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

合集下载

等高线地形图(上课)

等高线地形图(上课)
图的有关计算 推算等高线的值: (1)推算等高线的值: 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2)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1)推算等高线的值: 推算等高线的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两等高线之 间的数值差为0 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 间的数值差为0(如在鞍部)或相差一个等高距。知道任一条 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 等高线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值。
(5)两地温度差的计算 先算相对高度,再算温差。 先算相对高度,再算温差。 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 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300m、 100m 400m, 的温差为多少? 400m, H与I的温差为多少?
H与I的高差为200m 的高差为200m H与I的温差为1.2℃ 的温差为1.2℃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绝对高度(海拔) 绝对高度(海拔) 相对高度
1、等高线: 、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状态的地图
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 等高距:
400 300 200 100
I H
城镇
N Q
风向
840 830 820
P
0
30m
练习:读上图,图中等高线表示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练习:读上图,图中等高线表示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 图中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风 回答:①图中盛行风向为 西北 风;
点的相对高度H多少 ②Q对P点的相对高度 多少? 对 点的相对高度 多少?

等高线基本知识

等高线基本知识

1、数值大小:平原:海拔200米以下;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2、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3、形状特征: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

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编辑本段]地形剖面图1、画法: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2、注意点:①剖面线连续多次经过同一条等高线时,多取几点;②剖面线经过河流时,应画出河床。

三、实际运用:(1)选“点” 设计:水库的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地方。

(2)选“线”设计。

如公路、铁路线的设计、其基本要求是:①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考虑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②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线”,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包括城市规划、居民区、农业、工业区、各种开发区等。

如工业区宜建在地形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居民区应考虑: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②地势平坦开阔地向阳地带;③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03第二章 地图知识 第二节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03第二章  地图知识 第二节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平原与高原

海 拔




高原 地面都比较较高,500米以上 平坦或起伏 平原 较小 较低,200米以下
较陡峻 无
地图上的比例尺
山地
概念: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
伏,坡度陡峻.
山脉:山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
山 系
-
山 山: 山 山:
地图上的比例尺
平原
概念: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
中国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
北纬42度地形剖面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
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
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 (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
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
1.等高线概念 等高线概念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 处出现。 (5)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 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 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8)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 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2000 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 鞍部 表示方法 一对山脊 等高线组 成 多条等高 线会合重 叠在一处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相邻两个山 顶之间呈马 鞍形 说明 鞍部是山谷线 最高处, 最高处,山脊 线最低处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高二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高二

等高线知识点归纳高二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关联的学科。

在地理学中,等高线是重要的地形图解读工具之一,它能够直观地表示不同地势高度及其间的变化关系。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等高线是一个重点内容,下面将对等高线的定义、作用、特点以及学习等高线的方法进行归纳。

一、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是指在地形图上表示等高点的线,也叫等高线线。

等高线的线上的点,其海拔或高度相等。

通俗地说,等高线就是连接同一高度点的线条。

二、等高线的作用1. 揭示地形特点:等高线能够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势特点,比如陡峭、平坦、沟壑等。

2. 识别地貌:等高线的形态和密度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地貌类型,如山地、平原、丘陵等。

3. 估测高度:通过等高线的密度及间距,可以初步估算特定地区的高度及高差,为旅行、建设等提供参考。

4. 观测地势变化:等高线的间距反映了地势的斜率,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分布和特征,可以判断出地势的变化,如爬山、下坡等。

三、等高线的特点1. 等高线的自上而下"V"字形分布:等高线线条在山顶部分呈现出“V”字形向下分布,这表示了山脉的连续性。

2. 等高线间距的变化:等高线的间距在山脚部分较大,表示地势相对平缓;而在山顶部分较小,表示地势陡峭。

3. 等高线的闭合与分叉:一个封闭的等高线,意味着该区域是一个山丘或山脉;而等高线的分叉表示了地势较为复杂,可能是相邻山脉或丘陵。

四、学习等高线的方法1. 熟练掌握等高线图和地形图的阅读:等高线常常与地形图配合使用,学生应先理解地势的代表性符号以及地形图的基本要素。

2. 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等高线的绘制是根据海拔高度的等量关系来完成的,了解这一原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图表的含义。

3. 熟悉等高线的特征和表示:学生需要练习观察不同等高线线条的特征,如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处的变化。

4. 运用等高线进行地势分析: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剖面图或组成图来分析地势的变化情况,从而对地形有更深入的理解。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①上面两组等高线图中,何处能形成河流?能则标出河流流向?
②左图为一组等高线,箭头为河
流,判断a、b、c数字大小关系?
地图知识
——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主要内容

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一、绝对高度(海拔)与相对高度
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1000米 500米
1500米

地面某一地 点高出海平 面的垂直距 离叫绝对高 度,即海拔
海平面

五种基本的地形
a、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 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 小盆地,这些地区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高受等高线高程 影响,坝长受出水口宽度影响。还应考虑是否移民和地质 条件等。 b、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海港码头应选择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 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C、输油管线选址:要使线路尽可能缩短,还要尽量避免 通过山脉、大河等。
d、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 弯路较少的线路。沿着等高线延伸,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 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减少 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公路,一是可以减小修路 的工程量,二是道路比较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三是不会 造成水土流失。在两点间修建缆车索道,在计算其长度时, 不仅要根据比例尺算水平距离,还要考虑到两点的高差。 e、选择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面较开阔、 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它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疗养院选址:宜建在地势坡度轻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的地方。 f、开辟梯田:选择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的地方。

等高线名词解释

等高线名词解释

等高线名词解释等高线(Isoline)是指地理空间上的一种特定类型的线,它连接了具有相同数值特征的地点。

等高线主要用于表示地形高度或其他变量的等值分布情况。

等高线最早由瑞士地理学家伯威尔(Ignaz Venetz)在19世纪初提出,并在随后得到了德国地质学家库尔特(Karl vonKürtz)的推广应用。

“等高”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sohypse”,其中的“iso-”表示“相同的”,“-hypse”表示“曲线”。

等高线的绘制方式是根据某一特定数值的等级线,在地图上连接所有具有该数值的点。

通常用等高线表示地形高度的等值分布,即连接地球表面上的各个点的等高线表示在同一高度上的点。

这种分级表示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的起伏和地势特点。

等高线的每一条线都表示相同数值的地点。

如果绘制的是海拔高度,则每条等高线表示相同的高度值。

每条等高线的间距通常是规定好的,典型的间距有5米、10米或20米,以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变化越剧烈。

特别是在山区地形较复杂的地方,等高线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地势和地形的变化。

等高线还可以用于表示其他地理变量,例如气温、气压等。

在这种情况下,每条等高线上的数值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如温度或气压值。

如在气象学中,为了表示等压面,等压线也是一种等高线,它连接了不同高度上气压相等的点。

等高线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制等高线,人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地形特点,理解地貌与地势,以及预测自然灾害和洪水等可能发生的区域。

总之,等高线是地理空间上连接具有相同数值特征的地点的曲线。

它主要用于表示地形高度或其他变量的等值分布情况。

通过展示地表的高度、气温、气压等信息,等高线能够提供更全面、直观的地理统计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中的变化和特点。

等高线总结

等高线总结

4.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判别两点间可否通视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 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 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 判断在E、 、 三个 图判断在 、F、C三个 地点中, 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 上经过H处车辆的 是 。
友情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友情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
坝址宜选在(不考虑 ⑷该地区欲建一水库,坝址宜选在 不考虑 该地区欲建一水库 坝址宜选在 地质条件)___,理由是 理由是___. 地质条件 D 理由是 D位于峡谷口处,在峡谷口 位于峡谷口处, 位于峡谷口处 处建坝,坝短,工程量小, 处建坝,坝短,工程量小, 节省投资。 节省投资。 ⑸计划从甲地往乙地修一条 公路,图中 图中③ 公路 图中③、④两条线 路中,比较合理的是 比较合理的是__,理 路中 比较合理的是 理 由是__. 由是 ③ ③线路沿50—60米等高线之间 线路沿 米等高线之间 修建,地形较平坦, 修建,地形较平坦,容易施工 ⑹计划在丙、丁两地选择一处 计划在丙、 建筑水平梯田,你认为应选择在 建筑水平梯田 你认为应选择在 丙地坡度较缓,易修梯田, __ 理由是___. 丙地 理由是 丙地坡度较缓,易修梯田, 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工业区
宜建在地形坡度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 宜建在地形坡度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 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居民区应考虑: 居民区应考虑: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 远离污染源等。 利,远离污染源等。 原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 原因: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 远离污染源。 远离污染源。

等高线

等高线

F、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 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 并且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 G、疗养院、气象站选址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 的地方;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E城是化学工业城市,此山区的主导风向是 西北风。 在该山区要建立一处疗养院,如在甲、乙两处选址的话, 以 甲 处较好,理由是 甲地是上风向,向阳坡,空气新鲜, 。 阳光充足。而乙处是背阴坡,又在化 学工厂的下风向。
最高处(300, 400)
沿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线段MN绘制地形剖面图
1400 米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4.读“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幅图,乙叫 它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丙叫 图,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它
地形剖面 图, _ 等高线地形 的相同。 海拔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把水域深度相等各点的连线称作等深线。 它可以表示水面以下的地形。 等深距: 相邻两条等深线之间的高度差。
2、特征: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合,除了陡崖处。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基本 海拔高度 地形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丘陵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相对高度 地表起伏
(3)将甲、丙两图对照,ab段坡度较缓,等高线 ,cd段 稀疏 密集 ab处可辟为 坡度陡峭,等高线 。若此处为江南丘陵, 梯田 ________,发展经济作物;若为江河源头, cd坡严禁________, 以防止水土流失。 垦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
《登 高》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豪放飘逸 沉

沉郁顿挫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了解杜甫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感知情景交融的写法 、
学 生 介 绍 杜 甫
杜甫身逢战乱, 杜甫身逢战乱, 一生漂泊流离,老病 一生漂泊流离, 孤苦,但又胸怀天下, 孤苦,但又胸怀天下, 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这首诗是大历二 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 此时“安史之乱” 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 已结束4年。
一、凄凉秋景图:秋风迅疾、天空高远、猿啼哀 凄凉秋景图:秋风迅疾、天空高远、 小岛孤零冷落,白沙水落而出, 鸣,小岛孤零冷落,白沙水落而出,水鸟低飞盘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旋,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既雄浑开阔高远,又肃杀凄凉。 既雄浑开阔高远,又肃杀凄凉。 作用: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悲凉、 ----悲凉 作用: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悲凉、怆然之 情②为下文抒情铺垫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 ——落叶飘零 二、 落木——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 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一泻千里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写出了了人生短暂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惆 怅感;也写出了豁达、坦荡、开阔的襟怀。 怅感;也写出了豁达、坦荡、开阔的襟怀。 三、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功业无成,以 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功业无成, 及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的复杂情感。 及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的复杂情感。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善其身”自勉, 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其思想境界之高, 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 诗圣” “诗圣”。
当堂背诵这首诗
一、请简析前两联写景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请简析前两联写景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 有什么作用?(5 有什么作用?(5分) ?( 二、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落叶”、“长江”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落叶” 长江” 这两个意象?两个意象共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两个意象?两个意象共同表达了什么情感? (4) 三、后两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后两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