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艰苦奋斗成功经典案例故事

创业艰苦奋斗成功经典案例故事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说压力,我认为选择什么不做是非常大的压力。
看看那些创业艰苦奋斗成功案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创业艰苦奋斗成功案例一90后大学生“回炉”读技校年薪十万见到焦喜春时,他正蹲在一台设备旁聚精会神地查看电路图纸。
“这是台日本进口设备,在实际生产操作中,有些不尽合理的地方,要搞些技术改造。
”焦喜春个子高高的,有点清瘦。
如果不是事先介绍,怎么也不会把这个身穿蓝色制服的“修理工”同大学生联系在一起。
2012年,焦喜春从湖南商学院本科毕业。
学市场营销专业的焦喜春跟一些同学一样,踌躇满志,南下去深圳找工作,进了一家化妆品公司,月薪不到3000元。
“深圳消费高,光食宿就要2000元,每个月根本存不住钱。
”在深圳工作了半年,焦喜春开始上网留意招聘信息,想换工作。
几次面试下来,发现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
看到高薪聘请不到技工的新闻,他内心为之一动。
思前想后,决定试试。
“年轻,不行,就重来。
”之后,焦喜春辞掉工作,回到长沙,进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培训大学生的“回炉”班。
对一个文科生来说,到技校学电气自动化并不轻松。
焦喜春经常缠着老师补课,泡在各类专业论坛,交流专业经验。
不仅在校园里学,他还到工地,和工人们一起干活,向他们学。
“大学与技校相比,学的东西不一样。
在大学里学得比较轻松,在技校里,反而像高三学生一样忙。
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开始上第一堂课,上午4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没课就上晚自习。
”一年后,焦喜春被分配到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实习。
不久,成为了上海大众长沙分公司的一名正式维修电工。
现在,每个月工资已近8000元。
“我当时不敢说,害怕家人不理解。
一个大学生,怎能辞掉工作去上技校,那这4年大学不是白念了吗?”谈及当初“先斩后奏”,焦喜春说,辞掉工作回长沙,跟家人说的是来找工作,而不是上学。
“其实当时心里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没有一个创业者是能够轻轻松松就成功的,每一次创业都是无比辛苦的,成功创业需要创业者强大的内心与无畏的勇气。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创业成功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业成功励志故事(一)退休司机养泥鳅年入百万获6项发明专利创业、创客是时下最火热的词汇。
湖南省桂阳县李经武从机关司机岗位退休后,根据自己的爱好转行养起了泥鳅,凭着一股钻劲儿,攻克了养殖泥鳅的一个个技术难题,而今不仅年收入过百万还获得6项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
他的发明专利包括泥鳅捕捞装置、泥鳅种苗孵化池、泥鳅催产注射固定套、泥鳅产卵床、泥鳅种苗亲鳅催产注射器和泥鳅专用饲料发明专利。
谈起创业8年路上的酸甜苦辣,李经武说:“创业选择有很多,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才能苦中作乐,开心充实。
”2007年,时年52岁的李经武在桂阳一机关单位当驾驶员,当年该县下了一个鼓励机关单位人员从事农业的文件。
从农村出来的李经偶然从江苏连云港工作的战友那里得知连云港很多农户从事泥鳅养殖,收入不错。
李经武通过调查本地市场发现,桂阳当地每天需要消耗泥鳅600余斤,价格在22元一斤,而本地没有一家养殖泥鳅的,市场前景广阔。
李经武说干就干,筹资71万元租赁了33亩抛荒地,在桂阳县鹿峰街道新澄村开始了创业。
第一次前往连云港进了100万尾苗,坐汽车、乘飞机、再坐汽车,回到养殖基地后李经武发现只有20万尾苗子存活。
损耗太大,要长期做下去必须自己学会催产自己育苗。
有了这个想法后,李经武整个人就像着了“魔怔”。
“买资料、做实验,那时做梦都是催产育苗,几个月的时间里足足瘦了18斤。
”但试验的结果不是泥鳅不排卵,就是卵孵化不出来,或者是催产药量多了,亲本被打死了;经过10多次的失败,李经武终于掌握了泥鳅催产技术,在产床上泥鳅亲本终于产出了合格的泥鳅卵。
可是,来不及高兴的李经武很快就发现卵虽然产出来了,但由于泥鳅有吃卵的习性,如何避免卵不被吃掉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
艰难创业路事迹(推荐5篇)

艰难创业路事迹(推荐5篇)第一篇:艰难创业路事迹艰难创业路的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艰难创业路的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看看那些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惧艰难的精神,从中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福建80 后小伙开宠物店追逐梦想的创业...看看那些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惧艰难的精神,从中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福建 80 后小伙开宠物店追逐梦想的创业故事天生的“宠物爸爸”林锦捷从小喜欢小动物,小学就当起“宠物爸爸”的他养过的宠物宝贝数量已经数不清了,种类从最初级的小金鱼到最常见的猫狗再到较个性的蜥蜴、大型鹦鹉,“宠物爸爸”的经验丰富。
与林锦捷对宠物充满了爱截然不同的是他的父母极其反对他在这些小生命身上花时间,父母甚至偷偷把宠物送人,但是林锦捷总是掏光身上所有的钱再一次带小宠物回家。
“狗爸爸”变身疯狂打工仔“每天下班之后骑着电动车去遛狗是我觉得最快乐的日子。
”在林锦捷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他都身兼多职,为创业做贮备。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逸的生活,林锦捷对自己的期待远不满足于此。
他跟父母陷入了无声的斗争,父母不愿给他创业基金,他只能靠打N 份工来积攒,货车司机、搬运工、快递员都曾是他的身份,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做 3 份工作。
两年后,他带着他的第一笔创业基金开了第一家宠物店。
宠物小店 1.0 逐梦第一家小店在塔头附近,沿街却只要1000 元左右的月租,由于资金有限,林锦捷的第一家宠物小店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店面比较旧,里面没有任何区域分割,一进门就是浓浓的气味。
”初次创业的林锦捷没有任何经营的经验,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省钱。
为了采购有营养又能让毛色发亮的食物他每天一大早就上市场,雇不起员工的他不仅负责了宠物的美容,还要做育种、接生。
在狗狗的生产期临近的时候,他还得 24 小时吃喝睡在店里,以保障狗妈妈安全生产。
艰苦创业的故事

艰苦创业的故事就我国目前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艰苦创业的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艰苦创业的故事1:柯焱:大二男生自做手工艺品5万元开女士精品店入2万男生做的手工艺品竟让众多女生自叹不如,还被女生们疯狂抢购,在武汉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二男生柯焱因此成为名人(如图)。
最近,凭借打工、众筹得来的5万块钱,柯焱在学校附近开办的女生精品店,在黄家湖大学城周边已小有名气。
黑色衬衫搭配休闲裤,再加上一副黑框眼镜,柯焱是同学眼中标准的文艺青年,而最让大家惊叹的是他做手工艺品的好技术。
大一入校,面对众多社团招新,柯焱就对桌上摆满手工艺品的手工社感兴趣,很快成为少有的几个加入手工社的男生之一,一有机会就找学姐学手工,从最简单的纸花、塑花、丝网花,到用串珠勾勒动物、卡通人物形象,用竹签、筷子等日常用品制作埃菲尔铁塔、吉他等。
柯焱表示,他从小喜欢做手工,加入社团后他从最简单的纸花、塑花、丝网花做起,到用串珠勾勒动物、卡通人物形象,后来还用竹签、筷子等信手拈来的物品创作埃菲尔铁塔、吉他等,期间他挑战了对男生来说最难的针线活,自己裁制了一款6寸大的不织布蛋糕……一年多时间里,柯焱做了100多个各种手工艺品。
柯焱表示,因为经常和女生一起讨论手工艺品的制作,他发现具备文艺气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最受女生欢迎,同时精品店装饰也采用了蔓藤绿叶、旧桌布、丝网花等自己原创的设计。
随着手艺越来越纯熟,今年4月,柯焱萌生了开一家精品店的想法。
柯焱告诉记者,高考(微博)结束后他曾瞒着家人独自去上海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两个月挣了7000多元钱;大一寒假期间,他又在武昌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做服务生,挣了6000多元钱。
再加上他在大学生众筹网上筹集的2万元创业资金,以及向同学、朋友借的钱,柯焱顺利筹得了5万元启动资金。
经过一个多月的选址、筹划,6月份,他的精品店“大美ZaKKa”在黄家湖东澜岸商业区正式开业。
创业艰苦事迹(含5篇)

创业艰苦事迹(含5篇)第一篇:创业艰苦事迹创业艰苦的事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创业艰苦的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
看看那些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惧艰苦的精神,找到自己的成功方法。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
看看那些创业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惧艰苦的精神,找到自己的成功方法。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一:后女孩绿色餐饮创业,成临湘餐饮界的后起之秀后君山妹临湘创业收获事业爱情一位80 后的君山妹,14 年前来到临湘,怀揣创业梦想,凭借智慧、坚持,创办了拥有4 家直营店的小家庭餐饮服务公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临湘餐饮界的后起之秀和闪亮之星。
爱情梦激发创业梦1981 年 1 月,瞿园园出生在岳阳市君山区广兴州的一个贫寒农家,她一直憧憬着能凭自己的勤奋,走出广兴州,到更高更远的天空飞翔。
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念初一的那一年,父亲不幸因病去逝。
初中毕业后,园园辍学了,要强的她,暗下决心,要用自己孱弱的肩膀,为母亲扛起生活的重担。
1998 年,17 岁的园园,背着空空的行囊来到岳阳。
她犹如一只觅食的小鸟,在喧嚣与陌生的城市,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她在岳阳粮都宾馆找到了一份工作,从端盘子开始,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走来。
3 年时间,她几乎将餐饮服务的每一个岗位都做到了极致,不到19 岁,她便在一家海鲜酒楼担任了餐饮部经理。
这一年,园园的生命中出现的王子,却是一位同样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同在这家酒店打工的小厨师陈力华。
小伙子的憨厚、实诚、能干,让园园动心。
但爱情不能当面包,对这一份感情,同事、家人都不看好,甚至极力反对。
大家都认为,凭园园漂亮的外表和现有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一个让她衣食无忧的人。
但园园相信自己的眼光与选择。
当然,园园知道,如果要想让家人认可自己的选择,唯一的出路就是两人能打拼出一番自己的新天地。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通用4篇)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通用4篇)刘永好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第一桶金:鹌鹑养殖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
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
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
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
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
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
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
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
“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
”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
在这个创业社会中,很多成功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艰苦创业成功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一: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
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
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
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
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
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
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
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
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
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创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
它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
成功人士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故事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希望你喜欢。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一初中毕业走街串巷收酒瓶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
那一年,丁建明16岁。
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
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
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
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
后来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
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
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
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
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
“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
”丁建明说。
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当起大老板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
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
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
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
在这个创业社会中,很多成功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
那么下面是分享的艰苦创业成功故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一: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
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03年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
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
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
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
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
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
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
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
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
父亲在削甘蔗,旁边摆着一个菠萝罐。
他大脑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双眼!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没有勇气上前相认。
他发誓要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一次,他拾到一个摔成两半的手机。
他狠下心花了几块钱去网吧查到华强北有回收手机的,于是他便步行20多公里来到华强北,没想到这个坏手机竟然卖了300多元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
于是回收坏手机也成为了李一航的第二个职业、第一个创业项目。
2004年1月,他把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拼了命的干活。
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搬6吨货。
4、90万买了一堆电子垃圾,净赚40多万2007年一天,他听到一家电子厂倒闭的消息,这家电子厂正在拍卖一批废旧手机物料,这让他大为兴奋。
在外面他听到里面已经叫到90万了,他一推开门就说:90万,我要了,我们公司要了!那时的他别说90万,连9万都没见过。
那么他哪里来的钱买这批货呢?他想到了以前收购电子垃圾的一个名叫潘云贵的人,之前说过一句“以后遇到大生意,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他就给拍卖的人说,我给我们老板打电话。
90万买一堆垃圾,潘云贵接到电话很忐忑,心里很没底。
李一航拍着胸脯对潘说:“如果要亏钱,我给你打工,这一辈子我都不收费用。
我把合同给你签好字。
”这个承诺给了潘一个定心丸,他决定拿出90万买下这批货。
短短3天,李一航就给了潘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货全卖出去了,卖成130多万,净赚40多万,他怎么做到的呢?他知道这批货是全新的待料,而不是废品,是完全可以使用。
于是他3天内找对应的相同厂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对口厂家进行对口销售。
潘给了他10万元钱,然而他却没有要,他让潘帮他注册一个电子产品回收公司,这让潘很意外。
潘云贵觉得这个小伙很不错,除了帮他注册公司,还给了他5000元。
拿着5000元钱,他开了个宾馆。
他把钱撒得满床满地都是。
他没冲过淋浴,便开着淋浴在宾馆冲了2个小时,一直到睡着。
5、反向思维,赚得人生中的400万在潘的帮助下,他的电子产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2007年底,他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父母前后双双去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主心骨,李一航的世界塌下了一片天,仿佛被抽空了灵魂。
他流着泪说:“也许,我应该(初中)毕了业就出去打工,哪怕干苦力赚钱,都应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
创业时间太久,父母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父母去世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然而,他却干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砸手机,拆开卖钱,还录成视频,发给卖旧手机的电子厂。
原来,整体手机卖得更贵,而拆开后更便宜。
但是李一航有自己的想法:市场上,很多废旧的手机往往被翻新后重新流入市场。
然而,电子厂最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方面翻新后的手机占领了低端市场,会影响他们的销售量。
同时,对电子厂的手机品牌也会有损害。
抓住这个特点,李一航把砸废旧手机拍成视频,虽然回收价较低,但他却赢得了电子厂的信任,拿到很多废旧手机。
2014年,李一航的电子回收公司净利润达到400万,他也买了人生第一辆车——奥迪Q5。
艰苦创业成功故事二:85后小伙身残志坚开微店创业做微商自食其力拥抱幸福他是一名“85”后大男孩儿,阳光,爱笑,喜欢自拍;他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只能靠板凳和轮椅行走;他还是一名坚强、乐观的父亲,凭借着一双巧手和辛勤的付出,开起了微店,自食其力地养育着3岁的女儿。
他叫赵海利,今年26岁。
2015年3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新疆库尔勒市香梨大道华誉怡景苑小区附近的一户出租屋内,见到了赵海利,他正用剪刀细心地剪着一幅“羊”,一旁,3岁的女儿彩依乖巧地依偎在父亲身旁。
“今年是羊年,这些羊像比较受欢迎,所以就多剪些。
”赵海利边说,边用手机浏览微店上的客户订单记录。
一起来看这位80后小伙身残志坚的励志创业故事身残志坚巧手编织幸福生活赵海利的老家在河南驻马店,2010年跟随父母来到新疆库尔勒靠打工为生,一出生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停止发育,自此他只能依靠板凳和轮椅行走。
虽然没有一对健康、可以正常行走的腿,但他却拥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十字绣、串珠、剪纸样样拿手。
“从记事时起,我就知道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特别是走出家门,许多人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是制作这些小手工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也慢慢有自信了。
”赵海利说,2008年起,他开始接触剪纸,并被剪纸多样的形态所吸引。
于是,赵海利买来剪刀、刻刀等剪纸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按照书本上所教的,开始自学起剪纸来。
“剪纸是一项技术活,剪重了会剪成豁口,整叠纸就会报废。
剪纸也是一个细致活,复杂一点的要剪一个晚上。
”赵海利说,渐渐地,从最初简单的“囍”、“福”,到现在的雷锋、《红楼梦》中等人物造型,自己的剪纸水平也日趋成熟。
“你瞧,这个喜羊羊、灰太狼是给我女儿剪的;这些福字、喜字是送给亲朋好友的。
”当天,赵海利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剪纸作品,虽然每幅作品造型各异,但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赵海利说,多年来,他的手因为剪纸纸没少受伤,每次受伤出血,他都只是简单挤一挤、擦一擦,然后继续剪。
除了剪纸,赵海利还喜欢十字绣、串珠等手工制作,白天,他在外打工,晚上,他就在灯下忙碌着制作手工。
“是这些手工作品,让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渐渐变得自信起来。
”赵海利说。
开微店自食其力盼女儿快乐成长2009年,赵海利邂逅了美丽的爱情,残疾姑娘张营营被他身上那种乐观、坚强所吸引,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2012年3月,女儿赵彩依的到来更是给这个小家增添了无限欢声笑语。
日子就这样在静默中流淌,很快,日常的柴米油盐将最初的浪漫和美好打磨殆尽,2014年初,不堪忍受贫困生活的妻子最终还是撇下赵海利走了,抚养女儿的担子全部落在了赵海利一个人身上。
面对着年迈的父母和可爱的女儿,赵海利将失去爱人的痛苦默默埋在心底,他开始想着如何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如何凭自己的能力把女儿抚养长大。
“去年12月份,一个老师建议我开一家微店,说可以把剪纸、首饰都放在网上卖,非常方便。
”赵海利说,经过一阵摸索和学习,2014年12月10日,他在微信上的小店“创意手工坊”终于开张了。
各种形态的手工剪纸、串珠首饰和十字绣,打开“创意手工坊”的浏览网页,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也十分公道。
“店开张时间不久,生意并不太好。
”赵海利羞涩的说,为了增加点击量,他一有时间就琢磨着如何丰富剪纸种类和首饰的编织花样。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对于赵海利来说更是如此。
赵海利在网店上承诺,凡是购买商品的顾客均免费送货上门,于是,晚上,他在灯下剪纸、编织首饰,白天,就骑着三轮电动车穿梭在梨城的大街小巷,风雪无阻。
“有的顾客不知道我是残疾人,见面时才知道,都特别感动。
”赵海利说,让他特别欣慰的是,一些顾客得知他的情况后,都主动帮他宣传网店,并成为了朋友。
顾客张庆雯说:“海利身上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大家都特别乐意去帮助他。
”“小赵这孩子是个热心肠,平日里用他的车,让他帮个忙什么的,他都特别积极。
”赵海利的邻居祝红英大姐说。
库尔勒市爱心互助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郑立峰得知赵海利的情况后,一直积极奔走,为他找合适的工作。
谈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赵海利说,因为剪纸、手工编织等手艺让他收获了自信,今后,他还会继续不断学习,创新花样,将“创意手工坊”努力经营好,通过自己的手艺,让父母和女儿生活得更好,同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
“我的父母都快六十了,还在打工,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太多,我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让他们过上舒心的生活。
”赵海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