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治

合集下载

六不治

六不治

中医“六不治”与“十不治”中医学植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讲究阴阳平衡、重视天人合一,是真正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扁鹊是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提出的“六不治”至今影响深远。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不过是正、邪斗争的具体表现。

致病因素是必要条件,患者个人的先、后天因素也是决定条件。

因此,患病以后,中医提倡清心寡欲,主动调整生活节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比如患者服药期一定注意好:多休,少郁,不感染;早睡早起,饮食规律等。

但是,这些情况不大可能依靠医生单方面医术来解决,需要医生、患者、家属、甚包括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很多患者治疗期间,亲人不亲或被视若累赘都不利患者恢复。

中医认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自身是内因、医疗手段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如《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这里明确提出在医患关系中,患方所处的重要地位。

如果病人对康复缺乏主动,或拒绝治疗,或不遵医嘱,或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医生,就属于本末倒置。

传统中医认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的主导因素在于患者,医家只不过是一个重要的有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外在因素而已,所以如果患者对健康和疾病存在错误认识和误区,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无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

所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最后提到,扁鹊是有六种病人他不给治的,古代中医也有“十不治”的病人,实际也就是对病患者提出要求,要配合医家的治疗、符合正确的健康理念,否则被列入中医十不治的黑名单,那就算神医在世也不可能治愈的了。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扁鹊六不治

扁鹊六不治

扁鹊六不治-对病人的教育作用转载扁鹊六不治-对病人的教育作用转载第一种叫做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然后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1. 骄恣不论于理。

扁鹊望齐侯之色的时候,齐侯就属于骄恣不论于理。

就是说不讲道理这种人。

比如说扁鹊看他有病了,然后他就去误解扁鹊,就说你无非想谋利,把没有病的人看好当做自己的功劳,这个就是不讲理的一种表现。

你给他讲什么道理,你告诉他不该怎么做他就说凭什么我不可以这么做,然后他就那么做。

你让他怎么做他就偏偏不怎么做。

2.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所谓轻身重财,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其实也是满多的。

像一种比如说你拼命工作,爱财如命,这都属于轻身重财。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很多人都是储存了金钱,透支了健康。

现代人工作忙、压力大,有人甚至管这叫时尚叫实现自我价值,这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可取。

现在人就特别奇怪,有的人没病却偏偏要吃药,天天维生素大把大把地吃;有的人是有病偏不吃药,要钱不要命。

一听说看病还得花钱,就不看了,这种人也没办法治。

3. 衣食不能适。

三不治也。

这个在现在中国社会来讲,很多人现在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运动,锻炼身体可以预防疾病,扁鹊提出的衣食不能适就指的是我们现在很多程度上是由于生活的不节制,饮食无度,还有好逸恶劳这些造成的危险。

就像我们先前所讲过的十二时辰养生。

那么就是说你该几点睡觉,你就好好去睡,11点之前你如果睡了,然后你就把少阳之气,把你的胆经,把你的胆气聚敛生发起来那一点阳气,就给养好了。

4. 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

那么什么叫阴阳并呢?所谓阴阳并,是指阴阳就在人体里指的就是气和血。

气血如果错乱的话,那么五脏六腑就跟着乱,它的功能就都跟着乱了。

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难以救治。

中医认为当病人出现“七怪脉”时,就是病人已经有病危的相了,一般的医生也不给他治。

医生“六不治”所反映的种种“意味”

医生“六不治”所反映的种种“意味”

医生“六不治”所反映的种种“意味”当下,医患关系高度紧张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产生的医患纠纷不断。

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往往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

如果说治疗效果只与医术好坏有关还好办,困难就在于治疗不是单方面的事情,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说患者的配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早早就观察到了齐桓公身患疾病,并多次提示,但齐桓公自我感觉良好,置之不理,甚至还认为扁鹊贪图名利。

所以,《史记》在这段记载后,提出了“病有六不治”的观点,意为六种情况下医生是无能无力的。

这六种情况分别是:其一“骄恣不论于理”,所谓“骄恣”指自高自大,不相信医生,唯我独尊,没有办法讲道理;其二“轻身重财”,只重视钱财而不重视身体健康;其三“衣食不能适”,指对服饰、饮食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其四是“阴阳并,脏气不定”,指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其五是“形羸不能服药”,指某些身体极度羸弱,无法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其六是“信巫不信医”,只相信鬼神巫术,不信任医生。

虽说医者仁心,不能见死不救,但是不论怎样,“六不治”的原则确实反映了医疗的复杂与精微,也在不经意间道出了医家的不易与辛酸。

其实,就医疗过程中各种医生难以把握的因素而言,其中涉及患者的颇多,古时候如此,现今社会更是如此。

如今广为诟病的“过度医疗”,难道医生仅仅是为了创收吗?更多的还是自我保护而已!面对高难度手术,许多医生不愿意做,难道仅仅是因为技术难题或成功概率小吗?更多的还是因为担心手术失败,患者讹上自己或是医院。

从古代的“六不治”到如今的“过度医疗”,如果从医生的层面来看,多少带着一些自保的无奈意味。

但从患者的层面看,这些准则又何尝不是医生对患者的谆谆告诫呢?医患本不应对立,疾病才应是两者共同的敌人!。

扁鹊六不治指的是什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全文解读

扁鹊六不治指的是什么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全文解读

[键入文字]扁鹊六不治指的是什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全文解读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生,是古代五大名医之首。

扁鹊师从当时的名医长桑君,尽得其真传,完美的继承了长桑君的医术。

扁鹊还著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这两本书,相传是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诊断方式。

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身为神医的扁鹊却有六不治,那么这六不治指的是什么呢?扁鹊的六不治是指一不救狂妄不讲道理的人。

这些人缺乏对医生的信任,容易对医生的医术产生怀疑。

如果医生能够成功治好他的病这还好说,如果治疗的效果不好,那么这一类人就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端;二不救轻视自己身体健康而重视钱财的人。

这一类人太看重钱财这些身外之物,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却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医生最看不过眼的一类人了;三不救对服饰、食物过于挑剔的人。

这一类人过分在意自身的形象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四不救那些体内血气不足错乱且五脏六腑严重衰竭的人。

这一类人的身体用药物来治疗的话,效果约等于没有;五不救那些身体已经羸弱到不能服药的人。

这一类是因为身体不能承受药物给他带来的影响,所以也不能拯救了; 六不救那些只相信巫术却不相信医术的人。

自古以来,巫术与医术就是一个相对的存在,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不相信巫术。

扁鹊的六不治原则出自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这六大不治的原则历来被广大医学家所推崇,同时它也体现了扁鹊的医学态度。

这短短的六大原则,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大智慧。

古代医学的祖师扁鹊画像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医术高明,相传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扁鹊给老百姓的印象是他那满目慈祥的神色,高凸的额头彰显着他历经多年的沧桑和见识,尤其是他在医学上的见解。

长长的胡须已经花白,因为职业的关系,双手交叠在一起时总会一手把1。

医有六不治,扁鹊

医有六不治,扁鹊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细细看来,这段文字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扁鹊“六不治”,高度概括了古人对医、医患关系、疾病的认识。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疾病的变化及其微妙、复杂,又多让人不测,古人对疾病也有畏惧之心,这正是百姓所疾苦的;医之所病,病道少,医者所疾苦的是医道不够,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全面。

所以做医生越久了,越是感觉自己的渺小和不足,做事看病也越是谨慎,在用药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用针上,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医者当不断内求,时时反省,老先生曾经说:不是我们医生在看病,是病人在教我们看病,病人的每一个言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象都在提示着我们应该怎样顺势用药。

老先生临床几十年,治病无数,仔细回味这话,不得不让人佩服。

中国的学问是内求的学问,曾子说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以文会友是外求的,归根到底,以文会友的目的又是以友辅仁,仁是最本真的,因为有“仁”,人才会有生发之机,才会破壳而出,终成参天大树。

说到“六不治”,扁鹊把心理、习性、疾病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提示医生面对具备这六种情况之一的的病人要千万小心,另一方面也是对病人的警告。

骄恣不论于理,古来就有,很多人自以为是,对医生有偏见,就如齐桓公。

而今,面对中西医之争,很多人排斥国学,藐视中医,盲从所谓的“科学”,这样的人乃是“六不治”之首,医生面对这种病人,千万小心。

轻身重财,当一个人把身体作为换取金钱的资本,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光靠医生,这怎么行?衣食不能适,饮食起居无规律是健康的大敌,不遵守自然的规律的作息也是疾病的本源,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每个人的身体是疾病最好的医生,身体有强的自愈能力,自己是主,医生是客,医生是对疾病的痊愈起一个辅助作用,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味的依赖医生,病怎么能好?信巫不信医,六不治。

中医有八不医之说是什么意思?

中医有八不医之说是什么意思?

中医有⼋不医之说是什么意思?
中医有六不治、⼋不治、⼗不治之说,其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医和更好的治疗疾病,防⽌发⽣不必要的⿇烦和更好的发挥中药的作⽤。

中医的⼋不医有:
⼀、不信⾏医者不医,就是不相信你的⼈不治,因为⼈家不相信你,即使开了药也不⼀定吃,还有可能找你的⿇烦。

⼆、不遵医嘱者不医,不按你的医嘱服⽤中药,会影响药材的疗效,或者出现副作⽤,这样的不治。

三、讳疾忌医者不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的⼈不治。

四、⼝是⼼⾮者不医,不说真话和隐瞒病情的⼈不治。

五、朝三暮四的⼈不医,今天找你看,明天找他看的⼈不治,因为不坚持吃药,会影响疗效。

六、⾃以为是者不医,⾃⼰感觉很聪明,不听别⼈的劝告不治。

七、重财轻病者不医,就是视财如命的⼈不治,对⾃⼰都舍不得花钱,这样的⼈不治。

⼋、病⼊膏盲者不医,病已经到了不可就药的地步,即使⽤药效果也不好,弄不好⾃⼰会落下⿇烦。

中医这些不治,并不是中医不仁慈,⽽是中医经过⼏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如果提前不注意这些问题,有可能给⾃⼰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烦。

中医六不治观后感

中医六不治观后感

中医六不治观后感中医里的“六不治”可真是个有趣又很有深意的事儿。

骄恣不论于理者不治。

这就好比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觉得自己啥都懂,根本不听医生的话。

我就想起我有个朋友,生病的时候医生让他忌口,他呢,觉得医生是在小题大做,还跟人家辩论说自己身体好,偶尔吃点不该吃的没事。

结果病好得特别慢。

这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但是却不听导游(医生)的指引,乱走一气,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病好)才怪呢。

信巫不信医,不治。

这一点在现在也还有影子呢。

有些人宁愿相信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也不愿意相信科学的中医。

就像那些相信喝什么符水就能治病的,放着正儿八经的中药不去尝试。

这就像你要过河,放着好好的桥不走,非要去踩那些飘在水上的树叶,不掉进河里才怪。

中医那可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智慧结晶,你不相信它,那它也没法对你施展妙手回春的本事。

还有轻身重财者不治。

这简直是太现实了。

有些人为了省点钱,病都拖得很严重了才去看医生。

我邻居就是,身体不舒服好久了,但是舍不得花钱去检查去买药,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

结果呢,小病拖成大病,花的钱更多了。

这就好比你舍不得给车保养,等车彻底坏了,维修费用那可就高多了。

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啊,要是把钱看得比命还重,那医生也很无奈啊。

形羸不能服药者不治。

这就像是一辆破车,发动机都坏了,连油(药)都加不进去了,怎么能指望它还能跑起来呢?有些病人身体太虚弱了,连药都没办法正常服用,这就给治疗带来了超级大的难题。

这时候医生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劲也使不上。

衣食不能适者不治。

这让我觉得人真的得对自己的生活有点基本的自律。

如果一个人整天胡吃海喝,不注意保暖防寒,生活习惯乱七八糟,那生病就是早晚的事儿。

而且就算医生给治好了,他要是继续这样作,病还是会回来的。

这就像你一边让工人给你修房子,一边自己又去拆墙,房子永远也修不好啊。

阴阳并,脏气不定者不治。

这听起来很专业,但我理解就是身体乱成一团糟了,就像一个管理混乱的公司,各个部门(脏器)都在瞎忙活,没有秩序。

六不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六不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六不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在治理社会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六不专项整治工作是
一项重要的举措。

六不专项整治工作是指不作为、不担当、不落实、不作风、不廉洁、不公正的问题整治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监管,推动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首先,不作为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通过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督促相关
部门和责任人履行职责,解决了一大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和服务水平。

其次,不担当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

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承担责任,
加强工作协调,及时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再次,不落实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推动各项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确保了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不作风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

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检查,严肃查处
了一批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

同时,不廉洁问题得到了有力整治。

政府加大了反腐力度,加强了监督和检查,有效遏制了腐败问题的蔓延,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最后,不公正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政府部门加强了法治建设,加大了司法公
正力度,确保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的来说,六不专项整治工作在治理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会的
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六不专项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推进整治工作,为建设美好社会作出更大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