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九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 北伐战争 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新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课件

新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学课件

军长。
新课探究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战争性质上,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帝、反封建 革命战争,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军事准备上,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北伐战争培养出 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战略战术上,北伐军作战方针正确;
新课探究
革命组织上,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战斗精神上,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 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群众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密切配 合,积极支援。
汪精卫
新课探究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 革命失败了?
首先,要区分“国民大革命”和“北伐”这两个概念。 北伐只是大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国民大革命运动 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工人起义和北伐 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高潮事件。
新课探究 其次,要明确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孙中山: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 达, 共仅产有党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 要实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 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 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 虑的对象。
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没有实现
新课探究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 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 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新课探究
国民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航程起 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在:
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 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 装;最后,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革命的 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随堂练习
国民党一大会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3.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培养了爱国情怀。
5.教师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
1.请简述北伐战争的原因。
2.请描述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战略方针。
3.请谈谈北伐战争对国共合作与国共对峙的影响。
6.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作业,对北伐战争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7.历史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提高历史理解能力。
8.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4.请说明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5.请分析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它们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作用。
6.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认识。
7.请回答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知识点和词句。
8.请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实验:设计一场模拟北伐战争的战役,让学生亲自参与指挥,体会战争策略和战术的应用。
(3)游戏:设计一款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知识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4)在线互动:利用在线平台,让学生就北伐战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拓宽交流渠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战略方针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战争进程。
2.在新课呈现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如对比、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
3.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部编_广西南宁第四十九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学案(无答案)

部编_广西南宁第四十九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历史科(上册)讲学稿课题: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 主备人: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知道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2.了解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3.懂得黄埔军校的创建及其贡献4.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5.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6.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7.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二、预习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1)必要性:①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______合作,建立______________。

共产党以______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_____________。

②孙中山经过多次失败后,感到必须改组________________。

(2)可能性: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打倒北洋军阀统治,赶走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国家。

(3)客观条件:____________促进作用。

2.标志:________年1月,_________________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了旧三民主义并发展为____________,确定了联俄、______、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其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1.黄埔军校的创建(1)条件:在苏联和的帮助下。

(2)建立:_____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了___________。

(3)领导人:孙中山任军校总理,_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和______________做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_______________统治。

统一全国。

(2)概况:①对象:_______、________、张作霖。

②开始:______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___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教育文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案-教育文档








答案:(1)原因:因为当时还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政策: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后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2)国民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失败的原因: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太强大,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主观方面,当时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地组织人民反抗。
答案: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齐心协力。②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人民群众的支持。④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等。
过渡语:正当国民革命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板块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板块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分组讨论:(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2)国共合作后,建立了什么学校?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导入2(诗歌导入)“……大哥,你回来了。想当初为推翻帝制,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当取得胜利的时候,是你让我写信告诉咱娘,忠孝不能两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是曾令千百万网友为之感动的网络诗歌《娘,大哥他回来了》,诗歌中北伐战争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北伐战争》教案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年6月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标志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时间:1927年4月
地点: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肆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多媒体展示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
4、黄埔军校的成立
掌握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全称、领导和历史功绩。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出示材料:“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
引导学生要善于思考问题
习题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B)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最新(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教师:(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教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学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1923年6月,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科(上册)讲学稿
课题: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计划课时:1 主备人: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2.了解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3.懂得黄埔军校的创建及其贡献
4.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5.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6.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7.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预习导学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1)必要性:①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______合作,建立______________。

共产党以______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_____________。

②孙中山经过多次失败后,感到必须改组________________。

(2)可能性: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打倒北洋军阀统治,赶走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主、富强的国家。

(3)客观条件:____________促进作用。

2.标志:________年1月,_________________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了旧三民主义并发展为____________,确定了联俄、______、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其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

(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1.黄埔军校的创建
(1)条件:在苏联和的帮助下。

(2)建立:_____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了___________。

(3)领导人:孙中山任军校总理,_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4)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________________的建立和______________做了准备。

2.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_______________统治。

统一全国。

(2)概况:①对象:_______、________、张作霖。

②开始:______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________任北伐军总司令。

③主要战场_______、_________。

主要战役:_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武昌战役。

④先锋:叶挺率领的北伐军_____________。

(3)结果:①_______、______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_______________,震动全国。

③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2)表现:①______年4月,_______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7月,________在武汉召开“分工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3)影响:__________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____________建立“国民政府”。

(2)统一:①标志:1928年,_________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党,__________”。

②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名义上统一了。

四、课堂探究
为什么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了,却又说国民革命又失败了?有何教训?
四.巩固练习
1.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中共三大 D.国民党二大
2.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是()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3.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批:革命者来。

该学校的创办()
A. 维护清朝的统治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培养大量军事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在北伐战争中,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联科汀泗桥、贺胜桥,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
5.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北伐军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6.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党员人数由近6万减至1万人。

原因是()
A. 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 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 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
D.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7.材料一:右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1)材料一中的学校名称是什么?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有何作用?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
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的。

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及东征烈士墓等。

(2)为了完成任务,在1924~1927年国共两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
(3)材料二中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指的是什么?
(4)参观这所学校旧址有我们了解娜一时期的历史?
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