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供参考)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供参考)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供参考)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如图,倾斜角为θ且过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2F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P Q 两点,椭圆

C 的离心率为e ,焦准距为p ,请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推导22,,PF QF PQ ,并证明:

22

11

PF QF +为定值

改为:抛物线2

2(0)y px p => 呢?

例1.(10年全国Ⅱ)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

2,过右焦点F 且斜率为(0)k k >的

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求k 。

练习1. (10年辽宁理科)设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

A ,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例2. (07年全国Ⅰ)已知椭圆22

132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值.

练习2. (05年全国Ⅱ)P 、Q 、M 、N 四点都在椭圆12

2

2

=+y x 上,F 为椭圆在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0,,=?MF PF FN MF FQ PF 且线与共线与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3. (07年重庆理)如图,中心在原点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0,3(F ,右准线l 的方程为12=x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123,,P P P ,使133221FP P FP P FP P ∠=∠=∠,证明: |

|1

||1||1321FP FP FP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Q y O x P 2F A

y

O

x

B

F

推广:已知椭圆

22

22

1(0)

x y

a b

a b

+=>>,F是椭圆的右焦点,在椭圆上任取n个不同点

12

,,,

n

P P P

???,若

122311

n n n

PFP P FP P FP P FP

-

∠=∠=???=∠=∠,则

1

1

||

n

i i

n

PF ep

=

=

∑,你能证明吗?

练习3. (08年福建理科)如图,椭圆

22

22

.

1(0)

x y

a b

a b

+=>>的一个焦点是F(1,0),O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的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若直线l绕点F任意转动,值有222

OA OB AB

+<,求a的取

值范围.

作业1. (08年宁夏文)过椭圆1

4

5

2

2

=

+

y

x

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B

A,两点, O为坐

标原点, 则△OAB的面积为 .

作业2.(09年全国Ⅰ)已知椭圆

2

2

:1

2

x

C y

+=的右焦点为F,右准线l,点A l∈,线段AF交C于点B。若

3

FA FB

=,求AF。

作业 3. (15年四市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ABCD的顶点都在椭圆

22

22

1(0)

x y

a b

a b

+=>>上,对角线AC与BD分别过椭圆的左焦点

1

(1,0)

F-和右焦点

2

(1,0)

F,且

AC BD

⊥,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为4

x=

(1)求椭圆方程;

(2)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取值范围。

练习4.(08年安徽文)已知椭圆

22

22

:1(0)

x y

C a b

a b

+=>>,其相应于焦点F(2,0)的准线方程为x=4.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已知过点F1(-2,0)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求证:

2

42

2cos

AB=

(Ⅲ)过点F1(-2,0)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椭圆C于点A、B和D、E,求AB DE

+的最小值.

作业5. 已知以F为焦点的抛物线24

y x

=上的两点A、B满足3

AF FB

=,求弦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

参考答案:

例1.

练习1.

例2.

练习 2..

例3.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122

22=+b

y

a x . 因焦点为)0,3(F ,故半焦距3=c .又右 准线l 的方程为c

a x 2

=,从而由已知

36,1222

==a c

a ,

因此3327,62

2

==-=

=c a b a .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127

362

2=+y x . (Ⅱ)方法一:记椭圆的右顶点为A ,并设(1,2,3)i i AFP i θ∠==,不失一般性

假设1203θπ≤<,且213124,33

θθθθππ

=+=+

又设点i P 在l 上的射影为i Q ,因椭圆的离心率1

2

c e a =

=,据椭圆第二定义得 2||||(||cos )i i i i i

a FP PQ e c FP e c θ==--1

(9cos )2

i i FP θ=-(1,2,3)i = ∴

121

(1cos )92

i i FP θ=+(1,2,3)i =. ∴

1111

2311121243(cos cos()cos()9233FP FP FP θθθππ??

++=+++++???? 又

11111111241313

cos cos()cos()cos cos cos 03322θθθθθθθθππ++

++=--+= ∴1

2311123FP FP FP ++=(定值) 方法二:记椭圆的右顶点为A ,并设(1,2,3)i i AFP i θ∠==,不失一般性假设1203

θπ

≤<

,且 213124,33

θθθθππ

=+

=+,另设点(,)i i P x y ,则||cos 3,||sin i i i i i

i x PF y PF θθ=+= 点i P 在椭圆上,∴

22(||cos 3)(||sin )13627

i i i

i PF PF θθ++= ∴

11

(2cos )9

i i FP θ=+(1,2,3)i =,以下同方法一 ∴

1

2311123FP FP FP ++=(定值) 推广:

引理1:(1)sin

cos()22cos cos()cos(2)cos()sin

2

n n n ββ

θθθβθβθββ

+++++++???++=

.

证明:1cos sin

[sin()sin()]2222β

ββ

θθθ=+-------------------------(1) 13cos()sin [sin()sin()]2222

βββ

θβθθ+=+-+----------------------(2)

……

12121cos()sin

[sin()sin()]2222

n n n β

θβθβθβ+-+=+-+----------(1n +) 将上述1n +个式子相加得

1211

[cos cos()cos()]sin

[sin()sin()]2222n n β

θθβθβθβθβ++++???++=+-- ∴(1)sin cos()

22cos cos()cos()sin

2

n n n ββθθθβθββ+++++???++=

证明:记椭圆的右顶点为A ,并设(1,2,,)i i AFP i n θ∠==???,不失一般性

假设120n θπ≤<,且2131124,,,n n n n n

θθθθθθππ2(-1)π

=+=+???=+

又设点i P 在l 上的射影为i Q ,据椭圆第二定义得 2

||||(

||cos )i i i i i a FP PQ e c FP e c

θ==--(1,2,,)i n =??? ∴

21(1cos )i i a

e FP b

θ=+(1,2,,)i n =???. ∴11121122(1){[cos cos()cos()]}||n

i i

a n n e PF

b n n ππ

θθθ=-=++++???++∑

在引理1中,令12,n πθθβ==,则11122(1)cos cos()cos()n n n

ππ

θθθ-+++???++

11(1)(1)sin cos()sin cos()220sin

sin

2

n n n n n

πββ

πθθβ

π

--+

+===

∴211||

n

i i na

PF b ==∑.

练习3.

解法一:(Ⅰ)设M ,N 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

因为△MNF 为正三角形,

所以3

2OF MN =, 即1=

32, 3.3

b

b 解得= 2

2

14,a b =+=因此,椭圆方程为22

1.43

x y += (Ⅱ)设1122(,),(,).A x y B x y

(ⅰ)当直线 AB 与x 轴重合时,

222

2222

2

2

2,4(1),.

OA OB a AB a a OA OB AB +==>+<因此,恒有

(ⅱ)当直线AB 不与x 轴重合时,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22

221,1,x y x my a b

=++=代入

整理得22222222

()20,a b m y b my b a b +++-= 所以2222

1212222222

2,b m b a b y y y y a b m a b m

-+==++ 因为恒有222

OA OB AB +<,所以∠AOB 恒为钝角. 即11221212(,)(,)0OA OB x y x y x x y y ==+<恒成立.

2

121212121212(1)(1)(1)()1x x y y my my y y m y y m y y +=+++=++++

222222222222

2222222

222

(1)()210.

m b a b b m a b m a b m

m a b b a b a a b m +-=-+++-+-+=<+ 又a 2+b 2m 2>0,所以-m 2a 2b 2+b 2-a 2b 2+a 2<0对m ∈R 恒成立, 即a 2b 2m 2> a 2 -a 2b 2+b 2对m ∈R 恒成立.

当m ∈R 时,a 2b 2m 2最小值为0,所以a 2- a 2b 2+b 2<0.

a 2

b 2- b 2, a 2<( a 2-1)b 2= b 4,

因为a >0,b >0,所以a 0,

解得a >152+或a <152-(舍去),即a >15

2

+, 综合(i )(ii),a 的取值范围为(15

2

+,+∞).

解法二。

作业 1.

作业2【解析】本小题考查椭圆的准线、向量的运用、椭圆的定义,基础题。

解:过点B 作BM l ⊥于M,并设右准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N ,易知FN=1.由题意3FA FB =,故2

||3

BM =.又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222

||3BF =?=

||2AF ∴=.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8

3

高中数学 《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学案》

学号 《极坐标方程的应用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1);掌握极直互化的方法,能将极坐标问题转化为直角坐标解决。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像简化问题。 一.知识准备 1. 极直互化 ⑴极坐标),(θρ转化为直角坐标),(y x ⑵直角坐标),(y x 转化为极坐标),(θ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的极坐标方程 基本式一:圆心在极点,a r = 基本式二:过极点,圆心在坐标轴上,a r = 基本式三:过极点,圆心为),(αa 的圆 3、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基本式一:过极点,倾斜角为α 基本式二: 基本式三:倾 斜角 为α, 极点到 (2)_______ x x x O (1)_______x O (1)_______ x ) 0,(a ) ,(πa

直线的距离为d 二.体验过程 1、(2013广一模)在极坐标系中,定点,点B 在直线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AB _________;点B 的极坐标为_____________ 2、已知⊙O 1和⊙O 2的极坐标方程分别是θρcos 2=,θρsin 2a =,(a 是非零常数)。若两圆的圆心距为,求a 的值。 3、(2012年上海)如图,在极坐标系中,过点)0,2(M 的直线l 与极轴的夹角6 π α=, 则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4、(2008高考改编)已知曲线21,C C 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 3sin =θρ,θρsin 4=, )20,0(πθρ<≤≥,则曲线1C 与2C 交点的极坐标________________ 5、(2012年高考安徽)在极坐标系中,圆4sin ρθ=的圆心到直线()6 R π θρ= ∈的距离是 _____ 6、已知点)0.0(),4 3, 2(),2 ,2(O B A π π 试判断ABO ?的形状 7、在极坐标系中,点)3 , 2(π 到圆θρcos 2=的圆心的距离为_______,切线长为_______ )2 3 , 2(πA 0sin 3cos =+θρθρ5)2 3, (πa (2)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 x O

浅谈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浅谈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摘要 极坐标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虽然高中数学教材已经删去极坐标的内容,但这一思想和方法对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和高等数学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对极坐标的基础知识进行阐述,给出了极坐标的相关概念,以及求曲线极坐标方程的方法与步骤,并求出了三种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然后讨论了极坐标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极坐标在解决高等数学问题的应用。通过对极坐标在数学各方面的应用的探讨,我们能够发现极坐标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探讨研究,使我们对极坐标这一思想和方法有更深的了解,并使学生对高中平面几何内容有完整的把握,有更深层次的掌握。同时,这种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可以使教育者更好的完成对其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极坐标;应用;优越性 前言 第一个用极坐标来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是牛顿。他的《流数法与无穷级数》,大约于1671年写成,出版于1736年。此书包括解析几何的许多应用,例如按方程描出曲线,书中创见之一,是引进新的坐标系。瑞士数学家J.贝努利于1691年在《教师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基本上是关于极坐标的文章,所以通常认为J.贝努利是极坐标的发现者。J.贝努利的学生J.赫尔曼在1729年不仅正式宣布了极坐标的普遍可用,而且自由滴应用极坐标去研究曲线。 在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是人们公认的最容易接受并且被经常采用的方法,但它并不是确定点的位置的唯一方法。有些复杂的曲线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形式极其复杂,但用极坐标表示,就变得十分简单且便于处理,在此基础上解决平面解析几何问题也变得极其简单。通过探究极坐标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广泛应用,使我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用极坐标来解决某些平面解析几何问题和某些高等数学问题比直角坐标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故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 国内外研究动态,不仅在数学理论反面,很多学者对极坐标以及极坐标方程做了深入探究,而且在如物理、电子、军事等领域,很多学者对极坐标也有较深的研究。由此看来,极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供参考)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如图,倾斜角为θ且过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2F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P Q 两点,椭圆 C 的离心率为e ,焦准距为p ,请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推导22,,PF QF PQ ,并证明: 22 11 PF QF +为定值 改为:抛物线2 2(0)y px p => 呢? 例1.(10年全国Ⅱ)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 2,过右焦点F 且斜率为(0)k k >的 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求k 。 练习1. (10年辽宁理科)设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 A ,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例2. (07年全国Ⅰ)已知椭圆22 132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值. 练习2. (05年全国Ⅱ)P 、Q 、M 、N 四点都在椭圆12 2 2 =+y x 上,F 为椭圆在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0,,=?MF PF FN MF FQ PF 且线与共线与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3. (07年重庆理)如图,中心在原点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0,3(F ,右准线l 的方程为12=x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123,,P P P ,使133221FP P FP P FP P ∠=∠=∠,证明: | |1 ||1||1321FP FP FP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Q y O x P 2F A y O x B F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应用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应用圆锥曲线的统一极坐标./. Q SZQZSQ S ,,,,,SD ZZXZZ 方程 ρ= ep 1-e cos θ ,(***) 其中p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称为焦准距. 当0<e<1时,方程ρ=ep 1-e cos θ 表示椭圆; 当e=1时,方程(***)为ρ= p 1-cos θ ,表示抛物线; 当e>1时,方程ρ=ep 1-e cos θ 表示双曲线,其中ρ∈R. 已知A、B为椭圆x2 a2+ y2 b2=1(a>b>0)上两点,OA⊥OB(O为 原点). 求证: 1 OA2+ 1 OB2为定值. [再练一题] 1.本例条件不变,试求△AOB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过双曲线x2 4- y2 5=1的右焦点,引倾斜角为 π 3的直线,交双曲 线于A、B两点,求AB. 应用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过焦点(极点)的弦长非常方便.椭圆和抛物线中,该弦长都表示为ρ1+ρ2,而双曲线中,弦长的一般形式是|ρ1+ρ2|. 2.已知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是ρ= 9 4-5cos θ ,求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 和准线方程. 已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

(1)以F为极点,x轴正方向为极轴的正方向,写出此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 (2)过F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若AB=16,运用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求直线l的倾斜角. [再练一题]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定点F(2,0)和一条定直线l:x=-2.求与定点F 的距离和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1 2的点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已知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 3 1-2cos θ ,过极点作直线与它交于A,B 两点,且AB=6,求直线AB的极坐标方程.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方程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法,提高应用极坐标系的概念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并归纳总结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法.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体验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自学: 基础知识梳理问题导引 1.极坐标系的概念(P9) 如图,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有序实数对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 2.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P11) (1)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 (2)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 , 3.曲线和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2))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 (1)极坐标系和以前所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那些只是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3)极坐标系中如何用方程表示曲线? 【复习、预习自测】 1.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________,________ 2. 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 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圆的极坐标方程(P12-13)

如图,半径为a的圆的圆心坐标为C(a0)(a>0).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圆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满 足的条件吗? 探究点1图拓展1图 小结(P13):一般的,在极坐标系中,如果满足下列两个条件,那么方程叫做曲线C的极 坐标方程: (1) (2) 拓展1(P13):已知圆O的半径为r,建立怎样的极坐标系,可以使圆的极坐标方程更简单?并将所得结果与直角坐标方程进行比较. 探究点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P13) 如图,直线l经过极点,从极轴到直线l的角是,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 探究点2图拓展2图拓展3图 拓展2(P14):求过点A(a0)(a>0)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 拓展3(P14):设P点的极坐标为直线l过点P且与极轴所成的角为,求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 【课堂小结】 1.知识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学思想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已知椭圆C的焦距为2c,长轴长为2a,离心率为e(0

椭圆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如图,倾斜角为θ且过椭圆22 22:1(0)x y C a b a b +=>>的右焦点2F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P Q 两点,椭圆 C 的离心率为e ,焦准距为p ,请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推导22,,PF QF PQ ,并证明: 22 11PF QF +为定值 改为:抛物线2 2(0)y px p => 呢? 例1.(10年全国Ⅱ)已知椭圆2222:1(0)x y C a b a b +=>>的离心率为3 2,过右焦点F 且斜率为(0)k k >的 直线与C 相交于,A B 两点.若3AF FB =,求k 。 练习1. (10年辽宁理科)设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右焦点为F ,过点F 的直线l 与椭圆C 相交于 A , B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60o ,2AF FB =,求椭圆C 的离心率; 例2. (07年全国Ⅰ)已知椭圆22 132 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F ,2F .过1F 的直线交椭圆于B D ,两点,过2F 的直线交椭圆于A C ,两点,且AC BD ⊥,垂足为P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值. 练习2. (05年全国Ⅱ)P 、Q 、M 、N 四点都在椭圆12 2 2 =+y x 上,F 为椭圆在y 轴正半轴上的焦点.已知.0,,=?MF PF FN MF FQ PF 且线与共线与求四边形PMQN 的面积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例3. (07年重庆理)如图,中心在原点O 的椭圆的右焦点为)0,3(F ,右准线l 的方程为12=x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在椭圆上任取三个不同点123,,P P P ,使133221FP P FP P FP P ∠=∠=∠,证明: | |1 ||1||1321FP FP FP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Q y O x P 2F A y O x B F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3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3)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求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基本方法; 2、了解圆锥曲线的方程; 3、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体会在用方程刻画平面 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活动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1、若圆心的坐标为),(00θρM ,圆的半径为r ,则圆的极坐标方程为 ; 2、(1)当圆心位于)0,(r M 时,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2)当圆心位于),(2π r M 时,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 3、圆锥曲线统一定义: 活动二: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探究:设定点F 到定直线l 的距离为p ,求到定点F 和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常数e 的点的 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活动三: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简单应用 例1:2003年10月15—1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方 案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它的运行轨道先是以地球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椭圆的近地点(离地面最近的点)和远地点(离地面最远的点)距离地面分别为200km 和350km ,然后进入距地面约343km 的圆形轨道。若地球半径取6378km ,试写出神舟五号航天飞船运行的椭圆轨道的极坐标方程。 例2:求证:过抛物线的焦点的弦被焦点分成的两部分的倒数和为常数。 例3:已知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cos 14-= ,求此抛物线的准线的极坐标方程。

活动四:课堂小结与自主检测 1、按些列条件写出椭圆的极坐标方程: (1)离心率为0.5,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6; (2)长轴为10,短轴为8。 2、圆心在极轴上,半径为a 的圆经过极点,求此圆过极点的弦的三等分点的轨迹方程。 3、自极点O 作射线与直线4cos =θρ相交于点M ,在OM 上取一点P ,使得12=?OP OM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微专题 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极坐标 一、内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 x ′=λx ,λ>0, y ′=μy ,μ>0的作用下,点P (x ,y )对 应到点P ′(x ′,y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 (1)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作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作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作点M 的极坐标,记作M (ρ,θ).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为(ρ,θ),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x =ρcos θ,y =ρsin θ,由此得ρ2= x 2 +y 2 ,tan θ=y x (x ≠0). 3.常用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二、典型例题 题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象的变换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求 x 2+y 2=1 在变换φ:? ??='='y y x x 32的作用下,得到的曲线方程 【解析】 由题意可得:??? ? ?? ?'=' =3 2 y y x x ,代入x 2+y 2=1,即13222=??? ??'+??? ??'y x , 则所得新曲线方程为19 42 2 =+y x ; (2)曲线C 在变换φ:???='='y y x x 32的作用下得到椭圆x 29+y 2 4=1.求此曲线C 方程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y y x x 32,代入x 29+y 2 4=1,即 149942 2=+y x ,

全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精华版)

参数方程与极坐标 参数方程知识回顾: 一、 定义:在取定的坐标系中,如果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x 、y 都是某个参数t 的函数, x f (t ) 即 y f (t ) ,其中,t 为参数,并且对于t 每一个允许值,由方程组所确定的点 M ( x , y )都在这条 曲线上,那么方程组就叫做这条曲线的参数方程,联系 x 、y 之间关系的变数t 叫做参变数,简称参数. 二、 二次曲线的参数方程 1、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x o , y o ),半径等于r 的圆: { x r cos 特殊地,当圆心是原点时,、 y r si n 注意:参数方程没有直接体现曲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而是分别体现了点的横纵 坐标与参数间的关系。 Eg1 :已知点P (x , y )是圆x 2+y 2-6x-4y+12=0 上的动点,求: (1 ) x 2+y 2的最值;(2 ) x+y 的最值;(3 )点P 到直线x+y-1=0 的距离d 的最值。 Eg2 :将下列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总结: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步骤: (1 )消参(2 )求定义域 2、椭圆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x x 0 rcos 〔y y o rsin (为参数, 的几何意义为圆心角) (1 ) x=2+3cos y=3sin 1 (|3) x=t+ 一 t Y 2 1 I y=t 2+ ” x=s in y=cos

4、抛物线的参数方程: 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的抛物线: x 2pt 2 y 2pt (t 为参数,p > 0 , t 的几何意义为过圆点的直线的斜率的倒数) 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即可得到。 三、一次曲线(直线)的参数方程 x a cos y bsin (为参数, 的几何意义是离心角,如图角 AON 是离心角) 注意:离心率和离心角没关系,如图,分别以椭圆的长轴和短轴为半径画两个同心圆, 点的轨迹是椭圆,中心在(x o ,y o )椭圆的参数方程: X 。 a cos y bsi n x Eg :求椭圆 36 y =1上的点到 M (2,0) 20 的最小值。 3、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的双曲线: a sec bta n 为参数,代表离心角) ,中心在 (x o ,y o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x x 0 asec y y 0 bta n 2 2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1.极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作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用 表示线段OM的长度, 表示从OX到OM 的角度, 叫点M的极径, 叫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 ,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极坐标系,记作M ,.若点M在极点,则其极坐标为 =0, 可以取任意值。 如图1-2,此时点M的极坐标可以有两种表 示方法:(1) (2)同理,与,也是同一个点的坐标。又由于一个角加

后都是和原角终边相同的角,所以一个点的极坐标不唯一。但若限定 或,那么除极点外,平 面内的点和极坐标就可以一一对应了。 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可以用含有,这 两个变数的方程来表示,这种方程叫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1°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并设动点M的坐标为, 2°写出适合条 件的点M的集合; 3°列方程, 4°化简所得方程; 5°证明得到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三种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极坐标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4.1极坐标法求到定点的线段长度

解析几何中涉及到某定点的线段长度时,可以考虑利用极坐标法求解。但是绝大多数解析几何问题中题设条件是以直角坐标方程形式给出的,在求解过程中运算繁琐复杂,将此类问题转化为用极坐标方程求解,十分简洁,收到良好的效果。巧设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2以定点为极点 如果题设条件与结论中,涉及到过某定点M 的线段长度问题,应该取该点为极点,先将直角坐标原点移动到M点,施行平移公式、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公式,化普通方程为极坐标方程求解。 4.3以原点为极点 如果题设条件或结论中涉及到直角坐标系原点的线段长度时,应选取原点为极点,应用互化公式,将直角坐标方程转化极坐标方程求解。 4.4以焦点为极点 凡涉及圆锥曲线的焦半径或焦点弦长度的问题,应选取焦点为极点(椭圆左焦点,双曲线右焦点),应用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第 周 第 课时教案 时间: 教学主题 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极坐标方程的意义,掌握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2、能在极坐标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极坐标方程,会求直线的极坐标方程及与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3、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极坐标方程的意义,理解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 的互化 教学难点: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工具 无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圆的极坐标方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情境 1、直角坐标系建立可以描述点的位置极坐标也有同样作用? 2、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可以求曲线的方程 极坐标系的建立是否可以求曲线方程? 学生回顾 1、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中怎样描述点的位置? 2、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直角坐标系中)定义 3、求曲线方程的步骤 4、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二、讲解新课: 1、引例.如图,在极坐标系下半径为a 的圆的圆心坐标为 (a ,0)(a >0),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圆上任意一点, 的极坐标(ρ,θ)满足的条件? 解:设M (ρ,θ)是圆上O 、A 以外的任意一点,连接AM , 则有:OM=OAcos θ,即:ρ=2acos θ ①, 2、提问: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这个方程吗? 可以验证点O(0,π/2)、A(2a ,0)满足①式. 等式①就是圆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满足的条件. 反之,适合等式①的点都在这个圆上. 3、定义:一般地,如果一条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有一个极坐 标适合方程0),(=θρf 的点在曲线上,那么这个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

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1) 学习目标: 1、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过极点的直线)的方程; 2、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体会在用方程刻画平面图形 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3、理解极坐标系中直线的方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 2、(1)直线x y 1的极坐标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曲线COS 1的直角坐标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动二: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探究:若直线l经过M (0,0),且直线I的倾斜角为,求直线I的极坐标方程。 (这里,直线I的倾斜角是指极轴与直线I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 小结:一些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当直线I过极点时,直线I的极坐标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当直线I过点M(a,0)且垂直于极轴时,直线I的极坐标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__ (3)当直线I过点M(b,7)且平行于极轴时,直线I的极坐标方程是: 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解 例1按下列条件写出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经过极点和点A(6,g)的直线;(2)经过点B(5,),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 (3)经过点C(8,6),且平行于极轴的直线; (4)经过点D(2.. 3,0),且倾斜角为务的直线。 例2:分析极坐标方程cos 6,sin 6的特点,说明他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 例3:求曲线cos 1 0关于直线7对称的曲线方程。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应用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应用 圆锥曲线的统一极坐标?/? Q SZQZSQ S ,,,,,SD ZZXZZ 方程 ep 尸 1—eoR ( 其中P 为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称为焦准距. 当Ov ev 1时,方程尸1—COSI 表示椭圆; 当e = 1时,方程(***)为p= —P —-,表示抛物线; 1 — cos 0 当e > 1时,方程P 「竟表示双曲线,其中p€ R . I — ecos 0 2 2 已知A 、B 为椭圆予+ *= 1(a > b > 0)上两点, OA 丄OB(O 为 原点). [再练一题] 1. 本例条件不变,试求△ AOB 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 1 1 求证:OA 2+OB 2为定值. ■2 +

2 2 过双曲线J-¥ = 1的右焦点,引倾斜角为扌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求AB. 应用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过焦点(极点)的弦长非常方便.椭圆和抛物线中,该弦长都表示为p+ P,而双曲线中,弦长的一般形式是|p+ p|.

(1) 以F 为极点,x 轴正方向为极轴的正方向,写出此抛物线的极坐标方程; (2) 过F 作直线I 交抛物线于A , B 两点,若AB = 16,运用抛物线的极坐标 方程,求直线I 的倾斜角. 3 p= 1—2C0SV 过极点作直线与它交于A ,B 两点,且AB = 6,求直线AB 的极坐标方程. [再练一题]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定点 F(2,0)和一条定直线I : x = — 2.求与定点F 的距离和定直线I 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 1 2的点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已知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精编版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 应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极坐标及极坐标方程的应用1.极坐标系的建立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作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用表示线段OM的长度,表示从OX到OM的角度,叫点M的极径,叫点M的极角,有序数对,就叫点M的极坐标。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极坐标系,记作M,.若点M在极点,则其极坐标为=0,可以取任意值。 如图1-2,此时点M的极坐标可以有两种表示方法:(1) (2)同理,与,也是同一个点的坐标。又由于一个角加后都是和原角终边相同的角,所以一个点的极坐标不唯一。但若限定或,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和极坐标就可以一一对应了。 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可以用含有,这两个变数的方程来表示,这种方程叫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1°建立适当的极坐标系,并设动点M的坐标为, 2°写出适合条件的点M的集合; 3°列方程, 4°化简所得方程; 5°证明得到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三

种圆锥曲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 3.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极坐标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4.1极坐标法求到定点的线段长度 解析几何中涉及到某定点的线段长度时,可以考虑利用极坐标法求解。但是绝大多数解析几何问题中题设条件是以直角坐标方程形式给出的,在求解过程中运算繁琐复杂,将此类问题转化为用极坐标方程求解,十分简洁,收到良好的效果。巧设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2以定点为极点 如果题设条件与结论中,涉及到过某定点M的线段长度问题,应该取该点为极点,先将直角坐标原点移动到M点,施行平移公式、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公式,化普通方程为极坐标方程求解。 4.3以原点为极点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焦半径公式焦点弦公式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焦半径公式焦点弦公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极坐标处理二次曲线问题教案 知识点精析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可以统一定义为:与一个定点(焦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 的点的轨迹.? 以椭圆的左焦点(双曲线的右焦点、抛物线的焦点)为极点,过点F 作相应准线的垂线,垂足为K ,以FK 的反向延长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一的极坐标方程为:θ ρcos 1e ep -=. 其中p 是定点F 到定直线的距离,p >0. 当0<e <1时,方程表示椭圆;? 当e >1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ρ>0,方程只表示双曲线右支,若允许ρ<0,方程就表示整个双曲线; 当e=1时,方程表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 引论(1)若 1+cos ep e ρθ = 则0<e <1当时,方程表示极点在右焦点上的椭圆 当e=1时时,方程表示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当e >1方程表示极点在左焦点上的双曲线

(2 )若1-sin ep e ρθ = 当 0<e <1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下焦点的椭圆 当e=1时,方程表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当 e >1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上焦点的双曲线 (3)1+sin ep e ρθ = 当 0<e <1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上焦点的椭圆 当e=1时,方程表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当 e >1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下焦点的双曲线 例题选编 (1)二次曲线基本量之间的互求 例1.确定方程10 53cos ρθ = -表示曲线的离心率、焦距、长短轴长。 解法一:31025333 1cos 1cos 55 ρθθ? ==-- 解法二:根据极坐标的定义,对右顶点对应点的极角为0,因此只需令0θ=, 右顶点的极径,同理可得左顶点的的极径。根据左右顶点极径之和等于长轴长,便可以求出长轴。 点睛,解法一采用待定系数法比较常规,解法二利用极坐标的定义,简洁而有 力,充分体现了极坐标处理问题的优势。下面的弦长问题的解决使极坐标处理的优势显的淋漓尽致。 (2)圆锥曲线弦长问题 若圆锥曲线的弦MN 经过焦点F ,

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考点一 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例题(2015·山西四校联考)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C 的参数方程??? x =1+cos φy =sin φ (φ为参数).以O 为极点,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① 求圆C 的极坐标方程; ②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是2ρsin ? ?? ??θ+π3=33,射线OM :θ=π3与圆C 的交点为O 、P ,与直线l 的交点为Q ,求线段PQ 的长. 【审题立意】本题考查极坐标方程,属于中档题. 【技能突破】求解极坐标方程的题应注意两点: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时,如果不容易直接转化,要先变形. (2)已知两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交点时,可首先化为直角坐标方程,求出直角坐标交点,再化为极坐标. 【解题思路】把直角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注意化简,联立求交点坐标. 【参考答案】①圆C 的普通方程为(x -1)2+y 2=1,又x =ρcos θ,y =ρsin θ,所以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 θ. ② 设P (ρ1,θ1),则由????? ρ=2cos θθ=π3,解得ρ1=1,θ1=π3. 设Q (ρ2,θ2),则由????? ρ(sin θ+3cos θ)=33θ=π3 ,解得ρ2=3,θ2=π3. 所以|PQ |=2. 【变式训练】 (2015·课标全国卷Ⅰ)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C 1:x =-2,圆C 2:(x - 1)2+(y -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C 1,C 2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C 3的极坐标方程为θ=π4(ρ∈R ),设C 2与C 3的交点为M ,N ,求 △C 2MN 的面积. 解析: (1)因为x =ρcos θ,y =ρsin θ,所以C 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2, C 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 θ-4ρsin θ+4=0. (2)将θ=π4代入ρ2-2ρcos θ-4ρsin θ+4=0, 得ρ2-32ρ+4=0, 解得ρ1=22,ρ2=2.故ρ1-ρ2=2,即|MN |=2.

从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出椭圆在极坐标下的方程

)1()(,其中cos 1cos 1cos 0 又0 cos 且0cos 0 cos 或cos ) cos )(cos ()cos () cos (22cos 2) cos (2)cos (cos 2cos 2) cos (2)cos (4cos 4cos 2.的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关于0cos 2)cos (0 cos cos 1 cos 01 cos 10 且0cos 2)cos (0 cos 2)cos )((0 cos 2)cos cos (0 cos 2))cos 1(cos (0 )(cos 2)sin cos (0 )(cos 2)sin cos (0 sin cos 2cos 1sin )cos (代入上式得: ,sin ,cos 在极坐标系下,1)(成 个单位长度,方程则变轴负方向移动将椭圆向标系原点的距离。是椭圆的焦点距直角坐),0(:其中有程。上的点的坐标满足的方在直角坐标系下各椭圆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椭圆; )0(1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222 222222222 22 222222222222222222224 222242242222222222222 22224222224222222422222224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2222222 22e a a c a a a a c a a a b a a b p a c e e p a c a b c a b r r c a c a c a c a b r c a b r c a c a c a b c a a b cb c a c a c b cb c a b c a b c cb r r b r cb c a r c a c a c a b a b c a b r cb c a r b r cb b a a r b r cb a a b r b r cb a b r c a b r cb a b r b a c b r cb r a r b b a r a c b r cb r b b r a c r r y r x b y a c x c x c c c a b b a b y a x x -=-=-?=?===+=+=+=∴≥>->+∴>>--=+=∴+--±=-±-=--+±-=--+±-=∴=-+-∴>-∴>∴≤≤∴≤≤->∴>>=-=-+-=-+--=-+-+=-+-+=--++=-+++=-+++=++===++>-=>>=+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

历年高考极坐标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专题复习 一 基础知识回顾: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极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原点重合,极轴和轴的正半轴重合,则有 2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1b y a x 22 22=+(a>b>0)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 bsin y ,acos x 为参数??????==. 3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0,0(122 22>>=-b a b y a x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为)(, tan ,sec 为参数??????==b y a x 4抛物线2px y 2 =的参数方程可表示 (1))(tan 2tan 22为参数ααα??? ??? ? ==p y p x 不包括顶点.α为抛物线上的点和原点连线的倾斜角. (2))t (. 2pt y ,2pt x 2为参数???==.表求抛物线上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的负倒数. 5.经过点),(000y x M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sin cos 00为参数t t y y t x x ?? ?+=+=α α 由0e t M =参数的几何意义: 因为)sin ,(cos αα=,所以1||=,由0e t M =,得到.||||0t M =, 由此,直线上的动点M 到定点0M 的距离,等于参数t 的绝对值. 当πα<<0时,0sin >α,所以直线的方向向量总是向上的,此时,若,0>t 则M M 0方向向上,若,0

新人教选修4-4教案极坐标系--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基础知识导学】 1、极坐标方程的定义: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 上任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0),(=θρf ,并且坐标适合方程0),(=θρf 的点都在曲线C 上,那么方程 0),(=θρf 叫做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 1. 直线与圆的极坐标方程 ① 过极点,与极轴成α角的直线 极坐标议程为 αθραθtan tan )(=∈=或R ②以极点为圆心半径等于r 的圆的 极坐标方程为 r =ρ 【知识迷航指南】 例1求(1)过点)4 ,2(π A 平行于极轴的直线。 (2)过点)3 , 3(πA 且和极轴成 4 3π 角的直线。 解(1)如图,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θρM ,因为)4 ,2(π A ,所以|MH|=224 sin =?π 在直角三角形MOH 中|MH|=|OM|sin θ即2sin =θρ,所以过点)4 ,2(π A 平行于极轴的直线 为2sin = θρ。 (2)如图 ,设M ),(θρ为直线l 上一点。 )3 , 3(π A , OA =3,3 π = ∠AOB x

由已知4 3π=∠MBx ,所以125343π ππ=-=∠OAB ,所以127125πππ= -=∠OAM 又θπ θ-= -∠=∠4 3MBx OMA 在?MOA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12 7sin )43sin(3πρ θπ= - 又426)34sin(127sin +=+=πππ 将)4 3sin(θπ -展开化简可得23233)cos (sin += +θθρ 所以过)3 ,3(π A 且和极轴成 4 3π 角的直线为:23233)cos (sin +=+θθρ 〔点评〕求曲线方程,关键是找出曲线上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它用坐标表示。再通过代数变换进行化简。 例2(1)求以C(4,0)为圆心,半径等于4的圆的极坐标方程。(2)从极点O 作圆C 的弦ON ,求ON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1)设),(θρp 为圆C 上任意一点。圆C 交极轴于另一点A 。由已知 OA =8 在直角?AOD 中θcos OA OD =,即 θρcos 8=, 这就是圆C 的方程。 (2)由4==OC r 。连接CM 。因为M 为弦ON 的中点。所以ON CM ⊥,故M 在以OC 为直径的圆上。所以,动点M 的轨迹方程是:θρcos 4=。 〔点评〕 在直角坐标系中,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动点转移法。在极坐标中。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这几种方法仍然是适用的。例2中(1)为直译法,(2)为定义法。此外(2)还可以用动点转移法。请同学们尝试用转移法重解之。 例3 将下列各题进行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 (1)x y 42= (2)3 π θ= (3)12 cos 2 =θ ρ (4)42cos 2=θρ 解:(1)将θρθρsin ,cos ==y x 代入x y 42=得θρθρcos 4)sin (2=化简得 θθρsin 4sin 2= (2)∵x y = θtan ∴ 33tan ==x y π 化简得:)0(3≥=x x y (3)∵12cos 2=θρ ∴ 12 cos 1=+θ ρ。即2cos =+θρρ 所以 222=++x y x 。 化简得 )1(42--=x y 。 (4)由42cos 2=θρ 即4)sin (cos 222=-θθρ 所以 422=-y x 〔点评〕 (1)注意直角坐标方程与极坐标方程互化的前提。 (2)由直角坐标求极坐标时,理论上不是唯一的,但这里约定πθρ20,0<≤> (3)由极坐标方程化为极坐标方程时,要注意等价性。如本例(2)中。由于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一动点P 到一定点O 的距离与到一定直线L 的距离之比为一定值常数e ,则点P 的轨迹为圆锥曲线。 今以一定点O 为极点,使极轴垂直于定点的直线L ,交点为H ,L PD ⊥.设p HO =,又 设),(θρP 为轨迹上任意一点,即θρcos +=HO DP ,从而 θ ρρ cos += = p DP OP e ,即θρcos 1e ep -= 椭圆(双曲线)的焦参数c b p 2 =(极和极线的距离)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统一的极坐标方程为:θ ρcos 1e ep -= (如右图) 其中02 >=c b p 是定点F 到定直线的距离, 当10<e 时,方程表示双曲线,若0>ρ,方程只表示双曲线右支,若允许0<ρ,方程就表示整个双曲线;(几何画板演示实例,展示交点弦长表示的统一特征)。当1=e 时,方程表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 引论:(1)若θρcos 1e ep += 当10<e 时,方程表示极点在左焦点 的双曲线,若0>ρ,方程只表示双曲线左支,若允许0<ρ,方程就表示整个双曲线;(几何画板演示实例,展示交点弦长表示的统一特征)。当1=e 时,方程表示开口向左的抛物线。 (2)若θρsin 1e ep -= 10<e 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上焦点上的双曲 线,当1=e 时,方程表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3)1sin ep e ρθ= + 当10<e 时,方程表示极点在下焦点的双曲线,当1=e 时,方程表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整体对比: θ ρcos 1e ep -= θ ρcos 1e ep += θ ρsin 1e ep -= θ ρsin 1e e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