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教学的改革

合集下载

有机波谱HNMR分析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有机波谱HNMR分析法教学改革与实践
子核 自旋能够产 生 能级裂 分 , 当外 加 电磁波 的能量 等 于裂分 能级 之 间能量 差 时就 可 以发生 核磁共 振现象 。 而
这样学生就可 以清楚什么样 的原子 (≠O 具有核磁共振现象 , I ) 以及核磁共振 时照射 电磁波 的频率与 H原
子核所受 静磁场 磁场 强度 H 之 间 的关 系 。 0 其次, 在化 学位移 的介 绍 中 , 定要重 点 强调化 学位移 产生 的原因 。 H 一 在 NMR产 生 的条件 中所涉 及 的原 子核是理 想的 、 露 的 H核 , 事实上 H 原 子核 的周 围存 在着 高速 运动 的核外 电子 , 么对 于 以共 价 键与其 裸 而 那 他原子相 连的 H 核来 说 , 于 不 同的化 学环境 , 处 导致 其原 子核 的周 围 电子云 密度 也不 尽 相 同。由于 电子本身
工、 高分子化工 、 精细化 工 、 轻工 、 生物 化学 、 制药等 多个领域 中有着广 泛地 应用 。 有机 波谱分析 也就成 了化 工
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
1 问题 的提 出
有机波 谱 的内容 比较抽 象 , 使学 生真 正理解 并掌握 该部 分 内容 , 须让 学生 掌握 波谱 分析 的原理 、 要 必 仪 器 工作原理和 使用方法 , 特别 是要 学生掌握 有机化 合物 的结构与其 波谱 图特征信 息之 间 的关系 , 利用各种 谱 图信 息来确 定有机化合 物 的结构 。但 传统 教学 中在 教学 内容上只注 重 图谱分析 , 而对 原理 的解析不够重视 , 结果造成学生 往往是知 其然 而不知其 所 以然 。另外 , 有机波 谱分析 课程传 统教 学提供 信息 方法是用挂 图、 幻 灯片和 图书, 这些方法 提供 的信 息量少而 慢 。 以在教学 手段和教 学方法 等方 面在 教学 实践 中还有很 大的改 所

浅谈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浅谈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浅谈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科发展的进步。

一、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教师知识传授不全面,学生理解能力薄弱,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问题。

改革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知识。

二、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的知识内容也在不断更新。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前沿科技知识和实际应用。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化合物、反应和方法的学习,如有机合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机光电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研究等。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有机化学是实验性质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必须注重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可以开展一些有机合成和有机反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有机化学的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增加实习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实际工作,让学生亲身经历有机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套措施的支持。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更多的有机化学人才。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实验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实验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实验教案有机化合物的光谱解析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光谱解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观察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解析其结构特征。

3.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结构推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谱解析是利用物质吸收光、发射光或散射光的波长与强度,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的一种方法。

在有机化合物光谱解析中,常用的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质谱(MS)。

1.红外光谱(IR):利用不同化学键或基团在红外区域的吸收特性,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或基团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独特的吸收峰。

2.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研究有机化合物中氢原子(或其他原子)的化学环境。

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在核磁共振谱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位移。

3.质谱(MS):通过离子化样品并测量其质量-电荷比,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在质谱中,不同的分子结构会产生不同的碎片离子,这些离子可用于推断分子结构。

三、实验步骤:1.准备试剂与仪器:准备好待测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质谱仪等实验器材和试剂。

2.样品处理:将待测有机化合物进行适当处理,以便进行光谱分析。

例如,对于固体样品,可能需要使用KBr压片或溶解在适当溶剂中。

3.红外光谱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中,采集红外光谱数据。

记录各个吸收峰的位置与强度。

4.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核磁共振谱仪中,采集1H-NMR数据。

记录各个峰的化学位移与相对强度。

5.质谱分析:将处理后的样品放入质谱仪中,采集质谱数据。

解析各个碎片离子的质量与电荷比,结合其他光谱数据推断分子结构。

6.数据处理与结构推断:根据采集到的光谱数据,结合已知的化合物信息,推断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对比已知数据,验证推断结构的准确性。

7.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与拓展设计

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与拓展设计

有机化学教学实验的改进与拓展设计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3)1.2 教学实验的现状与挑战 (4)二、有机化学实验的改进 (5)2.1 实验内容的优化 (6)2.1.1 增加综合性实验 (7)2.1.2 强化选择性实验 (8)2.1.3 开展研究性实验 (10)2.2 实验方法的改进 (11)2.2.1 传统方法的优化 (12)2.2.2 新技术的应用 (13)2.2.3 实验装置的改进 (14)2.3 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16)2.3.1 小组合作学习 (17)2.3.2 翻转课堂 (17)2.3.3 在线互动教学 (19)三、有机化学实验的拓展设计 (20)3.1 跨学科的实验项目 (21)3.1.1 生物有机化学实验 (22)3.1.2 环境有机化学实验 (23)3.1.3 材料有机化学实验 (24)3.2 实验技术的拓展 (26)3.2.1 质谱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7)3.2.2 核磁共振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9)3.2.3 光谱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0)3.3 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32)3.3.1 校内实验教学平台 (33)3.3.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4)四、结论与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论文致力于对有机化学教学实验进行深入的改进与拓展设计,以期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在实验内容方面,本研究引入了最新的有机化学合成技术和研究方法,确保实验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通过设计一系列综合性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撰写,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实践论文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实践论文

《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摘要:简述了《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课堂教学,阐述了《波谱解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如提高兴趣点,突出形象性,强调重难点,慎选考核方式,提高自学能力等,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波谱解析教学方法实践《波谱解析》课程是化学教育、应用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制药、药学、中药等药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和质谱(ms)的基本原理、特征、规律及图谱解析技术,并介绍这四大光谱解析技术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掌握解析简单有机化合物波谱图的能力[1]。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波谱解析》中各大光谱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更不用说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识图、解图,最终推测出未知化合物的结构,因此学习波谱的热情不高,上课疲于应付,坐等下课,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

鉴于该门课的对专业课的重要性和未来考研、工作的实用性,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我们大胆地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进行了课程实践活动,有力地扭转了课程枯燥难懂、空洞抽象的印象,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的提高有了质的飞跃。

现将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一、寻找课程兴趣点,突出实用性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

启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波谱解析》的兴趣,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寻找兴趣点,用兴趣点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如第一节课介绍《波谱解析》在新药合成鉴定方面的应用,《波谱解析》的发展历史和通过波谱研究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2],如 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哈佛大学的珀塞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由此所作的发现;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大学,高等师范学校的卡斯特勒,以表彰其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为本届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为核磁共振成像仪奠定了基础。

《有机波谱解析》教学浅见

《有机波谱解析》教学浅见

原 理和基本 方 法 , 能应 用 光谱 法 对 有 机化 合 物进 行 结 构 解 并 析 J 。掌握好这 门课 程不但对 于专业 学 习具有重 要 的作 用 , 而
且 对 后 续课 程 的 学 习 具 有 重 要 影 响 , 以 作 为 任 课 教 师 具 有 重 所
要 的责任引导学生掌握好这 门课程 。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反映课程内容抽象 , 以理解 , 以不 难 所 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是多方面的, 是与本课程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有关系, 如紫外 、 、 红外 核磁共振、 质 谱, 而且互相之间关联度不大; 同时该课程与众多的前期相关课程
第4 0卷 第 6期
21 02年 3月
广



Vo. 0 14 No. 6
Gu n z o h mia n u ty a g h u C e c lI d sr
Ma c . 0 2 rh 2 1
《 有机 波谱 解 析》 学 浅见 术 教
李云志 江洪波 , ,盛
( 1安徽 中 医学院 ,安徽 合肥
有机波谱解析作为鉴定有机化合物 重要手段 的方法 已经 在 化学 、 化工 、 药学领域 发挥 了越来越 重要 的作用 , 目前是 各高 校
新的科研 手段与 成果 优 化教 学 内容 , 才能 有效 提 高教 学 质量 。 本课程 主要章节 为紫外 、 红外 、 核磁共 振 、 质谱 与综合 解 析。众 所周 知 , 在化合 物结构鉴 定 中主要 运用 的手 段是 N 现 MR和 M S
L u —z i,JA n —b HE i IY n h I NG Ho g o ,S NG L。
( n u U iesyo rdt nl hn s dc e A h i ee 2 0 3 ; 1A h i nvr t f a io a C i eMe i n , n u f 30 i T i e i H i 1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反思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反思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反思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有机合成化学已经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以及需要高精度分析的时代。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波谱分析作为最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已经成为了判断实验结果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文就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波谱分析教学的重要性波谱分析已成为有机合成、分析、配合物化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

其中,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是常用的有机化学分析工具。

通过波谱分析,可以判断化合物结构、化学键信息以及官能团的存在和类型,进而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有机实验课教学来说,通过波谱分析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快的了解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解析方式。

在实践操作中,由于通常情况下生成的目标物质未知,根据化学实验初衷和现象来做判断有着非常大的难度,而波谱分析可以极大提升学生解析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分析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二、目前波谱分析教学的不足之处虽然波谱分析作为有机化学分析方法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主流,但是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具体归纳如下:1. 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疏离感很多波谱分析课程总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将实验操作作为了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出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疏离感,导致掌握波谱分析方法的能力差异大。

2. 实验样品不够丰富波谱分析需要从实验操作中分析样品的制备、反应机理、以及实现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教学样品单一,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多种实验样品来加深对波谱分析的理解。

3. 实验准备不充分波谱分析实验需要对于实验操作的步骤、设备的要求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模定特别注重,但是现在实验准备不充分,让学生难以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流程。

三、改进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教学方法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对于教学情况的改进意见:1. 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教学将化学实验和标准化操作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导入波谱分析操作中,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流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得以运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学会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进行分析。

3. 能够解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pectra.二、教学内容1. 红外光谱(IR)基本原理谱图解析功能团振动频率与结构的关系2. 核磁共振谱(NMR)基本原理谱图解析化学位移、耦合常数与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原理、概念和谱图解析方法。

2. 示例分析:分析具体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3. 练习:学生自行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基本原理、概念、谱图解析方法和示例。

2. 谱图数据:用于示例分析和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的重要性。

2. 红外光谱(IR)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3. 核磁共振谱(NMR)讲解基本原理和谱图解析方法。

分析示例谱图,引导学生理解谱图与结构的关系。

4. 练习:学生分析给定的谱图,得出结构结论。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练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六、质谱(MS)1. 基本原理介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和质谱图的获取。

解释质谱图中的峰代表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等。

2. 谱图解析讲解质谱图的解析方法,包括分子离子峰的确定、碎片离子的识别等。

引导学生理解质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七、紫外光谱(UV)1. 基本原理介绍紫外光谱的产生原理,如π-π、n-π等电子跃迁。

解释紫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 谱图解析讲解紫外光谱图的解析方法,包括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等。

引导学生理解紫外光谱图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八、圆二色光谱(CD)1. 基本原理介绍圆二色光谱的产生原理,如手性分子的CD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根 据 学科 发展 的 需要及 创 新 型人 才培 养 的要 求 , 本 文提 出 了从 课 程体 系构 建 、 教 学 内容 、 实 验教 学 、 教学方法、 教 学手段 、 考 核 方 式等 方 面 的具 体 的改 革措 施 。
关 键词 : 光谱 解析 ; 教 学; 改 革 中图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1 — 0 5 6 8 ( 2 0 1 3 ) 2 9 — 0 1 0 4 — 0 2
图找到 一种 符合 双方 要求 的最 佳结 合 方式 。我 院 的教 学
模 式是 9年 来合 作办 学经 验 的总结 ,是德 语教 学发 展 道
路上的一种尝试 ,它有合理之处 .亦有缺陷存在。比如
在 各个 阶段 的课 时分 配 上 ,专 业课 程 和德 语课 程安 排 有
时 会产 生 矛盾 :与 外 教 的任 务 安排 上 , 由于理 念 不 同 ,
此 ,要 合理 构建课 程 体 系 .充 分 注意 四大 光谱 需要 掌 握 的重点 和难 点 ,谱 图数 据 与化 合物 结 构之 间 的关 系 可
以引入 文献 上或 网络 上 的新 药 研究 与结 构解 析 方 面的典
型 事例 ,如 “ 反 应 停 ” 事 件解 释立 体 结 构 确 定 的 重 要
[ 2 】 李 欣. 外籍教 师与本 籍教师课 堂教 学特 点对 比研 究【 J J . 教育
与职业, 2 0 0 9 , ( 2 4 ) .
【 3 】 兰荣. 从歌德 学 院德语强 化教学 看外 语任务 教学法 的运 用
[ J ] . 湖北 教育学 院学报, 2 0 0 7 , ( 9 ) .
和 中 国国情 以及 大学 的教 育 特 点 相结 合 才 是 关键 所 在 ,
D e u t s c h p e f e k t [ I n t e r v i e w ] . 2 0 1 0 , ( 2 ) .
1 O 5<< Ne w Cu r r i c u l u m Re s e a r c h
有机 化合 物光 谱解 析作 为结 构 鉴定 的重 要 方法 ,是 主要 包 括 紫外 光谱 法 、红外 光 谱 法 、核 磁 共 振光 谱 法 、 质 谱 法 ,是 药 学 、药 剂 、制药 、中药 学等 专业 的一 门重 要 的专 业 基础 课 。波谱解 析课 程 由于涉及 知识 面广 、知
参考 文献 :
【 1 】 欧 洲语 言标 准 框 架官 方 网站 [ E B / O L ] . h t t p : / / w w w . e u r o p a e i s —
c h e r — r e f e r e n z r a h me n . d e .
有 时 也 会 产 生 摩 擦 ;外 教 流 动 性 大 也 会 给 教 学 带 来 不 便 :再 加上 班级 人 数众 多和学 生 的不 良学 习习惯 等 ,都 给教 学工 作增 加难 度 。在德 国 ,德语 强化 教 学体 系 已相 当 成熟 ,有 很 多 值 得 中方 学 习 和 借 鉴 的地 方 。事 实 证
[ 4 ] R t i d i g e r G r o t j a h n . D e r U n t e r r i c h t s o l h e z u m L e r n t y p p a s s e n .
明 ,照 搬照 抄是 解决 不 了问题 的 ,如 何将 这些 宝 贵经 验
识 点抽 象 、信 息量 大 、数 据 的经 验性 较强 .难 以用传 统 的板 书教学 形式 表 述清楚 。因此 ,如何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性 ,熟 练利 用 四大光谱 的基本 理 论 ,分析 谱 图数 据 准确 的解 析化 合物 的结 构 ,一 直是 授 课教 师积 极 探索 的
重要课 题 。

激发他 们 的兴趣 和 自觉学 习的行 为 ,是教 学 பைடு நூலகம்功 的关 键
因素 。学生 在学 习这 门课 程 的过 程 中 ,普 遍存 在 这样 的 现 象 :即使 理解 了 四大光 谱 的基本 原 理 ,但让 他们 运 用 相 关 知 识 去 解 析 具 体 化 合 物 的谱 图时 却 不 知 所 措 。 因
不 断 调 整 和 更 新 教 学 内容 ,既 要 注 重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又 要注重 学科 前 沿技 术 的发展 ,使 二 者很 好地 衔 接
院在德 语教 学 方面都 在 进行着 各 种各 样尝 试 和探 索 .力
这 也 正是是 中德 合作 办学 模式 下德 语 教学 良性 发展 的 生 命线。
性 ,由吗啡 结构 确 定长 达 1 5 0余 年到 当前 谱学 技 术 的快 速 发展 ,激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增强 学 习的动 力 。
二 、 关 注 学 科 前 沿 发 展 .及 时 更 新 教 学 内 容

合 理构 建课 程体 系 .激发 学 习兴趣
波 谱解 析 以无机 化学 、有 机化 学 、分 析化 学 等课 程 为基础 ,知 识 面广 .实用 性 强 .理 论 抽象 .是 理论 与 实 际相结 合 的学科 。 l l I 因此 .如何 使 学生 尽快 进 入角 色 ,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s e a r c h > > 1 0 4 I 改 革 与创 新
有m f l t  ̄ 合 光 谱 解 析 教 学 臼 匀 改 革
◇ 河南 中医 学 院药 学 院 孙 彦 君 陈 辉 郝 志友 冯 卫 生 杨 云
起 来 并 融 入 到 课 堂教 学 中 ,保 持 课 程 教 学 内容 的 先 进
律 。解 析 的 过 程 中 , 学 生 可 以 向 授 课 教 师 提 问 、 自 由 讨 论 ,最 后 由学 生 得 出 结 论 ,教 师 对 学 生 得 出 的 结 论 进 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