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青春有格
201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1-2框已填知识点

青春飞扬1.我们应如何拥有飞翔的力量,助力青春成长?(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2)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3)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2.为什么说“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对青春的意义)(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2)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3)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自强的原因和要求?原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要求: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3.1青春飞扬1.我们应如何拥有飞翔的力量,助力青春成长?(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2)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3)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2.为什么说“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对青春的意义)(1)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2)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3)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自强的原因和要求?原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要求: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3.2青春有格1.“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1)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2.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1)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最新)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青春有格》教学设计提示: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的意思
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
?
是什么?
光荣吗
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分析: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
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想一想议一议: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分析后得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拓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
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要来此敬献花圈并进行祭奠活动,我国于2014年起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互学)
(3)分析教材28页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结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1—23,理解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素材一:放学后小林和小刚结伴回
学生理解榜样的作用)
通报卫生状况最差街道,公开曝光违章车辆,评选
好形象
.可以先尝试—下,发现有危害再戒除也不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时练习-ff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时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同学的行为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有()①王强每天都早到教室一会儿,为同学们开门②若琳将雷锋作为榜样,热心帮助他人③林峰上初中后染上了一些坏习惯,每天跟着“大哥”到处招摇④明熙每天都进行自我反省,争取把事情做得更好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A.自己走路是可耻的B.认为自己了不起是可耻的C.凡是自己做的事都是可耻的D.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3.下列关于“止于至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③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④是告诫我们,做人要停止做善事。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和追求。
下列表现能体现出这一境界的是( )①小李经常利用周末去敬老院做志愿服务②小王为班级的发展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③小赵路遇老人跌倒害怕被讹,急忙走开④小孙对朋友很真诚,对于朋友的任何要求他都一一答应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是“止于至善”的完美诠释。
关于“止于至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A.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至善”追求B.它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C.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直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不用再审查自己的行为了D.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7.《礼记•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春有格》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等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容易产生各种困惑和烦恼。
他们对自我认知和人生规划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等。
因此,这一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又具有指导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烦恼,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存在,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烦恼,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青春期的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烦恼的存在,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
4.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场景,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2 青春有格(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说课比赛

3.2 青春有格本框学习内容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事例分析、情境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在成长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与要求,引导学生辩证、理性地对待青春,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培养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及责任意识,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突出,乐于与社会发生联系,他们更愿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自己的行为。
他们在思考与选择的过程中,想法比较自我与单一,从而也容易产生“被人牵着鼻子走”的现象。
同时,青春期也正是塑造自我、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年少气盛,渴望有更多的机会证明自己,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却也容易被新事物所影响,因此在教学中突出价值观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逐层深入的学习,探讨社会中的相关事例,引导学生将青春活力化为成长中的正能量,坚守底线,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廉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学会自省和慎独。
2.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责任意识: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
【课程导入】1.观察田字格,说一说自己的思考。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教师: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因为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出示框题:青春有格)【活动一辩一辩——“行己有耻”的内涵】1.事例分析。
在开往北京南站的一辆高铁上,一名男子霸占同车厢女性乘客的靠窗声称自己站不起来,并要求乘务员:“给我找个轮椅。
”(多媒体显示视频资料)你如何看待这名男子的行为?如果你是他,占了别人的座位,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2.教师: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做了会感到羞耻,所以不会去做,这就是“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

①行己有耻 ②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③见贤思齐 ④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D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2021·北京中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其中,“羞
恶之心”告诉我们()
A.闻过即改,知耻后勇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与弘扬光 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 自己身上的旧习,使人达到完美 的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 美好永不言弃的庄、路口宣 ➢ 你从抗疫志愿者身上看到了怎样的
传防疫知识,引导人们提高防护意识;他们
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 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 去做。
探究与分享
明明,丽丽和小刚上学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正好 前方是红灯。 明明:时间不早了,我们过去吧,这会儿又没车,而 且这个路口没有安装监控。 小刚:过去吧,其他行人也闯红灯了 。 丽丽:红灯停。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行己有耻。我 们不能闯红灯。 思考: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A
C.仁者爱人,推己及人
D.见贤思齐,止于至善
5.(2021·湖南湘潭中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出自《大学》,意思是人们要彰显美德,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达到完
美的境界。下列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安分守命,顺时听天,随遇而安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
③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的经历。
愿者积极响应号召迎难而上、逆光前行,主 动报名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到疫情防控一 线,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给被疫情阴霾 笼罩的每个人,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贡献力量,以一抹鲜亮的“志愿红”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2青春有格随堂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随堂练习3.2-青春有格一、单项选择题1.青春有格。
下列哪些属于我们该有的品格()自觉遵守规则,做到“行己有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要做到“止于至善”,必须亲自去当一名志愿者生活中,要友善、诚信、平等待人A. B. C. D.2.面对下面漫画中时髦女士的言行,我们应该这样告诉她()①“行己有耻”,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②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违反法律的事情不做④要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A. 强者是没有任何缺点的B. 普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缺点C. 有缺点就不能成为强者 D. 要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4.青春期的青少年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大胆放飞梦想;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青春应“有格”,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里的“有所不为”指的是()基本规则不能违反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A. B. C. D.5.青少年自省、自律,必须做到慎独,就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严守道德准则。
下列的行为属于慎独表现的有()①和同学们一起坐公交车出行,主动给老人让座②一个人逛操场拾到一个钱包,主动上交给学校③周末一个人在家,在完成作业后主动预习复习④考试时,遵守考试规则,做到不抄袭、不偷看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下面漫画《牵着鼻子走》告诫我们中学生()①需要增强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②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③要经常自我省察,远离电脑和手机④磨砺意志,增强“我不要”的力量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7.下列对“行己有耻”理解错误的是()A. 一个人行事,凡是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B. 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C. 一个人做事,可以一往无前,毫无顾忌D. 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8.2020年3月30日,我市中小学生收看了开学第一堂课: 《致敬: 奋斗的青春》。
七下道法3.2青春有格检测作业

七下道法第一单元3・2xx有格检测作业、单选题1・慎独” 一词出自《礼记大学》,对它的通俗理解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
“慎独”要求我们()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敞开心扉,开放自己,广交朋友③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④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A.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②③④2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
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原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树立底线意识,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
追求至善”要求我们()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学习榜样③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④养嬴看我省察的习惯,“石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不为②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③要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④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A.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5“人独处时谨慎不苟。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A.①②④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6•孔子说“行己有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违背道德的事少做,违反法律的事坚决不做④唯有知耻,才有自尊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批评,改正错误;过度自尊则使我们过于敏感,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来回答
(2)错误的。说谎、欺骗都是违反 道德的行为,还可能违反法律,是害 人害己的行为。
孔子曰
行己有耻
意思是:以个人行事, 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朱熹说
知廉耻 懂荣辱 有所为 有所不为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 才知道什么事不能做。
材 料 分 析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 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 十多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 无遗,其中忏悔了他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 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污蔑女 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事过多 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行己有耻
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 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 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 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 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 本的界限不能逾越。
时事解读
2016年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明 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 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 奖”。“蜗牛奖”虽不算处分,但比处分尖刻得多, 足以刺痛任何获奖者的神经,从而唤醒羞耻心,让官 员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思考与交流: 1.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的目的是什么? 旨在唤醒官员的羞耻心,让他们知耻而勇,主动作为。 2.假如你不幸获得该奖,你打算怎样做? 要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3.假如你是他的同事,你又会怎样做? 要以此为戒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止于至善的人还应该具哪些品质? 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 坚毅、关爱他人、爱国
什么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修 身 为 本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 平。自天子以 至于庶人,壹 是皆以修身为 本。
A
2.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要 学会反思,学会自省。下列名 言能体现自省的有() A.吾日三省吾身 B.小信成,则大信立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
3.“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 的做人守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 是( ) 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 起绰号 ②我喜欢别人以尊重友善的态度对我,我也 以同样的态度待人 ③谁要是冒犯了我,我就再也不与他来往 ④数学是我的强项,我经常帮助数学成绩较 差的同学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C
本课小结
01
行己有耻的意思?
02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03
止于至善的意思?
04
榜样的作用?
05
止于至善的要求?
06
什么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行止有耻
青春有格
含义 需要我们怎么做
止于至善
含义
需要我们怎么做
课堂同步练习
1.谚语;人无耻,无自立。这是说 ( ) A 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 行为 B 人只有无耻,才能自立自强 C 人要没有任何廉耻心,才能自立 D 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3.2
青春有格
笑话一则 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 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 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 同桌说:“能” 我惊奇道:“是什么?” 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思考并交流: (1)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 (2)对于“格”你是如何认识的?
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 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探 究 与 分 享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 一个人一广阔的胸襟、坚 定的信念、高尚的品格行 事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 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任 何困境都不弃善从恶,即 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 他一事无成吗?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 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 从个人做起,如果只独 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 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 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 价值也未必保的稳。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 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 勇。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 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触碰法 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思 考
韩国小孩在雪地里进行训练
中国小孩在雪地里玩耍
对比两张图片,你能看出什么来?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 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适应社会生存的能 力,还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经济状况 如何,孩子在12岁以后就得给父母的庭院剪草、给别人送报,以 换取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孩子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 收割机,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人家铲积雪等。美国的父母们 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 得。父母如果溺爱孩子,是最糟糕的事。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3.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 断增强自控能力。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1.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用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 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文学知识:《大学》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 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除自己身 上的旧习,是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 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 国独立;少 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 进步则国进 步。
报 国 为 重
什么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 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 收获。这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拓展空间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 应该做的事哪一件没有完成? 哪一件事本应该做的更好? 哪一本书没读? 抵御了哪些诱惑? 收获了那些美好?
止于至善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 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 言弃的精神状态。
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 “至善”?
微尘
在青岛,“微尘”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起初,“微尘”曾是青岛 市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现在,“微尘”代表着一个不 留姓名无私援助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青岛市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陈敏说:“最初只是一种个人行为的爱心善举,却 因其施恩不图报的美德唤醒了众人的爱心。就像小小的尘埃凝聚在一 起,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进而演化成一种社会行为。” 从援助印度洋海啸灾区,到为湖南、贵州、江西灾区募款,再到为心 脏病儿、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助,到处都出现了“微尘”的身影。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榜样的作用? P30-1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 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 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 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 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卢梭做的对么? 内心隐隐作痛说明卢梭是个怎样的人?
谁来回答
(1)错误 (2)有羞耻之心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 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行动之前,审查愿望;行动 之中,监督调解;行动之后, 反思效果与影响。
活动二:生活万花筒
思考与交流: (1)这则故事涉及到了哪些行为规则?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规则?
自省 慎独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 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止于至善需要我们怎么做?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 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为什么奉献爱心要留名“微尘”?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榜 样
小勇每周都抽空到敬老院做志愿者,陪老人聊聊天,读读报纸, 并且一做就坚持了两年时间,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 学校号召向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同学甲: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 同学乙:虽然我没做过,但是小勇做了,我也想试试。 同学丙:我也当过志愿者,而且去过好多次呢! 同学丁:小勇真棒,换做是我,不一定能做到。
故事一: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 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 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 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 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 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 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 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 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 无主,我心有主。”
故事二:东汉时,杨震在赴任 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 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 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 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 黑,无人知晓。”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 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 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我有问题
他们两人为什么可以 成为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