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技术发展史

空调技术发展史
空调技术发展史

空调技术发展史及展望

——邓忠凯20113783 一.世界空调的发展史

1901年美国的威利斯·开利(Willis H.Carrier)博士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空调试验研究室。1902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印刷厂在印刷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由于温度和湿度不恒定,裁剪纸张和调色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画面模糊。1902年7月17日开利博士为他们设计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套科学空调系统。由于开利博士发明的这套科学空调系统实现了对空气湿度的控制,空调行业将这项发明视为空调业诞生的标志。空调的发明已经列入20世纪全球十大发明之一,它首次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

1906年,开利博士获得了“空气处理装置”的专利权。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喷水室,它可以加湿或干燥空气。这一装置改善了温湿度控制的效果,使全年性空调系统能够满意地应用于20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工厂。1911年12月,开利博士得出了空气干球、湿球和露点温度间的关系,以及空气显热、潜热和比焓值间关系的计算公式,绘制了湿空气焓湿图。他将自己提出的“温湿度基本原理”递交给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得到了工程师们的广泛认可,成为空调行业最基本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湿空气焓湿图成为今日所有空调计算之基础,它是空气调节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2年,开利博士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如今该机组陈列于华盛顿国立博物馆。1937年,开利博士又发明了空气一水系统的诱导器装置,是目前常见的风机盘管的前身。个人拥有超过80项发明专利的开利博士,以其一生在空调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空调之父”,他的名字更被列入美国国家伟大发明家纪念馆,与爱迪生、贝尔等杰出发明家齐名,备受世人景仰。由于开利博士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名人之一。

与开利博士同时期另一位对空调发展史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是美国工程师克勒谋(Stuart W.Cramer)。1904年身为纺织工程师的克勒谋负责设计和安装了美国南部约1/3纺织厂的空调系统。系统开始采用集中处理空气的喷水室,装置了洁净空气的过滤设备,共包括60项专利,都达到了能够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和使空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及洁净程度的要求。为了描述他所做的工作,克勒谋先生于1906年5月在一次美国棉业协会(AC—MA—American Cott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术语,从而为空气调节命名。

美国舒适空调的发展,远远迟于工业空调。第一座空调电影院是在芝加哥(1911年),纽约空调电影院则是第一座真正可以调节空气各种性能的电影院。自1925年到1931年,估计美国约有400家电影院和剧场配备了舒适空调。旅馆、餐厅甚至教堂也是空调首批常用客户,早在1920年就有一座教堂配备了舒适空调。大型商店的舒适空

调开始于1919年,第一家是布鲁克林Abraham8LStraus商店。1927年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有一幢办公大楼全部实现了舒适空调。1930年,费城一幢34层摩天大楼全部配备舒适空调。1938年,华盛顿市府大厦配备了当时最大的空调装置(20930kW)。1929年在巴尔的摩一俄亥俄运行线上一辆火车餐车配备了舒适空调。1931年在纽约一华盛顿线路上有一列火车全部实现舒适空调。1946年美国空调列车的数量已增至1.3万辆。从1937年起,美国的公共汽车和大客车也开始采用空调。1946年空调大客车共计有3500辆左右。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大规模地实现私人小汽车的空调。

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空调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南非,1920年就有一座深矿井采用一套700马力(514.5kw)的装置进行降温。在英国,第一座空调旅馆是伦敦的Cumberland旅馆。在德国,1927'--二1928年,各类工厂尤其是卷烟厂和纺织厂、一些电影制片厂及电影院已采用了空调;1938年,慕尼黑美术馆实现了空调。在法国,1927年巴黎附近的一座医院,1932年一家电话交换局实现了空调。除北美和欧洲之外,日本在当时是关注空调较多的国家,1917年一家私人住宅实现了空调,1920年一家糖果厂实现了空调,1927年一家剧场实现了空调。可以看出,舒适空调首先用于电影院、剧场、大型商店等公共场所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次用于办公室以及深矿井。1930年后,由于小型制冷机的发展以及可靠性的提高,舒适空调才扩大到各类商店、旅馆、餐厅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火车、大客车、轮船)等。在1945年后舒适空调才进入住宅。 20世纪60年代,新型的燃气空调

在日本出现了。燃气空调是以燃气为能源的空调设备,与电力空调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功能全、设备利用率高、综合投资省;设备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省;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少;机械运动部件少、震动小、噪音低、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制冷工质为溴化锂的水溶液,价格低廉且无公害;最为重要的是:大量使用燃气空调不仅有利于改善供电紧张状况,而且对于提高电力负载率,改善电力峰谷平衡率都有十分可观的效果。这不仅能解决能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对于提高电力设备运转利用率和有效控制电力设备投资的盲目增长,降低电力成本和稳定供电能力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大量使用燃气空调对于有效平衡燃气季节峰谷、提高燃气管网利用率、降低供气综合成本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

二.空调技术在近代的发展与变革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从政府到民间一致推动燃气空调的发展,大约用了lO年的时间,燃气空调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的85%左右。韩国在研究了日本的经验之后,也推动了燃气空调的生产和应用。如今,其燃气空调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比日本还高。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对太阳能利用的研究蓬勃发展,太阳能空调技术也随之出现。随着太阳能制冷空调关键技术的成熟.特别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制冷机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80年代初期,变频空调技术在日本开始运用。1982年,日本生

产了第一台交流变频空调。变频空调是在普通空调的基础上选用了变频专用压缩机,增加了变频控制系统的空调。它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和普通空调完全相同。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变频空调的主机是自动进行无级变速的,它可以根据房间情况自动提供所需的冷(热)量;当室内温度达到期望值后,空凋主机则以能够准确保持这一温度的恒定速度运转,实现“不停机运转”,从而保证环境温度的稳定。变频空调具有节能、噪音低、温控精度高、调温速度快、电压要求低、环境温度要求低等特点。

90年代中期,太阳能空调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真空管集热器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大量进入了市场。新式太阳能空调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压缩式制冷机进行制冷。这种实现方式原理简单、容易实现,但成本高。像青岛海尔就生产过这种太阳能冰箱和空调;二是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技术要求高,但成本低、无噪音、无污染。后一种方式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998年,变频空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研制出了直流变频技术,直流变频空调性能比交流变频空调更加优异。从这以后,直流变频空调迅速成为现代空调的主流,目前直流变频空调已在日本和欧美家用空调市场占90%以上。在我国,继海尔在1998年率先推出国内首台直流变频空调以后,国内生产变频空调的厂家也迅速增加,中国变频空调市场尤其是直流变频空调市场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99年,燃气空调在中央空调领域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空调使用大户美国由于早期电力基础设施雄厚,燃气空调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制约。1999年7月,因连续高温导致空调用电剧增,美国国内推广燃气空调的呼声高涨。在2000年美国中央空调销售市场中,燃气空调份额迅速提高到7%。欧洲、非洲及东南亚各国近几年对燃气空调逐渐有了认识,有许多销售商因看到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开始全面开展燃气空调的推广工作,现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的燃气事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也较慢,燃气空调占整个空调的比率还很低,燃气空调所耗燃气占燃气总消耗的比率更低。

进入到21世纪,燃气空调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如今,全球能源专家己充分认识到天然气将是2l世纪的全球能源,随着燃气空调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被世人所了解和认识,燃气空调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燃气空调的优势被全球能源专家和空调专家一致认同,许多国家已经或正准备实施一系列燃气空调推广措施。

三.我国国内空调的发展

在我国,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并不太迟,工业空调和舒适空调几乎是同时起步的。20世纪30年代,曾有过一个高峰时期。1931年首先在上海的许多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调系统,其冷源为深水井。随后,几座高层建筑的大旅馆和几家所谓“首轮”电影院,先后设置了全空气式空调系统。有一家电影院和一家银行,还安装了离心式制冷机。当时,高层建筑装有空调装置,上海是居全亚洲之冠的。但到1937年,我国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空气调节事业的发展

被迫中断。

建国后,我国从事空调专业的技术人员极少,一批来自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转行投身于这方面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以前苏联技术为依托,逐步掌握空调专业技术,解决建设的急需,并开始按照前苏联标准制作空调系统设备和配件。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创办“供热供煤气及通风”专业,最早设立该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太原工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湖南大学,号称暖通专业老八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始设置空调技术研究室(现发展为空气调节研究所),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空调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在空调技术方面,高精度恒温技术可保证连续保持静态偏差小于±o.01℃;高精度恒湿,小于±2%RH;超高性能洁净室,洁净度达到国标1级标准;已经掌握各种等级的生物洁净整套技术,从而为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环境技术保障。为了节省高大厂房空调用能,研究并实施的高大厂房分层空调技术,成功地应用于长江葛洲坝电站厂房空调工程,取得了设计冷负荷比传统全空气空调减少46%的显著效果。我国已研究出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两种新的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大大方便了工程设计计算。自行开发的计算机空调控制技术已产品化生产,为配合调试而研制成功的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空调系统仿真装置在功能及技术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热环境、特别是地下热环境模拟分析技术

已成功地用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地铁设计模拟分析,为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手段。完成了全国270个气象台站的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的编制工作,整理出暖通空调设计用室外气象参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环境模拟软件DeST,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

展望21世纪空调技术的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获取趋于自然条件的舒适健康环境”必将是空调技术发展的总目标。节约能源是空调发展的核心,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促进空调系统与设备的变革以及品质的提高,则是深入发展方向。因此,以下四个方面应是空调技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1)合理利用能源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空调产品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要促进利用余热、自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应优先采用蒸发冷却和溶液除湿空调等自然冷却方式。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制冷空调用的能源结构,特别是民用/商用空调大量使用以来,由于负荷的不均衡性,对电力供应带来的严重影响。这样不但要大力提倡蓄能空调产品的研制与应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天然气在空调工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热泵具有合理利用高品位能量,综合能源效率高;供暖区无污染,环保效益好;夏季可以供冷,冬季可以供暖,一机两用,设备利用率高;以及使用灵活,调节方便等特点。因此鉴于在我国使用热泵对节能与环保方面带来的明显效果,应大力发展热泵技术。

(2)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工业的发展,使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微粒与气体不断增长,人类健康所需的空气净化技术已迫在眉睫。因此,应大力研究开发捕集效率高、价廉,而且便于自净的技术与设备。加强对纤维过滤技术、静电过滤技术、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负离子技术、臭氧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等空气品质处理技术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改善人居环境水平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人们不但要关心室内空气环境的改善,而且要关心城市,特别是小区空气环境的改善,这些均是对空调行业的展望。因此,将室内空气热湿环境控制技术,空气洁净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调控技术三者相结合,促使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应是今后空调发展的方向。

(3) 加强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空调行业的应用空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的支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控制和管理)是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内就着手此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一方面应十分关注和促进实现包括分析计算、设计、制图为一体化的CAD技术体系,服务于工程设计,特别是方案设计和产品制造;另一方面,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空调制冷设备与系统控制和管理方面发挥良好作用,逐步提高和完善空调制冷设备集中控制与管理系统、智能园区系统以及城市冷热能量供应与管理系统等,使之在保证人居环境品质、防火安全、促进设备自动化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信息技术与现代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正在给空调技术的发展带来新

的活力。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相结合,已在空调领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变风量、变水量和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取得飞速发展的;模糊控制家用空调器是计算机技术与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神经网络控制空调器。

(4) 加强标准化建设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外贸出口的扩大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增加等方面均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对于空调行业来说,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当数量的产品标准、测试标准和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在标准化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因种种原因,标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加强标准化建设也是空调行业的重要任务。我们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我国制定的标准必须符合国情,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国际贸易,以及保护国家利益。

注释:

申小中主编.空调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汽车空调发展史

第一部分: 汽车空调技术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冷气轿车。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内温度、湿度的功能。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大理想。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格力发展历程

营销变革开创市场 ●1992年,格力华东片区业务经理董明珠率先打破“代销”这条僵硬的市场规则,确定“先付款后发货”的原则。 ●1994年,董明珠出任经营部部长,改变了企业命运系在销售人员身上的局面。 ●1995年,董明珠上任仅一年间,格力电器销售业绩翻了7倍,格力空调产销量跃居全国首位。 ●1997年,开创了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 ●2004年3月,宣布退出国美,自建渠道 ●2012年3月,格力形象片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充分显示了格力电器搏击国际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质量领先赢得市场 ●1995年7月,格力电器成立空调行业独一无二的“筛选分厂”,对进厂的零部件进行全面检测,严格控制外协外购件质量。 ●1998年是格力的“成本年”。格力电器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目标,在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取得双丰收。 ●2002年,格力在质量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法,并全面系统性开展。 ●2006年9月,格力电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称号。

●2012年2月,格力1赫兹变频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唯一获奖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同时,格力电器率先承诺,格力变频空调两年免费包换,又一次为空调行业的售后服务树立了新标杆。 ●2012年,格力电器严抓产品质量管理,确立“全面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发展目标,制定严格细致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实现产品“零缺陷”,贯彻“以品质替代售后服务,最好的服务就是不需要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方针。人才培养掌控市场 ●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奋进的源动力。格力电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公私分明”的管理方针,注重对干部队伍的思想和行为管理。 ●格力电器重视人才培养和激励体系建设,1995年开始,公司设立科技进步奖,以奖励对公司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最高奖励可达100万元。 ●格力已与清华大学、马里兰大学等国内外着名高校达成了合作协议,开设了机械、自动化、制冷、MBA等硕士专业,专门为格力内部员工提供有关的专业课程辅导。 ●格力电器充分吸收高校科研资源,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为了打造学习型团队,公司投入约3000万建成格力员工培训中心大楼,配备了大量现代化的多媒体培训设施,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图为2007年大学生入职培训场景。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 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 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目录 电力电子技术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半导体器件基础 电路发展 1.电力电子技术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变频器时代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

空调技术发展史

空调技术发展史及展望 ——邓忠凯20113783 一.世界空调的发展史 1901年美国的威利斯·开利(Willis H.Carrier)博士在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空调试验研究室。1902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印刷厂在印刷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由于温度和湿度不恒定,裁剪纸张和调色的工作都受到了影响,画面模糊。1902年7月17日开利博士为他们设计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套科学空调系统。由于开利博士发明的这套科学空调系统实现了对空气湿度的控制,空调行业将这项发明视为空调业诞生的标志。空调的发明已经列入20世纪全球十大发明之一,它首次向世界证明了人类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和空气品质的控制能力。 1906年,开利博士获得了“空气处理装置”的专利权。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喷水室,它可以加湿或干燥空气。这一装置改善了温湿度控制的效果,使全年性空调系统能够满意地应用于20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工厂。1911年12月,开利博士得出了空气干球、湿球和露点温度间的关系,以及空气显热、潜热和比焓值间关系的计算公式,绘制了湿空气焓湿图。他将自己提出的“温湿度基本原理”递交给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得到了工程师们的广泛认可,成为空调行业最基本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湿空气焓湿图成为今日所有空调计算之基础,它是空气调节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22年,开利博士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如今该机组陈列于华盛顿国立博物馆。1937年,开利博士又发明了空气一水系统的诱导器装置,是目前常见的风机盘管的前身。个人拥有超过80项发明专利的开利博士,以其一生在空调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被誉为“空调之父”,他的名字更被列入美国国家伟大发明家纪念馆,与爱迪生、贝尔等杰出发明家齐名,备受世人景仰。由于开利博士对人类文明的突出贡献,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名人之一。 与开利博士同时期另一位对空调发展史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是美国工程师克勒谋(Stuart W.Cramer)。1904年身为纺织工程师的克勒谋负责设计和安装了美国南部约1/3纺织厂的空调系统。系统开始采用集中处理空气的喷水室,装置了洁净空气的过滤设备,共包括60项专利,都达到了能够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和使空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及洁净程度的要求。为了描述他所做的工作,克勒谋先生于1906年5月在一次美国棉业协会(AC—MA—American Cott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术语,从而为空气调节命名。 美国舒适空调的发展,远远迟于工业空调。第一座空调电影院是在芝加哥(1911年),纽约空调电影院则是第一座真正可以调节空气各种性能的电影院。自1925年到1931年,估计美国约有400家电影院和剧场配备了舒适空调。旅馆、餐厅甚至教堂也是空调首批常用客户,早在1920年就有一座教堂配备了舒适空调。大型商店的舒适空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格力电器战略管理

格力电器战略管理 一、公司概况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格力标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 1、历史发展 ①创业阶段(抓产品)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器,在朱江洪董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发展阶段(抓质量)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③壮大阶段(抓市场、抓成本、抓规模)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区域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同时,通过强化成本管理,

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 ④国际化阶段(争创世界第一)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争创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⑤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 格力人在成功实现“世界冠军”的目标后,2006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 2、产品与服务 电器业:充分利用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格力集团不断开展资本经营和对外投资。主要产品为空调。 工业: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以高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发展思路,以新产品、新技术主打市场,成功地创建了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 房地产业:2004年推出的新香洲旺角商业地产、拱北颐清园商住楼盘和2005年推出的拱北御枫美筑小区,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获得了业界、商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石化产业:发展油品运输、采购、进口、储运、销售等环节业务,拓展化工品、成品油、煤炭等相关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进入油品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ENIAC问世以来的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迄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已经了下列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摘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及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典型应用、工艺、功能电路实现手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综述。其中,着重介绍了电子技术自动化、温度控制系统等当前电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同时,文章以微电子领域为主阐述了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电子技术;EDA;自动控制;变革 引言 人类历经过以火、陶瓷及金属农具生产为代表的年代;人类也走过以英国瓦特蒸汽机发明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以德国李比希为代表的化工技术革命以美国爱迪生发明为代表的电力革命;如今跨入了以高新科技综合创新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时代。 而正是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高新技术时代.电子技术诞生的历史虽短,但深入的领域却是最广最深,而且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新型电子材料的发现,电子器件发生了深刻变革。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生产、存储、传输和处理等过程一般均由电子电路来完成,因此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各方面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领域都存在着大量与电子技术有关的问题,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涉及计算机产业、通讯、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如电视信号传播、无线电通信、光纤通信、军事雷达、医疗X射线透视等,所有这些方面均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电子技术是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子技术是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发展带动了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 1.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格力空调 案例分析

格力电器深度研究报告 分析员:刘谋洪 时间:2011年8月31日 (一)公司简介: 公司前身为珠海市海利冷气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989 年经珠海市工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珠海分行批准设立,1994 年经珠海市体改委批准更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1996 年11 月18 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字(1996)321 号文批准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2,817,888,750.00 元。 公司属家电行业,主要的经营业务包括:货物、技术的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制造、销售: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风机、包装设备等通用设备,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家用电力器具;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 (二)行业分析 空调知识:空调的核心零部件和主要原材料为压缩机、电机、钢材、铜材、铝材、塑料等,占空调生产成本的95%以上。 空调成本构成 成本结构 成本占比 备注 钢材 40% 使用在钣金、压缩机、电机、空调外壳等,有所重复 压缩机 26% 铜材 20% 使用在蒸发器、冷凝器、配管、阀件 电机 8% ABS 5% 使用在面板、底壳 铝材 4% 使用在蒸发器、冷凝器 数据来源:格力电器 07 年增发A 股招股意向书 1.空调行业需求分析 概况:内销看,一方面空调中低收入群体需求已步入释放拐点,另一方面,城镇空调渗透率还在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城镇空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进入消费升级和更新换代时期。外销方面,尽管欧美经济不振,但仍然保持的25%以上的增长,主要是新兴国家的增长抵消了欧美需求的下降。 1)国内需求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元年,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内需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在2010年家电产品国内销量和增长创历史新高后,仔细分析国内需求结构和增长动力,未来国内空调需求依然强劲。其中增长来源包括: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中央空调十大品牌介绍

2011中央空调十大品牌排名及介绍 家用中央空调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早已摆脱体积超大、运行费用高、安装不便等缺点,与传统分体空调相比,家用中央空调满足了现代人对舒适健康的家居生活要求,所以近年来家用中央空调迅速走进寻常百姓家庭,家用中央空调也全面拉开一个制冷时代的序幕。为了广大家庭用户能够理性的认识和选购家用中央空调,本站将根据权威数据和各大中央空调官方网站介绍2011年家用中央空调品牌排名情况,为您揭晓中央空调十大品牌最新排名。 家用中央空调品牌排名第一位:大金中央空调 日本大金中央空调简介 大金公司由大金工业株式会社1924年成立,以其领先的行业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不断推出超前性的空调产品。目前大金已在日本、中国、美国、英国、捷克、法国、泰国、荷兰、比利时等全球各个国家建立了100多家生产基地及销售公司,旗下员工人数超过20,000名,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集空调、冷媒、压缩机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空调专业企业。 日本大金中央空调发展史 20世纪初——开始致力于制冷行业的研究 1937年——大金在日本国内率先开发出了碳氟式冷冻机 1951年——大金生产的商用柜机开启了日本商用空调的篇章 1969年——开发了家用多联空调系统,大金家用中央空调由此诞生 1980年——推出业界第一台超薄(机身厚度仅19.8cm)天吊型室内机 1982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VRV多联系统 1987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变频VRV多联系统 1993年——业内首创24小时远程空调监控系统[AIRNET SERVICE SYSTEM] 1999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拥有加湿功能的家用机[滋润润·凉爽爽] 2003年——世界上第一台大容量(单系统48HP)VRV在大金诞生 2005年——世界上第一台实现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的智能VRV系统 2008年——二级压缩VRV系统在中国上市 2009年——URURU上市(中国限量3000台) 日本大金中央空调在中国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模拟电子技术是整个电子技术和电力技术的基础,在信号放大、功率放大、整流稳压、模拟量反馈、混频、调制解调电路等领域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1)分立元件阶段 该阶段主要由1905年——1959年。在这几十年中,真空三极管问世,且用它构成的电子电路能够产生低频到微波范围的振荡,可以放大各种微弱的信号。从而使电子技术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时间推移至20世纪40年代末,出现了晶体三极管,由于晶体管具有体积小,轻重量,功耗低,工作可靠性高等一系列优点,使它在许多领域中取代了电子管。其实,三极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在导体物理的发展来奠基的。因为构成晶体管的材料,大部分是硅——这种性能良好的半导体。所以,现在也有人将晶体管的发明称作电子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是有历史依据的。自从晶体管出现,电子电路进入了晶体管电路阶段。 (2)集成电路阶段 该阶段从1959开始,即集成电路的问世开始,强烈地推动了整个电子技术的历程。所谓的集成电路,就是在一块小的基片上光刻出多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器件,并将它们连接成完成一定功能的电子电路。有这样的技术基础,集成电路由起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发展到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形成了集成度逐渐提高,器件尺寸逐渐减小的格局。目前,单片集成度已经能够达到数千万个元、器件,从而可将器件、电路与系统融合于一体,构成一个集成电子系统。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电子技术装置发生了根本变化。电子设备的功能、速率、体积、功耗、可靠性诸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场电子技术的革命已经在当今科技的大环境中掀起,电子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微电子学”时代。这是一个新纪元,也是新一代电子技术的起点!

格力电器的战略浅析

格力电器的战略浅析 【摘要】家电业在中国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品牌的空调企业,如格力、海尔、美的等在这些知名品牌当中,其中市场领导者是格力,其市场占有率8年稳居市场第一。成功的品牌背后有许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东西,故对格力空调核心竞争力、领导力等方面进行了浅层研究。 【关键词】格力现状领导力核心竞争力 【正文】格力电器公司作为中国电器行业的一个领头兵,在中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电器行业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格力旗下的空调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作为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品牌,它在品牌营销、技术创新等方面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同行借鉴与学习。 一、空调行业现状及格力电器分析 1.1 空调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空调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到至今己接近2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对生活的舒适度要求也不断增高,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空调的价格不再高不可攀,空调作为最初的高档消费品现今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另外,全球不断变暖的气候条件,也为空调的销售提供了增长预期。 国内的空调市场处于稳步发展的趋势。虽然受美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大空调企业的出口份额增势有所放缓,然而在2009年2月份,国家开始推行的“家电下乡”政策,为空调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国内的空调行业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国家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冷冻年度国内零售市场销售量排行前五名的品牌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达到62.18%,比07年再有提高;而排行最后九位的空调品牌总共占有率仅为0.8%,两极分化日益明显。08年空调市场的淘汰力度明显高于往年,市场上的空调品牌已由07年的52个减少为34个,有18个空调品牌被市场淘汰遭遇退市。在幸存的34个空调品牌中,还有16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1%,说明空调市场呈现了强者愈强的趋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 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 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电子元器件发展史

电子元器件发展史 电子元器件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电子发展史。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 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在20世纪出现并得到飞速发展的电子元器件工业使整个世界和人们的工 作、生活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元器件的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历史。190年6 ,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用来放大电话的声 音电流。此后,人们强烈地期待着能够诞生一种固体器件,用来作为质量轻、价廉和寿命长的放大器和电子开关。194年7 ,点接触型锗晶体管的诞生,在电子 器件的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这种点接触型晶体管在构造上存在着接 触点不稳定的致命弱点。在点接触型晶体管开发成功的同时,结型晶体管论就已 经提出,但是直至人们能够制备超高纯度的单晶以及能够任意控制晶体的导电类型以后,结型晶体管材真正得以出现。195年0 ,具有使用价值的最早的锗合金 型晶体管诞生。195年4 ,结型硅晶体管诞生。此后,人们提出了场效应晶体管 的构想。随着无缺陷结晶和缺陷控制等材料技术、晶体外诞生长技术和扩散掺杂技术、耐压氧化膜的制备技术、腐蚀和光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各种性能优良的电子器件相继出现,电子元器件逐步从真空管时代进入晶体管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主播形成作为高技术产业代表的半导体工业。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子装置变的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了电子装

制冷发展史

制冷发展史 今天,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离不开空调了,各种新型空调还在不断涌现。空调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从简单的空调扇到传统的制冷空调,再到今天节能化、智能化的超空调时代,已经走过了百余年的历程。 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开利设计了第一个空调系统,1906年他以“空气处理装置”为名申请了美国专利。开利的发明缘于一个印刷作坊,印刷机由于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使得纸张伸缩不定,油彩对位不准,印出来的东西模模糊糊。为此开利打开了空调机商业化之门。自那以后的20年间,开利的空调逐渐被用来调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与湿度。并进入诸多行业,如化工业、制药业、食品及军火业。 空调发明后的20年间,享受的对象一直是机器,而不是人。1922年开利工程公司研制成功在空调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产品——离心式空调机,简称离心机。离心机最大的特点是效率高,这为大空间调节空气打开了大门。从此,人成为空调服务的对象。 家用空调的研制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1928年开利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家用空调。但因经济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空调一直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50年代后经济起飞,家用空调才开始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20世纪60年代,新型的燃气空调在日本出现了。燃气空调是以燃气为能源的空调设备,与电力空调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功能全、设备利用率高、综合投资省;设备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省;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燃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少;机械运动部件少、震动小、噪音低、磨损小、使用寿命长;制冷工质为溴化锂的水溶液,价格低廉且无公害;最为重要的是:大量使用燃气空调不仅有利于改善供电紧张状况,而且对于提高电力负载率,改善电力峰谷平衡率都有十分可观的效果。这不仅能解决能源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对于提高电力设备运转利用率和有效控制电力设备投资的盲目增长,降低电力成本和稳定供电能力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大量使用燃气空调对于有效平衡燃气季节峰谷、提高燃气管网利用率、降低供气综合成本起到不言而喻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从政府到民间一致推动燃气空调的发展,大约用了lO年的时间,燃气空调占据了日本中央空调市场的85%左右。韩国在研究了日本的经验之后,也推动了燃气空调的生产和应用。如今,其燃气空调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比日本还高。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对太阳能利用的研究蓬勃发展,太阳能空调技术也随之出现。随着太阳能制冷空调关键技术的成熟.特别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制冷机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80年代初期,变频空调技术在日本开始运用。1982年,日本生产了第一台交流变频空调。变频空调是在普通空调的基础上选用了变频专用压缩机,增加了变频控制系统的空调。它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和普通空调完全相同。传统空调压缩机依靠其不断地“开、停”来调整

汽车空调发展史1

汽车空调发展史 第一部分: 汽车空调技术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冷气轿车。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温度、湿度的功能。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想。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

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围工作。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温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由微机按车外地环境,实现微调化。该系统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通过微机控制,实现了空调运行与汽车运行的相关统一,极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整体性和舒适性。 1927年,在美国纽约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台汽车空调装置,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实际上这种装置只能称之为“加热器”,只是在汽车车厢增加了热量,在欧洲寒冷的季节里,能起到一定的保暖作用。 到了1938年,美国人帕尔德发明了汽车空调,他根据电冰箱“冷气”的原理,在一辆老爷车上进行了试验。又于1939年,将改进后的冷气机,安装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制造的林肯V12型轿车中,效果很好。 1940年,美国Packard公司第一次将机械制冷用于车用空调,为世界汽车空调市场开辟了发展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阻碍了汽车空调的发展。二战结束后,汽车空调的实用化、普及化开始逐渐恢复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