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菌的发生 , 还可 以诱导烟草产生系统性抗病性 , 烟苗经 05 1 / .、 g L的壳聚糖处理 4d后 , 导防效 可分别达到 诱 7 .6 85%和 10 用浓度为 1gL的壳聚糖处理烟草幼 0 %; / 苗, 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 P )过氧化物酶( O 和苯 PO 、 P D) 丙氨酸解氨酶( A ) P L 的活性均比对照高。徐后娟等 研 究表明 : 用二氢茉莉酸丙酯( D ) P J 处理可显著减轻烟草
1 利用诱抗剂 防治烟草黑胫病的研究
植物诱导抗性 (nue e s ne 是指利用物理、 I cdR st c) 诱导植物启动 自身防 御体系 , 以增强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利用诱导抗病性 防
治烟草 黑胫 病具有 安全 、 抗 的优点 , 最理 想途径 高 是
也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烟草内生拮抗
子的消解 , 采用植物诱抗剂来提高植物抗性 , 使易感病 的
优质品种转变为抗病品种; 最后 , 选用少量低毒、 高效、 无 残留的生物农药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综上所述 , 防因 生 子的多样性决定了防治方法 的多样性 , 为烟草黑胫病的 生物防治提供 了多种有效 的途径。
8 dIsc P s , h gh 1 18 C i ) e a et et C a sa 0 2 , hn sn n s n 4 a
Ab t a t T i r ce rv e e rs a c d a c nt e boo ia o t l f o a c l c h n o t efl w n s e t :r . s r c : h sa t l e iwst e e r h a v n e i ilg c c nr b c ob a k s a k f m l i ga p c s e i h h l oot r h oo st e i a e—i d c n h mias n tg n si f n u n h t g n c fn i ie o o a c lc h n ,a d lo s fr a d t e c n rl sn n u i g c e c ,a a o it u g s a d p yo e i u gcd ftb c o ba k s a k n o k o w r h o t l c o me o s o o a c lc h k a d t erd v l p n a r s e t ef t r . h t d tb c o b a k s a i e eo me tlp o p cs i t uu e f n n h n h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烟草黑胫病是引起烟草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烟草赤蘚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

黑胫病主要通过寄主植物叶表皮上的伤口和阴雨天气传播,其中高温高湿是烟草黑胫菌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菌侵入:病原菌通过感染部位进入植物内部,主要通过寄主叶表皮上的伤口侵入,如刈割伤、昆虫叮咬伤等。

2. 植物免疫反应:植物感染后,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入。

这些免疫反应包括产生抗菌物质、增强细胞壁的抗打破能力等。

3. 烟草黑胫菌的侵染和繁殖:病原菌在寄主植物内部侵染并繁殖,破坏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植物出现病状。

1. 清除病害源:定期清除病株、杂草以及病菌感染的植物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源。

2. 改善栽培环境:通过控制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温度,维持适宜的空气循环,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3. 使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4. 施用化学药剂: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如铜剂、菌灵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

5. 合理施肥:通过合理施肥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健康程度,减少病害发生。

6. 科学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合理排水、定期修剪、适时采摘等,提高植物的耐病性。

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包括清除病害源、改善栽培环境、使用抗病品种、施用化学药剂、合理施肥和科学管理等,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影响。

随着对烟草黑胫病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防治手段的出现。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烟草黑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烟草产区。

该病害可导致烟草植株死亡,严重影响烟草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传播,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温度、pH值、肥料等因素有关。

其中,土壤湿度过高是促进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烟草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制土壤湿度。

此外,不同品种的烟草对黑胫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因此选育抗病品种也是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诊断烟草黑胫病,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方法,包括病菌分离、分子检测等。

其中,分子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对于早期诊断和防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抗病基因工程等手段来提高烟草的抗病性也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

在防治策略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

化学防治主要使用杀菌剂,但需要注意药剂的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或培养抗病菌株来提高土壤的抗病性,具有环保和长效等优点,是未来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重要方向之一。

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例如,对于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制仍需深入探讨,以制定更加精确的防治策略。

此外,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结合生物技术等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也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产业的重要威胁之一,需要加强研究,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烟草黑胫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烟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真菌病害,对烟草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烟草黑胫病菌、青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控病研究的开题报告

烟草黑胫病菌、青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控病研究的开题报告

烟草黑胫病菌、青枯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控病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烟草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但烟草病害严重影响了其生产和质量。

其中,黑胫病和青枯病是烟草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黑胫病由立枯链格孢菌引起,常在高湿、高温条件下发生,主要危害烟草的根部,严重时会导致烟株死亡;青枯病由青枯放线菌引起,主要表现为烟草叶片黄化、枯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烟叶大小、质量下降。

传统的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药剂和物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并且药剂残留会影响烟草的质量和健康。

因此,开展生物防治是解决烟草病害问题的一种可行途径。

利用天然放线菌对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黑胫病和青枯病的拟生防治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筛选能够有效拮抗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放线菌,并探究其拮抗机制。

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1. 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

从烟田土壤中分离放线菌菌株,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筛选出对黑胫病和青枯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

2. 拮抗菌株的体外抑菌实验。

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探究其对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并评估其拮抗能力。

3. 拮抗菌株的发酵液抗病性评价。

将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发酵液制备,并以不同浓度的发酵液进行浸种处理,观察处理后烟株的生长情况、抗病能力,评估拮抗菌株的防病效果。

4. 拮抗机制的探究。

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如抑制、生长促进、生物膜、激素和酶等方面的测试,探究拮抗放线菌对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拮抗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对烟田土壤中放线菌的筛选和鉴定,筛选出对烟草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和发酵液抗病性评价,评估其防治效果。

同时,探究拮抗菌株的拮抗机制,并结合病理学、生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究放线菌对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和机制,为研究其它拮抗放线菌的拟生防治作出贡献。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病株于 缩, 变黑枯死。成株期主要发生在 于感 病阶段 ,再遇上 高温 多雨 季节 ,黑胫病 就会 大
茎基 部 ,病斑 初 呈水浸 状 ,稍 凹 陷 ,然后

流行 。如果 春烟草 苗期 无病 ,冬烟草 发病也较 轻 。 41 种 植 抗 病 品种 。 目前 ,生 产 上种 植 的烤 烟 抗 .
剂3 0~5 浇 灌 或 喷洒 茎 基 部 ,每 半 月 喷 1 , 0ml 次 连 续 2次 即可 。③ 每 亩 用 9 %敌 克 松 3 0g 5 5 ,兑 细 干土 l 5~2 g 0k ,在 移 栽 和 培 土 时 施 于 烟 株 周 围 , 并用土 覆盖 。培 土后 ,也可 用 敌克松 5 0倍 液 ,喷 0
子 为宜 。实行 水旱轮 作 ,对减 少土壤 含菌 量有 明显
效果。
引起 “ 烂 ”症 状 ,在此 茎斑 上 面 的叶片 腰
成孔洞 。
.. / \ 枯死 。天气干燥时,叶斑扩展较慢 ,常形 423 整平 土地 ,起 垄栽 培 ,开沟排 水 。做到烟 田 I 平整 ,低洼 地起 垄栽烟 、高畦栽 烟 ,都可 以防止 田 间 过水 、积 水 ,并使地 面 流 水不 与 烟 茎基 部 接触 ,
43 药 剂 防 治 。① 每 亩 用 2%瑞 毒 霉 8 , 兑水 . 5 0g
5 g 0k ,喷 洒茎 基部 ,每 株用 药液 量 2 0~3 ,每 0m1 半 个 月喷 1次 ,连续 喷 2次即 可控 制 此病 的发 生 。
② 每亩 用 4 %乙磷铝 1 g 0 ,兑水 5 ,每 株用 药 k 0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 -
, .
421 适时 早栽 。早 栽可 以早长 ,使烟 株感病 阶段 .. 避 过高温 多 雨季节 ,减 轻发病 的几率 。一般 采取在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及烟草黑胫病田间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烟蚜及烟草黑胫病田间试验
烟 蚜 ; 草 黑胫 病 ; 配剂 ; 烟 复 防治效 果
筛选 出一种 既 防 虫又 治病 的新 型 药剂 。综 合 防效 及成 本 等 因素 考虑 , 以复 配剂 30ogh 2 0 /m 的效 果 最理 想 。 中图分 类 号 ¥3. 457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0 1 — 6 12 )4 07 — 2 57 6 1( ̄2o — 52 省 烟 草 研 究 所 试 验 烟 田 中进 行 。供 试 烟
草品种 为 N 8 , 月 2 C9 1 8日播种 , 4月 2 0日移栽 , 田施 肥 大 与管理 同正 常水平 。施药 前 1 周用 黑胫 病菌 谷对 “ 胫 黑 病试验 ” 烟株 ( 定量 5 株) 进行 了人工接种 。
() 药 后 3 , 药剂 处 理蚜 量 比施 药 前 明显 下 降 , 1施 天 各
照单剂为 1%吡虫啉 WP10g h 2C ;黑胫病试验 ” 0 5 m ( K ) “ /
对 照 单 剂 为 5 % 甲霜 灵 锰 锌 WP220g ( K) ⑤ 清 8 / 5 C 2; 水 对 照 ( K 。4次 重 复 , 2 C ) 计 0个 小 区 , 区 面 积 3m , 小 0 2为 单 向随 机排 列 , 区 四周 设 保 护 行 。 小
13 试 验 设 计 .
2 1 烟蚜 试 验 .
表 1 示: 显
试 验 设 5 处 理 , 别 为 : 复 配剂 2 5 h 2② 复 个 分 ① 0g m ; 2 / 配剂 3 0 /m ; 复 配 剂 370g h 2④ “ 蚜 试 验 ” 0gh 2③ 0 5 /m ; 烟 对
表 2
也都在 9 %1 。 3  ̄ 1 2-
李明 周本国 ( 徽 烟 公 ,肥20; 徽 烟 研 所 2 - 省 草 司合 32 安 省 草 究 ) , 安 02

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防治烟草黑胫病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8-03-19基金项目:湖南中烟工业公司资助“烟草病害防治”(200706)。

作者简介:彭清云(1970-),男,湖南常德人,农艺师,从事烟叶生产、养护和营销工作。

通讯作者:易图永,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6):29-31JournalofHebeiAgriculturalSciences责任编辑:朱新秀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parasiticavar.nicotianae)俗称烂腰、黑根,多发和于成株期,少数苗床期发生。

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污黑色病斑,茎杆染病,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黑斑,严重时植株萎蔫死亡,是一种烟草上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我国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北烟区均有发生。

据调查,湖南省主要烟区一般发病株率5%~20%,严重的达50%以上。

我国平均每年因烟草黑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仅次于烟草病毒病[1]。

烟草黑胫病自发现以来,引起了世界各烟草产区的关注,对病害症状、病原物生物学特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笔者根据现有文献,对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最新进展作简要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烟草黑胫病的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筛选、推广应用抗烟草黑胫病的新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烟草黑胫病最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我国生产上推广种植的NC89、NC82、G140、G28、G80、K326、K346、中烟90等烤烟品种、白肋21和白肋37等白肋烟品种以及五峰黄、什邡毛烟等晾晒烟品种,在对烟草黑胫病的控制上起到了较大作用。

研究发现,接种后抗病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CAT)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而抗病品种中丙二醛(MDA)含量却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为筛选抗病品种提供了生化指标[2]。

杨建卿等[3]对浙江绍兴地区的15个香料烟品种和品系进行了抗黑胫病菌病鉴定,发现供试的15个品种和品系中,亲本都高度感病,而杂交后代中的沙姆逊×Toy、ms沙姆逊×沙姆逊和巴斯马×沙姆逊这3个品系却高度抗病。

拮抗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的微生物菌剂应用研究试验方案1

拮抗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的微生物菌剂应用研究试验方案1

微生物菌剂防治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试验方案本试验所用微生物菌剂含拮抗菌、解磷菌、解钾菌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复合微生物剂,能拮抗病原、活化和分解土壤中的磷与钾,具有壮苗、增产、抗病、抗旱等功能。

通过烟草拮抗病效应简易对比试验达到提高减少农药施用,改良土壤,提高地力,保护环境的目的,为此,特制定本试验方案:一、微生物筛选方案的确立(2011年1月—2011年12月)根据防治对象不同,所选用的微生物的种类也不一样。

为此应根据所要防治的目标样品进行菌种的筛选。

制定了高效菌株的筛选方案。

1、高效微生物筛选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和分离可以选出拮抗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即优势菌,在土壤中或者叶围添加这些优势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优势微生物拮抗作用。

本项目对烟田土壤中、叶围的微生物进行了培养、驯化、分离、筛选实验,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对微生物的影响,确定了菌种适宜的生长条件,筛选出的优势菌加入到土壤、叶围混合菌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生物强化作用。

1.1 培养基初筛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和马铃薯培养基(PDA)。

复筛培养基:Ca( NO 3 )2 0.1g,K2H PO4 0.4g,KNO3 0.1g,MgSO4·7H2O 0.3g, FeC13 0.01g,土壤浸出液200 mL(取肥沃烟土200g,加水200 mL,煮沸1h,随时补充失去水分,过滤,滤液补足200mL),水800 mL。

1.2 盆栽试验基本材料烟草品种为烟草黑胫病和赤星病易感品种;病土最好是烟草黑胫病发病田块连作烟田土,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pH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为进一步分析所用);化学肥料烟草专用肥。

1.3 供试菌株来源烟草黑胫病菌株、和赤星病菌株由发病烟株上自行分离得到。

2、复合菌剂的筛选与构建2.1 营养菌系的分离与筛选营养菌系的筛选原则是培养条件粗放,且能在土壤中快速繁殖,与拮抗菌系协同生长。

从烟田、菜园、城市园林垃圾和堆肥中取样,采用稀释分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ΞΞΞΞ
石晓琳,常权纪
(陕西省安康农业学校,陕西安康 725000)
提 要:采用4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进行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烟株旺长初期尚未发病时开始用药,间隔期10d,喷药23次,4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150倍液和58%甲霜灵锰锌1∶600倍液防效最好,最终防效可达85.72%。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试验;防治效果
烟草黑胫病(Tobacco black shank)是烤烟主要病害之一。

近年来,安康产区烟草黑胫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安康地区烟田基本分布于海拔600800m地带,其中800m 以上海拔的烟田在各县(区)占到56%86%。

由于产地周边植被好,森林覆盖度高,降雨频率高,空气湿度大,露珠在烤烟叶片上滞留时间长。

晴朗天气,叶表面的露珠带到上午11时方完全散尽。

这些条件都十分有利于黑胫病的发生,许多田块发病率高达80%以上,病情指数达30.0以上。

为此,筛选出市场上现有的对症药剂,探求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对稳定本区烤烟产量、质量、保证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田块与供试品种
试验点设在汉滨区坝河乡柯梁村陈家富的烟田中。

试验地面积500m2,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小麦。

4月15日移栽,密度为1200株/666.7m2。

供试品种为K326。

1.2 供试药剂及处理
a.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150倍液;
b.58%甲霜灵锰锌,1∶600倍液;
c.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d.90%晶体乙磷铝1∶150倍液;
e.清水对照(ck)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4种药剂及清水对照5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小区15m2,6行区。

分3次用药,分别于2004年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各喷药一次(第一次喷药时田间未发病),每次用药当天及用药后10d调查田间发病率与严重度。

1.4 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茎基部病斑不超过茎围的1/2,或半数以下叶片或顶叶轻度凋萎,或下部少数叶片出现病斑;
2级:茎基部病斑超过茎围的1/2,或(和)半数以上或部分腰叶以下叶片凋萎;
3级:茎基部病斑环绕茎围,或(和)2/3以上叶片或下二棚以上叶片凋萎;
4级:病株枯死。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
三次田间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种参试农药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月30日烟株进入旺长期时第一次喷药,此时尚未发病。

6月10日第二次喷药时调查,药剂处理的发病率在05.26%之间,病情指数02.63,防效62.52%2 100%。

6月20日第三次喷药时调查,不同药剂处理的发病率2.63%7.89%,病情指数1.323.95,防效70.02%90. 00%。

第三次喷药后10d调查,四种药剂处理的发病率为5.26%10.53%,病情指数1.975.26,防效71.42%85. 72%。

和对照相比,各处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两项指标皆存在显著差异。

4种药剂中,以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150倍液和58%甲霜灵锰锌1∶600倍液各时期防效最高,二者防效基本接近(表1)。

表1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效果
处理
6月10日第二次喷药6月20日第三次喷药6月30日第三次喷药10d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c d e 发病率0 2.637.89 5.2621.05 2.63 2.637.897.8926.32 5.26 5.2610.537.8936.84病情指数0 1.32 1.97 2.6313.16 1.32 1.32 3.29 3.9519.74 1.97 1.97 3.95 5.2629.61防效10087.5162.5275.01-90.0090.0070.0270.02-85.7285.7271.4278.58-
(下转第50页)Ξ收稿日期:2005-04-26
叶片,集中深埋或销毁。

(3)保护利用天敌。

注意保护小二星瓢虫、寄生蜂和草蛉等天敌,在施行化学防治时,尽量避免杀伤天敌。

(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的有利防治时机是若虫出蛰盛期和卵孵化盛期。

因此,玉兰树落叶后或发芽前喷洒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柴油乳剂;玉兰树生长期重点防治初孵化的若虫,此时虫体裸露,对药剂十分敏感。

可喷50%对硫磷、40%氧化乐果乳油等,对转移的初孵若虫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李修会,廉宝.临沂地区梨树蚧虫的发生及其防治[J].烟
台果树,1995,(3):8~9.[2] 徐志英,关崇梅,康克功.陕西柿树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
防治技术体系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4,13(3):72~
74.
[3] 歹富江.果园几种常见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山西
果树,2004(3):50.
[4] 李鑫.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治丛书[M].西安:陕西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0.
[5] 李照会.农业昆虫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6] 仵均祥.农业昆虫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7] 李鑫.园艺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上接第21页)
2.2 方差分析
对烟株发病高峰期的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以检验各处理间是否差异显著。

2.2.1 F测验 经F测验结果表明,区组间F=2.54< F0.05(4.46),差异不显著,处理间F=18.76>F0.01(7.
01),差异极显著(表2)。

表2 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DF SS MS F F0.05F0.01
区组间256.3028.15 2.54 4.468.65
处理间4830.53207.6318.76333.867.01
误差888.5911.07
总变异14975.42
2.2.2 LSR测验 采用新复极差法(LSR测验)进行多重比较。

结果表明,处理a、b、c、d间病情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它们与对照e 差异在5%、1%水平上都达到极显著(表3、表4)。

说明四种农药对预防烟草黑胫病均有效果,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b略优于处理c、d。

表3 L SR值计算(S X=1.92)
K2345 SSR0.05 3.26 3.39 3.47 3.52
SSR0.01 4.74 5.00 5.14 5.23
LSR0.05 6.26 6.51 6.66 6.67
LSR0.019.149.609.8710.04
表4 处理间差异
处理平均指数28.84(ck) 3.95 3.07 1.54
d 3.9516.8933
c 3.0717.77330.88
b 1.5419.0333 2.41 1.53
a 1.1019.74{33 2.85 2.070.443 讨论
(1)喷药预防的最佳时期是在旺长初期尚未发病时,预防效果最好的药剂是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150倍液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最终预防效果达85.72%,其次是90%乙磷铝晶体1∶150倍液,最终防效达78.58%。

(2)烟株感染黑胫病后,一般是难以恢复的,因此应重在预防,综合防治。

鉴于土壤和雨水是该病的两个主要传播途径,对此,提出一些措施:
①合理轮作是防治黑胫病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并注意不与茄科作物如马铃薯、辣椒、番茄等轮作换茬。

②提倡早育苗、早移栽,使烟株易感病阶段避开6月中旬至7月份高温多雨季节,以减轻该病危害。

近年来推广的双膜育苗、膜下移栽技术,将大田生育期提前了10d左右,使病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此外,育苗时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炼苗,增强烟苗抵抗力,对防治该病都有积极的意义。

③对烟田实施土壤处理。

可用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于起垄和封窝前施药入土,亦可在培土后用敌克松药液喷洒茎部或根部灌浇。

④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以减少烟株基部积水,用不带病菌的清洁水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带菌有机肥。

对于已发病田块,应在晴天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烟田烧毁或深埋,以阻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蔓延。

参考文献:
[1] 陈瑞泰.烟草病虫害防治[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2] 苏德成.烟草病虫害[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2.
[3] 成巨龙.烟草病虫害诊断与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