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完的法律电影

合集下载

《十二公民》观后感

《十二公民》观后感

《⼗⼆公民》观后感相关推荐《⼗⼆公民》观后感(精选20篇) 我们是社会的⼀分⼦,是社会⼩公民。

《⼗⼆公民》是⼀部很好的普法电影,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公民》观后感,希望你会喜欢! 《⼗⼆公民》观后感篇1 在知乎上看到,说《⼗⼆公民》是⼀部很好的普法电影,⼜说是国外的翻拍版,这2个原因成了我观看的动⼒。

整个故事更可以看作是话剧版的电影。

在⼀个固定的空间,由对这个案⼦的讨论贯穿始终,外衍出这⼗⼆个⼈各⾃的⾝份背景及遭遇,最后⼤家相互理解,变和谐社会。

⼀开始看,是有点闷的,⼗⼆个完全不想⼲的⼈在⼀起讨论⼀个案件。

⽽且这个案⼦有显⽽易见的证据、证⼈,按照常规的流程,可以直接进⼊定案阶段了的。

⼗⼀个⼈,投了有罪。

只有⼀个⼈,投了⽆罪。

⼤家的⽭头都指向这个⼈,觉得他是在浪费⼤家时间,因为这⼗⼆个⼈必须达成⼀致,才能离开,⽭盾也就就此开始。

在逐层深剖质疑案情的过程中,每个⼈的⼈⽣际遇得以曝光,是在拨开迷雾,也是在展现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引发对⼈性的深层次的思考。

电影开始变得好玩起来,⼤⼤丰富了剧情的内容,不再像之前单调,⼲巴巴。

最后当然是圆满的结局。

⼤家最后对案情分析的认真,让⼈感动:认真的对待每个⽣命,不轻⾔放弃,尽到每个⼈的本分责任,美好的结局是可期的。

《⼗⼆公民》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反映了在案件⾯前⼗⼆个职业的⼈对整个定案的看法及观点,从⼀开始的⼏乎所有⼈都轻易相信证⼈的证⾔,⽽对嫌疑⼈表⽰肯定的犯罪动机,到最后通过辩论,怀疑,争执,尽量还原场景,以及对证⼈证⾔的验证,到最后全员否定嫌疑⼈的作案动机。

整个过程是对案件的辩论,也是对⼈性,法律以及逻辑的辩论。

在电影的最后,8号陪审员,也就是整个过程坚持认为嫌疑⼈⽆罪,对整个讨论的进⾏起推动作⽤的⼈物,回去拿起⾃⼰落下的检察官证。

电影结束的时候有⼏⾏字:在公安机关提出复议后,检察院依然维持存疑不起诉的决定,⼀个⽉后真凶落⽹。

在电影结束之后我们想想假设这位检察官也和别⼈⼀样,相信证⼈证⾔,相信物证,那么嫌疑⼈按照⼀系列法律程序就会被认定是有罪的,毫⽆疑问,有⼀件冤假错案出炉。

毒舌律师观后感从法律职业伦理角度

毒舌律师观后感从法律职业伦理角度

在看完电影"Poison Tonue Lawyer"后,我对电影中描绘的律师的职
业道德和道德标准印象深刻。

该电影揭示了律师们在经历法律制度的
复杂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中心人物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尖锐的律师,展示了在法庭上使用语言
作为可怕武器的艺术。

然而,他的对抗性和侵略性做法引起了对狂热
宣传界限的道德关切。

从法律专业的角度来看,电影提出了律师道德责任的重要问题。

律师
积极代表其委托人的职责必须与维护法律制度完整性的职责相平衡。

整个电影中,这种紧张关系很明显,因为律师在积极倡导与专业行为
之间的细微差别中挣扎。

电影还突出了在法律专业中保持文明和礼仪的重要性。

律师的伤风败俗,虽然在法庭里很有效,但是引起了关于这种行为对公众对法律职
业的看法的影响的问题。

作为法院官员,律师应坚持最高的道德标准,并以尊严和尊重的态度行事。

这部电影强调了法律界道德败坏的影响。

律师的无情策略最终导致职
业和个人后果,成为为短期利益牺牲道德原则的危险的警告故事。

"Poison Tonue Lawyer"为律师们所面临的伦理挑战提供了一个发人
深省的研究。

这部电影提醒人们,在法律实践中必须坚持职业道德和
道德原则。

它还强调律师行为对公众法律职业观念的影响。

这部电影令人信服地描绘了贯穿于法律界的复杂的道德考虑。

法治电影观后感

法治电影观后感

法治电影观后感引言法治电影是一种以法律为主题并展现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的电影类型。

通过影片中的剧情、人物和情节,法治电影能够让观众对法律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体会。

看完一部优秀的法治电影后,我深感法律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我在此将以《正义之刃》(Justice Blade)这部电影为例,分享我的观后感。

剧情介绍《正义之刃》是一部以法律为背景的刑事悬疑片。

故事发生在一个犯罪猖獗的城市中,主人公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检察官,他坚持与黑暗势力斗争,为正义发声。

整个剧情充满了反腐败、打击犯罪和守护法治的主题。

法治的重要性在观看这部电影过程中,我对法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治是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平的基石。

它为人们提供了保护权益和应得利益的法律框架,并赋予了法律制度中的公正和平等的执行能力。

在电影中,主人公面对黑暗势力的勒索和贪污行为始终坚守法律准则,用法律武器将罪犯绳之以法。

这进一步加深了我的理解,法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它对于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法治与个人责任观看《正义之刃》,我也意识到法治与个人责任之间的紧密关系。

法治只有在每个人都遵守法律并承担个人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主人公在影片中展示了他不畏强权、坚守正义的品质,他始终追求真相并为受害者争取公正。

这让我深思,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积极履行自己的个人责任,为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平发挥自己的力量。

法治电影的教育意义法治电影不仅能够深化观众对法治的理解,还能够在观看过程中给人以教育启示。

通过影片中的主题和情节,观众可以学习到法律知识、了解社会问题、思考正义与公平。

这部电影充满了悬疑与刺激,同时也向观众们传达了维护法治和追求正义的重要性。

法治电影具有教育意义,可以引导观众的思考,唤起公民意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法律和社会公正。

结论《正义之刃》这部法治电影通过其剧情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和主题深刻,使我对法治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一级谋杀》观后感

《一级谋杀》观后感

《一级谋杀》观后感第一篇:《一级谋杀》观后感《一级谋杀》观后感我看过各种各样的电影,主要属悬疑以及爱情片居多,但是最近接触到一部叫《一级谋杀》的电影,其实也是个阴差阳错,看着题目也让我原以为是个悬疑片,但是事实是我没有过多接触过的法律片,但是在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完一部片才会发现这部经典电影蕴涵着的魅力,或许是我在网上看过的这么多杂乱的其他各种电影所无法企及的。

《一级谋杀》是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监狱罪案片,电影发生在美国旧金山的阿尔卡特拉斯监狱,叙述的是一位越狱不成而被囚禁在狭小黑暗的地下室饱受肉体和精神的摧残达三年之多的犯人,冲动之下杀了当年检举他们越狱的人而被控一级谋杀,一位年轻律师为了他的不公而公然反抗当时的监狱制度。

这部电影的背景色调极其黑暗,观看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那种压抑窒息就像身处地狱无处可逃的感觉,但是这种黑暗与主人公亨利所呆的地牢却是无法相比拟的。

想象如果是自己被关在这样不见天日的地方,每天只吃些发霉发臭的食物,还无来由的就会给打一顿,直觉我的精神已经崩溃了。

当关了一段时间亨利被暂时放出地牢,可怜的他以为自己终于逃离地狱但是却被告知只有三十分钟的时候我不禁眼睛一阵酸楚,这短短的三十分钟的阳光被显得格外(请继续关注好)的明媚,这是三年多来他能拥有的唯一的光明,仅有的一点希望。

相比之下我感觉我拥有的太多太多了,相比亨利我们简直已经是拥有了全部幸福的一切。

正是这无尽的残忍让亨利到最后宁愿选择一级谋杀罪名成立而获死刑也不愿减轻罪名继续呆在阿尔卡特拉斯监狱过那种生活。

监狱已经变得比死亡还可怕。

美国的司法制度是黑暗的,监狱里面一直是一种弱肉强食以及阶级制度显着的状态,监狱长就是监狱里面唯一的上帝。

原本监狱是作为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改过自新的地方,而事实却是进入监狱的犯人不但得不到反思的机会,拥有的仅仅是肉体及精神上的残害,以至于一出监狱又是无穷无尽的犯罪,或者说造就了亨利的谋杀罪,这是电影里面的律师对抗监狱制度的最大的证据。

我所看过和珍藏的的法律电影

我所看过和珍藏的的法律电影

我所看过和珍藏的的法律电影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大多数法律人都看过这部影片并且评价极高,很多人都喜欢,深谙个中情节以及内涵,我个人也挺喜欢,肖申克让人心存希望。

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控谋杀了妻子及其情夫被判入狱。

虽然从一个上层的青年才俊一夜变为阶下囚,竟然没有能够磨损掉他追求和渴望自由和幸福的梦想。

他运用了自己的理财技能,改变了在狱中孤立无援的境地,结交朋友,享受冰镇啤酒和曼妙音乐,扩大图书馆,最后巧妙逃脱成功;还帮助狱中老友实现了愿望。

通过对安迪、老布等人内心和行动的描写和对照,深刻地揭示了自由的意义,它让我们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忙着活,还是忙着死?只有内心坚定的信念才能救赎自己,这信念,是自由,是希望。

我们才能体会自由背后的实质正义,毕竟“有些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粘满了自由的光辉”。

只是如果看过《洞》的话,会发现此片的许多模仿痕迹。

然而《洞》的结局并不是罪犯重获自由——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罪犯,而是其中一个因为妻子的撤诉知道自己可能无罪,于是放弃越狱并出卖了所有企图越狱的人。

《洞》的旨趣与《肖》全然不同,《洞》制造了无比艰辛的越狱过程最终使之归于失败,这种境遇和命运的瞬间变化的冲突,比《肖》更加发人深省。

2.《魔鬼代言人》Devil’Advocate基努.里维斯的律师造型与《生死时速》中的T恤造型一样酷气逼人,艾尔.帕西诺也一如既往,瞪大了眼睛,咄咄逼人。

不过本片的主题:现实功利的诱惑与理想道德正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

仍然是好莱坞的古老话题,只不过引入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

在片尾十分钟里,艾尔.帕西诺代表的魔鬼慷慨激扬地集中展现他的诱惑力,基努.里维斯最终也以悲壮的自杀投向了正义。

3.《阿莲正传(永不妥协)》Erin Brockwich也是为因污染而导致白血病的居民起诉化工厂的故事,主力呀萝卜次主演,很值得一看,仅仅是黄色画面的西部风情就很赏心悦目。

十二公民观后感和启示

十二公民观后感和启示

十二公民观后感和启示《十二公民》是一部由俄罗斯导演尤里·加尔洛夫(Yuri Garlov)执导的电影,该片于2007年上映。

影片通过讲述一个纠缠着一宗谋杀案的陪审团的故事,深刻展现了法律体系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观看完《十二公民》后,我被影片所传达的信息所深深触动,同时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首先,影片反映了陪审员在审案过程中的一些主观判断和个人偏见对案件正义的影响。

在故事中,陪审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各自带有不同的价值观和经历。

这导致每个人对案件的看法和意见都不同。

有的陪审员由于个人偏见而产生先入为主的观点,有的受到舆论和社会压力的影响而失去客观判断能力。

这些主观因素使得真相被混淆,最终对案件的判决可能是不公正的。

其次,电影中的陪审团成员通过辩论和交流,改变了各自的观点,并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决定。

这个过程展示了民主和共识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理性的沟通和辩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集体决策不仅能够避免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还能够更好地保障公正和正义。

此外,《十二公民》还揭示了法律体系中的一些弊端和问题。

在电影中,陪审团的决定可能是受到上级法官和舆论的影响,而并非完全基于证据和法律条文。

这暴露了法律体系中权力和利益的干扰。

法律应该是客观而公正的,但在现实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干扰案件的审判过程,导致不公平的判决。

这需要我们对法律和司法体系进行反思和改进,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最后,影片还提醒我们对待生命和人性的关注。

故事中的被告是一个青年,他被控谋杀父亲。

陪审团的成员在审理过程中了解到被告的贫困生活和复杂经历,这让他们开始怀疑案件的真相和被告的罪行。

这个情节呼吁我们要更加关心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不要过早地对人做出判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故事,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关爱,而不是轻易地将其定性为罪犯或者坏人。

通过观看《十二公民》,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律和人性的复杂性。

永不妥协观后感(优秀5篇)

永不妥协观后感(优秀5篇)

永不妥协观后感(优秀5篇)《永不妥协》观后感篇一不管是作为律师的身份还是作为一般没有法律知识背景的观众,在看完片名为《永不妥协》的电影后,无不为被影片的主角艾琳·布罗克维奇深深吸引和感动。

她的目光,可以直抵观众的心灵深处。

影片中的女主角艾琳·布罗克维奇虽不是律师,但在她调查取证过程中,历时18个月,获得了大量的证据,为他们打赢美国诉讼历史上最大的一宗侵权赔偿纠纷案件(赔偿3.33个亿)奠定基础。

出色地完成了她担当的这一取证角色的任务。

许多网友的影评都涉及到女主角艾琳·布罗克维奇的传奇人生,这位高中都没有读完,更没有念过法学院、完全没有法律知识背景的曾经的选美皇后,在做了六年的黄脸婆后情场上接连失意,一人带着三个小孩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的单身母亲,却用她的率真与真诚,还有她的执着改变了她的命运。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非常励志的影片,将直接影响现代女性自立自强,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艾琳·布罗克维奇做到了,她从开着一辆破车到获得200万美元的代理费,从一个只能坐在过道旁的办公卡座到坐在宽敞独立的办公室,从一个整天忙于整理文件的打工仔到接听客户咨询电话信心满满的职场丽人。

她的华丽转变,让人羡慕得那怕手心出汗也要紧握拳头。

万物是联系的,也是常人所说,凡事有因缘。

艾琳·布罗克维奇因一宗交通事故案聘请了艾德·马斯利作为她的律师,眼看这一场稳操胜券、志在必得的官司,最后却输得让艾琳咆哮如雷,大骂埃德—马斯利这位老律师是骗子。

如果艾琳没有官司,就不会请埃德—马斯利作为她的代理律师,如果埃德·马斯利律师代理的这场官司没有输掉的话,艾琳也就不会到艾德—马斯利的律师事务所打工,如果艾琳不到艾德·马斯利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也就不会成就美国史上这宗最大的民事索赔诉案最终胜出。

艾琳的命运或许还没有改变。

在众人羡慕和敬佩艾琳·布罗克维奇这位丽人同时,我更多关注是艾琳·布罗克维奇身后的律师团队。

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范文

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范文

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范文《影片〈第二十条〉观后感范文》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第二十条》的影片,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却像一把小锤子,一下一下敲在我的心上。

影片围绕着一起看似普通却又暗藏玄机的案件展开。

主角们在追寻真相的道路上磕磕绊绊,而我也仿佛跟着他们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

电影里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个阴暗潮湿的小巷,灯光昏黄,墙壁上的涂鸦显得斑驳而诡异。

主角正沿着小巷小心翼翼地前行,他的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每一步似乎都带着犹豫和坚定的矛盾,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紧张,仿佛那紧张都能从屏幕里溢出来,紧紧揪住我的心。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股执着,那种一定要揭开真相的决心,让我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

风呼呼地吹过,吹得他的衣角摆动,也吹乱了我的心。

小巷里的垃圾被风吹得四处乱飞,有个破塑料袋就那么不偏不倚地挂在了主角的肩膀上,他不耐烦地挥挥手,把袋子甩开,继续前行。

这个时候,突然从旁边的角落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嘎吱嘎吱”,主角瞬间停下了脚步,眼神警惕地朝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心里想着:“千万别出什么事儿啊!”只见他慢慢地靠近那个角落,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当他终于看清角落里的东西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原来是一只正在翻找食物的流浪猫。

这一幕虽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但就是这种细腻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和主角一起感受着那种紧张和释然。

还有一个情节,是主角在和证人对质的时候。

那个证人是个上了年纪的大叔,满脸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他坐在一张破旧的木椅上,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不停地搓着膝盖上的补丁。

主角站在他面前,眼神犀利,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出来。

大叔一开始还支支吾吾,眼神闪躲,不敢正视主角的目光。

他的嘴唇干裂,说话的时候还时不时舔一下。

慢慢地,在主角的逼问下,大叔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他猛地站起身,挥舞着手臂,大声地为自己辩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这个帖子的原材料来自于网上流传的帖子“法律人要看的电影”,原作者是“杉树法律论坛”的网友“第三个人”,附带了相关的评价。

我对它做了一个补充:补齐了影片的英文名和年代,更正了相关人名,补充了相关剧情介绍。

等到我全部找到看完之后再做补充修正和重新撰写。

还望各位继续添加,也可以包括电视剧,之后我会详细汇总,供各位参考。

---- 十一月的雨1、《死囚168小时》 Dead Man Walking (1995) :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奖作品。

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

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变化。

2、《刺杀肯尼迪》JFK (1991):检察官调查肯尼迪案。

奥利弗?斯通导演,美国有人说他在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而另有一个我国网友曾说那个凯文?科斯特纳最后陈词的长镜头让他激动流泪。

很好的法庭演讲啊,被很多人赞为经典。

3、《伸张正义》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义勇急先锋,阿尔?帕西诺主演。

北大一老师作文举例称此片主角是一个三流律师。

是三流吗?不是,只不过确实是一个在生活中挣扎的律师,为公正与恶法官作鱼死网破式的斗争。

说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

本片对律师在公正与职业义务之间的挣扎也有很好的表现。

4、《甘地传》 Gandhi (1982) :甘地学法律的,也做律师。

本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5、《丑闻》 (1950):日本法律电影,黑泽明重要作品。

“故事以一个无能而又品质恶劣的辩护律师和一位委托他对损坏名誉案件做辩护的年轻画家为中心展开”,“压轴一场法庭戏差不多长达15分钟,镜头沉实,剧力迫人”。

6、《民事诉讼》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公民行动”,获得当年奥斯卡提名,著名律师电影,约翰?特拉沃尔塔主演,是由畅销作家强纳森哈尔的名作《民事诉讼》改编,为一真实故事。

本片也常为国内法学老师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后第一句是“我反对”情节。

一部对美国现实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细腻表现的优秀电影。

《民事诉讼》故事叙述一当红律师,因接手一水污染案件而失去了一切;但与此同时,他才有机会认清法律真义及生命价值。

他在一无所有的窘境下,继续研究该案,上诉时间长达八年,最后终于胜诉。

本故事的构想始于十年前。

着名作家哈尔受邀见证许立建律师承办的这件伍本案。

许立建期待哈尔能将他叱吒法院蠃得胜诉的精彩过程写成畅销书。

当时他是炙手可热、身价不凡的律师;手上已握有足够证据,非常笃定能打蠃官司。

然而情况愈来愈糟,他追寻真相的同时,金钱、友谊皆被耗尽,不但一文不名,并负债累累。

“我眼睁地睁看见一个人濒临崩溃。

”作者哈尔回忆许立建本人说:“那是个无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须接受它的考验,它考验你的认知、信念、选择,迫使你检验自我的价值,真理的必要性,这是此案最迷人之处。

”7、《审判》 Procès, Le (1962):法国电影,奥逊?威尔斯导演。

警察询问嫌疑犯的过程。

本片好象有美国翻拍版。

8、《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片,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里查?基尔演一个擅长于操作的律师。

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贝瑞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

死囚妻子与狱警的故事,算是法律与心理电影。

and,作为一个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监护人》 Brother's Keeper (1992):美国纪录片。

法理争论。

11、《惊爆内幕》 The Insider (1999) :烟草诉讼之证人。

阿尔?帕西诺、拉塞尔?克罗主演。

12、《永不妥协》 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亚?罗伯茨凭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

法律工作者(无牌律师)的故事,中年妇女文化不高,只本着公平信念,在律师的配合下,打下一个巨大的官司。

真人真事。

13、《立体谎言》 City Hall (1996) :阿尔?帕西诺和约翰?库萨克主演。

市长助理调查一起法官受贿案。

在感情与仕途之前,选择说真话。

14、《大审判》 The Verdict (1982) :保罗?纽曼演一个穷困于酒的律师办一个重振雄风的案子。

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给人各种启发。

好片啊。

15、《杀戒》:年青律师与一个年青凶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讨死刑价值的问题(时间长记不清)。

东欧电影,也能当成一部心理文艺片。

16、《丑闻》:政治犯实录:韩国电影,并非那古装片。

政治犯故事。

17、《最后时刻》 Reversible Errors (2004):电视电影。

即将伏法杀人犯竟让辩护律师对司法制度的正义性、人性的贪婪及为了不择手段达到目的所付出的代价产生疑问。

检视所有在他人生中无法回头的决定,律师雷夫决心好好照顾住在市郊心理不稳定的妹妹,在人生十字路口上他找回了自己。

18、《盲井》:提到了我国民工的劳动保险及人身保障的问题。

19、《伊芙琳》 Evelyn (2002):爱尔兰影片,布鲁斯南演一个诉争子女抚养权的工人的电影。

很好的法律电影。

20、《午夜风暴》 Guilty by Suspicion (1991):又名“嫌疑犯”。

罗伯特?德尼罗演一个在美国文革(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时期)中坚持说真话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电影。

政治越法律界的历史纪录,在有伟大法律传统的美国。

21、《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汤姆?汉克斯主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也是主演,那时他没现在这么有名。

被经常提起的法律电影,一个同性恋律师控告其事务所的“劳动争议”案件。

信息丰富。

好电影啊,犹记被告方女律师在一次短陈述中连用八个“fact”的排比句,生动非常,尽现律师功力。

22、《代言人》:又名“猪的末日”,法国中世纪法律电影,还没有看。

23、《铁律柔情》 Suspect (1987):美国法律援助律师的故事。

女导演彼得?耶茨执导的又一部反映美国司法体制的电影。

导演在处理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无论惊吓气氛的酝酿和法庭辩论的波涛起伏都掌握得准确而有效,整个戏剧高潮一气喝成,令人看后非常过瘾。

24、《美国梦》:美国工人大罢工的纪录片,算是一个宪法电影罢。

25、《女魔头》 Monster (2003) :主演查理兹?塞隆凭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一个女连环杀手的电影,真人真事,其纪录片下面会提到。

26、《柏林大审判》 Judgment in Berlin (1988) :东德人劫机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审,美国法官前往开庭,不同法系的处理,有临时培训陪审员的情节,算是一部国际法电影罢。

27、《一级恐惧》 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尔又演律师(上见“芝加哥”),爱德华?诺顿的处女作已经尽显高度,本片可以联想到前几年我国著名的“邱兴华案”。

28、《双周情人》:估计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样的粉红色的轻喜剧。

桑德拉?布洛克演一律师,休?格兰特演其雇主。

29、《法网终结者》True Believer (1989):一个贬毒罪律师越业务范围辩护一个杀人案(瞧人家这分工,已细到这个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对话与场景。

30、《童子也是基》Scout's Honor (2001) :美国同性恋者争取公民权利的真人真事纪录片。

31、《变线人生》 Changing Lanes (2002):两个人因小事升级成大事,互相斗气。

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师。

32、《热泪伤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作品,多年前的一场凶杀案的审理。

这是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最被忽视的一部。

33、《史蒂夫》:美国青少年管教的纪录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条》 Keiho (1999) :日本法律电影,1997年,神户一13岁中学生砍掉9岁男童头颅,因刑法39条而免刑,引起争议,真相浮现。

35、《重回清白》:关于贩卖淫秽物品罪的电影,主要是讲一个冤罪的纠正。

36、《完美丈夫》 The Perfect Husband: The Laci Peterson Story (2004):又名“与杀手共枕”,婚内杀人案。

37、《失控的陪审团》 Runaway Jury (2003):讲美国陪审团的故事,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达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两大老戏骨的精彩对手戏。

38、《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经典法律电影。

39、《细细的蓝线》 the thin blue line (1988):这宗案件发生在1976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车子撞死,警方苦无破案线索。

16岁少年惯犯大卫指证并无犯罪前科的路人蓝道为嫌疑犯,以至蓝道被判有罪而终身监禁。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结果成功地发掘出事件真相。

让被冤枉的疑凶坐牢十一年之后讨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凭此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后,在影片中她饰演的被强奸的妇女入木三分。

41、《黑暗中的哭泣》 A Cry in The Dark (1988):改编自《邪恶天使》一书,系真实事件。

影片采用纪录片风格,冷静客观,梅丽尔?斯特里普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具层次感。

42、《我要活》I Want to live (1958):影片讲述了早年丧偶的中年律师艾杰曼娶了年轻的女孩安妮为妻,虽然艾杰曼深爱着妻子,但婚后过着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安妮其实是和艾杰曼的儿子相爱的。

而成为名演员的艾杰曼的旧情人迪塞利则一爵。

为了清理这些复杂的情感关系,重新夺回心上人,迪塞利利用一次宴会,进行设计了一个方案,想令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却令她自己进了监狱。

43、《风的传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一名乡下老师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为他违反了当时的法律禁令,在课堂上公开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

此事在平静的南方小镇此起轰动,两位顶尖的律师各据一方代表正反两面互相抗辩,等于人类直接向上帝的权威挑战。

44、《纽伦堡审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据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拍摄的,先前有一个相同题材的电视剧。

影片的主题:当整个社会实施暴行时,个人负有什么责任。

影片除了题材突出,演技也无可挑剔,两位女星更是精彩绝伦。

45、《英伦小霸王》 let him have it (1991):50年代的英伦,头脑不好的德瑞克和一群小流氓混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