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学设计
《凉州词》教学设计5篇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区别字:琵()琴()葡()战()琶()瑟()萄()站()教学过程:一、解题:凉州词:乐府旧题。
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直言谏诤,被贬为道州司马,现存诗篇不多,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
(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凉州词》教案、教学设计

2.口头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诗词背诵,要求熟练掌握《凉州词》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边塞文化,了解边塞诗人的生平事迹,激发孩子对边塞文化的兴趣。
3.实践作业:
-观察生活中与边塞相关的元素,如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用画笔或相机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
3.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边塞元素,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和故事讲述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凉州词》的情境。
1.多媒体展示:利用课件展示边塞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边塞的壮美。同时,播放一首具有边塞特色的歌曲,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边塞的韵味。
2.诗词解析:逐句解析《凉州词》的诗意,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3.背诵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背诵方法,如分句背诵、反复朗读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意境、生字词等方面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2.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学习《凉州词》过程中的感受,体会边塞诗词的魅力。
3.价值观引导:强调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凉州词王翰教案

凉州词王翰教案【篇一】教案一:《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展示凉州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听读《凉州词》2.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3.体会《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4.练习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情感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二】教案二:《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导入:播放一首古筝演奏的《凉州词》音乐,引发学生对凉州的好奇课堂活动:1.学习分析《凉州词》的艺术特点2.理解《凉州词》蕴含的深刻哲理3.运用诗歌的语言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4.分析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布置:和情感。
【篇三】教案三:《凉州词》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2.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并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2.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凉州词》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本课程通过学习《凉州词》,使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 课程目标1. 理解《凉州词》的诗意和主题思想;2. 分析《凉州词》的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3. 欣赏边塞诗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诗歌内容概述《凉州词》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和豪情壮志。
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和戍卒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
2.2 诗歌结构分析2.2.1 首联:描绘凉州的边塞风光,设定诗歌背景;2.2.2 颔联:描述戍卒的艰苦生活,表现他们的豪情壮志;2.2.3 颈联:抒发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边塞将士的敬意;2.2.4 尾联:以景物收束,增强诗歌的意境。
2.3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2.3.1 意象: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戍卒生活,形成独特的意象;2.3.2 韵律:诗歌韵律优美,朗朗上口;2.3.3 修辞: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意境、主题、结构和艺术特色;3.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边塞诗的特点;4.2 诗歌解析:分析《凉州词》的诗意、结构和艺术特色;4.3 互动环节: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4.4 诗歌朗诵: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4.5 写作练习:以《凉州词》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5.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解析环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3 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环节的表现;5.4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环节的成果。
2024年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

2024年凉州词王之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凉州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关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凉州词》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凉州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感悟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法: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凉州词》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凉州词》,了解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思想。
(2)查阅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凉州词》的背景图片。
(2)引导学生回顾《凉州词》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凉州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分享自己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凉州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以《凉州词》为例,分析诗词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凉州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和表达的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感受古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战士的豪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体会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中表达的深层含义。
教学资源•古诗《凉州词》原文及注释。
•生字新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的音频、图片和背景资料)。
第一课时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复习旧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提问学生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唤醒学生的古诗学习经验。
2.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描绘边塞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荒凉与辽阔,为学习《凉州词》做好情感铺垫。
3.引入课题:简要介绍《凉州词》的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阅读:学生自读古诗《凉州词》,借助拼音和注释,认读生字新词,尝试理解词义。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读法,解答学生遇到的生字新词问题。
3.生字新词教学:利用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讲解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
4.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语调和停顿。
然后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初步感知:学生再次阅读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分段讲解:教师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逐段讲解每部分的大意和重点词句。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

凉州词王之涣优秀教案优秀6篇《凉州词》王之涣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凉州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凉州词》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语言、意境和审美价值。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凉州词》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理解和把握古文中的意蕴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凉州词》。
2.多媒体设备。
3.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呈现凉州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教学内容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5分钟)老师领读《凉州词》,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并解释生僻词语。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凉州词》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分析讨论(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 欣赏赏析(2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欣赏《凉州词》,品味其中的意境和语言之美,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审美。
6.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回顾今天所学内容,布置课后阅读《凉州词》,并写一份感想和解读,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读懂《凉州词》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是否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学生在欣赏中是否能领会古诗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对古诗《凉州词》的兴趣大增,他们表现出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文字的理解,但也发现有些学生仍会对古文中的生僻词语产生困惑。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注重对词语的解释和情感的引导,希望能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上是本次《凉州词》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朓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凉州词》理解“沙场、人杰、江东”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出塞》这首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掌握的知识多一些。
课件出示: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塞”有三种读音,在“出塞”中读(sài)。
在“阻塞”中读(sè)。
在“塞车”中读sāi)。
2.唐代的边塞诗歌,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理解题意。
《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简介诗人:王翰(公元687年至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
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读一读诗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
生:我仿佛看到了将士们举起酒杯,正要痛饮葡萄酒,马上就听到了催人出发的琵琶声和战马的嘶鸣。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谁能说说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并课件出示诗句意思:
诗意:精致的酒杯中斟满了葡萄酒,将士们正准备举杯痛饮,却听到了战马上弹起琵琶,在催人出发了。
(2)指导朗读: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
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指名读,师相机指导)气氛怎样?板书:隆重
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浓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指名读,分组读。
2.学习第三、四句。
课件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教师引导: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理解“沙场”即战场。
(3)第三、四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
教师指名学生作答,并及时评价。
课件出示:诗意:将士们喝醉了躺在战场上。
也请你不要笑话,自古以来当兵打仗,有几个能从战场上平平安安地返回家乡?
(4)“醉卧沙场”表现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将士们豪放、开朗、旷达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呈现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几人回”表现了什么?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5)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个反问句,你体会到了什么?残酷地展示了战争的后果,深化了古诗的主题。
板书豪迈、残酷(6、)指导朗读,互相背诵:“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反问句,朗读时,要语气加强,声调上扬。
板书:为国而战视死如归
四、总结: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少将士就这样再也没回来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再来读一读《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