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正确运用修辞(课堂修改版)

合集下载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9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案)(学生版)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9讲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学案)(学生版)

第9讲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012考纲解读】《考试大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

“修辞方法”指的是“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

实质上,修辞是一种同义语言比较,即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言(客体)比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常规语言(本体)表达要更形象、更具体、更易于感受。

“常见的侈辞方法”,即所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考试大纲》对此作出了十分明确的界定,规定考查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就明确了复习的重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指能用(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的上述九种修辞方法自然生动地表达,重在考查运用。

不考名词术语。

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我们可以分解出以下五个能力考查点:①能够对语言运用中的常见的修辞方法(考纲所述九种)进行辨识;②能够对语境中运用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作用进行理解;③能够对语言运用修辞方法的恰当与否、优劣进行鉴别评价;④能够根据语意和语境要求运用修辞方法表达;⑤能够对作品中修辞方法运用的修辞效果进行鉴赏。

【重点知识梳理】一、修辞方法的辨识与使用【解题指南】要正确辨识与使用修辞方法,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在理解其特点、形式、作用的前提下,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第三,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因为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背景与目的修辞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意义的目的,通过一定手段把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过程。

修辞方法是指常见的处理语言文字的方法,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语言修辞效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对于写作、口语、演讲和各种写作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各种修辞方法,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项:比喻定义:比喻是指用一个与本意相似但本来不具有该含义的事物,来显现另一个事物的特征的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比喻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比喻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比喻。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比喻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尝试写出一些比喻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比喻,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二项:排比定义:排比是指在表达同一意思的同时,采用同一个形式、相似的句式、节奏和音节,达到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排比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排比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排比。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排比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尝试写出一些排比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排比,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三项:夸张定义:夸张是指过分地渲染或扩大言语表达的效果,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夸张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夸张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夸张。

教学内容:1.给出若干夸张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尝试写出一些夸张句子;3.分析名作中的夸张,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四项:反问定义:反问是指把一个明显的陈述变成一个疑问,以表达感情或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反问的定义及修辞方法;2.能够运用反问修辞法书写文章;3.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反问。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教案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修辞方法的定义和功能。

2.掌握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

3.能够运用修辞方法撰写文章,增强其表达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及其运用技巧。

2.难点:能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修辞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约10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修辞方法使用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介绍修辞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如:“这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简直像是附在我身上的苍蝇。

”这里的“苍蝇”就是用来比喻问题的麻烦程度。

2.介绍常见的修辞方法(约15分钟)根据教材或课程要求,教师可以依次介绍比喻、夸张、排比、倒装、反问、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方法,并给出相关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比喻(约20分钟)通过阅读一段有关比喻的文章或故事,引导学生尝试分析其中使用了哪些比喻手法,并让学生试着解释比喻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比喻来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4.夸张(约20分钟)通过示范或展示一些夸张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夸张来强调一个特定的情感或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排比(约20分钟)通过分析一段使用了排比的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排比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排比来描述一个连续发生的事件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受。

6.倒装(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倒装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倒装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倒装来强调一些意思或增强句子的对比效果。

7.反问(约2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反问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反问的作用和效果。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短文,其中要求运用反问来表达自己对一些问题或观点的思考和质疑。

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上课)

常见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上课)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 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构成 本体 喻词 喻体
种类 明喻 暗喻 借喻 博喻
作用 生动形象 浅显易懂 化抽象为 具体
注意点 似而不同 新颖贴切
古老的神州是一头沉睡未醒的睡狮,一旦觉醒,定会横空 出世。 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
阿凡提到“信得过”餐饮店吃早点。看看端上桌的油条, 阿凡提没吃,却伸出两个手指,按在油条的一端。“趁热 吃吧,还等什么?”服务员走过来问。
我看这油条干瘪瘦小,一定得病了,正给它诊脉呢!
构成
种类
作用 描绘形象 表意丰富
注意点 感情恰当 语境协调
本体 拟人 (拟体) 拟物
3.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 要说的人或事物。 借代的特点
下列能与“绿杨烟外晓寒轻”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 • • •
A.香稻啄残鹦鹉粒 B.江流曲似九回肠 C.红杏枝头春意闹 D.暗香浮动月黄昏
• 下面的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增删 字词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 上下联对仗工整。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 线上。 •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 类荣。
突出本质 简洁形象
有代表性 交代语境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 修辞方式。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扩大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 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缩小夸张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
——北岛《回答》

《正确运用修辞》教案

《正确运用修辞》教案

这是一名考生写的答案,获满分。有考生写了这样的答案:社会是人 生的一部乐章:/奋斗是主旋律,/挫折是休止符,/成功、喜悦是乐章的最强 音。这个答案首句与下文无领属关系,故扣2分,还有考生写出这样的答案: 高考是人生的驿站:/理想是灯火,/奋斗是钥匙,/成绩是驿站的通行证。因 其各项都不符合要求而得0分。
(五)对偶
【特点】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 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 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 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 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十)反语 1.特点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 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 亲密友好的感情。 2.例句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 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 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一)对比
1.特点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 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 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 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2.举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六、适应练习突破
完成《核按钮》 完成《核按钮》训练部分
二、了解命题特点
1、考查重点
根据语境运用、理解、判断修辞方法。 (1)准确理解修辞方法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的内容; (2)判别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收 到最佳表达效果; (3)结合具体语境正确使用修辞手法。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8运用修辞word版含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8运用修辞word版含答案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8运用修辞word版含答案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8】运用修辞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7题,5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必须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

2、(2012全国大纲卷,第20题,6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答案: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的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般的消逝。

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空壳一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

作答本题注意要求,从语法角度看,是复句,“没有……无论……都只是”条件复句,要注意形式要是复句;从修辞角度看,三句都是比喻,且三句构成排比。

仿写时要形神兼备,要有文采,也要有意蕴。

首先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比喻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比喻要恰当贴切,内容要合理通顺,并且是完整的。

比喻正确给2分,构成排比给2分,话题内容贴切给 2分。

3、(2012山东卷,第16题,4分)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教学博苑2012-03-06 21005d56b7b40102duun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一、考点诠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级。

《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

常见的修辞手法共考查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这些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

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纲的一个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大,涉及的面也很广,但很多考生并不重视这一知识点的复习,甚至在高考复习时把它排除在外,认为这不是重点。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且不说修辞手法的使用对写作的作用,单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题型介绍考查修辞知识的几种题型1.仿写题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修辞,是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仿”的对象就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2.扩写题扩展语句主要考查将一句话的内容充实丰富起来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的能力。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其信息量不足,一般比较简洁、凝练。

扩展后的语句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表意丰富,有血有肉;同时在句式或修辞等方面符合试题要求。

3.诗歌鉴赏题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4.文学作品阅读理解与鉴赏题(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这也是一个高考设题较为集中的知识点。

所谓“重要语句”有一个大的类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语言”要生动形象,一般离不开修辞,“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上课用43页文档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上课用43页文档
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上课用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与比拟
比拟只有被比拟的事物,而不出现拟体; 比喻中的喻体一定要出现。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 大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会打扮自己 呀……
比喻与比拟
(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 比喻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 气。 (老舍《骆驼祥子》) 比喻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 字塔夜月》) 比拟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比拟
课后作业: 下面四个比喻,意思连贯,本体、喻体分 别含有递降关系。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 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学校是一个园圃,课堂 就是园圃中的沃土;学生是沃土中盛开 的一朵花朵,求知的欲望就是花朵上闪 亮的露珠。
练习.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 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 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 冷色也有暖色; ,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 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 伐,跨入新的时代。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í。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瓴líng 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王蒙《春之声》) 博喻有时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 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 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 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渐趋向高潮。)
(1)概念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 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 是“无疑而问”。 (2)设问的作用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 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007·高考浙江卷)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 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 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句句式和修辞运用能力,要 注意分析题干要求和隐含的信息,写出符合要求 的句子。仿写时应与例句句式相同,观点截然相 反。 [答案] (示例)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 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与前后句构成 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为人须随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解析] 先运用比喻,然后揭示比喻意义。 [答案] 人的一生像木,要充实,内涵须深刻 人的一生像火,要热情,态度须诚挚
(2008·高考重庆卷)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 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 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 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 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要求拟写对联,上联内容应与 白云有关,下联内容应与彩虹有关,注意运 用拟人手法。 [答案] 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 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 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一是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二是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三是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 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四是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 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 禄等。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5)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 ①化平淡为生动; ②化深奥为浅显; ③化抽象为具体; ④化冗长为简洁。
请仿照例句的画线部分,另选本体,再写 三个语意相关的句子。 例句:那些昂扬的力量时时震荡着我的心 灵。即使我是一株小草,不能洒下清爽的 绿阴,我也会摇曳娇小的身躯,随风而舞, 撩动行人的心绪。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即使我是一片落叶,不能装点秋 的美丽,我也会融入泥土,去催发新绿。


如: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马之悦鬼着哪,连替中农说几句公道话 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 1句可改为“树上顶着的白雪,就像一夜春 风之后盛开的梨花”;而2句就不能说“官 职”像“乌纱帽”。
(1)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 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 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4)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 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一是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二是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 奔流着。(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 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 本体,“镜子”是喻体。) 三是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 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 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 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 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 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1)概念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 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 也用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 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现在,很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都 可以公开向社会征询意见。那么教科书的修改, 为什么不可以借鉴这样的做法让公众多一些知 情权呢?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 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 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 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 “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 “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 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 跃着。 ②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3)比拟的作用——生动形象 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4)运用比拟的注意点 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①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 里只有一个老娘„„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④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 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 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同:直接叙述客体,不出现本体。 例:1.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不同: (1)作用不同。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 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 重在相似点的描绘。 (2)构成基础不同。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 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借喻的基础是事物 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3)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 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 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 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 时出现。
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词语所称代 的事物。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2)无丝竹之乱耳。( )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答案] (1)“鳞”是鱼身体的一部分,代鱼。 (2)“丝竹”本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代指 乐器。 (3)帆是船上的工具,代船。
积累喻体 仿写、比喻常用意象归类表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 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方法。
(2)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广。
③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 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 毒雾脚下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