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华东理工大学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华东理工大学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1.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12.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培养方案 73.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校培养方案 221.华东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培养目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强化学生的工程观念、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要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扎实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标准1.2.1 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知识1.2.1.1 基础科学知识⑴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数学与物理学等知识,通过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基础。
⑵计算机与信息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一门主流的计算机语言,掌握获取学习资料和相互交流的方法与技巧,掌握文档处理、数据绘图方法。
⑶外语知识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译、读、写、说的能力。
1.2.1.2 工程基础知识⑴工程基础知识包括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基础、化工设备设计、工程制图;电子、电工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基本知识。
⑵化工环保与安全知识化工安全与环境科学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认识化学工业中安全和文明生产规律,了解化工安全与环保事故的预测、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等。
⑶经济管理知识项目管理,项目预算,化工技术经济分析。
1.2.1.3 专业基础知识⑴学科基础知识基础化学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知识。
⑵专业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化工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分离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化工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⑶专业方向知识包括各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如工业催化、石油化工、材料化工、精细化工等专业方向的知识。
培养方案-华东理工大学

培养⽅案-华东理⼯⼤学⾃动化专业2013级教学培养⽅案⼀、培养⽬标⾃动化专业致⼒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多元⼈⽂知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素质协调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实践能⼒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能够在⽣产、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向⽯油、化⼯、制药等相关流程⼯业领域从事⾃动化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作的⾼级⼯程技术⼈才。
⼆、培养要求1、具有从事⼯程⼯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然科学和⼯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接受⼯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控制⼯程设计、实验研究等基本技能。
2、掌握⾃动化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尤其是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具有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能⼒,具有创新意识,能利⽤现代技术⼿段解决⾃动化系统分析、开发与设计中的⼯程问题,掌握⽂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法。
4、掌握⼀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化交流能⼒。
5、了解⾃动化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的⽅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6、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学习的能⼒,并具备⼀定的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本专业学⽣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案规定的17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4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3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66.5学分,实践平台32.5学分。
学⽣修满学分并达到《⼤学⽣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
获准毕业并通过华东理⼯⼤学⼤学英语学位考试,且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可获得⼯学学⼠学位。
四、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4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要求修满37学分(2)公共选修课程:要求修满7学分要求修满7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专业概论课程模块中的“⾃动化”课程(0.5 学分),并建议在⼈⽂历史、经济管理、⼯程技术基础和创业教育等课程模块中各修满1-2学分。
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专业学位学制为 3 年,培养年限为 3-5 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 5 年。
1/5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 重要。
(一)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 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 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培养单位或企业开展。
400/4 400/4
依据工 作经历
必修
邓卫平 邓卫平
备注:不具有 2 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必须修满 8 学分;具有 2 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须 提供相应材料)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必须修满 4 学分(选专业实践 2),同时要求在专业基础课、选修课模 块中各加选 2 学分。
√
√ √ 徐君蔚等
16/1
√
王荣发
16/1
√
黄时进
16/1
√
陈荣
32/2
√
张晓东
32/2
√ √ 汪金爱
16/1
√ √ 朱姝
至少
16/1
√√
汪军
选修
32/2 2 学分 √
周伟
16/1
√
陈万思
16/1
√ √ 瞿炎辰
16/1
√ √ 杨桂菊
16/1
√
√
刘金祥
16/1
√
徐玉兰
4/5
4. 专业实践(必修) 4- 8 学分 018F085235E059 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实践 1 018F085235E060 制药工程领域专业实践 2
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三、研究方向 1.工业产品设计 2.环境艺术设计 3.视觉传达设计 4.传播设计 5.景观与城市形象设计
四、课程设置和学习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生所修课程的总学分不少于 39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
专业必修课)不少于 28 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 6 学分,综合素养课程不少于 1 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 4 学分。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政治和外语课程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制内参加重考。专业核心课 程不及格的研究生,可在学制内参加重考或重修相同性质的课程;参加重考或重修的研究生必须经选课后 取得考试资格,重考与他届研究生同卷同堂进行,不再另行安排。政治、外语和专业核心课程重考或重修 不合格累积 4 学分及以上者,按退学处理。
009M030500A0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学位课
必修课
36/2 √
杨苏,徐国 民,奚建武, 刘震宇,方以 启,叶敏
011M050200A009 国际英语交流
学位课 必修课 16/1
√√
管博,华静, 黄淑芳,邵惟 韺,佟方,王 捷
011M050200A010 高级英语阅读
学位课 必修课 16/1 √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9 学分,6 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位课
必修/ 选修
学时/
学习单元
学分 1 2 3 4 5 6 7 8
任课教师
1.公共课(学位课) ,≥8 学分
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经济学是一门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社会科学。
学院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学科优势,参考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教学体系,致力于将经济学专业打造为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必修的经济与贸易金融类专业基础课,也包括统计、会计、管理等特色选修课,致力于打造经济理论、统计与计量方法、贸易金融、商务英语“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案。
本专业坚持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技能的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面向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打造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致力于将经济学、国际贸易、金融学等学科有机融合,将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宏观经济和贸易金融分析技巧和操作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构筑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之上,使学生掌握得更为灵活和深入。
本专业也会给学生提供大量行业地区和贸易金融的实践机会,为经济学的理论学习提供“用武之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系统熟练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工具,具备良好的经济活动分析能力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有意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培养他们成为经济分析师或经济学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将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或在政府机关、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研究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和咨询工作。
三、毕业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2、掌握科学思维及系统、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理论研究的良好基础。
3、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历史现状。
4、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分析和企业管理工作能力。
药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专业特色本专业的特色主要有三个:一是遵循从基因到药物的原理,着重强调学生的科学研究思路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从源头入手(从基因入手和从小分子化合物入手)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的能力,具有药物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新药创制及其相关行业从事科研、开发、检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
二是理工结合,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学、化工、生物、生工以及制药工程与技术、农药等学科专业的独特优势,以培养研究型药学人才为主又具有理工结合的特色。
三是教研结合,充分利用学院和专业雄厚的师资和科研实力,通过真正接触创新药物研究来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尽早接触课题,了解学科国际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和热点,提高专业认知度和使命感。
二、培养目标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时期我国制药行业及其相关领域经济建设需求和国际人才市场需求,具备较扎实的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和药学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药物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新药创制及其相关行业从事科研、开发、检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
三、毕业要求(一)素质结构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药物研究职业道德情操。
2.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强烈的现代意识和亲善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有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所应有的科学素养,理解并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创新意识。
4.掌握科学的体锻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能力结构要求5.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6.具有在新药创制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实际能力。
7.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 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 185.5 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40.5 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 64 学
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42.5 学分,实践教育平台 38.5 学分。上述学分数分布完全达到或超过中国工
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即
数学自然%=48/185.5=25.9.0%
(要求 15%,超过标准)
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111046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查
2
32
32
2
25100120 军事理论
考查
1
36
18
18 2
111047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查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专业课程体系对上述能力的支撑关系见本培养方案第六部分。
四、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可自愿选择研究型、应用型和以化工为专长的经济管理型专业方向,修满
要求五年以上的毕业生: 能在工业界、学术界成功鉴定、分析、制定和解决与专业职位相关的工程问题,适应独立和
团队工作环境 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监管、社会、环境、工业安全和经济等方面宽广的系统视角管理多学
科的项目 在终身学习、专业发展和领导能力上表现出担当和进步,在化工领域具有职场竞争力。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工本科专业原为抗生素工学专业,建于1954年,1980年改为生物化工专业。
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
本专业背靠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生物化工系、生物化学研究所,配有各种全自动发酵罐、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主要研究领域有:采用基因重组微生物及非重组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优化,动植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及过程优化,组织工程,生物催化,代谢工程,生物反应过程的检测、模拟和控制,海洋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等。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应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化过程检测与控制等生化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生物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生化反应工艺与工程。
2. 生物反应器工程。
3. 生化反应过程检测与控制。
4. 生化分离工程。
5. 细胞培养工程。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9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提倡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提高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化专业2013级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自动化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多元人文知识、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在生产、科研及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面向石油、化工、制药等相关流程工业领域从事自动化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控制工程设计、实验研究等基本技能。
2、掌握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尤其是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基本思想;具有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自动化系统分析、开发与设计中的工程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4、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5、了解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6、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位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17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4学分,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平台3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66.5学分,实践平台32.5学分。
学生修满学分并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获得毕业证书。
获准毕业并通过华东理工大学大学英语学位考试,且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例者,可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44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要求修满37学分
(2)公共选修课程:要求修满7学分
要求修满7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专业概论课程模块中的“自动化”课程(0.5 学分),并建议在人文历史、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基础和创业教育等课程模块中各修满1-2学分。
2.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36学分)
(1)信息学科必修基础课程:要求修满32学分
(2) 信息学科选修课程:要求修满4学分
3.专业平台课程(66.5学分)
(1)专业必修课:要求修满51学分
(2)专业选修课:要求修满15.5学分
4.实践教学平台课程(32.5学分)
(1)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修满32.5学分
(2)创新实践: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2-3学分
附:选修课程修读指导
执笔人:孙自强王华忠审核人:侍洪波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