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_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_眼睛_

合集下载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八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八

学习强国争上游挑战答题含选项答案1、流行性感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B.接触传染;C.血液传染;D.呼吸道飞沫传播答案:D2、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位?A.一;B.二;C.三答案:C3、我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A.北京;B.杭州;C.长沙;D.成都答案:C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

A.王维的朋友;B.王维的兄弟;C.王维自己答案:C5、驱逐舰采用平甲板船型的优点是()。

A.适合大速度航行;B.船首干舷高,抗浪性好;C.船体构造简单,纵向强度好;D.便于通风,舰员居住性好答案:A6、高速公路ETC是指()系统。

A.电子停车收费;B.电子不停车收费;C.电子收费答案:B7、()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

A.长江后浪推前浪;B.任尔东西南北风;C.总把新桃换旧符;D.万紫千红总是春答案:A8、意大利菲腊奥市有一座纪念碑,是用弃置的空瓶、食物包装盒等垃圾修建的,这些丢弃的垃圾来自于()。

A.露天堆放;B.别处运来;C.当地居民弃置;D.海中的垃圾答案:D9、()是明代著名书画家,松江华亭人,“华亭学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A.董其昌;B.董源;C.黄公望;D.倪瓒答案:A10、元代于1267年迁都于“中都”,元大都遗址位于现在的()。

A.广州;B.西安;C.北京;D.南京答案:C11、12、歌曲()由李叔同填词,其旋律最早采自于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A.《送别》;B.《旅愁》;C.《昨夜梦》;D.《学堂乐歌》答案:A13、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南宋人,被尊为世界()鼻祖。

A.中医学;B.中药学;C.刑侦学;D.法医学答案:D14、“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结果显示,全国现有戏曲剧种348个,其中有“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

考古的教案

考古的教案
定保护措施
博物馆保护:将文物存 放在博物馆中,进行长
期保护
数字化保护:对文物进 行数字化处理,便于保
存和研究
考古保护的案例
秦始皇陵:对秦始 皇陵的考古发掘和 保护,揭示了秦朝 的历史和文化
兵马俑:对兵马俑 的考古发掘和保护, 展示了秦朝的军事 实力和艺术水平
敦煌莫高窟:对敦 煌莫高窟的考古发 掘和保护,揭示了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 流和艺术传承
重要性: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基础, 为考古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水下考古
01 水下考古的定义:水下考古 是指对水下遗址、沉船等水 下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发掘 和保护的考古学方法。
03 水下考古的方法:水下考古 通常采用水下摄影、水下声 呐、水下机器人等现代科技 手段进行调查和发掘。
02 水下考古的重要性:水下考 古有助于了解人类历史、文 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为研究人类文明提供重要的 实物资料。
汇报人姓名
0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考古案例, 让学生了解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05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 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考古教育的实践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考古遗址,
01
了解考古发掘过程
模拟考古: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模
02
拟考古,体验考古工作的乐趣
讲座与研讨会:邀请考古专家进行讲
考古与科技发展
01
考古发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如遥感、GPS等,提高考古效率 和准确性
03
考古研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对考古资料进行深入 分析,揭示历史真相
02
文物保护:运用现代科技,如3D 扫描、激光清洗等,保护文物免 受损害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作者:张园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0年第03期在广褒深邃的漫漫星空中,也许有外星人冷静而好奇地注视着我们这个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变迁,但更多的则是人类自己发射的卫星和航天飞机绕着地球不知疲倦地飞驰,探测着地球的现在和鲜为人知的过去……故宫的启示1987年7月,我国科技人员在分析处理卫星发回来的遥感照片时,对北京地区故宫上空的遥感照片发生了极大兴趣。

这是因为,从计算机处理的照片来看,故宫的俯瞰图极像一座巨大的佛像。

这到底是三百年前建筑大师们的匠心独运,还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到现在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把历史的镜头稍稍往后拉到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

当两位宇航员在月球上漫步并回望地球时,只有两样人造工程映人宇航员的眼帘,一个是古建筑的代表——中国的万里长城;一个是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

这两件似乎孤立的事件却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事实:从空间回顾遥远的历史。

空间科学、遥感技术和现代考古学的飞速发展和互相结合,把一门崭新的学科——遥感考古学——推上了人类科学的舞台。

遥感考古学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

所谓“遥感考古”,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即用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和高空飞机上的遥感装置,探测并记录地面及地表下面的信息,借助计算机的处理,从而确定要寻找的古代遗迹。

遥感考古学的诞生,将现代考古学推到了一个新水平。

一位考古学家欣喜地说:遥感考古和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技术是考古学上两扇现代科学的翅膀。

遥感考古的变迁回溯遥感考古的历史,日历要翻回到上个世纪。

第一次用于人类遗址考古的遥感仪器是一架安装在无人驾驶汽球上的照相机。

1891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用这个装置,拍摄了印度阿格拉附近的古代废墟照片。

1907年,英国工程师克拉珀用无人驾驶汽球,拍摄了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史前巨石群,这个巨石群大约建于公元前2800—2000年。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

卫星侦察术:叹为观止的“第三只眼”作者:刘进军来源:《科学24小时》2012年第05期照相侦察卫星已经成为战略武器不可缺少的伙伴。

卫星成像技术能产生详细的三维立体图像,并监测无形的信息。

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能辨别真假目标、地下目标和多个目标。

如果利用多光谱传感器,还可进行热测量,发现导弹释放出的热量。

中国人常说:“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照相侦察卫星拥有许多空间侦察秘密技术,就像“马王爷的第三只眼”。

卫星成像技术与卫星侦察技术密切相关。

在设计制造侦察卫星的过程中,设计师曾经遇上了远超想象的困难,碰到许多技术问题。

当年,判图专家发现美国“日冕”卫星返回的电影胶片上,蒙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雾和明亮的条纹。

各方面专家都尝试分析、判断、解释这一奇怪现象,甚至认为是空间干扰造成的。

最后,一个包括科学家路易斯·阿尔瓦雷斯组成的4人团队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原来,卫星上的一些橡胶零件在工作时产生静电放电,引起摄像机胶片曝光。

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在组件和测试之前便消除静电,在真空的状况下组装镜头,这些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伸缩的眼睛怎样获得高清晰的图像情报,是空间侦察的一大难题。

地面分辨率与卫星的光学系统、飞行高度有关。

有两种方法可获取高清晰的图像情报:首先是降低卫星飞行高度;其次是提高卫星的光学系统性能。

如果卫星飞行轨道高度为590千米,卫星照片显示物体不会小于16厘米。

美国“锁眼-11号”照相侦察卫星有几项绝招。

它既可进行轨道机动,变换轨道,对重要目标详查时又可降低高度,直至降到120千米的高度,获得最高大约10厘米的地面分辨率。

这意味着,它还不能清晰地读取报纸的头版头条。

在空间拍摄图像过程中,由于遥感相机与地面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目标图像产生像移,图像模糊不清。

卫星专家通过建立像移的数学模型,对产生像移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像移补偿技术提高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卫星技术越来越先进,但麻烦也接踵而来。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包括:
1. 遥感技术:使用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等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考古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形态的差异来发现埋藏的古文物遗迹。

2. 地质勘探技术:利用地质勘探技术,如电磁勘探、地震勘探等方法,可以探测地下的考古资源。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地下构造和地层信息,帮助考古学家找到可能存在的古代遗址。

3. 放射性碳同位素技术:通过对古代物质中的碳同位素进行测量,可以确定其年代。

尤其是对于有机物,如骨头、木材、纺织品等,可以准确地测定其年代,从而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化遗址的时代。

4.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对古代陶瓷、玻璃等物质中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测量,可以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制作工艺,帮助考古学家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5. DNA 分析技术:通过对古代遗骸和动植物标本进行 DNA 分析,可以研究古代人类和动植物的遗传关系,探索古代人类迁移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6. 无损检测技术:如地下雷达、红外线扫描等技术,可以非破坏性地探测和分析建筑物、壁画等文物遗迹,帮助考古学家保护文化遗产。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工具和手段。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在当今的考古领域,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为我们揭示古代文明的奥秘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其中,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考古发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通过远距离感知和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它就像是为考古学家们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让他们能够在不进行大规模挖掘的情况下,对地下的遗迹和文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那么,遥感技术究竟是如何在考古发掘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能够进行大面积的遗址探测。

以往的考古工作,往往局限于地面的勘察和小规模的挖掘,难以对整个遗址区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图像和数据。

这些图像和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考古学家们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地表之下的古代遗迹的线索。

比如,某些地区的土壤颜色和质地可能与周围环境不同,这可能暗示着下面存在着人工建筑或者填埋的遗迹。

其次,遥感技术有助于确定遗址的范围和边界。

在考古发掘中,明确遗址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挖掘工作,还能够保护遗址不受过度开发的破坏。

通过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遗址周边的细微变化,从而确定遗址的大致边界。

而且,对于一些被现代建筑或者农田覆盖的遗址,遥感技术能够穿透这些表层的干扰,探测到地下的遗迹分布情况。

再者,遥感技术在寻找古代道路和水系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古代的道路和水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它们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交通、贸易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遥感图像中的地形起伏、土壤湿度等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古代道路和水系的走向。

比如,一些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可能是古代的河道,而一些平坦且笔直的地带可能是古代的道路。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遥感技术还能够对考古遗址进行动态监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遗址可能会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遥感考古2

遥感考古2

02.遥感考古的手段
激光雷达遥感考古
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技 术,激光雷达除了可全 天候、快速、直接、高 精度采集对象的三维信 息外,还能够穿透密林 或者一定深度的水体, 极大地提高了三维空间 数据的获取效率,同时 为地表植被、农作物等 要素覆盖下的文化遗迹 揭露提供了可能。
机载激光雷达遥感技术原理-进行遗址地层面测量
雷达遥感考古-强穿透力
波长越长,雷达电磁波穿 透性越强。 而雷达波穿透性 及深度还同地表参数、雷达入 射角及极化模式直接相关。通 常长波段雷达信号有穿透植被 能力,且其次地表穿透性在干 沙区最佳。
激光雷达遥感发现丛林中的玛雅遗址
04.遥感考古未来发展趋势
遥感考古未来发展趋势
开展电磁波与古遗 址之间相互作用的 机理研究,建立统 一标准的遥感考 古波谱数据库。
遥感—考古的“千里眼”
汇报人:XXXX XXXX
目 录
1
遥感考古
2
遥感考古的手段
3
遥感考古的优点
4
未来发展趋势
01.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
遥感考古通过从航天飞机、卫 星、飞 机、无人机等不同平台上运用摄影机、 光谱相机、红外相机、雷达等成像设备 获取考古遗址影像资料,根据遗址范围 内地表现状和光谱成像规律等的相互关 系,对影像的色调、纹理、图案及其时 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判定遗迹或遗址 的位置、分布、形状、深度等特征,进 行遗址识别和调查。
激光雷达遥感考古发现流程
激光雷达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古
SAR遥感考古
COSMO-SkyMed SAR卫星x波段采用的基于两种不同的特
洛阳考古和古环境特征
征的考古方法:
(1)多时分析,以减少噪音和突出考古标记; (2) 单日分析,以评估单一萨尔场景利用光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 第4期2004年12月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 U RN A L OF T A IY U A N T EA CHER S CO L L EGE(Nat ur al Science Edition)V o l.3N o.4 D ec.2004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王向东 邵秀英(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摘要〕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仅依靠传统的考古方法和手段远不能满足我国考古工作的需要.而遥感技术大量运用到考古研究中,为考古工作带来了巨大活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仅从遥感技术的功能特点简要地分析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及其在考古研究中具体应用,其目的在于推动遥感考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关键词〕 遥感技术;考古;遥感考古;探测〔文章编号〕 1672-2027(2004)04-0068-04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0 引言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遗迹遗址遍布各地.历经数千年岁月沧桑,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或被掩埋地下,或散落深山老林,还有的只剩残垣断壁.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存留状态,给发现、保护这些历史遗产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便.而随着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利用遥感影像,结合GPS技术,进行田野考古,解开千古之谜,不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也为考古研究带来了一场历史变革[1].下面就遥感技术的功能及其特点和它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讨论.1 遥感技术简介1.1 什么是遥感所谓遥感(Remo te Sensing),顾名思义,即“遥远的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信息和能量,其中有一种是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具体来讲,遥感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装置,在不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其特征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1.2 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是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使用传感器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地面并加以处理,从而到达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过程.它具备以下特点:1.2.1 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是从飞机或人造地球卫星上,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要大得多.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2].例如,一张比例尺1∶35000的23cm×23cm的航空像片就可以展示地面60余平方千米范围的地面景观实况.另外,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是同一时段、覆盖大范围地区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综合地展现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宏观地反映了地球上各种事物的形态与分布,真实地体现了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人工构筑物等地物的特征,全面地揭示了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1.2.2 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收稿日期:2003-10-12 作者简介:王向东(1969-),男,山西万荣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遥感与GIS研究.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遍,气象卫星甚至可每天覆盖地球一遍[2].1.2.3 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遥感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不但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例如,微波具有穿透云层、冰层和植被的能力;红外线则能探测地表温度的变化等[2].1.2.4 成本低,收益大,具有用途广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遥感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美国的陆地卫星的投入与取得的经济效益之比为1∶80,甚至更大[3].据统计,有近30个领域、行业都广泛应用了遥感技术,如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和规划管理等.1.3 遥感技术的分类遥感技术的内容很多,因而其分类比较复杂.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表1 遥感技术分类表T able1 T he class o f r em ote sensing techniques分类依据内 容遥感工作平台(即运载工具)地面遥感(或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遥感应用目的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海洋遥感和考古遥感等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非成像方式(主动遥感、被动遥感)等 从遥感技术分类的角度来看,考古学家们最早是利用航空遥感影像作为技术手段进行广泛的考古研究,如1906年英国皇家空军一名飞行员在一次飞行训练中,从空中拍摄下了著名的斯通亨奇巨石遗址,从此拉开了遥感考古的序幕.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方法与原理2.1 遥感考古的工作原理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有关航空遥感考古消息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例如欧洲的考古学家根据早期照片发现了多处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著名的“罗马大道”;欧美等国考古学家联手通过卫星遥感资料发现了深藏于南美密林深处10世纪玛雅人的宫殿等等.人们不禁要问,考古学家是如何利用遥感探测分析研究出地下考古遗迹的呢?由于保存于地表或地表以下的古代遗迹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荒废,有的成了农田,有的形成村镇,但由于这些遗迹全部为人工建成,与周围没有经过人工扰动的土壤环境存在着差异.于是,保留遗迹的地区就会出现土壤、水分、地表温度等一系列的特别征象,有别于周围环境.人们在平地运用传统的方法来观察这些特别征象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在高空中或用遥感探测仪器就会发现明显的区别.例如一处古代的宫殿已被夷为平地,其宫殿基址部分是用石头或夯土建造的,反映到地表上的植被就由于缺少水分,不宜扎根而枯萎低黄;而周围没有人工扰动的土壤,因其水分充沛,腐植质丰富,植被就显得油绿茂盛,这一点从高空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这就是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发现采用的一般工作原理.据此,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在高空或通过遥感影像就能很容易分辨出在一般人眼中杂乱无章的现象,准确地说出哪些是人工留下的痕迹,哪些可能是古代建筑基址、陵墓、城镇、村落、道路等等.当然在确定了准确位置后还要靠考古发掘才能最后证实判断是否正确.否则,也会出现误判,例如,一位业余考古学家误把“二战”时期德国人修建的战壕当成古罗马时期的水渠,经过考古发掘才证明了判断的错误.2.2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工作模式69结合遥感技术的特点和考古工作的复杂性,不同类型的考古研究,其工作模式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从总的情况来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一般都遵循如下的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3 遥感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当最现代遥感技术介入到传统考古领域,很多考古学家忽然感到自己似乎有了“第三只眼睛”,很多以往踏遍铁鞋无觅处的目标,在遥感图片上一目了然,甚至深藏地下或水中的古代遗迹,也难逃“遥感”的透视.因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可归纳为七个方面.3.1 考古勘察图1 遥感考古工作模式F ig .1Patt ern of R emote sensing ar chaeolog y任何时代的古遗址,虽然已遭到后来较长岁月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地面上常常还有踪迹可寻,只是在广阔的茫茫大地上寻找十分困难.而利用遥感技术则可对全区每个角落进行搜寻,而不致发生疏漏,这是田野考古调查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在交通不便、人迹很难到达、自然条件恶劣、地貌复杂的地区(如某些高山、沙漠、高原、水网地带),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进行考古调查是最经济快速的方法.其次,若一些地面遗迹已被破坏无存,尚可利用早期航片上保存的遗址影像加以判别,这是寻找地面已消失古遗址的唯一可行的方法[4].3.2 城市遥感考古和各种专题遥感考古城市遥感考古内容主要是研究古城范围、城内古建筑(如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作的北京故宫航空遥感图)以及古建筑结构布局.中国是一个多城池的国家,但只有极少数被保留下来,绝大部分已被拆毁.因而,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考古研究意义重大.此外,遥感技术在农业遥感考古、古水利工程遥感考古、古窖址遥感考古、古矿井或古冶炼遗址遥感考古等专题考古领域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3.3 地下遗址无损探测对埋藏地下的古遗址、墓穴等文化遗址的规模、位置的确定,以及对埋藏较大器物、古建筑的地下遗址的无损探测,是遥感考古的又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考古发掘前非常重要的和必须开展的工作.进行地下遗址探测,除应用遥感方法外,还有其他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这些探测技术的最大优越性是无损探测.目前采用的无损探测方法主要包括磁力探测法、电阻率探测法、微波脉冲“探地雷达”以及地震探测法等[4].例如,采用无损伤探测技术对秦始皇陵地宫的勘查就获得很大成功,从而解开了中国第一个帝王陵园的布局之谜.3.4 水下遥感考古探测研究水下考古,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的领域.利用航空遥感手段勘察水下古代居址、古代港口、沉积环境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例如,美国的考古学家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发现了早已沉没海底数千年的古埃及名城亚历山大;我国科技考古人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珠江口发现了明代沉船,并成功地进行了打捞等等.3.5 环境遥感考古——古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环境考古主要根据地理学与地质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地层分析就是环境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它运用地理学、地质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古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与古文化遗址之间的关系.环境考古、遥感考古、环境遥感考古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内涵,环境考古可以不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但遥感考古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当遥感技术同时作为重要的手段应用于环境考古和考古时,其成果必然是环境遥感考古7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卷  第4期 王向东 邵秀英:遥感——现代考古研究的第三只“眼睛”显著.事实上,遥感作为一种现代工程技术,其应用领域已覆盖了自然、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考古研究中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遥感考古研究的广泛开展已成必然.3.6 GIS与文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GIS技术在遥感考古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利用GIS的基本功能进行遥感考古专题制图,作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时利用考古数据建立考古文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文物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历史文化进行有效地管理;还可分析遗址或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开历史之谜或为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客观材料.如开封市文物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等.3.7 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作为GIS的一项重要技术,虽然目前还处于技术成熟阶段,但其强大的功能已经被许多科研领域所青睐.利用数字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对考古目标的形态结构及其消亡、荒废的过程进行模拟,以三维动态显示,从而可以真实地再现古遗址、古战场的面貌及环境演变的过程,反映当时的社会及环境状况,为考古学家以及军事学家的分析研究提供形象的参考资料.4 结束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遥感技术水平或其他因素的影响,遥感考古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目前遥感考古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宏观考古方面,对于较小遗址和遗址内部的探测还存在一些困难.所以遥感考古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考古手段,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会发挥出遥感考古的巨大优势.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可以预见,不久将来,计算机图像处理、自动识别、自动分类、自动制图、以及GIS和GPS、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等都将广泛的应用到考古研究中,并将促进遥感考古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参考文献:[1] 钱育华.“空中B超”-遥感影像用于考古[J].影像技术,1996(2):18-23[2] 吕国楷.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 刘慧平.遥感图像判读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刘树人.我国遥感考古回顾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1998(2):41-43Remote Sensing—The Third Ey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in ModernWang Xiangdong Shao Xiuying(Instit ut e of City and T our,T aiyuan T eachers Co llege,T aiyuan030012,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n old-line civilization ancient country,has abundant histo ry cultur e inher itance,the ancient historic relics and sites spreads all ov er every lo cality.It is far not enough that discovering such abundant historic relics by traditional archaeolog ical metho d.Ever since that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 apply ing to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 ching,for the archaeolog ical r esearching br ought the big ness vitalities,and o 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This text discusses the elem ents and m ethods of making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 the archaeolog ical researching,and the concrete applying.T his purpose is that pushing the 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ing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mo te sensing technique;archaeolog y;remo te sensing archaeolo gy;ex plo re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