽顶 帽承 台垫 石垫 石垫石垫石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技术交底1

交底单位名称:宝兰客专甘肃段BLTJ-11标一工区编号:
工程名称
南二十里铺隧道、石羊岭隧道进口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附后:
附件及附图:
接收人:
隧道沉降观测标(S):隧道沉降观测标在隧道二衬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图1隧道观测标S1、S2埋设位置示意图
图2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图3隧道观测标S1、S2仰拱临时埋设位置
图4临时埋设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现场要求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充填混凝土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
仰拱上的辅助观测标采用上端为球形或半球形的不锈钢,外露5mm,侧墙上的水平隧道观测标外端为球形,外露20~30 mm,以保证铟钢尺的观测精度。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所有进行基坑施工的工程,涉及沉降观测的各项工作。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2)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3)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
2. 沉降观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观测仪器及操作方法。
(2)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水文、道路、周边建筑物等状况。
(3)掌握沉降观测数据记录、分析、处理等技能。
3. 沉降观测设备要求:(1)沉降观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确保精度。
(2)仪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避震的环境中。
(3)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4. 沉降观测作业程序:(1)制定沉降观测方案,明确观测点、观测频率、观测方法等。
(2)在施工现场设立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按照观测方案,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4)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形成沉降观测报告。
5.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2)观测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观测方案。
(3)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上报,不得隐瞒、篡改。
(4)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观测结束后,对观测设备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下次使用。
四、应急措施1. 如发生观测人员受伤事故,应立即停止观测,并采取以下措施:(1)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2)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报告项目负责人,请求支援。
2. 如发现异常沉降,应立即采取措施:(1)对异常沉降区域进行围挡,防止人员、车辆进入。
(2)通知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
(3)对沉降区域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五、交底时间本交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沉降观测点技术交底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桥墩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一、简介京沪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对桥涵工程的施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观测分析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因此需要在桥墩埋设沉降变形观测点。
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二、布置范围十字河、大官庄特大桥隔墩(逢单)设置承台、墩身沉降观测标。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三、布置位置及要求桥墩及桩基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桥墩观测标。
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m 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
具体情况详见观测标构造图。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1、沉降观测点设于一级承台顶面,每个承台埋设2个观测点,分别设于承台对角上,观测点要求埋设稳固。
2、观测点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埋设在承台顶面两对角,距承台边50cm。
观测点采用Φ20不锈钢加工,长为8cm,钢筋上部端头磨成半球状,钢筋高出埋设表面2cm,埋深6cm。
3、在埋设过程中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观测点应垂直埋设,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
4、混凝土凝固后,观测点露出混凝土部分刷两道防锈漆,顶部涂满油脂,并用红油漆编号。
5、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观测点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铁二十一局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QZCZQ-9标第三分部架子二队
技术交底书
第1页共2页施表工程名称琚家湾隧道工程部位地表沉降观测桩
交底内容:
浅埋隧道(双线隧道Ⅴ级围岩浅埋为30—35米)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一般条件下纵向、横向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本隧道断面点的埋深,地表沉降量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一个量测断面内布设4~11个测点,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进行加密即
2.5米,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小于H0+B。
其测点布置如图所示。
注:H0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
量测范围
5m
H0基准点
45°
B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
2 表沉降量测点纵向布置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5~10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3 地表沉降观测桩加工及埋设
本隧道最大埋深35米,断面每隔20米埋设,地表沉降观测桩原材为Φ20带肋钢筋,沉降观测桩坑深30cm,直径15cm,钢筋桩外露2cm,用C20混凝土护桩,必须充分振捣,确保钢筋桩不得被拔出为原则。
交底人; 年月日复核人:年月日
审核人; 年月日接底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