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空间单体建筑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重要因素。
学校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标准与标准外,在总体环境规划布置,教学楼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构造、构造、施工技术与设备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与缺乏经历特点,充分注意平安。
一、教学楼组成与设计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局部组成:教学局部: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
它们是教学楼主体局部。
办公局部: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局部: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设计1. 要求:大小适宜,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构造简单与施工方便等。
22。
〔1〕课桌椅尺寸:要与学生身高与人体各局部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与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布置。
① 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 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夹角〕应>45°。
③ 座位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
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 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形式。
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引言:中小学建筑是学生求学过程中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关乎学生的舒适度、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和新时代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最新版,包括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教室设计、体育场馆规划等内容。
一、建筑布局与功能设置1. 校园整体规划中小学校园的整体规划应充分考虑学校规模、地域条件和未来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交通便捷、安全有序。
2. 教学楼设计教学楼的布局应满足教学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室组织形式,同时注重自然采光和通风,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3. 行政楼和办公区设计行政楼和办公区的布局应便于教职员工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并与教学楼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4. 图书馆和多功能厅设计图书馆和多功能厅作为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应注重空间设计、声学效果和设备配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和演讲环境。
二、教室设计1. 教室面积和布局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应根据班级人数确定,每个学生应保证一定的活动空间。
教室内的布局应合理安排,包括教师讲台、学生桌椅和设备摆放等。
2. 教室采光与通风教室的采光要求充足,可以通过大窗户和天窗等方式实现。
同时,教室的通风也应得到重视,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系统。
3. 教室设备与设施教室内应配备适当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辅助设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三、体育场馆规划1. 运动场设计中小学运动场的设计应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跑道等设施的设置。
2. 游泳池设计游泳池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保障学生的运动安全。
3. 体育馆设计体育馆是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和集会的场所,其设计需要考虑场地面积、观众席、场地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四、安全与紧急疏散设计1. 火灾安全中小学建筑需要配备消防设施,包括消防疏散通道、照明设备和灭火器等,确保学校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处置。
中小学校园建筑的空间设计

根据 学校 的规 模 , 将普通 教 室分 为若 干个组 , 每
组之 间 由公 共 空 间 一连 廊 相 联 系 , 成 一个 普 通 教 组 学 区域 , 与专业 教 室 区域 结 合 , 成 主要 教 学 区 ; 形 再
将教 师办 公 室 组 合 进 教 学 区 , 教 与学 形 成 一 体 。 使
收稿 日期 : 0 7— 3— 0 20 0 2
作者 简 介 : 永 超 (9 1 ) 男 , 江 新 昌人 , 程 师 , 事 建 筑 设 计 工 作 。 胡 17 - , 浙 工 从
维普资讯
第 7期
胡永超等 : 中小学校 园建筑 的空 间设计
校 园的空 间构 成 , 要 就 是 围合 空 间与 开 放空 间 的 主 组合及 变 化 。
该 如何 找 到切人 点 , 使之 符合 国情 , 足 当代教 育体 满 制 下 的教学 要求 , 时 又具 有 前 瞻 性 , 与 时 俱 进 , 同 能
是 当前 中小 学建 筑设 计 中值 得探讨 的问题 。 绿 化节 能 、 障碍设 计 、 防安全 、 无 消 材料 、 明等 照
教学 区 的这种 功能 组织 和空 间构 成是 现行 中小 学教
都 是在 设计 中应 全 面考 虑 的 内容 。 除此 之 外 , 为 作 教 育建 筑 的本质 , 学 功 能 的组 织 及 空 间构 成 是 其 教 实 质 内涵 。教学 区、 辅助 教学 区、 办公 区 、 勤 区 、 后 体 育活动 区等 区域 的相 互 关 系 , 区域 之 间及 区域 内部
l 5
求 , 以符 合 教 学 要 求 的 平 面 及 空 间 尺寸 为 标 准 。 是
开放 空 间是公 共 空 间 , 连接 围合 空 门 的敞 开 式 空 是 间; 以满 足学 生 的课 问生 活 为 标 准 。{ 问 生 活 更 多 ; 的是 学生 之 间的一 种 交流 , 生与环 境 的一种 交 流 ; 学 以体 现在 心 理 感 受 方 面 为 主 , 对 所 处 空 间 的 一 是 种 感受 。不 同 的空 间可 以 产 生 不 同 的 心 理 感 受 , 这 对 学 生 的学 习 情 趣 至 关 重 要 。所 以 , 放 空 间 开 应 该是 连 系 围 合 空 间 的 纽 带 , 学 校 建 筑 空 间 的 是 精 神 所在 。 学校 建 筑 的围合 空 间与开 放空 间 的相互 交织 变
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小学建筑设计方案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项目背景
地点
某市核心区域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约100亩,总建筑面积为 10万平方米
建设目标
提供优质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 发展
设计理念和原则
安全性
确保建筑结构安全,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 全
舒适性
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保障师生身心 健康
功能性
满足教学、活动、休息等多元化功能需求
美观性
注重建筑美学,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建筑风格
采用现代简洁的建筑风格,体现时 代感和教育氛围。
中小学室内外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室外空间设计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设置宽敞明亮的教室、 现代化的实验室、舒适的休息区和图书阅览 区等。
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设置花园、草坪、雕 塑等景观元素,营造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互动空间设计
安全空间设计
设置室内外交流互动区域,促进师生之间的 交流和互动。
安全性
注重校园安全,确保建筑物符合国家安全 标准。
人文性
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注重学生和教 师的需求和感受。
建筑设计方案
主体建筑
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图书馆 等组成,各建筑之间相互独立又有 机联系。
校园布局
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休息区 和绿化区等,各区域互不干扰,功 能明确。
交通组织
设置合理的道路和停车场,方便学 生和教师出行。
现代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体现学校 建筑的庄重、大气和可识别性。
建筑结构
采用框架式结构,合理分区,方便 改造和扩展。
立面设计
运用简洁的线条和玻璃幕墙,营造 现代感,同时注重采光和通风。
室内设计
注重室内空间的利用和舒适度,采 用多功能教室和开放式办公空间, 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通风。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当前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出发,提出一个整体的设计理念,阐述了在校园建筑空间构成中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详细切实的构筑空间设计方案,争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空间和一个陶冶情操的校园圣地。
引言现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在已得到普及,不管是在城市中心还是城市的郊区都有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因此更多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开发修建。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主要阶段尤被家长和学校重视,学校的环境和设备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
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小学的建筑中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校的设备和环境如何分配而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1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大学用地的规模相比,中小学的用地规模要比它小的多。
但本质上他们的使用性质是相同的,它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学生的一种学习模式,并且他们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所,为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环境。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点为整体性。
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基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上,找准切入点;因此大致会产生三种模式建筑物的群体联接模式、功能区分模式、外部空间结构模式。
但是在这个切入点应该是校园的空间结构,即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如何组合。
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10hm2,总建筑面积(地上)54195m2,地下建筑面积2850m2,建筑基底总面积24800万m2,道路广场总面积1.35hm2,绿地总面积3.8hm2,方案整体采用了新中式建筑风格,富于变化的坡屋顶,现代气息浓厚却又透漏着中华传统建筑神韵的立面分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如下图)我们依据学校的规模,把普通教室分为很多组,各组间由公共地域和连廊相结合,变成一个普通的教学区域,再与专门的教室区相连接,最后形成主要的教学区;再继续把教室办公室融进教学区域,最终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这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构成合理的模式。
中小学校园空间及单体建筑设计探析

中小学校园空间及单体建筑设计探析摘要: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希望,中小学校园的建筑安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建筑师们的广泛关注。
中小学校园的建筑应符合我国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总方向,中小学建筑要符合全面建设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要求,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的完成。
对中小学的建筑风格要勇于创新,富于时代特色。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环境建设Abstra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hope of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nstruction safety has also been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architects.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to meet the full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Germany, intellectual, physical, the United States, the labor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flow, and the completion of local conditions.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be creative and full of 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chitectural design;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0 引言百年大计,应以教育为先。
中小学建筑设计案例

楼梯
• 疏散距离 • 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 • 超过五层设封闭楼梯间 • 中部以承重墙的楼梯间不宜采用。 • 基本尺寸
楼梯
•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级最高,四级最低。) • 日照间距 • 防噪间距
P26
防噪间距
• 两排教室场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 室场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等建筑长边平 行布置时,其建筑仿噪间距不小于25m。
• 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专用教室(不包括音 乐教室)等建筑之间长边布置时,噪音间距不小 于15m。
生长土壤等)。避开各种不安全区域。 • 不应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经过。
校园外部环境
• 安全环境 • 适宜的教育环境 • 良好卫生环境(污染源上风向) • 合理的学校服务半径: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
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 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 普通教室适用面为小学61㎡,中学67 ㎡ • 矩形教室进深尺寸以7200~7800mm为佳,长度
以8400~9600mm为佳。 • 矩形教室的优点是经济有效地利用房间面积,结
构简单。 • 方形教室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800~8400
×7800~8700mm。 • 方形教室由于进深大,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
• 教师厕所应在教师办公室附近另设。
交通空间
• 中内廊 • 单侧内廊 • 外廊 • 走廊宽度:内廊净宽不小于2100mm,外廊净宽
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1. 引言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校园空间。
本文档将介绍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的要点和具体方案,包括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等方面。
2. 校园规划2.1 校园布局确保校园布局合理、统一。
校园内的建筑物和设施应当按照一定的规划和顺序布局,以便于学生的交流和活动。
2.2 绿化环境将绿化作为校园规划的重要一环,增加校园绿色空间的面积,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提供良好的休闲和活动场所。
2.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学生交通路线,包括道路、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确保学生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3. 建筑设计3.1 教学楼教学楼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设计应考虑教室大小、布局合理性和光线充足等因素。
合理的楼层高度和走道宽度,保证教室之间的通风和自然光的充足。
3.2 实验室和图书馆为了提高科学教育和阅读环境,实验室和图书馆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储存、阅读和临时工作等需要,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舒适的环境。
3.3 礼堂和活动中心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设计一个宽敞、舒适的礼堂和多功能活动中心是必要的。
这些场所可以用于各种活动,如讲座、演出和社交活动。
4. 室内设计4.1 教室设计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应设计符合学习需求的布局,包括适当的座位数量、合适的黑板和投影设备。
此外,教室应优化照明和通风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2 办公室设计教职员工的办公室应注重隐私和工作效率。
设计应考虑到办公桌的布局、存储空间和隔音等因素,以提供一个舒适和专业的工作环境。
4.3 休息室设计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一个舒适和安静的休息空间。
设计应考虑到休息室的家具布局、座椅舒适度和通风质量等因素,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5. 建筑材料选择与可持续性考虑在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应选择耐用且环保的建筑材料,如低碳混凝土和可再生材料。
此外,建筑设计应考虑节能和资源利用效率,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6. 安全考虑中小学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园空间及单体建筑设计探析【摘要】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重视。
结合建筑创作实践,指出应从德、智、体、美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才能创造出各具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校园环境;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被重视。
学校建筑尤其是中小学校园的建筑设计对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中小学建筑的校园空间和单体建筑设计,应该是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校园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断,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
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为主线探讨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及其对当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启示。
一、工程概况
仁怀市周林育才学校位于贵州省仁怀市盐津河,总用地面积6.5公顷。
用地呈不规则形,地形起伏较大,是典型的山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最大高差20余米,用地条件非常复杂。
拟建的学校为40班标准学校,包括教学综合楼(教学楼、办公楼)、学生生活区(学生公寓、食堂)、运动设施(25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球类场地)等。
校园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将为周林育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生活条件和优美的环境,体现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学校建设要求。
二、校园建筑空间总体布局
学校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与社会的互动及需求,同时校园的总体布置及建筑内外空间的设计也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参考而进行,并努力使校园建筑与环境成为学生教育和学习的素材。
根据现场勘察,从实际的使用情况与管理条件出发,将小学与中学进行了相对独立的设置。
把小学安排在东面,中学安排在西面。
考虑到用地的经济性,将中学放在用地较为方正和平整的东面。
其次,从城镇景观考虑,所有进入仁怀市的人流均由西向东方向,所以将小学部放在南面的主要道路上。
这个位置也是从外界进入仁怀市的主入口,把一期的小学部安排在此是非常合适的。
楼层较低的小学与楼层较高的中学依西向东排列,符合视觉上从低到高的原则,也顺应了地形的关系,并且使建筑形态非常具有层次感。
校园用地按使用功能不同划分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学生用餐区。
规划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空间轴线,沿轴线及两侧布置了校园主人口、广场及主要绿化场地,形成校园的景观主轴线和各条次轴线。
景观主轴线贯穿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学生生活区,形成校园区主要的景观格局和绿化布置。
景观次轴线分布于各分区内,形成景观节点、流动空间及绿化带,使分区内的空间布局
更为活泼,环境更为宜人。
主次轴线的交替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联系便捷的整体校园空间环境。
(见图1)教学区由教学楼和办公楼组成,小学综合楼的教室和办公联为一体,采用“u”形结构布局。
建筑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广场,同时与操场之间的空地形成的外部开敞空间——第二个广场,两个广场相互渗透,相互关联,布局合理紧凑。
学生生活区位于用地中部,相对独立。
它与教学区、校园南、北入口及体育运动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并避免了它与教学区和学生食堂区之间的相互干扰,空间布局相当合理。
运动区根据不同的运动性质及用地条件的限制,采用相对分散的布局形式。
250米标准运动场位于用地西南角,形成开敞空间,空间主轴线布置篮球场、排球场和乒乓球场,与学生生活区联系紧密并避免对教学区的干扰。
总结:中小学的用地相对紧张,规模远比大学小,但其所代表的建筑实质是一样的,它展现了一种好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场所,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所以空间上的整体设计是中小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在分析基地,教学理念,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找出设计的切入点;可能是功能分区模式,可能是外部空间结构,也可能是建筑物的群体联结方式。
但这个切入点的中心应该是校园的空间构成,主要就是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的组合及变化。
三、单体建筑的空间设计
开放空间是学校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关键。
灰空间的应用是开放空间设计的重要手段这一,它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是介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建筑内外空间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灰空间对建筑物进行虚化处理,让空间联结和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
如采用连廊、平台、立面开洞、室外楼梯、步行桥等,增加了空间和景观层次,它为学生提供了内外交融的空间。
具体可用的方法是:教学楼端头的楼梯间作敞开式设计;走廊设敞开式活动平台;建筑连接处适当扩大,该扩大空间作半敞开处理;教学楼与行政楼之间用平台连接,在满足功能要求,这些灰空间的设计给人一种美好心境,犹如流动空间这一空间概念所描述的。
只有在建筑中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内”与“外”的空间,才可以穿过想象的界面,让空间在我们的感受中流动了起来。
下面以两个单体设计来说明建筑空间的运用:
1 :小学部综合楼单体设计
小学综合楼主要功能是教室和办公,平面为半围合结构,端部的楼梯作镂空处理,让立面更加活泼生动,也符合小学建筑的性质。
由于中小学校的室内空间和大学有区别,一般做成点、线相结合,很少做成点、线、面相结合的。
每个教室、附房、办公室就是
一个点空间,是走廊这样的线空间将它串联,通过楼梯及连廊再进行垂直和水平串联,若条件允许则在走廊、楼梯、连廊的某些局部扩大形成课间休憩的点空间。
”[1]
2:学生宿舍单体设计
小学部宿舍建筑设计成l型,利用地形高差,呈阶梯状布置,北高南低。
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一字型布局方式,使单体建筑在空间上取得了灵动、活泼的特性。
四、单体建筑的材质的运用
现代建筑提倡地域性的设计,对建构(包括材料、建造、结构、空间)的真实反映与逻辑生成,面常见的“现代乡土建筑”多采用符号表面语言拼贴植入,“这种忽视对深层结构的把握,而一味只求表面结构的效果,必然导致形式主义。
”[2]也与教学楼的功能和校园总体规划的风格不相吻合。
如前面所说,空间构成包涵了构造措施及材料应用。
围合实体的材料和限定空间的措施,除了完成基本功能和创造空间外,它本身的形式不同、质感不同还能产生不同的室内外空间效果,使建筑的空间形式多样化。
粗糙的石材、木、混凝土等材质的运用都能形成不同的质感和空间效果。
特别是玻璃材质,其明亮、通透的质感,改变了以往的建筑形式;可在公共空间灵活应用,如门厅、楼梯间、阅览室等,使室内与外界有更多的联系。
一些室外常用的材料还可以在围合空间内部得到体现,使室内、室外的质
感内外统一,达到特有的艺术效果。
如砖材的使用不但外部形成层次,同时内部也形成了丰富的肌理,还有木材、石材等。
这些都可用于楼梯间、室外平台等内外交融的灰空间。
但石材不宜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人和室内的关系更为密切,空间要便于人的使用,如材质过于粗糙不利于人的使用,当然,可根据室内的效果改变材质,使材质附加在围合体上完成室内效果。
五、结语
在整个中、小学校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以学校的质量及品质为核心。
通过合理的总体布局,紧凑的功能排布,简洁的柱网体系,和谐的色彩及造型比例,给当地学生提供了安全、实用又舒适的现代化校园建筑。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