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课件

合集下载

等待戈多复习PPT教学课件

等待戈多复习PPT教学课件

1.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 加真实、吸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 2.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感自然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 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 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景哀,情 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2)窥.视( kuī ) (5)鸨.母( bǎo) (8)土墩.( dūn)
(3)忏.悔( chàn) (6)祈祷.( dǎo) (9)眺.望( tiào )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咀嚼. jué (1)嚼倒嚼. jiào
嚼.舌 jiáo
(2)症症.结zhēng (3)率比率.lǜ
症.状 zhèng
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 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 的失望之音”。《等待戈多》就是一部这样反传统、 反理性的剧作,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人们精神上的失 望、苦闷和迷惘。
荒诞派戏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 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 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 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 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贝克特的《等 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对应考点:理解句子含意] 提示:“吃力地”说出谁轻谁会吊死,而重者孤 单单留在世上的悲哀,让人潸然泪下。真是生不能、 死不行的无奈、不堪。
8.“弗拉季米尔:立场?咱们趴在地上……爱斯特
拉冈:难道咱们什么权利也没有了? ”画线的两句话怎
样理解?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PPT课件人教版

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PPT课件人教版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洁而直接 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 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出了时间; 而当我们纯洁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 逝本身。”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三、如何理解“等待”的含义?
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 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示的世界是荒谬 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谬的、残 酷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为难的, 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 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 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希望也慢慢变成 了无望。
第三,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剧中人物的语 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来龙去脉,又文不 对题。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 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 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 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 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社会里,人 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 考,没有了完整的语言。
波卓和荣幸儿则象征 着人类的病态——荣幸儿 是痛苦的化身,他备受折 磨,任人奴役。波卓是压 迫的体现,他蛮横凶狠, 傲气十足。
戈多虽未出场,但“等待戈多”却是贯穿全 剧的中心线索。历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有过多 种解释:
其一,戈多(Godot)这一名字是从英语“God” 演变而来。即神,天帝,上帝,造物主之意,故 这一人物暗指上帝;
三、荒谬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 下三点:
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饱满突出 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情或其他方面的冲 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谬派戏剧则几乎没有 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等待戈多》课件

《等待戈多》课件


他们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 来,只是一味的苦苦等待。狄狄说:“咱们不再 孤单啦,等待着夜,等待戈多,等待着,等待 着。”天黑了,戈多不来,说明天准来,第二天 又没来。第二幕中,一夜之间,枯树长出来了四、 五片叶子,戈戈和狄狄的穿着更破烂,生存状况 更糟糕,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剧中 的两天等待情景,是漫长人生岁月的象征。真是 “戈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人”。《等待戈 多》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 们以极大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 的实现是不可能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尽管 如此,人类还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等待戈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 愿将痛苦的人类推入绝望的深渊,于无望之中给 人留下一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
等待戈多
萨缪尔 ·贝克特
作家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塞缪尔· 贝克特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一 个犹太人家庭。贝克特读中学时酷爱戏剧, 他于1927年毕业于柏林三一学院,因其学 业优异,次年至1930年间应聘到巴黎高等 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此间,他结识 了侨居巴黎的英国颓废派作家詹姆斯· 乔伊 斯,并深受其影响。二战间,巴黎沦陷, 他曾参加过地下抵抗组织。战争结束后, 他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 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 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 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 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 凉而恐怖的。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 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 绝望的境地。
剧本分析

《等待戈多》中,两个像瘪三一样的流浪汉自始自终在 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穷愁潦倒,希望戈多的出 现能使他们得救。然而戈多自始自终也没有出现。 那么,戈多究竟是谁呢? 有人说,戈多就是上帝,《等待戈多》这个法文剧名, 看来是暗指西蒙娜· 韦尔的《等待上帝》一书;有人说, 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剧中人波卓就是戈多;有 人说,戈多是巴尔扎克剧作《自命不凡的人》里一个在 剧中从不出现的人物“戈杜”,有人甚至说,戈多就是 一位著名的摩托车运动员……于是有人问作者,贝克特 两手一摊,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 了。”

《等待戈多》课件

《等待戈多》课件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品 的出现进一步巩固了荒诞派戏剧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品中所体现的存在主义思想和荒诞性对后世的 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许多作家创作 的灵感来源。
作品的评价
作品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 的戏剧作品之一。
重复和无聊
剧中的情节和对话往往重复出现,而且无聊乏味,这种重复和无聊不仅令观众感到沉闷, 也进一步表现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荒诞。
语言与文字游戏
01
语言的无意义
剧中的语言往往没有明确的意义,人 物之间的对话也常常语无伦次、颠三 倒四,这种语言的无意义反映了人类 语言的局限和无效性。
02
文字游戏和语言玩笑
剧中人物常常玩弄文字游戏和语言玩 笑,这种游戏和玩笑不仅令人发笑, 也进一步表现了语言的荒谬和无意义 。
03
语言与行动的背离
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常常背离,说 的和做的不一样,这种背离进一步强 调了语言的虚假和无效性,同时也反 映了人类行为的复杂和不可预测性。
04
作品的意义与启示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异化与孤独
《等待戈多》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作品概述 • 剧情解读 • 文学技巧分析 • 作品的意义与启示
01
作品概述
作者简介
塞缪尔·贝克特
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 得主。他的作品多以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荒诞性为主题,深受 荒诞派戏剧的影响。
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
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通常呈现 出荒诞、非逻辑、非理性的特点,旨在呈现人类存在的无意 义和荒诞。

《等待戈多》PPT课件

《等待戈多》PPT课件

希望与失望 ——读《等待戈多》有感 高二一班 刘世雄
不要总说上帝不公平 可能他想给予你更多 不要总说戈多失约 或许他在另一个地方等你 打开心扉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 的代表作之一。荒诞派戏剧是20世 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现代派文学, 源于法国,尔后迅速风靡于欧美其 他国家,在20世纪世界文学领域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试收集相关资料 对荒诞派戏剧作研究性学习。
参考书目:
1、《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北京燕山出版社 2、《欧美文学史》李尚信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文学教程》汪介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 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20世纪50 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贝克 特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作家打破 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 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这些作品呈现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 怪陆离、荒诞不经的。英国著名戏 剧理论家马丁· 埃斯林给这一流派 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时,语 无伦次地谈到《圣经》中两 个贼的故事,这段对白表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本剧写于1952年。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 “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 岛的爆炸,600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 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 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 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 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 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 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 对未来失去信心。
塞缪尔· 贝克特(1906—1989),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

13.等待戈多 课件

13.等待戈多 课件

贝克特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 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 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 的净化作用”。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贝克特于1906 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 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天主教的束缚, 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 查,都使他无法忍受。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 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 做。可能猪也会如此。”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 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 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贝克特设法 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在 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 比。
唐僧: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 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这么 多……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 污染环境。唉,要是砸到小朋友呢,怎 么办?就算没有砸到小朋友,砸到那些 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呀!
语言的荒诞和无理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想要的话你就说 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 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 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 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剧本通过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 “等待情结”,深刻揭示了人 类生活在荒诞世界中无所适从、 无所作为的尴尬处境,揭示了 西方现代人痛苦、焦虑而又悲 观、绝望的畸型心态。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如 此荒诞的表现手法?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反 映二战后人们精神上的痛苦和麻木,他们 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又不知所措,“无望 的等待”就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非理 性的夸张,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 颠三倒四。
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 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在我们整 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 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 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此外更 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 时光的流逝。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 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 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 逝本身。

等待戈多 PPT课件 33 人教版

等待戈多 PPT课件 33 人教版
—英 马丁·艾斯林 《论荒诞派戏剧》
人物形象
剧中的主要人物两个流浪汉是被社会挤 压扁了的“非人”,卑微、低贱、丑恶。 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 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些脱靴子、摘帽 子的无聊动作,说些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 ,第二天见面时连头天的事也不记得了, 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生活,完全丧失了人 类应有的尊严,胆战心惊地向波卓乞讨吃 剩扔掉的骨头。他们糊涂到连自己苦苦等 待的戈多是谁都不知道。
• 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 样的来回摆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 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
这是一出两幕剧,登场的人物 共有五个:两个老浪汉——爱斯 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 (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 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 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野的路旁……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 相遇。的时候那两个流浪汉一见面就 开始了语无伦次的闲谈与无聊透顶的 动作。他们声称自己是在等待戈多, 要向他祈祷,向他乞求,要把自己
第二幕写的仍是那个时间,还是那个老地方, 只不过在原来已有的那棵枯树上长出了四五片 叶子。两个流浪汉又走到一起了,他们又在原 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 不清楚。他们 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他们模模糊糊回忆昨 晚的事。昨晚谈得很多,今晚似乎无话可说,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但无名的恐惧使他们无 法保持沉默,于是两人同时说话,说话只是为 了“不听”和“不想”。波卓和幸运儿又来了, 一夜之间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他们四人先 后倒地,象蛆虫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呼 言胡语。波卓和幸运儿死了,男孩又来传话: 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 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 止地等待。
关萨于缪作尔者·及贝背克特景(1906—1989),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

等待戈多赏析PPT课件

等待戈多赏析PPT课件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 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 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 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贝克特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 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 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 用”。
10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1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7
8
艺术特色分析 作为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具有高度的象征性。 爱斯特拉冈、弗拉季米尔以及其他人物,都是性格模 糊、身份不清的人物,他们动作机械,说话语无伦次, 象征着人类的某种生存状态。此外,剧中单调、重复 的场景与情节,则象征着生活的停滞、枯燥、繁琐与 乏味。整部戏就是通过人物、情节、动作、对话与场 景的象征性来强化它的象征性主题。
面。戈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 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据此可以认 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 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 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他会来吗?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显 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 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何,是因为处 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等待固 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克特在创作上深受乔伊斯、普鲁斯特 和卡夫卡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作《占星 术》(1930);评论集《普鲁斯特》 (1931);短篇小说集《贝拉夸的一生》 (1934)和《第一次爱情》(1974);中 篇四部曲《初恋》、《被逐者》、《结 局》、《镇静剂》(1946);长篇小说 《莫菲》(1938)、《瓦特》(1942)、 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 《无名的人》 ( 1951—1953)及《如此 情况》(1961)、《恶语来自偏见) (1982)等。这些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 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 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 被称为2O世纪的杰作。
萨 缪 尔 ·
贝 克 特
戈 多
等 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贝克特及荒诞派 戏剧的知识。 2、运用比较阅读法体会荒诞 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3、分析剧中的“戈多”及 “等待戈多”的寓意。
萨缪尔 ·贝克 特(1906— —1989), 生于爱尔兰, 1937年定居 巴黎,是荒诞 派戏剧的代表 作家。1969 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无怀疑人生多可爱 但未能尽信我的未来 能找到我一生所爱 在每刻分担我愁哀
谢 再 谢 见 观 ! 赏 !
原 著 :制
萨 缪 贾 尔 贝 良 克 特 ·
作 :
活着就是等待
汤宝如
难寻求情深一点爱 独来独往偶尔也许感慨 曾哭过至少千千次 热情没有过一点变改 人活着就是等待 等一个真正爱慕你的心 人活着就是等待 等他去将你以后变得精彩 痴心意外爱意或许是存在 如在永远的兜转 偏不能爱 人时常迷失于恋爱 亦曾互信挚爱以心换来 曾伤过也许千千次 热情没有过一丝变改
戏剧 主题
剧作在荒诞的背后,深刻地表现了现 代文明中的人生处境:生活在盲目的 希望之中。人们遥遥无期地等待着一 个模糊的希望,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幻, 只有失望、再等待、再失望,在期待 中耗尽生命,在失望中饱尝痛苦。舞 台上演出的是人类社会的抽象化缩影。 两个流浪汉是人类的象征,他们生活 在世上只有一件事:等待戈多。
咱们走吧。 咱们不能。 为什么不能 咱们在等待
剧情简介
总算等到了人,却仍是波卓和幸运儿。 这时的波卓眼睛瞎了,幸运儿成了哑 巴。昨日气势汹汹的波卓,跌倒在地 爬不起来。两个流浪汉好不容易才把 他扶起来走了。接着还是孩子来,宣 布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两 个无望的流浪汉又想起了上吊,解下 裤带子,但一拉就断了。死又死不成, 只好明天再等,再等……
剧中戈多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 救星和希望。然而象征人类的两个流浪 汉,等来的不是救星,却是痛苦和压 迫——幸运儿和波卓。幸运儿是痛苦的 化身,他备受折磨,任人奴役。波卓是 压迫的体现,他蛮横凶狠,傲气十足。 第二幕中波卓瞎了眼,求救于流浪汉, 表明了作者的另一观点:命运变化无常。
小游戏: 请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揣摩剧中 人物心理并模仿对话,可以自由组 合,以两分钟为限。
剧情简介
两个瘪三式的流浪汉在黄昏的乡 间小道上等待从来没有见过的戈多, 他们无聊地闲谈,做些机械的动作, 讲些不知所云的故事。但戈多迟迟不 来,以至于烦闷得想到自杀,但又不 甘心,想等戈多来弄清自己的处境再 死。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来人,却 不是戈多而是波卓。他手持鞭子,一 手牵着被拴着脖子的“幸运儿”。
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 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 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 “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 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 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 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 、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 的戏剧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 言的反叛。
总算磨掉了一个黄昏,天将黑时,一 孩子来到,他传达戈多的旨意:今天 不来了,明天一定来。次日的黄昏, 还是同样的乡间小路,同样的两个流 浪汉,同样的目的——等待戈多。等 待得无聊至极,一个流浪汉唱了一支 无聊的“狗’’歌,他们追忆过去的 往事,彼此争吵谩骂,但仍不见戈多 来。他们反复着下面的对话:
剧情简介 爱斯特拉冈 弗拉季米尔 爱斯特拉冈 ? 弗拉季米尔 戈多。
剧情简介
幸运儿扛着沉重的行李,拱肩缩头, 脖子被勒得正在流脓,惨不忍睹。波 卓气势汹汹,虽原谅了恐惧的狄狄和 戈戈,但随意虐待幸运儿,称之为 “猪”,挥来斥去,幸运儿也惟命是 从。波卓吃饱喝足,对黄昏作了一通 “抒情”的解释,逼幸运儿为他们跳 了一通舞。最后波卓才牵着幸运儿和 流浪汉告别。
剧情简介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 有《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 (1957)《最后一局》(1957)《最后一盘 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 (1959)《呵,美好的日子》(1961)歌词 和乐谱》(1962)《卡斯康多》(1963) 《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 乔》 (1968)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 说都是反传统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 其中成名作《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 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成为战后法 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 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物。由于 “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 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 克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等待戈多》中表现为: 举例一.在重复式结构形态中,情境经过一 个运动过程后,又出现了类似的运动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提示: 1、主题 2、情节 3、矛盾冲突
4、人物形象
5、人物语言
6、创作思想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
等 待 戈 多 剧 照
思考:荒诞派戏剧如何表现荒诞?

在《等待戈多》 什么是荒诞派戏剧? 中荒诞性表现在 哪些方面?
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 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 以融会,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荒诞文 学推向高峰。荒诞派戏剧是用荒诞的形式来表 现荒诞的内容,如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 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背离常理的舞台设 置,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式的戏剧对白等。这 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也使 这个流派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 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了一 个风格独异,影响巨大的戏剧流派。
“戈多”的寓意
“戈多”到底是什么?从剧中人物对 话看,等待的地点、时间以及为什么等待, 需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些都是模糊不清的, 读者只能从他们的对话中体会出他们等待 的迫切性。“戈多”实际上只是一个不甚 明确的,也永远不能实现的愿望的代名词。 由于“戈多”的含义是不明确的而且无法 实现,“等待”这种行为就显得荒诞不经, 而这种无目的无休止的等待恰恰揭示了人 生与社会的畸形与非理性,揭示等待的内 心痛苦与绝望。这正是采用了象征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