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A卷基础过关练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训练(含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棱.角(léng)骨骼.(gé)黧.黑(lí)秋高气爽.(shāng)B.隆.冬(lóng)驻.防(zhù)明媚.(méi)风云变幻.(huàn)C.倒霉.(méi)砾.石(shuò)冻疮.(chuāng)云散.天晴(sàn)D.尊.容(zūn)虔.诚(qián)诅咒.(zhòu)气喘吁.吁(xū)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裸露腈纶雕塑浩浩苍苍B.恭顺懈怠衰竭穿流不息C.磅礴蜿蜒蜷卧大煞风景D.蠕动演绎虔诚安营扎寨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 (居然果然必然)感觉不到冷。

(2)施工中, (接踵而至争先恐后摩肩接踵)的一个个困难、一只只“拦路虎”摆在工人面前。

4.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②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 的冰峰、的冰河历历在目。

③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④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⑤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A.晶莹连绵B.平坦辽阔(3)第⑤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 ,或一茎枯枝;看它,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②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③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试题新人教版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试题新人教版

309教育网
309教育资源库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写作者在各拉丹东的经历及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各拉丹东的景仰、崇拜以及无限的热爱之情。

结构图示
重难解读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是怎样表达细腻而丰富的情感的?
①通过细腻的刻画表达自己的虔诚和讴歌。

如“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②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描摹景物,抒发对冰塔林奇景的赞美之情。

如“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③通过写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

如“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④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挚爱的情感。

如在已经没有力气,“似乎已经衰弱”时,作者仍“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各拉丹东奇美风光的赞美与喜爱。

拓展链接
关于“长江”的诗词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1.请把下面的词语工整、正确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黧 黑 骤 然 酝 酿 丛 莽
虔 诚 蠕 动 眩 晕 皱 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练习新人教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01 积累运用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随着土块被挖出来的蚯蚓缓慢地蠕.(rú)动着,似乎在寻找泥土的缝隙。

(√)(2)立冬之后,冷空气接踵.(zhòng)而至。

(×)(3)大昭寺前的朝圣者眼神坦荡,虔.(qián)诚动人。

(√)(4)过山车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她只觉得一阵眩.(xuán)晕,便紧紧闭上眼。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A.娇贵蜷卧黧黑风云变幻B.蔚蓝霹雳裸露气喘吁吁C.明媚掀起尊荣气势磅礴D.骨骼倒霉端详穿流不息(解析:D项“穿”应写作“川”。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红军曾在我们村安营扎寨....。

B.人们正在散步,突然天降大雨,真是大煞风景....。

C.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

D.你冷静一下,我说的话里明明没有你理解的这个意思呀,不在话下....。

(解析:D项“不在话下”意为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

用在句中不合语意。

)4.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5.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示例]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

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

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棵”应改为“颗”。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A组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棱.角(léng)骨骼.(gé)黧.黑(lí)秋高气爽.(shāng)B.隆.冬(lóng)驻.防(zhù)明媚.(méi)风云变幻.(huàn)C.倒霉.(méi)砾.石(shuò)冻疮.(chuāng)云散.天晴(sàn)D.尊.容(zūn)虔.诚(qián)诅咒.(zhòu)气喘吁.吁(x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恭顺帐篷草坝子接踵而至B.豁然蔚蓝大冰凌穿流不息C.演译凄凉黧黑色熠熠烁烁D.敦实蜿蜓羊皮袍云遮雾障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B.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与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C.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D.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B.⑤③①④②C.③①④⑤②D.②③④①⑤B组5.针对下面三则材料,就如何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

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为“掏水机”,其涵水能力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会慢慢地退化。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200228480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习题课件新人教版20200228480

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 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 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 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 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 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 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 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 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 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 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 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 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 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 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 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 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 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 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
【读一读·感知】 1.作者名片(加下划线内容要记牢)
马丽华,汉族,1953年4月28日出生 于山东济南市,一级作家、编审,现任 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其于1976年进 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西藏》等, 被誉为“雪域的行者和歌者”。
3.行文思路 答案:游览经历 风云变幻 美丽壮观
1.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 答案:(1)冰峰晶莹连绵,冰河平坦辽阔;(2)冰山像 屏风,精雕细刻着形态随意性很强的图案;(3)冰体形 态各异,美丽壮观。
2.各拉丹冬为什么会成为长江的源头? 答案:从地理位置上看,各拉丹冬位于格尔木市唐古 拉山乡境内,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这里冰川覆盖面 积大,为长江提供了不断的水源。从气候特点看,冬 春季节气温很低,寒风凛冽,七八月份天气稍微转暖 时,雨水丰富,飘过一片云彩来,不是雨雪就是冰雹。 这些也为长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202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示例: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知识概况,长江流域工业污染问题的调查,长江生态问 题的应对措施。
(2)在学习“长江生态大保护”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你认识到对长江水系资源的保护 比开发更重要,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 (100~120字)(4分)
示例:长江水系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带给沿江百姓以山川之秀、灌溉之利、舟 楫之便、鱼米之裕。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 是推动流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长江水系资源功在千秋,比开发的 意义更为重大。
8.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妙处。(2分)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 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9.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 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④我第一次看见“圣湖”羊卓雍措。这是这座喜马拉雅山北坡最大的淡水湖,约800 平方米的高山湖泊,平躺于蜿蜒绵亘的群山之中。从高出湖面几百米的山口眺望,它 确如镶嵌在群峰之中的蓝宝石,那种纯粹的色彩和宁静的感觉,是如此的赏心悦目。
⑤去阿里的路沿羊卓雍措前行,经过浪卡子进入日喀则的江孜地区,远远就可看见 江孜宗山上的旧城堡垒。我跟随着车里的藏人穿进那像密集的道具一样的藏式民居, 在墙头和柱身涂以彩绘的藏式小楼上喝了一道道酥油茶,然后又梦幻般地消失于这个 场景。
(选自《阳光与荒原的诱惑》,有删改)
3.阅读文章内容,梳理游踪顺序,并填写下列表格。(4分)【教材链接:“思考探 究”一】
所至
所见
所感
岗巴拉山口
羊卓雍措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6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眩晕(xuàn)骤然(zhòu)蜷卧(juán)晶莹连绵(yíng)B. 蠕动(rú)皱褶(zhě)腈纶(qíng)大煞风景(shā)C. 演绎(yì)棱角(líng)熠熠(yì)接踵而至(zhǒng)D. 黧黑(lí)虔诚(qián)酝酿(yùn niàng)气喘吁吁(chuǎn)【答案】 D【考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A项,蜷卧:quán wò;B项,腈纶:jīnglún;C项,棱角:léng jiǎo。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A. 衰竭皱褶蜿蜒历历在目B. 墩实烁烁懈怠浩浩苍苍C. 豁然磅礴瞭阔精雕细刻D. 砾石静穆挪动穿流不息【答案】A【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声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解析】【分析】错误改正为:B项,敦实;C项,辽阔;D项,川流不息。

A项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后习题一、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理清文章的脉络,复述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所见所感。

参考答案:作者循行程写了两天的活动,其中以第一天的见闻为主。

第一天,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一行人从安营在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到驶过冰河,最后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作者看到了它的高峻雄壮、变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作者看到了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作者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特别是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发现其晶莹纯美,闪闪生光。

第二天,作者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随着行踪和景物的变化,作者“所感”也发生着变化。

远眺雪山时,感到雄伟和神秘;张望冰峰和冰河,感叹造物主的创造力;身处冰窟,感慨自然永恒的存在和漫长的变化;倾听水声,想象即将演绎出的长江的故事。

二、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略写时一笔带过,详写时细致刻画。

作者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详细描写冰体形态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

作者在描写冰塔林时非常注意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

如对冰窟和冰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到洪荒之始,感叹于自然的永恒。

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虽然以“写形”为主,却很少对其形态做过细的描写,而是用精短、准确、形象性强的词语连续带过,很好地表现了冰体形状多得令人目不暇接,同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主客观融为一体。

这样的写法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文章独特的韵味。

三、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冬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基础过关练-《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积累与运用(共5题,共16分)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各拉丹冬峰东南阳坡溶雪处luǒ( )露出大山lí( )黑的骨骼,有如刀削( )一般,令人炫晕。

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yì yì( )( )烁烁,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改为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是琼瑶仙境,的晶莹和洁白。

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____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____。

A.肃穆永恒漫不经心懈怠
B.静穆永恒漫不经心懈怠
C.肃穆永远随心所欲停歇
D.静穆永远随心所欲停歇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条商业街热闹非凡,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爱挖一口井,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

②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

③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没有人能够阻挡。

④一旦心中有爱,那么无论多么尘世繁杂,心灵上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A.“源泉”是名词,“神奇”是形容词,“一口井”、“成就梦想”都是偏正短语。

B.“你就找到了使自己幸福的源泉。

”这个句子中,“幸福”作状语。

C.“与其说梦想成就爱,不如说爱成就梦想。

”这是表示选择关系的复句。

D.第④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繁杂”改为“繁多”。

5.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

②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

③我就更不在话下了。

④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

⑤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正确的顺序是: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5分)
1.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班级举行以“大众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过去大部分旅游都属于景色观光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少有文化型、体验型旅游。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游学、文化旅游、生态养生旅游、乡村海岛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______
(2)
在“学生旅游利弊谈”辩论赛中,正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学生旅游弊大于利”,你支持哪方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