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阅读附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doc

合集下载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辽宁师大附中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往往将领袖人物的性格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B.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经受住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考验的四川,以爬坡实干、化危为机、“两个加快”全面推进的姿态,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平台上,展翅高飞。

D.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加大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做到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近一时期,关于我国东北和东北亚几个国家古文化的比较研究,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东北与各国边境接壤最多的的是黑龙江省,因此各国学者研究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这里。

我国东北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确有许多文化因素与东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美系异常密切,然而我们在全面考证这种关系的前因后果时,却发现东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黑龙江,而是辽宁。

A.我国古代的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关系密切B.东北亚古文化被各个国家学者密切关注C.东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D.历史上,东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辽宁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总书记指出,“要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培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善文化,推进社会向上向善力量的形成,是人有德而立、国有德而兴的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构建与推进要通过善文化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内化与践行来实现。

首先,善是为人之本。

孟子作为传统善文化的奠基者及推进者,提出了“四端说”,他强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人启蒙教育及习成做人的基本认知,体悟并践行“良知”是个体道德修为的基础。

其次,善是知行合一的根本要求。

中国传统善文化要求“仁者爱人”,要“泛爱众”:行为上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能做到“民胞物与”,以实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为追求。

仁爱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基础,与邻为善,互利共生,构成了交往的和平主义价值理念。

仁爱主义、集体主义、和平主义是善文化谋求人类共同生存、命运一体的道德价值观。

再次,善的培育、实践的第一场所在家庭。

中国传统善文化培育与践行的根本是家国一体,“孝”“忠”合一。

儒家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是德之本、教之源。

对父母、先祖的爱、养、畏、敬,及对兄长的尊敬、友爱,是孝悌文化的基础。

要将感恩、敬畏、奉献、责任等基本道德意识、情感、价值作为家教、家风的内涵培育下一代,谋求个人善行与社会善行在价值观上的一体性,追求与实现家庭之善和国家之善在道德践行上的一致性。

最后,善是人实现“天人合一”、追求永恒的信念维系。

中国在文明的“轴心”时代,已经奠基了天、地、人是同源相生、同道相存、同场相在的共同体的信念。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两种事物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一种事物比做另一种事物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可列确数或约数)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二、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说明文阅读(二):说明对象概括法一、直击考点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001年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题概览

2001年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题概览
故事告诉了我eli-・个什么样的道理;南京市第17题: 给本文拟一个标题。(5)除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外,还注 重考查阅读主体的自我感受,如上海市第15题:谈谈
3.阅读材料以课外选文为主.并加大阅读量、,选
文着眼于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 步,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 4.重视考查整体感知、理解、领悟语言材料的能 力。
界》等命题,再如“发现”“服务” 自己的见解。
》《孩子的世
叙自己的经历,或要求抒写自己的感受,或要求发表 从以上对今年国内部分地区中考语文命题特点的 分析已不难看出,今后中考语文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
体现以下思路: 1.基础知识部分简化对知识的考查,强化对语言 积累、语言实际运用的考查,注重对书写整体水平的 考查。 2.进一步强化对读写能力的考查,加大阅读、写 作的分值。
观题的比例,其中广东省、山西省、河北省、上海 市、湖北荆州市、武汉市、宜昌市的试卷均无选择题
题型。
动鼓劲。重庆市要求给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失学儿
童开展的献爱心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且至少用一种 修辞手法;还考查了根据提供的内容,写一则招领启
3.出现了大量鼓励创新的题目,这一类试题答案
不固定,只要考生能有自己的见解,说得有理有据,
外的(宁波市)。(3)除考查重点词语外,重视考查对文 段的整体理解能力。(4)出现了开放性试题,如江西省
3.命题内容贴近学生,多以“我”“家庭”“校园”
“社会”“自然”为几个同心圆,如《我来到 》
考题: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现代文阅读(1)材料绝大多数来自课外。(2)
选文的可读性强,蕴含丰富的人文信息,关注学生的
《西部文化与西部开发》(上海市)、《以德治国与读 书求知》(河南省)、《寻访布鲁诺遗踪》(天津市)、 《沙尘暴》(重庆市)、《大力弘扬奋斗精神》(河北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题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东南”与“西北”是古代中国频繁对举的两个方位概念。

司马迁说:“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句话凝聚了古人丰富的地理经验。

很多历史文献也描述中国的地理大势为“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不惟地形,“东南”与“西北”在经济、文化上也呈现出较大的地理差异。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东南之人,食水之产;西北之人,食六畜产。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云:“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

”两宋时期,在经济文化重心转移的大背景下,中国人口“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在南宋即已形成。

到了明代,郭之奇已使用“东南人满,西北土满”来形容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变化。

至清康熙时,移民殖边以均人口的思想也被人提出来,朱奇龄明确主张“以东南有余之民,任西北有余之地”。

进入近代,西北移民殖边之论成为潮流,“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一语,为近代中国社会各界人士耳熟能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也早已是知识界表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口头禅。

胡焕庸将半壁区划法具体落实在中国人口地理研究之中,创制出第一张中国人口密度图,提出了一条可以标识中国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分界线——“胡焕庸线”(以下简称“胡线”),即“瑷珲—腾冲线”,因地名变迁也被称为“黑河—腾冲线”。

“胡线”是依靠较高精度的人口数据,运用分界线思维和标准化手段,在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化约和展现“东南人满,西北土满”传统认识的产物。

可以说,学理上的“胡线”提出不足百年,但事实上的“胡线”已存在了千余年。

不能忽视的另外一个事实是,“胡线”是建立在一个“整体的中国领土空间”基础上画出的人口地理分界。

近代中国的领土空间是随着清代疆域观念变化和国际条约体系的介入,以清代疆域为主体逐步确立下来的。

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卷及部分答案(共三套)

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卷及部分答案(共三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质量检测卷(一)第一部基础知识(共48分)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020年,新冠病毒jiào huo___了我们的传统佳节。

面对yanjun____的形势,许多人逆行而上,他们来不及kong ju_____,来不及pai huai 全力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wan hui_______了很多生命,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爱的赞歌。

2.童心诵经典,经典咏流传。

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体会王维送别元二时的依依离别之情;诵,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叶绍翁在游园时的意外之喜;咏" ,任尔东西南北风"感受郑燮坚贞不屈的志向。

读《礼记》中的"__,日日新,又日新"传承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忆"过去的日子如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_____了"警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唱响未来。

二、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6分)6.下列带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咽.喉(yān)间.断(jiān)B.分.外(fēn)剥.削(bō)C.搅和.(hé)依偎.(wēi)D.亲戚.(qi)饭匙.(chí)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死得其所见微知著B.司空见贯费尽口舌C.诚心诚意淹淹一息D.残灯未庙无济于事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一进场就看见许多彩旗和一片歌声。

B.《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

C.全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D.今天,全体同学都参加了活动。

9.《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按()顺序描写的。

A.地点变换B.时间先后C.事件发展D.先分后总10.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鲁宾逊漂流记》——笛福B.《那个星期天》——史铁生C.《汤姆·索亚历险记》——塞尔玛·拉格洛芙D.《匆匆》——朱自清11. 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

2024届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届广西南宁市三中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邕衡金卷·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工业文明前,过日子的吃穿用度大多有赖双手劳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艺塑造了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人们就地取材,量材为用,施以工艺,制作器物,满足日常所需,也积极发展副业生产。

如费孝通指出的:“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

靠河边有竹林的地方,有造纸和织篾器的工业;有陶土的地方,就有瓷器的工业;宜于植桑养蚕的地方,有缫丝、织绸的工业。

”乡村手艺成为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

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

据统计,目前我国73%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

2020年,在淘宝上年成交额过亿的14个非遗产业带,近一半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乡村手艺是其中重要板块。

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除江苏宜兴(紫砂壶)、浙江龙泉(宝剑)、福建德化(瓷器)、安徽泾县(宣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重镇,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淘宝村分布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地区乡村手艺文化赋能作用开始显现。

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工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清水村铜器铸造工艺等,都带动生产,造福当地居民生活。

2020年四川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0年四川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且喜平常度,切忌神慌乱。

畅游题海后,金榜题君名。

考试在即,祝你成功。

2020年四川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表现。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1. 请把下面的字规范地抄写到中方格里,注意标点。

(2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A. 秽(huì)物爱憎(zēng)萦(yín)绕嫦娥奔(bèn)月B. 瑰(guī)丽招徕(lái)楦(xuàn)头锲(qiè)而不舍C. 贮(zhù)存深邃(suì)皮靴(xiē)侃(kǎn)侃而谈D. 戳(chuō)脸桅(wéi)杆教诲(huǐ)载(zǎi)歌载舞3. 按查字典要求填空。

(3分)“兜”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第七笔的名称是________。

“兜”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作用和口袋相同的东西;②环绕,围绕;③承担。

“不要兜圈子”的“兜”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出事我兜着”的“兜”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4. 毕业之际,用一句诗作为临别赠言,最合适的两句是( ) (3分)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下列作品、作者与主人公关联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汤姆·索亚B.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小豆豆C. 《草房子》→曹文轩→桑桑D. 《夏洛的网》→斯比丽→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6. 句子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3分)A. 这样精彩的表演,使我赞不绝口。

B. 这样精彩的表演,不能不使我赞不绝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阅读附答案- 现
代文阅读及答案-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阅读理解寒假作业答案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
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

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

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

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

延安的“鲁迅
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

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

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

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第①段从______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列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

A.精美绝伦B.博大精深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地理位置,土地面积。

2、华夏文明的发展史(华夏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3、C、A、B。

4、历史悠久和资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