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法律文化
以法治为主题的微电影大纲

以法治为主题的微电影大纲
微电影大纲:《法之光》
主题:法治的光芒
简介:在这个微电影中,我们将聚焦于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力量。
通过一个小城镇的真实故事,展示法治如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
场景一:乡村法庭的早晨
•描述一个小镇的乡村法庭,一名普通市民被告上法庭,他的权益受到侵害。
引导观众认识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场景二:法官的挑战
•描绘法官在审判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决策。
强调法官的责任和权威,以及法治在维护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场景三:律师的奋斗
•展示一名为了维护正义而奋斗的律师,他努力捍卫客户的权益。
强调法律工作者的坚持和责任心。
场景四:普通市民的故事
•通过一位普通市民的视角,揭示他因法治的保护而得以公正对待。
突出法治如何改变普通人的命运。
场景五:法治的光辉
•在法庭审判结束后,呈现法治的光辉照耀整个小镇。
描述社会秩序的改善,人们的信心得以恢复。
结尾:通过展示法治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应用,微电影强调了法治对
社会的积极作用。
最后,提醒观众法治是保护每个人权益的基石,唤起对法治的尊重和支持。
主旨:通过一个微小城镇的故事,强调法治对社会的稳定和公平的重要性。
借助普通人的视角,让观众更深刻地认识法治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

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近年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司法公正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往往会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地展现社会现实。
其中,《马背上的法庭》这部电影以崇山峻岭的青藏高原为背景,描绘了中国法治在偏远地区的发展和变革。
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观察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法治的现状和挑战。
电影《马背上的法庭》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开头以壮美的自然风光描绘了青藏高原的雄伟与辽阔。
然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却面临着各种矛盾和问题。
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法官,他乘马进山为当地居民提供司法服务。
这样的场景让人们深思:在崇山峻岭中,中国法治是如何发展和展现的?又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首先,影片中的法官乘马进山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展现了中国法治服务基层的决心和勇气。
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险峻,交通不便,很多地方缺乏基本的法律服务。
然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些地区的法治建设,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司法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公正执行。
电影中法官乘马进山的形象,向人们传递了中国法治服务民众的决心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保障广大人民权益方面的努力。
其次,电影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法治在保护公平正义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
在偏远地区,由于资源有限、交通不便等原因,法律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问题。
本片中的法官面临的挑战正是如何保证公正有效的审判。
此外,地处边疆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也使法律的实施变得更为复杂。
电影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法治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最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通过描述案件的审判过程,强调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法官们在处理案件时,坚持依法审判,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案件。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法治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的权益和公平正义,法官的专业素养和公正执行能力是法治建设的关键。
1.电影《十二怒汉》之法律解析

电影《十二怒汉》之法律解析一、影片背景1957年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亨利·方达主演的《十二怒汉》是一部分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是探讨美国陪审员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
本片讲述了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对一个少年弑父罪名的指控过程,影片以民族矛盾为背景,展现了一场司法制度与人性情理的较量。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房间里,原本以为会很单调,没想到着实有趣,十二位陪审团成员的观点的激烈交锋让整部电影情节非常紧凑,引人入胜。
12位陪审员将作出决定他一生的选择。
12陪审员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他们当中有广告商,有工程师,有警察,有银行家,有推销员……美国的陪审制度要求所有陪审员必须取得一致意见才能做出判决,所以当第一次11票:1票认定少年弑父罪名成立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屈服的会是那个唯一的1。
但亨利·方达出演的工程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开始提出疑问,放大疑点,逐渐说服每一个陪审员。
这部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节奏利落,结构紧凑,主题严肃,丝毫不因故事场景的局限性而显得沉闷,而且众多演员均有精彩表演,将一个深入探讨陪审团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浓厚的戏剧性和吸引力。
整部影片通过演员精细的表演和精彩的台词,折射出人性的高贵、责任、正直,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人性的脆弱、阴暗和自私。
它也形象地说明了陪审团制度的特点:即不是证明嫌疑人无罪,而是证明该案子证据不够充分,无法定罪,这也是西方法律制度“宁可放走一万,不可错杀一个”的例子。
二、案情介绍在经过六天冗长枯燥的听审之后,法官终于对陪审团发布裁决指示了。
被告是一名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年仅18岁的男子,被指控在午夜杀害了自己的父亲。
法庭上提供的证据极具说服力,主要有两位证人的证言:居住在对面的妇女透过卧室及飞驶的火车窗户,在60码外隔着一架铁路桥看到被告举刀杀人的过程;楼下的老人听到被告高喊“我要杀了你”及身体倒地的声音,并跑出走廊看到了被告跑下楼梯。
在法庭上,男孩辩解自己从午夜11点到凌晨3点之间并不在场,而是去看电影了,但他却说不出自己看了什么电影,以及主演是谁。
《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札记

《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视频内容介绍 (3)2. 法治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4)二、法治文化的影像表达 (5)1. 法律情节的呈现 (6)a. 案件调查与审判过程 (7)b. 法律条文的解读 (9)2. 角色塑造与法治观念 (10)a. 官员形象与法治责任 (11)b. 公民意识与法治精神 (12)三、法治题材影视作品的类型分析 (13)1. 法律案件剧 (15)a. 真实案例改编 (16)b. 法律知识的普及 (17)2. 法治纪实片 (18)a. 法律事件记录 (19)b. 法治精神的弘扬 (21)3. 法律喜剧片 (22)a. 法律与幽默结合 (23)b. 社会问题的反思 (24)四、影视作品中的法治文化传播 (25)1. 传播方式与效果 (26)a. 视觉语言的应用 (28)b. 受众群体的接受度 (30)2. 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1)a. 提高法治意识 (32)b. 促进法律实践 (33)五、结论 (35)1. 影视作品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5)2. 对未来法治文化发展的展望 (37)一、内容简述《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是一本深入探讨影视作品中法治文化元素的阅读随笔集。
书中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深入解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法治理念和精神内核,同时剖析影视作品对法治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本书的内容框架和个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内容框架方面,本书分为多个章节,每一章节选取一部或一系列影视作品进行分析。
书中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表达等方面,深入剖析影视作品中法治文化的具体体现。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影视作品中的法治之美,让人感受到法治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书中还对影视作品的法律背景和制度环境进行解读,进一步展现法治文化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和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本书对法治文化的热爱和推崇。
从电影刮痧感受法律文化

从电影刮痧感受法律文化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艺术形式,有着无限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每部电影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无论是喜剧、剧情片还是动作片,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观影体验。
电影《刮痧》正是一部以法律文化为背景的影片,通过其情节和人物塑造,向观众展现了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观影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法律文化在塑造社会秩序和个人价值观方面的巨大作用。
首先,电影《刮痧》通过刻画法律行业的现实场景,向观众展现了法律文化的深厚影响。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在处理一宗看似简单的刑事案件时,渐渐揭开了一个庞大的阴谋。
整个案件涉及到刑事、民事、商业等多个法律领域,触及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案件的侦破和审判过程的描绘,影片展现了法律规则和程序在解决纷争和保护公正方面的重要作用。
观众在电影中会深刻意识到,法律文化是一种价值信仰和行为准则,它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
其次,电影《刮痧》通过人物角色的塑造,传达了法律文化对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主人公作为一名年轻的律师,虽然面临着各种困境和考验,但始终保持着对法律的坚守和追求。
他在探索案件真相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和智慧,更磨砺了他的意志和品格。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观众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法律文化对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强化作用。
电影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让观众意识到法律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更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内心,引导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公正正义的一员。
此外,电影《刮痧》还透过法庭辩论和权力游戏,展现了法律文化在社会关系和权力分配中的重要性。
影片中,律师们通过对证据和法规的解读、对法庭程序的运用,展开了一场场激烈的辩论和争夺。
这些法庭斗争和权力游戏不仅是案件背后法律文化的具体呈现,更是不同势力在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夺社会资源时所进行的一种角力。
观众在电影中可以看到,法律文化的力量不仅限于解决纷争或分辨是非,更在于通过合理的程序和公平的裁决,确保社会秩序的平衡和公正性,维护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电影中的法律文化专题一

教学参考书
1、《影像中的正义》
——从电影故事 看美国法律文化
伯格曼&艾斯默著 海南出版社,2003
教学参考书
2、《影像中的司法》 徐昕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前言 法律与电影的关系
我看过的第一部法律电影: 《法外情》
【导 演】:吴思远 【主 演】:刘德华,叶德娴 【出产地区】: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1985年9月26日
LSAT考试简介 : LSAT是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学院入学考试)的缩写。是由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 州的法学院入学委员会(Law School Admission Council简称Law Services)负责主办的法 学院入学资格考试。做为美国法学院申请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该考试是预估申请入学者 推理论证与判断能力、分析及评估能力 LSAT考试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括4篇文章,其中每篇文章大约为400——600个单词。 有6——8个问题,4篇文章共有28个问题。 二、逻辑推理逻辑推理试题共有两个部分,每部分有24—26道试题。一般每道题都有 一篇小的短文或对话,然后针对此短文或对话提出问题。短文或对话,然后针对此短文或 对话提出问题。短文或对话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哲学、文学、政治、科技、艺术、历 史、体育等等。 逻辑推理试题主要测试考生的以下能力: *确定中心思想 *找出推理中的假设 *从已知事实或前提得出合理结论 *确定推理的准则并将之应用于新的论证 *确定推理的方法或结构 *找出推理的错误及误解 *确定新的事实或论证对现有论证或结论的加强或削弱。 *对论证进行分析
加以阐述。写作部分不计人总分,只作为参考。写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一种观点。在两种观点中选定一种,围绕这种观点展开论述。 (2)阐述观点时,既要陈述支持所选择观点的理由,也要陈述反对另一种观 点的理由。在两方面的对比中说明该选择的观点正确。 (3)文章应包括五个段落。第一段说明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中间三段阐述选 择的理由,最后一段作出结论。 (4)写作应自然流畅,观点要明确,不要使用简写或缩写词。 LSAT考试每年举办四次,分别在二月、六月、十月及十二月。LSAT考试满 分为180分,最低分为120分,其计算方法是根据选择的正确的答案的数目来确 定。选对25个左右,分数大概为130分;选对39个左右,分数大概为140分;选 对55个,分数大概为150分;选对72个,分数为160;选对87个,分数为170 分;选对98个以上,分数为满分180分。一般好的学校要求的成绩都在160分以 上。考试成绩一般在考后五周左右由主办机构寄出。LSAT成绩在5年内有效。
试论美国法律文化在经典法律电影中的表达

1 美 国 法 律 文 化 和 法 律 电 影 的 关 系
11 法 律 文 化 的 定 义 .
普 遍意 义上 的 . 跟弗 里德 曼 所 提 出的 定
义 相 类 似 。 从 广 义 来 说 , 律 文 化 就 是 法
一
和 传 统 .最 早 来 美 州 大 陆 的移 民签 订 《 月花 号公 约 > 就 是 出 于对 民主 和 自 五 , 由的天性 。自此 民主思 想在 北美 大陆生
冲突 、 抗 、 对 悬念 与视 听 快感 , 恰恰 暗合 C t r l)反对 用 法律 文化 这个 概 念 而 和生 活方式 而非 正式 的制 度 。 ot c 1 ee
弗 里 德 曼 认 为 美 国法 律 文 化 有 两 个独 一 无二 、 特别 普 遍 的特 点 。一是 分 权 , 一个 是主 张权 力 的意 识 。美 国人 另 喜欢诉 诸 法 庭来 保 护 自己的权 利 . 师 律
的 是 法 律 职 业 人 的 态 度 和 行 为 . 部 法 外
明 . 国宪 法 和法 律 已经 深 入 了每个 美 美
国 公 民 的 私 人 生 活 的几 乎 方 方 面 面 。由
律文 化则 相对应 的是 外 行人 。
角度来 说 . 法律 文 化本 身 所具 有 的种 种
于 电影 艺 术 在 大 众 心 中最 根 本 的 诱 人 域里 相得 益 彰 . 是一 种 广受 欢 迎 的类 于 型 电影—— 法 律 电影 产 生 了 . 而且 由于 法 律 电影 的 广泛 影 响 ( 少在 英 国 和美 至 伸张 实现 . 秀 的法律 电影成 为 社会 法 优 制变 革 的启 蒙与 先声 。
法律电影赏析

法律电影赏析班级:09市场营销二班姓名:谢耀军学号:20090802240浅谈电影《大腕》中的法律元素《大腕》是导演冯小刚2002年的贺岁片,带有很强的黑色幽默色彩,除了让大家感到有非常可笑的地方,笑过之后,还有一些可以思考的东西,如商业社会带给人们生活的冲击和影响。
因此,该片作为贺岁片出现在观众面前,却不是一部让人一笑了之的电影。
影片除冯小刚的老搭档葛优登场外,还选用了香港影星关之琳,关之琳的形象和特有的文静、从容的气质,十分符合露西这一角色的要求。
该片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部使人娱乐的贺岁片,为那些文人雅士不屑的平民电影,它通过小人物尤优为著名导演泰勒跟拍记录片的故事,传递着中国当下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和时代虚症:广告的无孔不入和泛滥、电视剧名导的幕后卑劣行径、圈内为了成名的不知廉耻、盗版现象猖獗、版税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传媒的八卦化。
冯小刚在一如既往的京味幽默中透露出导演的良知和正义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种种忧患。
下面谈两点影片中的法律元素:一、商标的非商业使用。
商标的合理使用普遍存在于非商业领域之中。
由于这种使用一般不涉及商业利益,更不易造成商品的混淆,所以产生侵权的机会并不大。
在这里仅对几种类型作简单介绍,不过多赘述。
1、正常评论、研究中使用该商标这主要指在平面媒体或其他媒体中引用该商标进行报道或客观评论。
这种使用并非频繁为之,也没有搭便车的嫌疑,当属合理使用。
2、滑稽模仿中合理使用由于商标日渐成为当代社会中渗透力极强的重要因素,许多作家和演员常常引用某些商标符号来针砭时弊,进行艺术创作。
比如《大腕》中借助宝马汽车、报喜鸟西服、娃哈哈矿泉水等产品的变体广告对社会现象进行讽刺。
这种艺术化的使用只要不对商家的名誉造成损害就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二、署名权。
影片开始在露西和优优的对话中,涉及了署名权问题。
署名权,也称作者身份权、艺术创作作者身份权、尊重作者权,根据中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成员
• 20125056 张依然 • 20125060 罗倩 • 20125061 张静 • 20125062 刘文丽 • 20125053 龙艾丽 • 20125054 刘倩
推荐同学们看的几部影片
» 《警察帝国》
»
从中可以了解Biblioteka 国的警察制度。杀戮时刻
• 反映了美国的刑事诉讼 制度以及死刑制度,同 时还有种族问题。
关于律师工作 方方 面面的问题
反映的是军事
法制问题,军 队律师、军队 检察官、军事 法庭的工作。
• 拍摄于1962年的 经典影片,曾经 四次被奥斯卡奖 提名的派克,最 终凭借此片中的 卓越演技捧到了 奥斯卡金像。关 于黑人的权利、 法庭辩护制度的 有关问题。
陪审制度
• 陪审制度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英国,盛行 于美国,适用于刑事案件和部分民事案件 审理。
• 陪审团的基本作用是认定案件事实。在有 陪审团的诉讼中,法官不认定事实,法官 的基本作用是控制诉讼程序,根据陪审团 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
陪审员的责任和义务
• 陪审员在断案期间,不能向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 其他任何人透露有关案子的任何情况,陪审员的 审议是保密的。如果陪审员被发现行为不当,将 被剥夺陪审资格。另外,陪审员在审议过程中私 自离开,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切都为了使他 们不受到各界的情绪和非证据的影响,以维持公 正的判决。
谈话。
•
如果你希望跟你对律师谈话,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
回答问题,并且你可以让律师一直伴随你询问的全过程。
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 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或其他与犯罪 有关的特定事项的责任如何在作为证明主体的有关司法机 关与个人之间进行配置的问题。
英美法系有关证明责任的分配
• 依据无罪推定原则,原则上刑事诉讼的被告人是不承担证 明责任的。但是,为了便于弄清事实真相或者获得有利于 被告的诉讼结果,被告人进行辩解、说明、解释是必要的 、有益的。如果被告方根本不辩解、不说明、不解释,起 诉方的指控及有罪证明就得不到反驳,法庭就可能单凭起 诉方的有罪证明作出有罪裁断或判决。
《破绽》2007年4月
• 一个心思缜密且小心谨慎 的工程师因为涉嫌谋杀她 的妻子而遭到指控,但他 却凭借各种精心策划的手 段推翻了身负的谋杀未遂 罪名。
• 主题词:无罪推定,疑罪 从无,程序正义,证据规 则
无罪推定
• 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 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 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 、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 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
电影中的法律文化
法律的意义
• 法律是社会规则的一种。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和管 理社会的方式被称为法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 多德于西元前350年写道,“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 统治来得更好。”回首中外文明,无不经历了人 治到法治的过程,法律是一个文明国家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
• 法律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娱乐、生活、 学习等。下面我们就通过欣赏相关的电影来了解 一些法律文化,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增强法制观 念
• “无罪推定”原则还有几个引申出来的 原则:沉默权;任何人无义务自证无罪 ;疑罪从无。
• 美国版的秋菊,也 是一个不懂法的普 通妇女,但是她的 观念和做法与秋菊 完全的不同。
• 本片中有两个案件,第一个是汽车肇事案,因 为艾琳的粗鲁行为,使她没有得到赔偿,另一 个就是本片的重点案件, 环境污染案。
陪审团制度的优点与弊端
• 优点:1、陪审团是遏制司法腐败的防护堤 坝。2、陪审团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 障。3、陪审团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 治,较好地体现民主的精神
• 缺点: 1、人们对该制度的合理性存在质疑 ;2、耗费巨额金钱,增加了诉讼的成本 ; 3、效率低下 。
《肖申克的救赎》
•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 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 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 情味和温馨感觉,阐释了美国 现代刑事侦查模式、证据证明 制度、庭审抗辩结构等诸方面 存在的缺陷,从微观方面解读 了美国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和监 狱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宪法要求我告知你以下权利:
• 1.你有权保持沉默,你对任何一个警察所说的一切都将 可能被作为法庭对你不利的证据。
•
2.你有权利在接受警察询问之前委托律师,他(她)
可以陪伴你受询问的全过程。
•
3.如果你付不起律师费,只要你愿意,在所有询问之
前将免费为你提供一名律师。
•
4.如果你不愿意回答问题,你在任何时间都可以终止
• 这个案件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公益诉讼;另 一个是仲裁。片中双方当事人为了节约成本选 择了仲裁,刚开始,居民们还不同意,因为没 有陪审团,在美国大部分普通人的眼里,陪审 团就是正义和公平的象征。这种民事纠纷是可 以选择仲裁的,而所有的刑事案件在美国都必 须要有陪审团的参加。
• 对于陪审团审理案件的 全过程进行了全面描写 。是关于陪审团制度的 一部最典型的影片。
• 关于艾滋病患者的法律 权利,反映了民事诉讼
的有关制度,以及民事 侵权的法律责任问题。
NO JUSTICE,NO PEACE
• 影片开头的这一个桥段就很好的反映出了美国司 法现状。从各种细节中都可以强烈的感受到美国 司法制度的严谨。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这个人是一个自然人,或者 是一个独立人格的法人。在电梯门关上的时候, 可以看到电梯门上写的几个粉笔字:NO JUSTICE,NO PEACE.这似乎也在暗示,在美国司法 制度下,只要正义没有得到伸张,诉讼就会永不 停息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