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位埋设技术交底1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十局石济客专济南枢纽I标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路基沉降观测1.1路基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B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1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1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路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各2米、10米处,并与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
3、B2型观测断面:除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还应当布设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1.3观测板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板由钢筋混凝土底板(50cm×50cm,厚3cm)、金属测杆(φ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φ50mmPVC管)组成。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沉降观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基坑沉降观测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注意事项(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3)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2. 基坑沉降观测作业安全要求(1)观测前,应对观测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完好、功能正常。
(2)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区域的地质、水文、道路等状况,了解周边建筑物、民房等情况。
(4)观测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测区域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3. 观测现场安全措施(1)观测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2)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观测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扑救。
(4)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防止人员坠落。
4. 观测人员安全要求(1)观测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2)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观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观测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观测现场。
5. 应急措施(1)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观测,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2)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调整观测方案、加固观测设施等。
(3)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四、交底时间本次安全技术交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
五、交底人(签名)六、接收人(签名)七、复验人(签名)八、备注1. 本安全技术交底应作为施工人员日常作业的依据。
2.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交底书(路基沉降观测桩)

2013年12月09日
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桩
交底地点
指挥部
交底组织单位
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
交底负责人
焦建军
交底接收单位
指挥部所属各单位
签发人
樊万里
内容及说明:
现将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制作、埋设事宜交底如下,所属各单位认真按照交底内容执行。确保路基沉降观测质量,严格路基现场文明化施工标准。
2.路基施工过程中和路基施工完毕后,各单位派专人定期巡查和维护;
3件:
沉降观测桩设计大样图
编制:焦建军复核:郭焕平
2.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毕时,重新埋设正式观测桩。正式观测桩元件采用派发的专用观测标志;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二、保护措施:
1.沉降观测桩在埋设过程中,各单位派专人指导埋设;
一、路基沉降观测桩制作及埋设说明:
根据目前现场施工情况、建指及评估单位建议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按照两步进行埋设和观测:
1.路基基床表层未施工完时,埋设临时观测桩。临时观测桩元件选择Φ20mm钢筋,长度30cm,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制作成弯钩;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沉降观测标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级别:四级编号:
主送单位
工班班长
施工图号
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部位
DIK404+424涵洞
发送日期
沉降观测标施工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石济客专桥通-1-08》
二、工程概况及要求
1、DIK404÷424涵洞边墙两内侧设置沉降观标,安放数量为12个。
2、涵洞沉降观测标设置在出入口涵身最外节边界线内侧50cm,顶板底以下50cm处4个,涵洞线路中心顶板底以下50cm框身处2个.其底板顶面以上L5m相对应上部沉降观测标位置相应安放6个,共计12个。
3、沉降观测标预埋深度为(边墙厚度减4cm),在边墙内侧外露2cmo
三、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其位置的准确,牢固,不得受到扰动与破坏。
沉降标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单位工程名称
天津特大桥4(DK156+899~DK190+107.05)
分部工程名称
桥墩(台)
分项工程名称
沉降观测标埋设
施工单位
中铁十七局十三工区
里程
DK190+104.05(沪方台)
交底日期
2008.6.20
交底地点
工地现场
交底内容:
一、编制依据:
2008年5月,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
二、交底内容:
1.埋设的位置:
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2.埋设方法:
(1)台帽两侧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见下图所示:单位(mm)
交底接受人
交底人
审核人
注:驻地监理抽查。
工程名称: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施工合同段:土建一标编号: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技术交底书
单位工程名称
天津特大桥4(DK156+899~DK190+107.05)
分部工程名称
桥墩(台)
分项工程名称
沉降观测标埋设
施工单位
中铁十七局十三工区
里程
DK190+104.05(沪方台)
交底日期
2008.6.20
交底地点
工地现场
交底内容:
埋设分成两部分完成,先把带螺纹套筒部分预埋进混凝土中,螺栓口用塑料布等物品保护好顶在模板上,后部如图所示焊接钢板。墩台身拆模后取出塑料布拧上螺栓。
(2)台背墙顶两侧可用箱梁观测标,φ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圆处理。见下图所示: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技表-1
工程
名称
箱梁预制
施工单位
制梁队
施工技术负责人
幸翔
编制
单位
弥勒竹园制梁场工程部
交 底 人
职 称 (务)
技
术
交
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
容
关于预制箱梁沉降观测标埋设的技术交底
1、每片预制箱梁共预埋徐变观测标6个,端头各两个,跨中两个,具体预埋位置见附图1(32m)和附图2(24m);
交底人: 复核: 签收人: 日期:
2、徐变观测标采用Q235材质,外露部分采用渗锌防锈处理;
3、梁体徐变观测标埋设于梁顶面,高出梁面20mm,对称设置;
4、预制箱梁要求每30孔梁埋设一次梁体徐变观测标,梁场前期箱梁要求全部预埋,以便有效监控梁体变形情况;
5、每次打梁之前需到制梁场工程管理部领取观测标;
6、要求预埋位置正确,外露尺寸符合要求。
线路中心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路基沉降观测标埋设
技术交底
根据“细则”要求,现将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埋设进行技术交底:
1、对应路基原有沉降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上埋设观测标;
2、有沉降板的位置,在线路中心线左侧埋设,如图示;
3、观测标埋设位置从支承层底开始用混凝土回填至封闭层顶面,混凝土回填断面尺寸如图所示;
4、观测标埋设:观测标直杆部分外露2mm(不含半球部分),观测标周围混凝土面抹平。
5、若沉降板没有在线路中心线上,偏离线路中心线左右侧20cm以上的,将观测标埋设在相应的右左侧位置。
即:沉降板偏左侧,将观测标埋在右侧;沉降板偏右侧,将观测标埋在左侧。
交底人:王治山接收人:日期:2014-12-9。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第页共页工程名称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桥涵施工班组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
1.承台观测标:承台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1处。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处,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承台观测标接受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 ,高出埋设表面3mm ,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承台观测标设置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4mm 不锈钢螺栓。
见下图所示:204010020120202101014墩身观测标设置3. 桥台观测标、参考下图设置。
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墩身大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墩身观测标-1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基础平面图石家庄太原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原地面基 础墩身侧面图石家庄太原太原石家庄墩身侧面图基 础墩身观测标-2原地面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太原石家庄基础平面图墩身观测标-2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墩身小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单位:厘米单位:厘米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顶 帽顶 帽承 台垫 石垫 石垫石垫石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底单位名称:宝兰客专甘肃段BLTJ-11标一工区编号:
工程名称
南二十里铺隧道、石羊岭隧道进口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附后:
附件及附图:
接收人:
隧道沉降观测标(S):隧道沉降观测标在隧道二衬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图1隧道观测标S1、S2埋设位置示意图
图2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图3隧道观测标S1、S2仰拱临时埋设位置
图4临时埋设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现场要求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充填混凝土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
仰拱上的辅助观测标采用上端为球形或半球形的不锈钢,外露5mm,侧墙上的水平隧道观测标外端为球形,外露20~30 mm,以保证铟钢尺的观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