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海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汇编试卷二

合集下载

2015年青海特岗教师招考《中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答案(2)

2015年青海特岗教师招考《中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答案(2)

2015年青海特岗教师招考《中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卷答案(2)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

中公专家解析:该句原文为“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意思是“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即使你亲自去耕田种地,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道,却可以得到俸禄。

所以,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

”体现古代教育的非生产性。

2.B。

中公专家解析:个体思维发展的顺序是由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

3.A。

中公专家解析:关于师生关系,有“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对立的观点。

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与凯洛夫,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4.B。

中公专家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可能会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

5.A。

中公专家解析: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6.C。

中公专家解析:针对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学习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注重及时复习。

7.A。

中公专家解析:教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8.C。

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9.B。

中公专家解析:代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10. C。

中公专家解析: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1.BC。

中公专家解析: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

安吉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2012.江西】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B.西周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解析: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2.【2015.福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解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3.【2015.重庆大渡口】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它的( )。

A.自然性B.社会性√C.历史性D.永恒性解析:解析: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

4.【2015.重庆双特】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社会性√B.阶级性C.育人性D.时代性解析:解析: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来看,教育是发展,是生长,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是经验的积累与重新组合,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5.【2014.福建】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教育的特点是( )。

A.社会性B.阶级性√C.历史性D.永恒性解析:6.【2015.湖北潜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解析:解析:教育的社会属性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7.【2013.福建】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4 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2011.福建】下列描述能够体现中国古代教育特点的是( )。

2015年下半年青海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概述试题

2015年下半年青海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概述试题

2015年下半年青海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概述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小海在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中,不慎造成腿部韧带拉伤,小海的医疗费用应由谁承担__A.小海本人B.小海的监护人C.小海的学校D.小海的学校和监护人2、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__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3、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提供依据 B.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依据 C.为建立幼儿档案提供依据 D.为检查评比提供依据4、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E:重视个别差异5、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的第二步是____A:组织材料B:报告结果C:分析资料D:搜集信息6、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时先合成的前体正确的是A.AMPB.ADPC.GMPD.IMPE.XMP7、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A:相互促进关系B:平等关系C:授受关系D:教学关系8、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都是卵生的,所以凡是卵生的动物都不是爬行动物。

以下选项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的是____A: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

貂皮大衣是有使用价值的,所以貂皮大衣是商品B:考试不及格就会补考。

补考的学生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所有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选的人都曾经考试不及格C:广东人不是香港人,香港人说粤语,因此所有说粤语的人都不是广东人D:过度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经常哭闹。

经常哭闹都有肠胃问题。

所以孩子的肠胃问题可能是由于家长溺爱造成的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__。

A.一种认识活动B.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的教学活动D.智育活动10、幼儿园应当以()为基本活动形式。

A:教育活动B:生活活动C:游戏活动D:区域活动11、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教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称为()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12、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任务时,希望学生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属于____A:负迁移B:纵向迁移C:横向迁移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13、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____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14、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____A:水B:饥渴C:寻求水源D:喝水15、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__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16、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一共可以分成__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17、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教会讨论了____A:《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C:《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义务教育投资实施细则》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8、《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2015年青海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5年青海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5年青海省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C、孟子D、老子3.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终身教育D、现代教育4.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叫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5.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6.现代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为()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群体教学7.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

A、学科知识B、教学技能C、人格特征D、专业素养8.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9.下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的是()。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10.认知模式由()提出A皮亚杰B斯金纳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1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B教育处C班级D共青团组织12.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A斯金纳B布鲁纳C卢扎诺夫D瓦?根舍因13.德育过程一般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四要素构成A德育规律B德育原则C德育方法D德育途径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建立学生档案B操行评定C了解学生D组织培养班集体15.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2015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科目二考试试卷

2015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科目二考试试卷

2015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小学科目二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A.教学活动B.课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劳动活动2、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的教学方法是____A.讲述法B.讲授法C.讲读法D.讲解法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____A.练习法B.演示法C.实验法D.发现法4、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____ A.卢梭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5、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A.5±2组块B.7±2组块C.5±2 D.7±26、”望梅止渴”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____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C.士兵的士气高D.梅子对人体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7、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____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赫尔巴特D.埃拉斯莫斯8、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____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罗杰斯D.科尔伯格9、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是属于____A.辨别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或原理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10、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____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1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_A.柏拉图B.涂尔干C.凯兴斯泰纳D.赫钦斯1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____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13、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

这种认知表征是____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象表征D.表象14、一份教案的核心是____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C.涉及教学进程D.规划板书内容1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6、1623年,英国哲学家____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2015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5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

2015年上半年青海省教师资格证认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____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2、加涅关于学习的八种阶梯类型中,最低层次的学习是____A.刺激一反应学习B.信号学习C.概念学习D.问题解决3、掌握学习是由____等人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4、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

这种认知表征是____A.动作表征B.符号表征C.映象表征D.表象5、教育的终身化是____的特点____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7、”望梅止渴”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____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B.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C.士兵的士气高D.梅子对人体味觉器官的刺激作用8、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则这种迁移是____A.正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9、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____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10、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____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社会经验D.感性经验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____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____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3、20世纪“程序教育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其心理学理论基础是____ A.经典条件作用理论B.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C.目的认知理论D.认知结构理论14、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A.具体内容B.学习过程C.概括D.获得策略知识15、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____ A.解释的理解B.字面理解C.批判性理解D.创造性理解16、将猫、狗、鼠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____A.连锁学习B.规则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17、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____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18、想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问题“你喜欢数学吗?”印在纸上进行调查了解,这种方法属于____A.访谈法B.开放式问卷C.封闭式问卷D.实验法19、遵循“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这一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为____A.传递—接受式B.引导—发现式C.情境—陶冶式D.自学—辅导式20、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____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A.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22、《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____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青海省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青海省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青海省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李老师就校务公开问题向学校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是在()。

A.行使教师权利B.履行教师义务C.影响学校的秩序D.给学校出难题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课外辅导C上课D检查作业4.建国初期,下列哪一位前苏联教育家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大?()A.赞可夫B.巴班斯基C.凯洛夫D.阿莫纳什维利5.外部分组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A年龄B发展水平C知识水平D能力水平6.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A教科书B课程标准C参考书D教学计划7.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叫()A教学内容B教学原则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过程8.()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A.杜威B.泰勒C.桑代克D.赖斯9.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1.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12.从职业属性来说,教师职业属于()。

A、专门职业B、普通职业C、高收入职业D、一般职业13.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B.傣族C.藏族D.蒙古族14.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5.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

青海省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A思想B政治C道德D思想品德2.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卢梭和赫尔巴特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4.社会模仿由()提出A皮亚杰B班杜拉C布鲁纳D彼得?麦克费尔5.综合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7.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社会实践8.某县中学教师李某对学校给予他的处分不服,李某可以提出申诉的机构是()。

A.学校教工代表大会B.当地县级人民政府C.当地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D.所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9.小学阶段的课程性质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10.有位学生将几片纸屑随意扔在走廊上,王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桶,该学生满脸羞愧。

王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A.廉洁奉公B.为人师表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11.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最重要主体是()A校长B书记C班主任D任课教师1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教务处B教育处C班级D共青团组织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问卷法D阅读学生材料法1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的要求A巩固性B直观性C循序渐进D因材施教1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 )强调“废除教师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A.认知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B.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故选D。

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答案】C。

解析:掌握学习由布卢姆提出,认为只要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会学校里的科目。

这是一种非常乐观的教学方法。

故选C。

3.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

A.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答案】C。

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故选C。

4. 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社会实践
D.教育
【答案】D。

解析: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发展。

故选D。

5.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D。

解析:该学习是在讲述直角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关系,属于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故选D。

6.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无作用
D.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答案】D。

解析:定势可使人们借助经验快速地解决熟悉的问题,也可禁锢人的视野,使其不能顺利地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故选D。

7.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是( )。

A.可行性
B.规律性
C.强制性
D.目的性
【答案】D。

解析:略。

8.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从群体的角度看,个体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的作用表现在(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发掘人的潜力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答案】ABCDE。

解析: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故选ABCDE。

2.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 )。

A.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B.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E.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答案】ABD。

解析: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在知识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故选ABD。

3.在学业成绩考查中,试题类型有( )。

A.简答式试题
B.陈述式试题
C.是非题
D.多项选择题
E.组配式试题
【答案】ABCDE。

解析: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

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

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和组配式试题三种。

故选。

4.我国新时期的德育特点有( )。

A.开放性
B.全民性
C.民主性
D.变革性
E.社会主义方向性
【答案】ABCDE。

解析:ABCDE选项均是我国新时期德育的特点。

故全选。

5.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有( )。

A.反馈的方式
B.反馈的内容
C.反馈的对象
D.反馈的频率
E.反馈的数量
【答案】ABD。

解析:反馈的方式、内容和频率会对反馈效果产生影响。

故选ABD。

三、解答题
1.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答案要点】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它包括:
(1)合理安排复述时间;
(2)适当的过度学习;
(3)克服记忆的相互干扰;
(4)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5)采用多种形式复习;
(6)画线。

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

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3.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答案要点】
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的特性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主体性,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四、案例分析题
1.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

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小学生,使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案要点】
(1)帮助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
(2)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往;
(3)对学生和学生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5)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6)帮助学生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2.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课文中这一段原本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唯课本、唯教参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五、作文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以此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事业单位考试(/qingha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