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空气的力量 导学案 最新沪科版物理

合集下载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第八章第三节,主要讲述的是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2. 大气压的应用实例,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3. 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如何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包括气压计、吸管、饮料等)。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如用吸管喝饮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饮料能被吸上来?这里涉及到什么物理现象?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大气压的概念,解释吸管喝饮料的原理;2. 教师通过PPT展示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3. 教师讲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如覆杯实验,讲解大气压的作用原理。

四、随堂练习(5分钟)1. 吸管喝饮料时,大气压如何作用?2. 覆杯实验中,大气压如何体现?五、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5分钟)教师讲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气象变化。

六、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1. 大气压的概念;2. 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 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作业设计:1. 解释吸管喝饮料的原理,并绘制实验过程示意图;2. 分析覆杯实验中大气压的作用,并用文字描述;3. 观察并记录近期天气变化,分析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空气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气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气压的测量方法,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掌握气压的概念,能够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银柱、塑料瓶、注射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空气力量的故事,如“飞机如何起飞”。

2.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了解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实验二:探究气压与海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随海拔变化的规律。

4. 实验三:探究气压与天气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压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5. 实验四: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吸管能吸饮料”。

6. 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1. 气压的测量方法。

2. 气压与天气、海拔的关系。

3. 运用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气压的基本概念,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医疗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的设计与选择在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四个实验来让学生们亲自操作和体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气压的概念,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一,观察气压计的原理,是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气压计是如何工作的,从而对气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我选择了水银柱式气压计,因为它的原理直观,易于操作。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3空气的“力量” 学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涵盖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具体内容有:空气的压强概念、大气压强、马德堡半球实验、气压计的制作原理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空气压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能描述大气压强的特点。

2. 学会使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气压计,并理解其原理。

3. 通过对空气压强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计算和应用,气压计的制作原理。

2. 教学重点:空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压强的特点,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操作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马德堡半球实验器材、气压计、PPT 课件。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呼吸、吸管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力量”。

2. 理论讲解:介绍空气压强的概念,解释大气压强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压强的存在。

4. 原理讲解:解释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介绍气压计的制作原理。

5. 应用拓展:讨论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呼吸、气压计等。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空气压强的概念2. 大气压强的特点3. 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4. 气压计的制作原理5.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空气压强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大气压强的特点。

2. 简述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原理,并谈谈你对这个实验的理解。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空气压强的基本知识。

同时,可以让学生们课后观察生活中与空气压强相关的事物,进行拓展延伸。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8章 8.3空气的“力量”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8章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孩子们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是“空气的‘力量’”,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空气的力量和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发现空气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存在和作用,知道空气的力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杯、吸管、盆子、小车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塑料杯,一支吸管。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让孩子们猜测空气的存在,引出课题。

2. 实验一:让孩子们用吸管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将塑料杯倒扣在盆子上,盆子里装满水,然后用吸管将空气挤出,观察塑料杯是否移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让孩子们用气球和小车进行团队合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空气的力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类似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让孩子们尝试用其他材料代替气球,观察空气的力量是否一样。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力量,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次“空气的‘力量’”课程时,我特别关注了几个重点细节,它们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也是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学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 空气的“力量” 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空气的‘力量’”这一课程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有一定的“力量”,可以使纸片飘起来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纸片、吸管、盆子、塑料杯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片,一根吸管。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上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放在讲台上,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讲台上有什么?”引发幼儿对气球的兴趣。

2. 讲解:我会向幼儿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一: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个气球,让他们用手挤压气球,感受空气在气球里的存在。

然后,我会让他们把气球放在手掌上,轻轻地放掉气球,观察气球的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有一定的“力量”。

4. 实验二: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纸片,让他们拿着纸片,慢慢地往地上放,观察纸片是否会掉下来。

接着,我会让他们用嘴巴吹一口气,纸片就会飘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力量”。

5. 实验三:我会发给每个幼儿一根吸管,让他们把吸管放在盆子里的水中,吸一口气,水就会沿着吸管上升。

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感知到空气的“力量”。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感知到空气的存在和一些基本性质。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和其作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8.3空气的“力量”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教案:8.3 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8.3节空气的“力量”。

本节课主要讲述气压的概念,了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以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压力,并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

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大气压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玻璃管、水银柱、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吸管吸饮料,引出气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气压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介绍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演示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4. 应用:介绍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吸饮料、呼吸、抽水机等。

5. 讨论:让学生讨论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六、板书设计1. 气压的概念2.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3.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气压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请说明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大气压强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压的存在,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气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气象学、工程学等。

也可以让学生探索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呼吸、血压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一、气压的定义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气体分子的撞击力。

气压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数量、温度和体积有关。

在地球表面上,大气层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就是大气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8.3《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空气的力量》的物理课程。

设计意图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理解空气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力量,知道空气对物体的作用,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实验。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气球、塑料杯、水、风扇等。

第一步:引入活动。

我会向学生介绍空气的力量,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第二步:实验一。

我会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然后用手指挤压气球,感受空气的力量。

第三步:实验二。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塑料杯,倒入一些水,然后用嘴巴吹气,让水在杯子里面的位置保持不变。

学生会发现,当他们的嘴巴吹气时,水就会上升。

第四步:实验三。

我会让学生拿一个风扇,然后用风扇吹气球,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并能够运用空气的力量进行实验。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空气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验中不够认真,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同时,我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类似的实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力量。

这节课让我深刻认识到,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关注。

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力量是一个难点,因为空气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它的力量。

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力量对物体的作用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理解。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2(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8.3 空气的力量学案2(新版)沪科版一、学习目标:1、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2、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受温度和季节的影响、3、知道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掌握大气压强与高度和液体的沸点的关系。

三、自主学习:1、大气压强(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

说明:大气压强不能像液体压强p=ρgh计算。

原因:空气密度不均匀,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两个重要实验:1、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既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又能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2、大气压的实验测定阅读课本160页,人们常用的气压计有哪些3、大气压强的变化(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

(2)每种液体都有一定的沸腾温度,叫做沸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气压增大而升高、四、小组合作学习1、(1)为什么高山上煮食物很难煮熟?(2)为什么航天员在太空必须穿航天服?2、例1、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倾斜30,则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变化情况是( )A 不变B 变长C 变短D 无法确定例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A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例3、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例4、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五、当堂检测: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最早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_________2、1标准大气压=___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__________Pa、3、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 玻璃管太长了 B 玻璃管放斜了 C 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 玻璃管比较粗4、在烧杯底部铺一层细砂,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到瓶中,然后将削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经过一段时间,鸡蛋能自动进入瓶中,这是因为()A、鸡蛋由于本身重力而进入瓶内B、瓶中的气体将鸡蛋吸入瓶内C、由于鸡蛋受到了大气对它向下的压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6、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7、列事例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做化学实验时,用吸管吸取试剂B、在三峡大坝的上、下游之间修建船闸C、壁虎靠脚趾上的吸盘在墙壁上爬行D、签字笔或圆珠笔的笔芯尾处8、“高原反应”与气压有关,高度越高,气压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高原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用普通锅烧煮时,水的沸点_______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 )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5.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救援工作的队员发现,在当地烧水,水在 80℃左
右就沸腾了,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压较
(填“高”或“低”);若继续
加热,则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的活塞,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实验表明___________.
【例 2】范成大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当年他在成都任知府时,曾
著有《峨嵋山行记》,其中记叙了“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的现象.他认
为,峨嵋山上的水是“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他还声称:“余前知之”
故“自山下携水一缶来.”意思是,他在上山之前就知道山上的水煮不熟饭,
6.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受到外部的气压几乎为
;液体(包括血液)
的沸点将随气压的降低而
,故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穿的宇航服
内,要保持一定的气压,俄罗斯制造的宇航服内的规定气压为 4×104Pa,这
约相当于 个标大气压.
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知识点 2:大气压强变化的应用
(1)内地游客到青藏高原,会头晕、耳鸣、甚至
出现呕吐情况,其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大
气压强
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
“小于”)
(2)如图甲、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
(1)水柱高度变高的原因是因为瓶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


(2)水柱高度变高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瓶内气压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式练习】
1.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的沸点)的作用下出现了某种现象.解题时按这个思路思考,做出合理的解答.
当堂达标
1.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下 列过程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
B.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C.使玻璃管稍倾斜—点
D.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
2.要使水的沸点高于 100℃,以下可行的办法是(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低于 80℃
C.用微火缓慢地加热,使沸点低于 80℃
D.在高压锅内进行,让水分跑掉而把抗菌素留下来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
大 1 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气 压 原因:各地海拔不同、天气不同 变 化 影响:液体沸点改变
【方法点拨】 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时,一般都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压强发 生了变化(进一步影响到了液体的沸点,使沸点发生变化),在气压(或变化了

A.移到高山上加热
B.加大火力
C.延长加热时间
D.加密闭的盖子
3.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
B.锅内气体压强大,依稀饭不易沸腾
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
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
4.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
2.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约等于 1 标准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
大气压逐渐

3.气压能够影响液体沸点的高低,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

.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

课堂探究
知识点 1:大气压强的变化 (一)标准大气压
1 个标准大气压=
Pa,也等于
高的汞柱所
产生的压强.
(二)大气压强的变化
1.阅读教材 161 页图 8-46,和同桌讨论一下,你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2.海拔高度可影响到大气压强的大小,而大气压强又可影响到液体的沸
点: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
低。因此,在高山上煮食物时,由于水的沸点
(填“低于”、“高于”)
100℃,因此食物 (填“会”、“不会”)被煮熟.
【例 1】右图是一个自制的气压计,小明用托盘托着它
从楼下到楼上,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了.
所以他就从山下带水上山煮饭.在范成大看来,山上“煮米不成饭”的原因
是水的问题.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运用物理知识分析提取抗菌素,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沸腾
而除去其中的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 80℃的条件下提取.为此,应采取
下列哪种措施?(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沸点低于 80℃
8.3.2 空气的“力量”
学习目标
1.知道 1 个标准大气压的值. 2.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知道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重点难点
【重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难点】对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自主学习
1.1 标准大气压约等于
强.
pa ,相当于
mm 汞柱产生的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