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表印油墨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三

合集下载

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4.在反粘问题上,印刷速度取决于:一是烘干效果;二是油墨的性能的好坏(包括对溶剂的释放性能)
2
跑色:
油墨的转移状态形成细小的浓淡不均。
1.网纹太深,粘度太低。
2.油墨的流动性不好。
3.油墨温度太低。
1.采用快干溶剂,提高油墨粘度,尽可能的提高印刷速度,加快干燥。
2.制版时改变网纹的角度和线数。
3.给油墨用热水加热。
1.使用快干溶剂、提高机速,尽快送入烘干机,印版直径不当造成薄膜滑动;
2.对含增塑剂的薄膜,应避免使用含染料的油墨。从染料的结构知道这种迁移是可能的。
29
粘着、反粘:此时收卷时会有剥离声、重叠部分的油墨会有异常光泽。
1.干燥不良;
2.温度高造成油墨部分软化;
3.收卷太紧;
4.极度的粘着不良;
5.印刷面与接触面的油墨之间亲和力过强。
三十种凹版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一)
序号
问 题 点
原 因
解 决 办 法
1
反粘:
干燥太慢,使导辊污染,粘着,收卷后油墨粘在非印刷面,
1.溶剂干燥太慢;
2.版辊网纹过深;
3.烘干能力不足;
4.机速太快。
1.采用快干溶剂;
2.如果网纹太深,采用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
3.烘干原则:主要靠风量(或风速),而温度在其次。
1.使用正确的溶剂配方;
2.水白化时:应采用慢干溶剂或提高印刷速度,尽快将薄膜送入烘干机;
3.没有热量的过大风速是有害无益的。
23
起泡:使网点脱落、泡沫飞溅造成印刷品污染
1.水性油墨多发;
2.循环系统缺失。
1.加入消泡剂;
2.避免循环系统中油墨从大的落差流下。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干燥太慢问题:干燥速度如果太慢,会引发导辊污染、粘附、以及过高的残留溶剂;原因:溶剂的干燥速度过慢、版深过于深、烘干机能力不足、印刷速度过快;解决方案:选择合适干燥速度的溶剂;如果不得不使用较深的版,应配合快干溶剂,并放慢印刷速度;印刷速度应有烘干机能力决定,烘干首要依靠风量,其次才是温度。

跑色问题:阴影部分的油墨转移,形成西小的浓淡不均,绿色的印刷特别常见;原因:凹版的深度太深而油墨粘度太低、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油墨的流动性、幽默的温度低;解决方案:采用干燥快的溶剂以高粘度的油墨印刷,制版时改变版网的角度和线数,使用油墨前用热水加温。

卷曲问题:印刷物向内侧卷曲,影响制品美观,也给二次加工带来困难;原因:由于油墨溶剂造成的薄膜膨胀,油墨层和薄膜因温度、湿度变化产生的膨胀率不同;解决方案:选择不溶胀薄膜的油墨及溶剂,尽可能使用较浅的版深来再现色调,在薄膜背面涂布防卷曲剂。

起皮问题:油墨盘中的油墨上有一层干燥的表皮,该表皮可能会附着到滚筒上,形成凹凸不平、刮刀痕或污染;原因:油墨干燥速度过快,干燥机漏出的空气烘干了油墨表层;解决方案:调整油墨干燥速度,应使干燥机的排风量略大于送风量,并防止空气从干燥机中漏出,对油墨盘给予适当覆盖,避免风吹到油墨。

反粘印问题:前一版印刷的油墨又到下一版的版面上;原因:前一版的油墨膜溶解到下一版面上;解决方案:第二版以后各班的油墨要使用溶解力稍弱的溶剂稀释,此外印刷速度不能过慢。

网线问题:转移到薄膜上的油墨呈网点状态,在应该涂布的阴影部分形成各自的小点;原因:油墨干燥过快或粘度过高,在油墨流平之前就已干燥固化,制版时网幅过宽;解决方案:用干燥较慢的溶剂,刮刀位置尽量前移并注意烘干机的漏封,保证流动性适宜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粘度油墨进行印刷。

粘着不良问题:达不到油墨粘接力的要求;原因:用错油墨,薄膜表面张力不足,薄膜中的添加剂影响,油墨干燥不足;解决方案:加强管理,对用剩的油墨表面品名及日期以备再用,印刷前检测薄膜的表面张力,注意薄膜中的爽滑剂等添加剂影响,首次使用新的薄膜时应了解相关情况,利用烘干机进行充分干燥。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凹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故障,影响印刷质量和工作效率。

下面是凹版印刷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胶辊过磨损胶辊过磨损会导致墨量不稳定,在印刷过程中出现墨色深浅不一的情况。

处理方法是更换新的胶辊,确保其表面光滑。

2.胶辊不均匀磨损胶辊不均匀磨损会导致墨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印刷图案不够清晰。

处理方法是通过精确调整胶辊的位置和轴向,使其均匀磨损。

3.油墨不连续油墨不连续会导致印刷图案有色差或缺墨现象。

处理方法是检查墨盘的墨量,补充油墨或清洁墨盘,以保持墨量稳定。

4.墨色不准确墨色不准确会导致印刷品颜色偏差。

处理方法是调整墨辊和胶辊的间隙,以控制墨色的传递量。

5.凹版压力不均匀凹版压力不均匀会导致印刷图案不清晰或出现模糊现象。

处理方法是检查印刷机的平衡性,调整压力辊和背压辊,以确保凹版压力均匀。

6.凹版转速过快或过慢凹版转速过快或过慢会导致印刷图案模糊或出现缺失。

处理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印刷机的速度,使其与凹版的匹配度最佳。

7.凹版磨损凹版磨损会导致印刷品细节不清晰或产生噪点。

处理方法是定期更换凹版,并及时做好保养工作,延长凹版的使用寿命。

8.印刷雾化印刷雾化会导致文字或图案模糊不清。

处理方法是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墨水的流动性,减少雾化现象的发生。

9.纸张吸湿纸张吸湿会导致纸张变形,影响印刷质量和注册精度。

处理方法是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选择合适的纸张,并进行事前处理,防止纸张吸湿。

10.印刷品色差印刷品色差会导致不同批次的印刷品颜色不一致。

处理方法是确保油墨的配比准确,并严格控制墨水的传递量和温度。

11.印刷精度不高印刷精度不高会导致图案偏移或错位。

处理方法是检查印刷机的注册设备,调整凹版和印刷机的位置,确保印刷精度达到要求。

总的来说,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包括更换磨损部件,调整印刷机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油墨的传递量和墨色,以及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凹版油墨的常见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

凹版油墨的常见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

凹版油墨的常见印刷故障与处理方法1.A53型/A54型油墨再现性差原因:一是油墨的粘度过低导致暗调部位转移性差,甚至层次的反差有减弱的倾向。

二是因塑料不平服或纸张粗糙致使油墨渗透过度,三是油墨的凝胶或油墨体系里的颜料着色力不良导致印刷的墨膜的再现性差。

处理方法:一是在该墨体系里的颜料比例适当大一些或选择着色力高的颜料作为着色剂,二是印刷的(网纹)网穴在制版时浅一点。

三是加大润湿分散剂的比例,以提高其发色力。

四是适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当添加抗冻的有机溶剂如丙二醇丁醚等,以避免凝胶而保持该墨的流动性。

五是适当加入非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类,以防油墨印刷后因渗透而影响油墨的光泽特别是转移性能。

2.墨膜出现灰雾及糊版原因:一是水型凹版(A53、A54)油墨高速印刷时(150~300m/min),而产生灰雾或糊版。

这往往是因水墨干性慢,尤其是该墨体系里水型连结料与介质的水或醇、酯类有机溶剂的配方设计不合理,导致其印刷后墨膜表面的无光泽或形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成灰雾状。

二是因稀料与油墨溶解性能不好,在加入后导致溶解性差,也有版上干燥的油墨增加了刮刀的阻力或承印物上的纸粉,塑粉混入导致的糊版。

处理方法:一是提高版的精度(通心度)和表面光洁度;二是加大刮刀压力;三是调整好稀释剂与油墨的溶解性。

3.油墨干燥慢原因:一是油墨干燥慢往往是因水的蒸发速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我也期待下辈子也许会率慢引起的,通常也会因粘度过高或版穴深而墨膜过厚或因非吸收性塑料,铝箔等不吸收油墨导致的,二是因完全无风状态下或无烘干设备(包括设施)条件或烘干(包括红外磁波干燥功率小)温度低造成的等等。

处理方法:一是是提高普通的热吹风方式,热滚筒式的温度比溶剂型要高20~30℃;二是由过去的高频介电加热的电磁波频率10~150MHz 改为300~3000MHz的微波加热干燥方式;三是使用预热方式提高包装印刷的纸张或塑料或铝世间是循环的,人不可能永生为人。

照相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解决办法

照相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解决办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照相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解决办法
1、“梨皮”纹
故障现象:在套叠印中,当第二色油墨覆盖在第一色墨膜上时,第一色
已形成的墨膜被其溶解,上下两层局部掺混,使皮膜呈挠起状态。

原因:油墨中的树脂(象聚酰胺树脂和松香树脂)被溶解性很好。

就容
易发生梨皮故障。

油墨的粘度,尤其是第二色粘度太小,相应的溶剂太多;油墨的干性,尤其是第而色的干性太慢,溶剂亲跑第一色油墨时间也就长。

所以,第一色墨膜遭破坏的机会和程度就多或大。

解决办法:提高第二色油墨粘度,提高干性,加强热风量,促使其快干
最有效。

2、掉灰(粉化)
故障现象:印品图案可以轻轻擦掉,或者在搬动、装订工序,印品色迹
污染了机械或脏污了人的手等而损坏了图案,和文字。

原因:这个故障形同胶、铅印中的“粉化”现象,由于凹印印迹厚,当
发生掉粉时,色粉量大,故称掉灰(粉)。

主要是油墨太稀,即溶剂太多,将包裹颜色的树脂溶解掉了;或者是连结料中树脂太少。

在印纸时,纸张大量吸收粘合剂,溶剂大量挥发后,裸露了颜料,使其不能粘结在纸面上,仅仅似浮于其上。

还有树脂分子量太小,颜料,树脂湿润性不好。

解决办法:系油墨本身太稀,那只好重新作墨。

属调整不当,则要加入
稠的相同油墨或在配调时加入稠、粘的调墨油。

如果是纸张问题,则要换高质量的只纸。

若是印在塑料膜上,发生此问题,最好复合处理。

3、墨斑
故障现象:在印刷品的暗调部分上,出现不规则,不平的丝扛、点子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凹版印刷常见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障的现象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和对策1、套印不良现象:多色印刷时,在先印好的油墨皮膜上再印刷油墨,产生排斥现象。

又,第二色把第一色粘下来,产生逆套印现象。

原因:前面的油墨干燥不充分,后面的油墨干燥太快,印刷时粘着性大而引起。

一般光泽油墨容易发生套印不良现象。

对策:1、印版1)、雕刻版较腐蚀版容易引起故障。

(雕刻版较浅)2)、增加后面颜色版深。

2、印刷阶段1)、使用快干稀释剂使前面油墨干燥加快。

2)、使用慢干稀释剂使后面油墨干燥变慢,同时在不出现水流纹的情况下,降低油墨的粘度。

3)、后面油墨的刮刀位置向压印方向靠近,减轻印压,提高印刷速度。

2、起泡现象:印刷时油墨槽中产生气泡,气泡溢出来,阻碍油墨的循环。

出现斑驳或抛光等现象,影响印刷物质量。

前面现象比较易消除,但是有气泡又大又多,泡量少但很难消除的情况。

原因:油墨的表面张力太大,油墨循环装置有缺陷。

对策:1、把油墨粘度调整在适当范围。

2、添加消泡剂。

但添加过量会损害附着力和复合适性,注意有时会出现反作用,反而更显著发泡。

3、防止循环装置中空气被冲进油墨。

4、消除循环装置中油墨的落差和油墨不流动的地方。

5、注:大气泡是粘度过高所造成,小气泡是低粘度造成的,且小气泡一般加入消泡剂可解决。

6、注:喷墨嘴的喷墨方式不好也会产生。

3、斑驳现象:印刷物的满版部分印刷不平滑,出现斑点状模样,降低印刷效果。

原因:1、印刷速度慢,干燥速度慢。

2、油墨太稀。

3、触变性大的油墨容易引起斑驳现象。

4、水性凹版油墨对版辊和纸张润湿性不好,容易出现斑驳现象。

5、静电影响。

对策:1、改良油墨的流动性。

2、使用快干溶剂。

3、在可能的限度内,提高印刷粘度。

4、选用吸墨量少的颜料。

5、减少静电引起的问题。

6、选择印版种类和网屏角度。

通常改善制版法腐蚀版雕刻版网屏角度45度15-30度版深> 32 μ28 μ压辊硬度70-8-度4、堵版现象:印刷时在印版网点中的油墨干燥,致使印刷物出现网点残缺的现象。

凹印表印油墨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凹印表印油墨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印表印油墨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
在凹印表印油墨的贮存与使用过程中,因其粘度小而会沉淀、分层或折出。

所以在印刷前或印刷过程,应充分搅拌,不仅涉及油墨、印机油墨,印机及承印材料和操作技巧,而且也决定了印刷后的质量好坏及附加价值的高低。

除所列的故障外,其它故障及排除方法可以参考里印和编织袋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的方法加以处理。

一、油墨沉淀、分层和析出
原因:
1、油墨贮存时间过长;
2、油墨粘度小或溶解度达不到;
3、颗粒大而比重大;
4、树脂含量少或溶剂的互溶性差;
5、颜填料絮凝。

排除方法:
1、使用前充分搅拌油墨;
2、增加油墨粘度(如加调墨油);
3、适量加大真溶剂3-5%;
4、采用比重小的颜、填料或添加1-5%蜡类;
5、添加抗絮凝剂(如PK150);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和凹版油墨有关的印刷质量故障分析

和凹版油墨有关的印刷质量故障分析

和凹版油墨有关的印刷质量故障分析一、印刷画面白化1.油墨干燥过快。

影响了油墨的转移性,使承印物上沾墨太少,导致墨层太薄;再加溶剂挥发太快,造成墨层不平,结膜不良而泛白。

此时应加入慢干稀释剂来解决。

2.印刷时间较长。

使油墨粘度增高,操作者多次加入某种单一溶剂。

使油墨中原来的混合溶剂中快干和慢干的成份不平衡,干燥结膜时,油墨层粗糙不平而泛白。

此时应适量加入慢干稀释来解决。

3.操作者不断加入溶剂。

使油墨中的树脂成分越来越少,不能在干燥时结成平滑的膜层,因而泛白。

此时应在加溶剂时酌情补加点调金油,不使树脂和溶剂的比例失调。

4.印刷场所湿度太高。

或溶剂的水份含量过大、使墨层结膜不良而泛白。

此时除应严格控制溶剂的水份含量外,还应对印刷场所采取降湿措施。

二、印刷画面光泽不良1.上述各条凡产生白化现象者,均使光泽不良。

有时虽未达到白化,也已影响光泽。

2.车间不清洁,尘埃沾附在印刷面或混入油墨,均影响光泽。

三、细网点印不出或粗网点也有缺损1. 油墨粘度太高,细网眼中油墨不能很好地转移到承印物上。

此时应加慢干稀释剂降低油墨粘度来解决。

2.油墨干燥太快,版的细网眼中油墨干结,粗网眼中油墨也有部分干结,所以印不出和缺损,此时应加慢干稀释剂来解决。

3.印刷压力不足或表面不平整也会产生印不出或缺损现象。

应注意调整压力及平整表面。

四、画面以外空白部分,沾染油墨。

1.油墨的印刷粘度太高,加大对刮刀的冲击力。

使刮刀刮不净油墨,此时应适当降低油墨的粘度。

2. 刮刀角度不适当,或压力不够。

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应急时调整刮刀的角度、压力。

图像尾部出现线条(俗称拖尾巴)3.油墨含有粗硬颗粒,或混入尘埃。

此时应及时过滤或更换油墨。

并做好防尘工作4. 刮刀有微小缺损,而导致拖尾,这种现象较常见。

应及时更换刀片。

五、前一层油墨上印不上第二色油墨1. 两种油墨的类型或组成不同。

导致亲和性不良而印不上,应选用同类型的油墨,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2. 如属同类型油墨则前一色油墨的表面张力太低,或后一色油墨的润湿性欠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凹印表印油墨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三
十、印刷的刮痕:
原因:
1、油墨中有杂物或油墨颗粒粗而又硬脆;
2、油墨粘度过高;
3、油墨对印版辊筒附着性过强(亲合);
4、油墨干性太快或太慢;
5、辊筒表面粗糙不光滑;
6、镀铬不好,版纹太深;
7、刮刀不平直或有损伤;
8、印压不适;
9、刮刀与版辊辊筒角度不适。

排除方法:
1、属油墨问题,重新过滤油墨,调整油墨粘度、更换油墨(质地
松而细腻)或调节油墨干速;
2、属辊筒印版问题,改用平整光滑的辊筒,修正版纹或重新制版,
重新镀铬印版;
3、属刮刀问题,改用平直锐锋的刮刀(刚度和硬度相同),调节刀
的角度或调整印压,特殊的刮痕应在刮刀背面加一块1-3mm厚的橡皮或泡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