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搞定成语误用-褒贬误用

合集下载

容易望文生义和褒贬误用的成语52实战版9页

容易望文生义和褒贬误用的成语52实战版9页

• 21.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已。也比喻乐曲高妙 • 22.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 为形容田园生活。 • 23.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 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 24.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 25.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除 • 26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 风气的创始人。 • 27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 过高的目标。
(11)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2)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3)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 态度。 (14)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5)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17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坏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 响。贬义词。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 1、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 2、暴虎冯(ping)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 喻勇猛果敢。也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 • 3、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现形容 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 4、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 不可思议" 5、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不能理 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 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 之意)。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 7、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8)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10)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11)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2) 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 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成语常见误用类型褒贬误用

成语常见误用类型褒贬误用

成语常见误用类型褒贬误用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词误用褒义: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贬义词。

2.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词。

3.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贬义词。

4.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含有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词。

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词。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贬义词。

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贬义词。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贬义词。

10.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贬义词。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贬义词。

12.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含有贬义。

13.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贬义词。

14.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贬义词。

15.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1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贬义词。

17.评头品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

19.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贬义词。

20.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

21.积重难返:重,程度深。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贬义词。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中性词。

22.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

高中语文-易错成语——褒贬误用类的成语例释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例如:
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

7、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9、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10、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1、蠢蠢欲动:贬义词。

1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13、始作俑者: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4、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

成语误用的几种种类成语是汉语中经过长久演化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我国语言文化中一道独到的景色线。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成语的正确使用也已成为中考考察的热门题型。

而对成语的运用的考察以选择题为主,要求正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

假如能正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会提升我们语言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加亮色。

那么怎样解答好此类试题呢?应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抓好重点,重点是要能辨别“误用”成语,拨云见日。

误用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状况:一、主观臆断,缘文生义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只依据字面勉强附会,囫囵吞枣地简单地理解成语的涵义,结果致使这些成语大大背叛了本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比方“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很多时候都被误理解为“盛夏节气,天上下火” ;“屡试不爽”──多半状况误认为“没有成功,其实意为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有凡是都成功的意思。

而成语突出的特色是意义的整体性,我们在使用时一定透过字面深入认识其实质的内涵,不可以简单从字面认识粗心,或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去理解,不然就很简单产生错误。

例 1 关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很多老师不认为然,感觉这些问题不用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 2011 年浙江省余姚市)例 2 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没法选择,仍是我们的味觉麻痹了呢?(2011 年四川省成都市)例 3 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止章取义,频频商酌。

(2011 年湖南省郴州市)例 1 中“不认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一样意或否认,近似于不敢苟同、毫不在意。

而在这里应当是指老师不把它放在心上,应当用“不认为意”例 2 中“味同嚼蜡”是形容文章或说话乏味无味,近似平庸无味、兴味索然。

例 3 中“断章取义” 指不管全篇文章或讲话的内容,孤立地取此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引导用与原意不符,近似穿凿附会、望文生义。

二、前后重复,多此一举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余词语相搭配,固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正确的,但还要防备与句中其余词语意义重复,不然就成了多此一举,从而造成使用失当。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贬义)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贬义)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贬义)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贬义)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贬义)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贬义)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现多为贬义)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贬义)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贬义)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贬义)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贬义)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

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

(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贬义)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贬义)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贬义)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贬义)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贬义)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贬义)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贬义)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贬义)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贬义)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

褒贬容易误用的成语成语作为汉语中的固定搭配,具有简洁、形象、富有意义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

然而,由于成语的含义较为深远,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和误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容易误用的成语,并对其正确的使用方式进行阐述。

一、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成语源自于《列子·汤问》:“大椎探可用乎?”列子说不可,“何则?”对曰:“无冲,虽探无所见,耳之聪也;无和,虽扣无所闻,耳之聪也。

则以无冲无和之耳听铃声,则掩耳而盗铃也。

” 所以“掩耳盗铃”的含义是掩饰自己明知不对的事实。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人错误地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他人自欺欺人、闭眼不看现实。

这是一个误区,正确的使用方式是针对自己行为的不当掩饰,而不是指责别人的愚蠢。

二、亡羊补牢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子·亡羊》:“亡羊而补牢”。

它的本义是指羊丢了,补一下羊圈,来防止其他羊再丢掉。

引申义是指在事情已经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有些人误将这个成语用来指责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或补救。

这是一个误用的例子。

亡羊补牢强调的是及时采取措施,弥补过去的错误,避免重复发生。

而不是指责已经发生的灾难或失误。

三、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源自于《战国策·秦策一》:“秦汉之间,苎而麻也,方寸之间,可以缝衣。

有栾侯者,安且令徒居之封,将至者,多惊以麻。

数岁无衣者告楚王,请赐麻以缝其衣。

楚人驱以百,不至时者,城于玉沟。

数岁无衣者又告楚王,王怒,责御史涉辱报之。

有玉树、番禺者,闻,曰:‘行!画天竺之蛇’。

乃行笔,挥毫画之。

有众莫若其类,蛇见颜色,当天而引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犹画羊毛耳。

乃取色画天下之蛇——刻之阖而结之。

有众莫若其畏,蛇见之害缩。

观者曰‘上工!上工!治蛇之所止!’以事之楚王。

王曰:‘骄人反我,朕无所惊朕厌此画奇人,刻蛇束之。

’闻画竟之蛇,却行北土。

”意思是秦穰侯安地封建,民多盗麻。

有人数年得不到一尺麻去缝衣服,请求楚国王赐麻给他们。

三、常见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三、常见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三、常见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1、褒词误用贬义别出机杼蔚然成风雨后春笋毁家纾难耳提面命胸无城府洋洋大观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沁人肺腑别有天地有头有脸有口无心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狐死首丘侃侃而谈苦心孤诣安之若素风流人物2、贬义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半斤八两费尽心机大而无当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评头论足一丘之貉咄咄逼人虎视眈眈别有用心梁上君子道貌岸然衣冠楚楚巧言令色人模人样好为人师神气活现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一命呜呼呜呼哀哉天花乱坠上行下效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处心积虑上下其手无所不至弹冠相庆亦步亦趋削足适履谨小慎微推波助澜巧立名目忘乎所以蠢蠢欲动风雨如晦巧舌如簧舞文弄墨粉墨登场拾人牙慧暴虎冯河以邻为壑长篇大论附庸风雅膏粱子弟色厉内荏☆褒词误用贬义:⑴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⑵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⑶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⑷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⑸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⑹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⑺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

[10]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1]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2]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3]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1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贬词误用褒义: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坏的),竟然还有配对的。

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松搞定成语误用-褒贬误用
在逻辑填填空中,成语占着很大的比例,可谓是的成语者就得到了逻辑填空的半壁江山。

对于公务员考试中成语辨析类的题目,所考察的成语一般不会是过于生僻的成语。

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成语误用;二是近义成语;三是高频成语。

要解决好此类问题,考生要对成语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了解,才能轻松的掌握成语,解决成语这个大难题。

误用成语的考查分为三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分和张冠李戴。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褒贬误用。

不同的成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

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很容因造成褒义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此类成语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应引起重视。

比如:有条娱乐新闻标题是这样说的“谢霆锋、张柏芝、梁洛施,惊看明星自曝家丑叹为观止”,这条娱乐新闻的标题就是犯了褒义贬用的错误,叹为观止是褒义词,正确的使用方法如这条新闻“美国摄影网站评出年度令人叹为观止的照片”。

一、常见的褒贬误用的成语
褒义
序号成语成语意义
1 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

形容做事谨慎、
2 兢兢业业
勤恳。

异彩:新奇的,特别的;纷呈:繁多,杂乱,表示色彩
3 异彩纷呈
艳丽。

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
4 休戚与共
休:欢乐,吉庆。

戚:悲哀,忧愁。

忧喜、祸福彼此共
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5 琳琅满目琳琅:美玉。

满眼都是美玉。

比喻眼前充满了美好珍贵的东西。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
籍或工艺品。

6 举重若轻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
问题。

7 居安思危
居:处于,处在。

思:想,考虑。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
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8 登堂入室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
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9 微言大义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
后指大道理。

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10 如日中天
好像太阳正在上中天。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
段。

11 高屋建瓴
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的形势。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12 各有千秋
千秋:千年,引申为久远。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
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13 唾手可得间:中间。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14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修炼用语。

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
换凡骨而为仙骨。

现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15 闻过则喜
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16 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17 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

18 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

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19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20 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

21 苦心孤诣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22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3 以点带面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
地方的工作。

贬义
序号成语成语意义
1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2 附庸风雅
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
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3 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

掠影:一闪而过的影子。

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
影子,一晃就过去了。

4 削足适履适:适应;履: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

比喻不顾
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5 举棋不定
举:拿起,拿着。

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

比喻做事
多有顾忌,犹豫不决。

6 吹毛求疵
求:找寻;疵: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
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7 事与愿违
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
展。

8 一成不变成:形成。

一经形成,不再改变。

9 谈虎色变
色:脸色。

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


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情绪就非常紧张。

10 嗤之以鼻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11 积重难返
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12 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13 多如牛毛像牛身上的毛那样多。

形容极多。

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

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
14 别有用心

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

今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
15 粉墨登场
治舞台。

16 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
17 文过饰非
的过失和错误。

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
18 拾人牙慧
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

多用作贬义。

鸩,一种毒酒。

用毒酒解渴。

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
19 饮鸩止渴
不计后果。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
20 管窥蠡测
浅。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
21 亦步亦趋
着人家走。

22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
23 趋之若鹜
不好的事物。

24 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
25 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

比喻暗
26 移花接木
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二、试题解析
1、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

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______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答案】A
【解析】根据文意,划线处填入之意应该是一个褒义词,进行“嫁接”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横线处填入的应该是好之意,故排除D项,移花接木是指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贬义词。

推陈出新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故排除C项。

文中并没有相互借鉴长处补足短处之意,排除B项。

故本题正答为A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2、现在一些谈中国科技落后的文章,经常以晚清保守派把西方科技作为“奇技淫技”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____科学技术。

这只是一种_____的说法。

实际中国传统上并不排斥科学技术,中国早期学者对此前影响生产力变化和社会变迁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相当着重的,并对它们给予了没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记述和肯定。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排斥以点带面
B.抵制断章取义
C.鄙夷信口开河
D.
轻视以偏概全
【答案】B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第三句话转折关联词实际引导的句子可知,作者是不同意前面的观点的,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入的是一个贬义词,故排除A项,以点带面指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方的工作。

褒义词。

第一个空对应第三句话并不排斥科学技术,那第一个空所表达的观点就是排斥中国技术,三个选项中能与排斥构成并列的只有B项,故正答为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