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

合集下载

操纵稳定性介绍

操纵稳定性介绍

1、问题的由来
“反应迟钝”:驾驶员转向指令已发出相当时间,但汽车还 没有转向反应,或转向过程完成的过慢。 “丧失路感”:正常汽车的转弯的程度,会通过转向盘在驾 驶员手上产生相应的感觉。有些操纵性能不好的汽车,在车 速较高或急剧转向时会丧失这种感觉。这会增加驾驶员的操 纵困难或影响驾驶员做出正确的判断。 “晃”:驾驶员给出稳定的转向指令,但汽车却左右摇摆, 行驶方向难于稳定。
2、操纵稳定性概念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 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 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 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便程度,而 且也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所以人们称 之为“高速车辆的生命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日益受到重 视,已成为衡量现代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
6、操稳的评价标准
(1)GB/T 6323.1-1994《蛇行试验 》; (2)GB/T 6323.2-1994《角阶跃输入特性试验 》; (3)GB/T 6323.3-1994《角脉冲输入特性试验 》; (4)GB/T 6323.4-1994《回正性能试验 》; (5)GB/T 6323.5-1994《转向轻便性能试验 》; (6)GB/T 6323.6-1994《稳态回转试验 》; (7)QC/T 480-1999《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 法 》。
4、操稳分析内容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涉及的问题较广泛,它需要采用较多的物理参量从多方 面进行评价
4、操稳分析内容
5、操稳评价方法
汽车性能最后通过试验来进行测定与评价。试验中的性能评 价有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法是通过测试 主观评价 客观评价两种方法。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 仪器测出表征性能的物理量如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转 向力等来评价操纵稳定性的方法。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就是感觉评价, 主观评价法 其方法是让试验评价人员根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评价, 并按规定的项目和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汽车性能与使用5-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性能与使用5-汽车操纵稳定性

5.3操纵稳定性试验
• 5.3.1路试 • (1)转向轻便性试验:10km/h蛇行(双纽线)
试验:测试转向盘最大转矩、转向盘最大作用 力、转向盘作用功。 • (2)稳态转向特性试验: (1)固定转向盘转 角,等速圆周行驶划圆试验):车速、转向盘 转角,车身横摆角速度 • (2)固定侧向加速度,测定转向盘转角、车 速、车身横摆角速度。定转向盘转角
5.1.4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 同样的前轮转角,弹性车轮 由于侧偏特性,其转向半径 与刚性车轮转向半径有差别。 汽车表现出的不同的转向特 性,称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则则2
,称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R R ,称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
,称汽车具有过多0 转向特性;
1 2
• 5.2.4车轮定位 • (1)主销后倾 • (2)主销后倾 • (3)车轮侧偏回正力矩 • 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轴的回正力矩,是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
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 • (4)前轮回转半径为负值
5.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 5.2.5电子控制系统 • (1)电控助力转向 • (2)四轮转向: • 同相转向; • 逆相转向 • (3)稳定控制系统 • (4)巡航控制系统
为使汽车具有合理的转向特性
• 总体布置设计中应注意重心的位置,使用中也应 注意重心的位置
• 轮胎的结构形式和气压对侧偏刚度都有较大的影 响,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轮胎的侧偏刚度大(不允 许不同类型的轮胎装在同一台汽车上)。
• 轮胎的充气压力越大其侧偏刚度也越大。故相对 某种车型而言,以上各方面应合理匹配,以确保 汽车的不足转向性,使乏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R R0
1 2
R R0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

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一、常用试验仪器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

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01试验步骤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或20m的圆周;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以使轮胎升温。

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5m/s2为止,记录整个过程。

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

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评价条件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3、车厢侧倾度K: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力的建立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转向力开始建立的感觉以及随车速的变化。

驻车/低速转向力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

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手刹松开;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波动。

力的水平试验路面:中等半径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不同的车速通过同一个弯道,弯道中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随通过车速的变化。

转向力线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6g。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变化是否是逐渐增长的,不应有突然的变大或变小情况。

回正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达到中高侧向加速度。

评价内容: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表现,不应过快或过慢,超调量应小且振荡应快速衰减。

KICK BACK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弯道中有碎石或小坑等。

驾驶方式:在弯道内加速使侧向加速度增大到中高g。

评价内容:中高g下方向盘是否有回敲的感觉,以及回敲感的强烈程度。

中间位置力感觉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不超过±10°。

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力感觉。

转向间隙试验路面:平直路面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小角度左右转动方向盘。

评价内容:感觉中间位置左右无响应的角度范围,此范围应越小越好。

直线行驶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并进行加速和制动,观察车辆是否跑偏。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是评价汽车在不同路况和操纵动作下的稳定性表现的重要方法。

其试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直线行驶稳定性试验:车辆沿着直线道路行驶,测试车辆的稳定性和方向盘的响应能力。

可以通过急刹车、急加速等方式来测试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2. 曲线行驶稳定性试验:车辆在不同曲线路段上进行转向试验,测试车辆的侧倾角、侧向加速度以及转向的稳定性。

3. 紧急转向稳定性试验:车辆在高速行驶中进行急转向试验,测试车辆的操纵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4. 突变路面稳定性试验: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如湿滑路面或不平整路面上进行操纵试验,测试车辆的抓地力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试验方法,可以评估汽车在操纵过程中的稳定性表现,为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有关汽车操纵性能的重要参考信息。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在已有的文献中,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模糊评价等方法,这些方法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但是存在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客观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等方 面,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结果评估
根据主观评价标准和数据处理结果,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 评价。
建议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车辆设计和性能优 化提供参考。
03
试验方法的应用
车辆选择与准备
车辆选择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包括不同品牌、型号、配置和性能的车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
车辆准备
进行试验前,应对车辆进行详细检查和预处理,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安装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如GPS定位仪、速度传感器等。
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结论总结果,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总结, 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要点二
建议提出
针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和建议,包括优化车辆结构设计、调整悬挂系统参数、 改进驾驶辅助系统等,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驾驶 安全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 试验方法》
2023-10-29
目录
• 引言 • 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 试验方法的应用 • 试验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汽车工业的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要求也越 来越高,因此需要一种主观评价试验方法来评估汽车的操纵 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解析!汽车的操稳性不仅影响到汽车驾驶的操纵方面,而且也是决定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为了保证安全行驶,汽车的操稳性受到汽车设计者很大的重视,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使用性能之一,如何试验并评价汽车的操稳性显得极其重要。

汽车操控稳定性分为两个方面:1、操控性: 指汽车能够确切的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2、稳定性:指汽车受到外界扰动(路面扰动或阵风扰动)后恢复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

一、常用试验仪器1、陀螺仪:用于汽车运动状态下测动态参数,如汽车行进方位角,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等;2、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测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外倾角,车轮前束,车轮最大转角及转角差;3、车辆动态测试仪:测汽车横摆角速度,车身侧倾角及纵倾角,汽车横向加速度与纵向加速度等运动参数;4、力矩及转角仪:测转向盘转角或力矩;5、五轮仪和磁带机等。

二、试验分类三、稳态回转试验01 试验步骤1、在试验场上,用明显的颜色画出半径为15m 或20m 的圆周;2、接通仪器电源,使之加热到正常工作温度;3、试验开始前,汽车应以侧向加速度为3m/s2 的相应车速沿画定的圆周行驶500m 以使轮胎升温。

4、以最低稳定速度沿所画圆周行驶,待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的车速传感器在半圈内都能对准地面所画的圆周时,固定转向盘不动,停车并开始记录,记下各变量的零线,然后,汽车起步,缓缓连续而均匀地加速(纵向加速度不超过0·25m/s2),直至汽车的侧向加速度达到6· 5m/s2 为止,记录整个过程。

5、试验按向左转和右转两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试验三次。

每次试验开始时车身应处于正中央。

02 评价条件1、中性转向点侧向加速度值An :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的侧向加速度值,越大越好;2、不足转向度:按前后桥侧偏角之差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 点的平均值计算,越小越好;3、车厢侧倾度K :按车厢侧倾角与侧向加速度关系曲线上侧向加速度2m/s2 点的平均斜率计算,越小越好。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通常指定一组评价者,一般为10- 25名,用统计的方法来获得评价结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包含不同 驾驶任务的多项目评价和总评价。
评价项目可分为:直线行驶稳定性 (包括转向回正能力、侧风敏感性、路向 不平敏感性等)、行车变道的操纵性、转 弯稳定性(包括转向的准确性、固有转向 特性、转弯制动特性等)以及操纵负荷等。
量进行评价和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
究主要是分析汽车作曲线运动时的响应,
并以相关的物理量来表征汽车的操纵稳定 性能。
二、驾驶员-汽车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对象是将 驾驶人包括在内,进行包含驾驶人反 馈的汽车响应研究
• 人-车闭环系统
三、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的评价方法
• 对试验中汽车性能的评价可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 评价两种。
使汽车前后轮产生相同侧偏角的
侧向力作用点 中性转向点Cn
静态裕度
SM a`-a L
a`中性转向点至前轴的距离;
a 质心至前轴的距离
FY 2
Fy
FY1
Cn C
a
a`
L
四、影响汽车稳定响应的一些使用参数
1. 轮胎气压
K
m L2
a (
k2
b )
k1
K
m L2
(a k2
b) k1
K
K
m L2
的各种外界干扰(路面扰动或风扰 动),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 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一 汽车坐标系
• 汽车坐标系及其描述
r横摆角速度( yaw) w垂直速度
p侧倾角速度(roll ) q俯仰角速度( pitch)
u前进速度
侧向速度
•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汽车操纵稳定性可以借助一些相关的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力的建立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转向力开始建立的感觉以及随车速的变化。

驻车/低速转向力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

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手刹松开;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是否存在周期或非周期性的波动。

力的水平试验路面:中等半径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不同的车速通过同一个弯道,弯道中保持方向盘转角不变。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大小及随通过车速的变化。

转向力线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6g。

评价内容:转向力的变化是否是逐渐增长的,不应有突然的变大或变小情况。

回正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20km/h到最高车速80%间变换,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达到中高侧向加速度。

评价内容:方向盘回到中间位置的表现,不应过快或过慢,超调量应小且振荡应快速衰减。

KICK BACK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弯道中有碎石或小坑等。

驾驶方式:在弯道内加速使侧向加速度增大到中高g。

评价内容:中高g下方向盘是否有回敲的感觉,以及回敲感的强烈程度。

中间位置力感觉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不超过±10°。

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力感觉。

转向间隙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小角度左右转动方向盘。

评价内容:感觉中间位置左右无响应的角度范围,此范围应越小越好。

直线行驶能力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并进行加速和制动,观察车辆是否跑偏。

评价内容:车辆在匀速行驶及加减速时是否跑偏及跑偏的严重程度。

转向摩擦感觉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不超过0.4g。

评价内容:评价是否有摩擦的感觉。

中间位置响应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左右转动方向盘,转角不超过±10°。

评价内容:中间位置的转向响应。

弯道中转向响应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在弯道中以中等侧向加速度行驶,增大或减小方向盘转角。

评价内容:评价在弯道中的转向响应。

响应线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快速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从低到中高g。

评价内容:评价转向响应在整个侧向加速度区域内是否有大的变化。

转向角度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80km/h、12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速度做移线动作。

评价内容:评价需要的方向盘转角是否太大或太小。

转向极限位置感觉试验路面:沥青或水泥路面。

驾驶方式:停车,发动机启动,均匀的转动方向盘至左右极限位置;低速转向车速10km/h左右。

评价内容:左右转向极限位置是否清晰,达到极限位置是否需要很大的力。

不平路面上直线行驶能力试验路面:不平路面。

驾驶方式:车速在40~60km/h之间,沿直线行驶,松开方向盘。

评价内容:观察车辆行驶轨迹是否发生变化。

高速行驶稳定性试验路面:高速公路或高速环道。

驾驶方式:以不小于100km/h的速度行驶,做小幅度的转向和移线动作。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的稳定性。

扭矩转向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沿直线以2档或3档的中等转速行驶,松开方向盘,迅速将油门踩到底加速。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急加速中是否有向一边跑偏的情况。

侧向风稳定性试验路面:高速公路。

驾驶方式:在高速公路上有侧向风的情况或超过大型车辆时进行评价,车速不低于100km/h。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有侧向风或超过大型车辆时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有较好的稳定性及较小的方向盘修正量。

不足/过多转向试验路面:操稳广场。

驾驶方式:围绕固定半径的圆缓慢加速,方向盘应均匀的修正以保持行驶在圆轨迹上。

评价内容:不足转向度是否合适。

转弯轮胎抓地能力试验路面:操稳广场。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行驶,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直至发生侧滑。

评价内容:感觉后轮是否很容易失去抓地力发生侧滑。

转弯稳定性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通过弯道。

评价内容:评价轮胎抓地性能,以及车身是否能保持平稳。

弯道制动表现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通过弯道,在弯道中以不同的减速度进行制动。

评价内容:车辆能否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车辆是否容易控制。

弯道中松油门表现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通过弯道,在弯道中松开油门踏板。

评价内容:车辆能否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

弯道中加油门表现试验路面:中等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中高侧向加速度通过弯道,在弯道中将油门踏板踩到底,档位根据情况选择3、4档。

评价内容:车辆能否保持原来的行驶轨迹。

弯道驱动能力试验路面:小半径沥青或水泥弯道。

驾驶方式:以2档或3档的中等转速在弯道内全油门加速。

评价内容:内侧驱动轮是否有容易打滑空转现象。

侧倾线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8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从低到中高g。

评价内容:评价侧倾角是否随侧向加速度增大而增加。

侧倾角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80km/h、10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转角向左或向右转动方向盘,侧向加速度从低到中高g。

评价内容:评价侧倾角大小在整个侧向加速度区域内是否比较合适。

侧倾速度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速度做移线动作。

评价内容:评价移线时的侧倾速度,以及前后侧倾速度是否平衡。

移线稳定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行驶,以不同大小的侧向加速度做移线动作,需要摆桩并按照试验车辆的实际尺寸设置通道宽度。

评价内容:评价移线时的通过速度、稳定性及轮胎的抓地表现。

控制准确性试验路面:普通公路。

驾驶方式:以正常的驾驶方式在普通公路上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转弯、超车时的转向准确性及控制的容易程度。

破损路面弯道行驶稳定性试验路面:破损路面弯道。

驾驶方式:以中等侧向加速度在破损路面弯道上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车辆在破损路面弯道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俯仰角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的车身俯仰表现。

受路面干扰引起的侧倾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的车身的侧倾表现。

侧倾晃动(头部摆动)试验路面:平滑普通沥青公路。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乘员头部左右摆动的表现。

上下起伏试验路面:平滑普通沥青公路,有大的起伏。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车身随路面的上下低频起伏的表现。

点头/ 后蹲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3档40km/h、4档6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施加不同强度的制动以评价制动点头表现,施加不同的油门大小评价加速后蹲的表现。

评价内容:评价加速或施加制动时的后蹲或点头的表现。

转向管柱振动试验路面:普通沥青或水泥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接缝等特征。

驾驶方式:以不同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通过方向盘传递的振动表现。

非簧载部分振动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的起伏、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通过不同路面时轮胎等非簧载部分的振动表现。

车轮滚动舒适性试验路面:平直路面。

驾驶方式:分别以40km/h、6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车轮滚动所产生的颤抖的感觉。

轮胎噪声试验路面:平直水泥或沥青路面。

驾驶方式:以不小于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轮胎滚动产生的噪声。

大的冲击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大坑、减速坎等特征。

驾驶方式:以正常行驶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遇到大的冲击时的衰减性能。

小的冲击试验路面:普通沥青公路,路面有碎石、小坑、轻微鼓包等特征。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遇到小的冲击时的衰减性能。

振动吸收能力试验路面:普通粗糙沥青公路。

驾驶方式:分别以60km/h、80km/h的速度沿直线行驶。

评价内容:评价在粗糙路面上行驶时对高频振动吸收和隔振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