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数词语序数词的教学反思

基数词语序数词的教学反思
基数词语序数词的教学反思

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基数词语序数词的教学

基数词和序数词在句子中都可以作定语、主语、宾语或介词宾语、表语等,基数词表示时间,数量,号码等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它,而且,基数词没有学好会直接影响序数词的学习,所以在2A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好、掌握好、并且能灵活运用是我应该做的事。

让学生熟练地背诵1—20,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许多学生并不能准确、迅速地分辨这些数字,如:我随意抽一个数:eleven ,许多学生要从one, two, three, four…数一遍之后,回答我11,而且这些学生回家又没有办法抽读这些数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会英语,没有能力辅助他们学习,怎么办呢?我想了几个游戏的方法来练习数字:

1. 听数组词:

规则:根据老师报的数字组成小组,如five就组成5人一组,如eight, 就组成8人一组,这可以练就他们的反应能力。

2. 报数说Hello:

规则:游戏前老师在每人的手中发放一个数字,当老师叫到这个数的时候,站起来挥动手中的数字并说hello我在这里。

3. 呼号应答:

每人把自己父母的手机号写在纸片上,听老师叫号码,叫到后站起来重复一遍,这一游戏又实用又能练习数字。

4. 说唱学做:

One, two, three, four, come in, please and close the door.

Five, six, seven, eight, go to school and don’t be late.

Nine, ten, nine, ten, learn English again and again.

序数词则表示数目的顺序,在小学阶段能涉及到的关于排序,日期。虽说序数词只是在即属此的基础上略有变化,无论是语音词形并不难教学,但每一次教学都有不同的想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容易记忆和掌握。

记得第一次教学4A序数词时,我也是很认真地打印好每个即属此盒序数词而后发给学生,但是从量而言实在很大,部分学生听从老师的布置回家认真拼背,看很多学生却做不到。

第二次叫4A是,我给学生归纳了几个特殊的词,其它只加th。

如:first, second, third, fifth, eighth, ninth, twentieth.

这次的归纳要比前一次效果好很多,因为量少了,但遇到几十几的时候,还有忘记,遇到nine时偶尔也会忘记去”e”。通过连词教学的经验之后,我又把这些比较特殊的词编成儿歌:

序数词,有规律,词尾加上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字母当后缀

Ve变f, y变ie, th别忘记

八减t, 九减e, 碰上几十几,只变个位叫可以。

这样的儿歌又好记,又有用,每次在学序数词的时候,唱上两遍,学生们都能做出来,但这一儿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为123,和11,12,13是不一样你的,而根据我的儿歌是区分不出来的,于是在今年教学时,我有把它改编了一下:

序数词,有规律,词尾加上th

One, two, three,特殊记,词尾字母当后缀

Ve变f, y变ie, th别忘记

八减t, 九减e, 碰上几十几,只变个位叫可以。

看着一年又一年教学,其实每一次都有着不同的体会,这些不同的体会就是经验,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都会对我的下一次教学起着很大的帮助。

《凉州词》 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

——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我们三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关联词讲解汇总

关联词有两种: 一种是由词组成的关联词,如“那么”、“因而”等; 另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形式的关联词,如“因为……所以……”、“即使……也……”等。 常用关联词分类: 1 并列关系:概念: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 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又……又…… ……一边……一边…… 例:弟弟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 儿…… ……既……又…… 例: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 ……也…… 例: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 面,有时候……有时候, 那么……那么,既……又,也,又,还,同时。不是…… 而是、是……不是……。2 承接关系概念:各分句表示连 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一……就(便)…… 例:我一做好 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首先…… 然后…………便…… ……於是…………才…… 例: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 草稿。……接著…… 3 递进关系: 概念: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分句在意思上比前一分句更近一层。 ……不但……而且…… 例:地球上不但有氧 气,而且还有氮气。 ……不仅……还…… 例:博尔特不仅夺得了金牌,还打破了世界纪 录。……不但不

……反而…… …… 连……也…… ……何况…………甚至…… 不但 (不仅、不只、不光)…… 而且 (还、也、又、更), 4 选择关系:概念: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 中选择一项。 ……不是……就是…… 例: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 筋,就是踢毽子。 ……宁可……也不…… 例: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 不说谎, 隐瞒真相。 ……还是…… 例:饭前吃水果好,还是饭后吃水 果好? ……与其……不如…… 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5. 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前一个分句提出一 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种关系的复句叫转折复句。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尽管…… 可是……、 ……然而……、…… 却……等。 6 假设关系:概念: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 产生的结果。 (1)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 便)。如果引出 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 如果……就…… 例: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举 行升旗仪式。 假使……便…… 例:即使成绩再好,你也 不能自满呀﹗ 要是……那麼…… 例: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麼定会闯祸。 (2)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 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 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如果……就…… 例:如 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即使……也……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凉州词王翰教案 【篇一:凉州词王翰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正确,读通,读有节奏,即字正腔圆的读好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想象画面,体会戍边战士的思乡但不能回乡的情感以及戍边将士豁达的情怀。读出诗意境,唱出感受,达到自然成诵。 3课外拓展王翰《凉州词》,渗透两首《凉州词》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感受王之涣的《凉州词》的古诗意境,读出自己对这首古诗蕴涵的情感(感受诗悲中不失其壮的基调)。 教学过程 一、教学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颠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这其中当首推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王之涣《凉州词》。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预设:生提问:凉州在哪儿词是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为什么两首诗一样(师及时鼓励学生会动脑筋,想问题.) 1出示唐代地图(标注:黄河,凉州)。师随机介绍凉州:地名,指墩煌附近,今甘肃武威。地处西北,十分荒凉。 2词呢?唱词。 3释题:(可以先请学生说)预设:其实凉州词准确的说,不是诗题。它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为它填词,便有许多首凉州词了。 4作者简介:师:你们了解诗人王之涣么? 预设:(1)可以随机指名,请学生说, (2)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或没有查好资料,师介绍。 【篇二:凉州词王翰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凉州词》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 《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篇二: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二: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我反复思考后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方位-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内容:指路,方向方位(前边,后边,左边,右边,往前走,往左转,往右转等) 教学对象:初级,欧美,年龄8至16岁。 教学时间:1课时(40-45分钟) 教学目标:对象初步掌握各方向方位的说法,所有学生能听懂指令,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基本正确说出指令。对汉字暂不做要求(或日后再学习)。 教学要求基础:已掌握一定的建筑物名称,例如学校,医院,超市,银行等。 教学材料:课堂必要教具(桌椅,黑板,粉笔等),一个球(或类似物体),一条手绢。 教学步骤: 1. 学生椅子排列成圈状。学生围坐。教师站在中间。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球(或任何学生已经学过的物体名称)在我的前边。球在我的后边。球在我的左边。球在我的右边。” 慢速重复若干次以后,学生自然能理解“前边,后边,左边,右边”的意思。 2. 请一位学生(例如Tom)站到中间,教师说指令:“球在Tom前边”,Tom需要将球置于自己前边。如果他做得对,其他学生需要予以肯定,做错了也需要指出。以此类推。请几位学生轮流上来做。 3. 请两位学生上来比赛。此时不再采用球。只需要用手指示方位即刻。两位学生闭起眼睛(以防互相抄袭)。教师说一个包含方位词的句子,例如:“学校在前边!”,学生手指前边。看谁先做出来,就算获胜。以此类推。做了几次之后,可以请下面在座的同学来喊口令,视学生原有水平而定,如果原来水平较高,可以喊整个句子,如果原来水平很低,只要喊出方位词“前边”等就可以了。 4. 教师一边做示范一边说:“往前走”,自己往前走一步。“往左转”,自己往左转身。慢速重复几次,学生就会明白。可能有学生对于“前边”和“往前走”的区别不太明白,教师可以适当解释,“前边”是静态的,“往前走”是动态的。(先用动作解释,学生仍不明白,则可以辅以适当的学生母语)。 5. 教师用学生的母语(英语)声情并茂地讲一个故事(此步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教学设计目标而定,年龄较小的孩子适用,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视情况而省略;有些学校的教学要求是尽量不说英语,则省略,有些学校允许说英语,则可以讲):有一天Tom去看望住在森林里的朋友Jerry。但是他走进漆黑的森林后迷路了。他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小仙女,对他说:“往前走”,于是Tom往前走,小仙女说“往左转”,于是Tom往左转,然后??哈哈,他找到了Jerry的家! 〔教师一边说故事,一边在事先站在台上的学生身边做动作,例如说到“漆黑的森林”时,教师突然拿出一条手绢系住该学生的眼睛;说到“小仙女说”的时候,教师声音放轻,显得神秘,故作附在该学生耳边说话的样子,但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说到“Tom就往前走”时,如果该学生本身没有自然做出反应,教师就在背后轻推其一下,示意其往前走一步。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就能明白教师的意图,并且都会积极踊跃尝试。〕 6. 教师自己先充当小仙女若干次,引导台上的学生走到指定的“朋友”家(就是某个坐在台下的学生)。如果时间允许,并且学生对该指令已经比较熟悉时,教师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充当小仙女,事先告诉其要走到哪个“朋友”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 《凉州词》这首诗描写盛唐时边防将士在出征前举行酒宴的特定场景,表现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凉州词》精选教案示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另外,“葡萄”“琵琶”两个 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 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 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体建议如下: (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 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 3.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 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 (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可 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 (3)“讨论交流”。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诗 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5)“积累”。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另一首《凉州词》。这也是一首边塞诗,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这首诗写了出塞远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壮苍凉,表 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诗歌第一、二句勾勒出凉州苍茫辽阔而又寂寞荒凉的景象。接着,第三句笔锋一转, 写出了戍边士兵处境的孤危和思乡的情绪。在这时,忽然传来羌笛声。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杀行客儿”的《折杨柳》曲。唐代盛行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因此杨柳容易引起离别的伤感。“何须怨杨柳”,按字面解释,是不必怨杨柳的意 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以“春风不度 玉门关”句结尾。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 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 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其实

(完整版)《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 盐山县联合小学张桂梅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凉州词》教学反思全新

《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一: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曾老师点拨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篇二:凉州词教学反思 反思二: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蕴含的豪放、阳刚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经我反复思考后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悲凉、痛苦……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他物,而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深层含义,战士们是借酒消愁,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小学语文小升初复习关联词使用详解

小学语文关联词使用详解 关联词是什么? 第一,连接分句的词语,使句意连贯通顺,听起来舒服; 第二,表明句子前后的关系; 第三,关联词是复句的特定标志。 常见关联词分类 【并列关系】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 既…又…、一边…一边、…又…又…、一面…一面、…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 例: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因果关系】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 因为…所以…既然…就…由于…因而…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 例: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 【转折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虽然…但是…尽管…还是… 例: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 【选择关系】 指:句子中通常有两种行为,但更偏向另一种行为,一般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两件事情中衡量得失,选择其中的一件,舍弃另一件。 或者…或者…宁可…也…不是…就是…与其…不如… 例: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 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假设关系】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倘若…就…即使…也… 例: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 【条件关系】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 例: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四年级语文上册《凉州词》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默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凉州词》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课件出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在“阻塞”中读(sè)。在“塞车”中读sāi)。 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理解题意。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简介诗人:王翰(公元687年至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

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并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师相机指导)气氛怎样?板书:隆重 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浓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教学的策略探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方位词教学的策略探究 摘要:方位词因其在语法属性和语义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其成为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外国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问题。本文基于教学方法给对外汉语方位词的教学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以期对汉语方位词教学提供有效的实践依据,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习得水平。 关键词: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策略 一、留学生学习方位词产生的偏误类型分析 1.语音方面的偏误。在现代汉语词汇一书中列出的双音节化,将会对同其组合的方位词之间有一定影响。例如说:(1)如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代沟的成因与处理办法。举例句子(1)中的真正运用方式是“如上”,就是由于未曾理解词汇音节相应的韵律组合的规律进而出现了用词偏误。 2.语义方面的偏误。留学生对扩展含义有一定的学习认知以后,因为会受到来自于母语结构词语或者是目标语规定太过于普遍的影响。比如说,了解到“上衣”便制造出对应的“下衣”进而表达裤子。并且还有部分是和用“上、左、下、右”当作是语素搭配的词汇间的分析。如下面这些举例句子:(2)以上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团队合作才是属于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单单只是看例句(2),“以上”几乎未曾发现错误,不够综合文章里面的实际情况,前面文章只存在了一个故事,因此利用“上面”较为合理,“以上”是用来归纳前面文章若干个事例的。 3.语法方面的偏误。鲁健骥于《国外人学习汉语的词汇语法偏误研究》一书当中表示,对于外汉语教学相应的语法课程存在两种形式,在这当中的词语类型(含有形容词、助词、连词等虚词)运用,含有短语、构架等。鲁健骥把偏误全体分成是遗漏、误加、误带、错序。我们同样能把偏误依据这种方式进行划分。(4)猫趴在地。(遗漏)(5)如此一来时间太久,上下便会产生代沟。(误代)在(4)例句中,遗漏了“上”字,在(5)例句中把“上下”不正确的表示成“上下两代人”,“上下”能代表上下级别,不过若是未曾规定具体条件,便无法代表两代人的。 二、留学生学习方位词产生的偏误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首先,教师不准确和不规范的讲解易造成偏误。例如说老师在诠释“里/上”与“在什么里面/在什么上面”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直接把英语里面的“in”与汉语里面的“里”与“在什么里面”、“on+N(名词)”与“on”、“上”、“in+N(名词)”与“在什么上面”分别对应使用,如此一来便可能发生语法上的偏误。 2.教材教辅编写的影响。例如说《体验汉语生活篇》(2006)一书中在第八课“你的新家在哪儿”中,知识于生词表里面里举出方位词中的“里”与“上”,按时未曾对其实施更加进一步地诠释与供应对应的应用句式,未曾把方位词的诠释具体地陈列出来,进而导致外国留学生常常出现错误。 三、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策略 1.方位词的语音教学策略 (1)对大纲和教材编写的建议。通过语音层次而言,单音节方位词属于根基,初级学识时期需要尽量举例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单音节方位词,完全熟练之后,便设定后置“边”、“面”与“头”组合形式的双音节方位词。 (2)增加教师对认知语言学知识的学习。把人类的理解范畴当作是起始点去诠释语言充裕的组织构架以及应用方法存在其特殊所在,因此增添老师对于认知语言学基础理论的了解,有利于老师在对外汉语学生教教导期间诠释。

小学语文关联词大全52889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一)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二) 能力测试: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①()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②()风吹雨打,我们()要坚持到校学习。 ③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④()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⑤()走到哪里,他()听到乐声。 ⑥()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⑦()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⑧()你答应去,()该准时去叫他。 ⑨()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⑩弟弟()年纪小,()很懂事。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学语文《凉州词》教案

名校精品资料—语文 《凉州词》 一、导入。 1、教师播放一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汇报,由乐曲联想诗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凉州词》的由来。)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设计意图: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相机介绍这句诗的意思。)“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忧愁?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疑问,通过互相交流想象,以及老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对古诗所表达得情感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诗歌并背诵; 2、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运用古诗文三步教 学法,即:读通-读懂-读透。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懂得当 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难点: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并感知当今幸福生活来 之不易,要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作者简介。 二、深入理解 读通诗歌 1、学生齐读课文 2、出示生字,学生分析字形、组词并书写。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 rèn qiāng 仞羌 3、出示多音字:间 度 4、教师泛读课文,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 5、齐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 积累字词,并能通顺的按节奏朗读课文。 读懂诗歌 1、指名读文,其他学生听,找出错误并纠正。 2、解释重点字词,学生批注理解。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时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 何须:何必。怨:埋怨。度:度过。 3、小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疏通文意。 4、归纳汇报。 5、分组读文。 理解课文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读透诗歌 1、指名读文。 2、学生小组交流: “杨柳”有何含义? “何须怨” 是什么意思?谁不必怨谁?为何要“怨”? 3、小结: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心声:保家为国,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4、齐读诗歌。 让学生了解古诗中蕴含的道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诗的首句由近及远眺望黄河,描绘出黄河汹涌澎湃的壮观画面;词句突出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递转,引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最后一句道出玉门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的教学设计 南阳市第十六小学赵路坦 教材简析: 《凉州词》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诗,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古诗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教学中以“情”为突破口,以“读”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采用“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加深体验,培养语感。深入挖掘文本,扎扎实实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古诗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诵读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

xx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教案

xx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教案 篇一:小学语文专题复习:关联词的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一)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不是??而是??”形式的复句课本已明确为并列关系转折关系的复句其后一分句的意思 不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比如:“李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是还时刻挂念着学校的工作”这个句子是说李老师已经退休离岗了就不必再挂念学校工作了然而还在挂记着选择关 系的复句是表示对所表述的事情有所选择的如:“或者你去或者他去或者你和他一起去”表示或此或彼任凭选择的意味再如:跟“不是??而是??”极相似的“不是你去就是他去”表示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强调“二者必居其一”此也可彼也可又如;“宁可让你去也不让他去”表示取此舍彼表明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有所抉择不是??而是??”形式的复句如“不是你去而是他去”它是将前一种情况作了否定而对后一种情况作了肯定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平等并列无主无次这当然 是一种并列关系)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凉州词教案

凉州词 教学内容: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布置作业: 1、默写。 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