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标技术交底(定稿)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标技术交底(定稿)

**
技术交底
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合同段
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施工部位
交底日期交底地点
承台、墩身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1、承台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埋设于底层承台表面,当墩台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1)、观测标原件:采用直径Ø=20mm、长l=320mm的螺纹钢,外露部位打磨光滑;
2)、埋设要求: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1、-2观测标于承台主体钢筋相连接,距承台两边缘500mm*500mm、外露承台表面20mm,参照本文示意图。

3)、埋设责任人:架子队长交底承台施工队伍,现场技术干部负责督管,由承台施工队伍负责埋设,如未埋设后果由施工队伍承担。

2、墩身沉降观测标的埋设
墩身观测标为永久观测标埋设于墩身两侧。

1)、观测标原件:采用厂家订做不锈钢标志(参照连镇施(桥)参IV-05图纸); 2)、埋设要求:墩身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于墩身左侧;观测标-2设置于墩身右侧;距原地面500mm、外露墩身表面35mm,参照本文示意图
3)、埋设责任人:由各分部测量班负责埋设、埋设工具由设备部提供,如未埋设后果由分部测量班承担。

本文示意图
交底接受人交底人审核人
备注:。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沉降观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对象所有参与基坑沉降观测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注意事项(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2)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

(3)现场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施工方案,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要求。

2. 基坑沉降观测作业安全要求(1)观测前,应对观测仪器进行检查,确保仪器完好、功能正常。

(2)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区域的地质、水文、道路等状况,了解周边建筑物、民房等情况。

(4)观测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测区域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3. 观测现场安全措施(1)观测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2)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通道,确保人员疏散通道畅通。

(3)观测现场应配备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等,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扑救。

(4)观测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安全网等,防止人员坠落。

4. 观测人员安全要求(1)观测人员应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

(2)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3)观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4)观测人员应遵守现场安全规定,不得擅自离开观测现场。

5. 应急措施(1)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观测,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2)根据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调整观测方案、加固观测设施等。

(3)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四、交底时间本次安全技术交底于XX年XX月XX日进行。

五、交底人(签名)六、接收人(签名)七、复验人(签名)八、备注1. 本安全技术交底应作为施工人员日常作业的依据。

2. 施工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调整安全技术措施。

技术交底书(路基沉降观测桩)

技术交底书(路基沉降观测桩)
技术交底记录
2013年12月09日
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桩
交底地点
指挥部
交底组织单位
青荣城际铁路施工指挥部
交底负责人
焦建军
交底接收单位
指挥部所属各单位
签发人
樊万里
内容及说明:
现将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制作、埋设事宜交底如下,所属各单位认真按照交底内容执行。确保路基沉降观测质量,严格路基现场文明化施工标准。
2.路基施工过程中和路基施工完毕后,各单位派专人定期巡查和维护;
3件:
沉降观测桩设计大样图
编制:焦建军复核:郭焕平
2.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毕时,重新埋设正式观测桩。正式观测桩元件采用派发的专用观测标志;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二、保护措施:
1.沉降观测桩在埋设过程中,各单位派专人指导埋设;
一、路基沉降观测桩制作及埋设说明:
根据目前现场施工情况、建指及评估单位建议路基基床表层沉降观测桩按照两步进行埋设和观测:
1.路基基床表层未施工完时,埋设临时观测桩。临时观测桩元件选择Φ20mm钢筋,长度30cm,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制作成弯钩;观测桩基坑开挖直径30cm,深度0.35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回填,混凝土面低于观测桩基坑顶面5cm,基坑上半部分使用六棱块防护,六棱块周围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观测元件露出混凝土面2cm。

沉降观测桩技术交底 (细则)

沉降观测桩技术交底 (细则)

表格编号技术交底书
项目名称靖边至神木集运铁路JSTJ-01标段
共1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路基试验段
设计文件图号路基工点设计图第10册
施工部位沉降观测桩
交底日期2017年9月13日
交底内容:
一、工程概况
选取试验段时,综合考虑本标段目前征地拆迁、现场地表清理、及结构物间路基段、取土场、现有交通、水电情况等,分析比较试验段选在DK21+600-DK21+750段全长150m,最小填土高4.889m,最大填土高
7.149m。

二、沉降观测桩
1、沉降观测桩使用50cm*50cm*1cm钢板,Φ40带丝扣镀锌管(1m/根)。

保护套管Φ49的PVC管。

2、沉降板埋设位臵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沉降板的水平与垂直。

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3、钢管第一根垂直焊接在钢板中心
4、放好沉降板后,回填倒一定厚度时,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

并在其周围填筑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5、测量埋设就为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度读数作为原始读数。

随着
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杆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高以0.5米为益。

接长前后应测量测杆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标高量。

6、接高时应确保垂直,避免重型机械等因素导致套管倾斜。

编制人:审核人:
接底人:日期:。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

第页共页工程名称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桥涵施工班组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

1.承台观测标:承台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1处。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处,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承台观测标接受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 ,高出埋设表面3mm ,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承台观测标设置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4mm 不锈钢螺栓。

见下图所示:204010020120202101014墩身观测标设置3. 桥台观测标、参考下图设置。

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墩身大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墩身观测标-1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基础平面图石家庄太原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原地面基 础墩身侧面图石家庄太原太原石家庄墩身侧面图基 础墩身观测标-2原地面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太原石家庄基础平面图墩身观测标-2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墩身小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单位:厘米单位:厘米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顶 帽顶 帽承 台垫 石垫 石垫石垫石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技术交底1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技术交底1
技术交底书
交底单位名称:宝兰客专甘肃段BLTJ-11标一工区编号:
工程名称
南二十里铺隧道、石羊岭隧道进口
设计文件图号
施工部位
沉降观测点位埋设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附后:
附件及附图:
接收人:
隧道沉降观测标(S):隧道沉降观测标在隧道二衬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m处。
图1隧道观测标S1、S2埋设位置示意图
图2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图3隧道观测标S1、S2仰拱临时埋设位置
图4临时埋设隧道观测标S1、S2示意图
现场要求在仰拱施工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充填混凝土后,应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编号,不另行编号。
仰拱上的辅助观测标采用上端为球形或半球形的不锈钢,外露5mm,侧墙上的水平隧道观测标外端为球形,外露20~30 mm,以保证铟钢尺的观测精度。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基坑沉降观测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安全技术交底。

二、适用范围本交底适用于所有进行基坑施工的工程,涉及沉降观测的各项工作。

三、交底内容1.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1)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等。

(2)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3)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

2. 沉降观测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沉降观测仪器及操作方法。

(2)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水文、道路、周边建筑物等状况。

(3)掌握沉降观测数据记录、分析、处理等技能。

3. 沉降观测设备要求:(1)沉降观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确保精度。

(2)仪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避震的环境中。

(3)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4. 沉降观测作业程序:(1)制定沉降观测方案,明确观测点、观测频率、观测方法等。

(2)在施工现场设立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按照观测方案,定期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4)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形成沉降观测报告。

5.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

(2)观测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观测方案。

(3)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上报,不得隐瞒、篡改。

(4)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观测结束后,对观测设备进行清理、维护,确保下次使用。

四、应急措施1. 如发生观测人员受伤事故,应立即停止观测,并采取以下措施:(1)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

(2)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报告项目负责人,请求支援。

2. 如发现异常沉降,应立即采取措施:(1)对异常沉降区域进行围挡,防止人员、车辆进入。

(2)通知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处理方案。

(3)对沉降区域进行监测,确保安全。

五、交底时间本交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沉降观测点技术交底

沉降观测点技术交底

京沪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桥墩沉降变形观测技术交底一、简介京沪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对桥涵工程的施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砼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施工期间必须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观测分析确定无碴轨道开始铺设时间,因此需要在桥墩埋设沉降变形观测点。

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二、布置范围十字河、大官庄特大桥隔墩(逢单)设置承台、墩身沉降观测标。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三、布置位置及要求桥墩及桩基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桥墩观测标。

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m 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

具体情况详见观测标构造图。

涵洞边墙两侧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数量为6个。

1、沉降观测点设于一级承台顶面,每个承台埋设2个观测点,分别设于承台对角上,观测点要求埋设稳固。

2、观测点在承台施工完成后埋设在承台顶面两对角,距承台边50cm。

观测点采用Φ20不锈钢加工,长为8cm,钢筋上部端头磨成半球状,钢筋高出埋设表面2cm,埋深6cm。

3、在埋设过程中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观测点应垂直埋设,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

4、混凝土凝固后,观测点露出混凝土部分刷两道防锈漆,顶部涂满油脂,并用红油漆编号。

5、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钢凿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观测点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先熟悉每天的监测情况,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和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并做好每天的观察日志。
2、熟悉和了解基坑开挖的进程和工况,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二)地表沉降监测方法
1、测量方法:
采用高精度NI007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半厘米分划铟钢标尺进行测量。用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测前应对仪器、标尺进行检定,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I角进行检测,I<15"。控制网及首次观测可采用单程双测站观测,其后可采用单程单测站观测,监测点必须构成闭合环,以确保《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的二级变形测量精度。基准点选在离基坑50m以外的地方(基准点采用Φ15mm左右、长度1.0~1.5m的钢筋打入地下,地面用砼加固,或设置在年代较老且结构坚固的建筑物上),形成一个地面控制网,定期校核。在基坑降水前对各监测点进行首次观测时,应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两次,两次高程平均值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均应与初始值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的累计值及本次变化量。
(六)基坑回弹监测点布置在基坑中央、距坑底边缘1/4底宽处,共计25个点。在土体内打孔后,把绑好磁环的塑料管下到孔内(把磁环预埋到低于基底20~30厘米处),绑磁环的材质遇水后会自动松开,磁环就与塑料管分离并与土体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当土体沉降或上升时磁环也就与土体同时下沉或上升。
(七)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点布置:由于围护墙体是连续墙,土压力计的埋设将采用挂布法。在连续墙钢筋笼焊接好后将装有土压力计的铁盒绑结在挂布上,将挂布绑结在连续墙钢筋笼的外侧上,从铁盒中引出的导线集中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待钢筋笼吊入槽内后,将导线集中引至墙顶并注明号码套环标记。
性能指标:传感灵敏度0.04‰、精度±4mm/15m。
2、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利用高精度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利用起算点坐标和实测的边长夹角,算出每个待测点的绝对坐标进而求出每个点的变化矢量。
(五)横撑轴力监测方法
用XP99C振弦式频率计,量测轴力计的频率值,当轴力计受到轴向力时,引起弹性钢弦的张力变化,改变钢弦的振动频率,通过频率仪测得钢弦的频率变化即可测出轴力计受力的大小,通过换算计算出横撑内力的大小。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西钢盛世华城E区写字楼工程
建设单位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分项工程名称
沉降观测方案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
中国一冶西钢盛世华城工程
技术交底内容
(一)基坑内外情况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采用巡视法,观察内容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等。参照上述内容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开挖随进行观察。要求观察人员作到以下两点:
地下水位的变化。依据设计要求***车站及折返线每40米左右在基坑两侧布设一组水位观测井,总共布设64口地下水位观察井(深井28口、浅井36口)。
精度:测量误差不平位移监测(测斜)
本项监测是深入到围护体(连续墙或围护桩)内部,用测斜仪自下而上测量预先埋设在围护体内的测斜管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作为围护体的连续墙或围护桩在深度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情况。实测时首先将测头导轮高轮向基坑内侧方向放入测斜管,使测头上的导向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槽划至管底以上50cm (防止掉入异物时测头无法到达起测位置而影响数据连续观测),测读时由管底开始,利用测读仪每提升0.5 m读数一次,直至管口。拿出侧头后旋转180度重测一次,两次测量的深度必须一致。由管底到管口的各段位移累计相加,即为各测点的实际位移。
(三)连续墙位移监测
1、测斜管布置:每25米布设一处,共计布设38根测斜管。在地连墙内埋设测斜管(管长20米~25米),先将测斜管绑在钢筋笼子的主钢筋上,密封测斜管底部及各处接头。将钢筋笼吊入槽内,测斜管要背向开挖面放置。埋设时,测斜管接头要对好管内壁的导向槽,导向槽的位置必须与所在的围护墙垂直。为防止剔除地连墙超灌砼及冠梁施工时破坏测斜管,在围护墙顶部测斜管外加钢套管保护。测斜管的上口必须高出连续墙顶部20cm。
(十二)桩(墙)顶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三)挠曲变形监测
观测时在远离基坑的地段选定基准点,在撑上布设3个点。用于每次观测时的高程起算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求出每次各点的高程,通过计算得出挠曲变化量。
(一)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
先布置高程起算点,高程起算点的布设应远离基坑50米以外,并且应通视良好、稳固的、能够永久保存的地方或建筑物上,该项目布设4个高程控制点作为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仪器精度:±2HZ。
(九)立柱变形监测
观测时在远离基坑的地段选定基准点,用于每次观测时的高程起算点,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施测,求出每次各点的高程,其差值就是立柱的沉降变化量。
(十)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一)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同地表沉陷。
(十)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布置:间隔为30m左右设一监测点,其中有特殊情况的地方视实际情况变化加密。采用间接法布点,如各管线平行,布点位置也平行。在管线的上方开10cm左右的圆孔,以便立标尺,在监测点下面连接一块钢板。把沉降观测点放入各个管线的顶上。顶部磨成凸球面并低于地面3~5cm。
参加人员
(二)水位监测井布置
水位监测井做法与降水井做法相同,潜水观测井井深5m,减压降水观测井井深从地面至承压含水层下3m。潜水水位监测井布置在基坑两侧,依据设计要求距围护结构外边缘2米,共布设9个断面,共计36口。减压降水观测井布置按设计要求坑外布设在距围护结构外边缘2米、12米位置,布设9个断面,共计22口;坑内沿基坑中间纵向布设,共计6口。总共布设64口地下水位观察井(深井28口、浅井36口)。
2、墙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在压顶梁上每隔12.5m左右布设一点,共布设78点。用电锤在冠梁上打孔,埋入一边已做标记的方头形螺钉(测钉直径10mm),埋入时做标记面要朝向基坑外側。
(四)横撑内力监测点布置:每50米布设一处。在基坑横撑的一端布设轴力计,轴力计一端与横撑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面相接,盾构井位置竖向布置6个轴力计,标准段及折返线竖向布置5个轴力计,共布置9个断面,单侧埋设(每道支撑安装轴力计一个),需埋设45个轴力计。安装时必须保证轴力计中心线与钢支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轴力计测出的轴力能真实地反映钢 支撑所承受的轴力大小。
测量精度:±1mm。
(七)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方法
首先选定长22米、宽6米的一条不透水泥浆的帆布,再把帆布固定于设计槽段的钢筋笼迎土面。第二步把土体侧压力计固定到设计深度的帆布上。当吊放钢筋笼时(土体側压力计)就一起下到槽内。用频率仪测得初始值,按一定的周期进行人工巡检监测,将监测的值与初始值比较计算,获得土压力分布状态。
2、精度:
按国家水准二等精度要求,每个测点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毫米。
(三)水位监测方法
进行地下水位监测就是为了预报由于地下水位不正常下降引起的地层沉陷。水位监测井采用大口井,水位监测井深度应超过基坑的开挖深度。采用钢尺水位计(仪器精度±1毫米)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在水位观测井顶部选用一点,做为观测井水位的基准点(与水准网点连测),从此基准点开始,将水位计探头沿水位井下放,当碰到水时接受机会发出蜂鸣声,此时读出至基准点的读数,再结合管口基准点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地下水位的绝对高程,进而监测
(五)连续墙内力监测点布置:钢筋计布置在的连续墙的钢筋上,每50米埋设一处,需布置9个断面,每个断面埋设24个,共埋设216个。在连续墙钢筋笼焊接完成后,将钢筋计的铁棒绑在连续墙钢筋笼的主钢筋上,然后将钢筋计的铁棒两端点焊。从铁棒中引出的钢筋计导线集束用胶布固定在钢筋上。待钢筋笼吊入槽内后,将导线集束引至墙顶并注明号码套环标记。
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建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设点或2~3根柱设点,布点范围应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为宜。
当地面测点在车道上时,为了测点不被损坏和数据的真实性,这些测点必须埋入原土位置。方法是:采用长300mm~500mm长钢筋或50mm长、直径20mm的圆头钢钉打入地下作为观测点,测点顶部布设在低于路面2~5厘米处,当在软土中埋设测点时,打入土体中的测点要有足够长度,测点与土体之间不允许松动。测点材质采用具有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或钢筋,可根据不同地表情况选用这两种材质之一。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记录人
交底日期
年 月 日
(八)立柱变形监测点布置:共计两处,按设计要求在立柱上布置监测点。
(九)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和建筑物的伸缩缝等处布设。原则上离基坑较近处多布,离基坑较远处少布。在每栋建筑物外墙正负零以上10~15cm处,每间隔12米左右设一沉降观测点。用射钉枪将射钉打入建筑物结构体内,露出结构体3~5cm,测点头部略向上,测点与建筑物之间不允许松动。
仪器精度:±2HZ。
(六)基坑回弹监测方法
随着基坑内土体的开挖卸载,坑内外产生土压力差,从而出现基底回弹。观测方法:将钢尺沉降仪的测头缓慢放入导管内,当测头感应到管外土层中磁环的磁场时,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度读数,再结合精密水准仪联测管口的高程,就可以求出土体中磁环所处的绝对高程,当土体回弹时,会带动磁环升降并改变其绝对高程,从而可得到不同深度土体的回弹量。基坑开挖前测出每个测管的高程、磁环到管口的距离,作为基坑回弹的初始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