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步伐不一致为哪般?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步伐不一致为哪般?血常规报告单中会出现全血细胞计数 (CBC),临床医生可通过这一数据了解血液中的细胞类型和数量,CBC可以提供受检血液中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具体数值,其中就包括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
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的定义1.红细胞是指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并能携带氧气至机体的细胞,因此又被称为红血球(RBC)。
血液呈红色是由于其中存在血红蛋白所致。
2.血红蛋白 (Hb)是红血球中的一种蛋白质分子,这是一种携带氧气并能是血液呈现红色的分子。
血红蛋白浓度的参考值根据受检者的性别存在一定差异:男性约为13 -18 克/分升(g/dL),女性约为 12 -16g/dL。
3.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压积是指红血球体积与全血体积的比例,包括%或体积分数。
红细胞压积的参考值根据受检者的性别存在一定差异:男性 39%-54%,女性 36%-48%。
4.红血球计数红血清计数是指一定体积的血液中红血球的数量,参考数值为420万细胞/mm3 -590万细胞/mm3之间。
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1.红细胞(RBC)计数受检者红细胞计数增加可分为生理性增加和病理性增加:通常生理性增加大多呈现在新生儿、高原居住者、剧烈的体力劳动者及妊娠中、晚期妇女。
病理性增加说明受检者可能存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例如慢性肺脏疾病、脱水、烧伤等。
红细胞计数减少说明受检者存在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等情况。
2.红细胞压积(HCT)受检者红细胞压积计数增高说明可能存在脱水或患有红细胞增多症。
数值降低说明可能存在贫血,但贫血程度与红细胞不一定平行,有助于贫血的分型。
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量、红细胞计数的关系1.受检者的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技术将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然后将红细胞完全压实在温氏管的低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并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定量

四. 注意事项
1.KCN为剧毒药品,防污染。 2.HiCN转化液不能存于塑料瓶中。
否则CN-下降,结果偏低。 3.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校正并使用
配套的比色杯。 4.标准曲线或K值应定期校正。
HiCN法 参考方法
优点:操作简便;显色快,结果稳定。 缺点:氰化钾有剧毒;
高白细胞或高球蛋白血症等可致浑浊; HbCO转化慢。
四. 方法 1.小试管加RBC稀释液2.0ml。 2.采血,取血10ul。 3.擦去管外的血,轻吹入试管底部,
再清洗吸管2~3次,立即混匀。 4.混匀后充入计数室,静置3~5 min,
高倍镜下计数。
充液位置 充液位置
为 红 细 胞 计 数 区 域
压线细胞的计数原则: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
( RBC )
二、应用
常用于白细胞分类计数、网织红细胞 计数和点彩红细胞计数等。
骨髓造血干细胞 Epo 红系祖细胞
原红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网织红 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HGB) 血细胞比容测定(Hct,HCT,Ht,PCV)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RET) 点彩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大量失血尚未补液前:
红细胞总量减少,但RBC和Hb测定值不能反映。
水潴留:
红细胞总量未减少,但RBC和Hb测定值显示减少。
脱水:
红细胞总量未减少,但RBC和Hb测定值显示其 增多,如贫血时则可掩盖贫血。
1.Hayem红细胞稀释液各成分有什么作用? 2.改良Neubauer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内每一中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冷凝集是在体外高度浓缩的红细胞聚集体,在进行红细胞计数和测定红细胞参数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主要的影响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
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冷凝集标本中高度聚集的红细胞会导致计数的偏低,因为聚集体中红细胞的数目较多。
除此之外,冷凝集还会导致压积偏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红细胞计数结果。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促进红细胞的均一分布,以获得准确的红细胞计数结果。
血红蛋白测定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血红蛋白测定结果的偏低,因为聚集的红细胞会占据更大的体积,使得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降低。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离心等方式使冷凝集散开,让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红蛋白测定结果。
红细胞体积分析是指测定红细胞的体积分布,主要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参数。
冷凝集标本中红细胞的聚集会导致红细胞的体积测定结果产生偏差,并且会影响红细胞参数的准确性。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将冷凝集标本稀释,使得红细胞分散均匀,以减少聚集现象,从而获得准确的红细胞体积分析结果。
此外,冷凝集标本还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造成细胞形态的改变,使得判读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离心等方法,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形态正常。
总结而言,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体积测定的偏差。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通过离心、稀释等方式减少冷凝集的影响,使红细胞分散均匀,以获得准确的血细胞分析结果。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检查、血红蛋白测定

Hb的合成受激素的调节:Epo和雄激素。
▪ 注意事项:1. 如α-链或β-链合成障碍,使三种正常 血红蛋白比例异常,即各型地中海贫血;如多肽 链发生氨基酸置换、丢失、加长,称为血红蛋白 病。
2.病理情况下可出现硫化血红蛋白(SHb)。
(二)血红蛋白衍生物及其吸收光谱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
或= 100
×1012/L
【报告方式】
RBC(/L)= .
× 1012/L
【方法学评价】 1.手工显微镜法 2.血液分析仪法
为目前主要临床检验细胞计数方法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小。
【质量控制】 1.手工法 误差来源包括:标本、操作、器
HiN3法
血液分析仪法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1)原理:在Hb转化液中,除SHb外,Hb被高铁氰 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 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吸 收峰为λ540nm,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 L·mmol1 ·cm -1 。因此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红 蛋白总量(不含SHb)。
材、固有误差(计数域误差) 2.仪器法 严格按操作规程;定期作室内和室间质控。
【参考值】 男性 : (4.00-5.50) × 1012/L 女性 : (3.50-5.00) × 1012/L 新生儿:(6.00-7.00) × 1012/L
【校正】WBC>100×109/L时,需校正: 实际红细胞/L=所数细胞总数-白细胞数 (正常红细胞:白细胞=750:1, 可忽略白细胞的 影响)
【器材】 微量吸管,采血针,小试管,计数板,盖片,棉球, 显微镜。 【试剂】红细胞稀释液:任选一种 1.Hayem稀释液:氯化钠1.0g、硫酸钠(含10个结晶 水)5.0g,氯化高汞0.5g,蒸馏水加至200mL,过 滤后使用。 氯化钠---调节渗透浓度 硫酸钠---提高比重防止红细胞粘连 氯化高汞---防腐剂,有毒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方法】
1.红细胞计数用显微镜计数法;光电比浊法;自动血细胞计数法。
2.血红蛋白测定用目测比色法;氰化高铁法;自动血细胞仪。
【临床意义】
参考值: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指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
临床分相对性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脱水血浓缩)和绝对性红细胞增多(心肺疾患、慢性缺氧、肿瘤或肾脏疾患所致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减少①生理性减少(生理性贫血):见于妊娠、婴幼儿、老年人;②病理性减少(贫血):分轻、中、重、极度4级贫血;并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三大类。
3.红细胞形态学改变染色血涂片见红细胞大小、形态、胞浆着色及结构的异常改变,有助于推断贫血的病因。
红细胞的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红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红细胞的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等;3. 分析影响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1. 红细胞计数:利用红细胞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红细胞数量,进而计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2.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通过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计算血红蛋白浓度;3.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观察红细胞在渗透压差作用下发生膨胀破裂的现象,以评估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仪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板、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移液器、试管等;2. 试剂:RBC稀释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低渗盐溶液、生理盐水、抗凝剂等;3. 标本:外周血或抗凝血(EDTA抗凝)。
四、实验方法1. 红细胞计数:取一定量的抗凝血,用RBC稀释液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血液充入红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计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2. 血红蛋白测定:取一定量的抗凝血,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溶液进行测定,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血红蛋白浓度;3.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将抗凝血离心,取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观察红细胞在渗透压差作用下发生膨胀破裂的现象,记录开始溶血和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计数:实验组红细胞计数为(4.0±0.5)×10^12/L,对照组红细胞计数为(4.2±0.3)×10^12/L;2.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0)g/L,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为(140±8)g/L;3.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组开始溶血NaCl溶液浓度为3.5g/L,完全溶血NaCl溶液浓度为4.0g/L,对照组开始溶血NaCl溶液浓度为4.5g/L,完全溶血NaCl溶液浓度为5.0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1)RBC生成减少
红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
↓
原红细胞
↓
早幼红细胞
↓
中幼红细胞
↓
晚幼红细胞
↓
成熟红细胞
造血干细胞 增殖/分化异常
RBC生成调 节异常等
DNA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合成 /利用障碍
再障.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白血病
肾性贫血. 内分泌性贫血. 慢性疾病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 生理性贫血:
• 妊娠中晚期血浆容量增加血液稀释; •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 • 部分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
• 病理性贫血:
病因学分类(1)生成不足(2)破坏过多(3)丢失过多 形态学分类(1)正细胞性(2)大细胞性(3)小细胞性
骨髓增生程度分类(1)增生性(2)增生不良性
(2)RBC破坏增多
RBC破坏增多
RBC内在异常
RBC外在异常
膜缺酶陷缺生珠陷成蛋障白P碍N免H 疫机性械性化 物学 理感染 脾亢
(3)RBC丢失过多
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三)红细胞形态的异常改变
红细胞形态异常包括: ☆ 大小改变 ☆ 形态改变 ☆ 染色改变 ☆ 结构改变
☆ 红细胞形态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与Hb浓度、红细胞计数结合判断贫血
的病因,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正常红细胞形态
•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到为圆形, 大小较一致,直径6-9um,平均7.5um。染色后四周 桔红色,中央淡染。
(1)红细胞大小改变的临床意义
大小异常 主要临床意义 正常大小 健康人、再障、溶贫、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一.参考区间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呈正相关,它们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但血红蛋白在贫血
红细胞计数医学决定水平:高于6.8×10/L,应采取治疗措施;低于1.5×10/L应输血。
二.病理变化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称为贫血】
①.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缺铁、叶酸、维生素B12。
②.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失血,如外伤、溃疡、肿瘤等。
③.红细胞寿命缩短: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如脾功能亢进、蚕豆病。
④.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减少:如慢性肾疾病所致贫血。
⑤.造血功能障碍:鉴于某些药物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造血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
贫血、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
①.相对性增多: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体水分丢失过多。
血浆量减少所致。
这是暂时性增多,
只要适当补充水分,就能恢复正常。
②.绝对性增多:指血浆容量不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绝对值增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
性两种。
⑴.继发性红细胞生成增多:集体因长期缺氧,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
发绀型先天心脏病,肺气肿。
⑵.原发性红细胞生成增多:机体并不缺氧,无促红细胞分泌增加而红细胞数量持续增多,
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750<0.002
(4)棕色容器保存,稳定期长,40C下至少保存6年 (5)无菌试验(包括厌氧培养)阴性
(6)测定精度 <±0.1%
(7) 定值由指定多个参考实验室测定
• 废液处理
(1)按每升HiCN废液加次氯酸钠溶液40ml,充分混匀,敞开容器,
置室温3小时。 (2)用“84”消毒液40ml代替 (3)硷性硫酸亚铁悬液40m/每升HiCN废液
(四)方法学评价
Sahli法 • 操作简便,但误差较大。 • 不能转化生理或病理中全 部的Hb,对Hbco、Hbred 转化很慢或转化不完全. • Hb转化时间较长,5分钟 HiCN在540nm处吸收峰较宽,可用一 HiCN测定法 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 除SHb外,其余各种Hb均可很快地转 化为HiCN.
试剂:常用的Hb转化液为文齐氏液(见实习指导)
静置
操作:血液20ul+转化液5ml———比色
5分钟
计算: 64458 Hb(g/L)=测定吸光度(A)×————×251
44×1000
=A×367.7 • 64458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红蛋白平均分子量
• 44是1965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
红细胞计数与Hb测定
名称 红细胞计数 缩写 Rbc 英文全称 Red Blood Cell Hemoglobin
血红蛋白测定 Hb
一、红细胞基础理论
(一)RBC来源、生成、寿命及衰亡
红细胞系祖细胞 早幼、中幼和
(BFU-E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U-E)
骨髓造血干细胞 (CFU-S) 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on,EPO) 骨髓原红细胞
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周围血红细胞减少,即病理性贫 血其贫血的病因学分类见第9页“表2-1”
三、血红蛋白测定
(一)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改良沙利(Sahli)氏法
•托尔克维斯脱(Tallgvist)氏法
•光电比色法 •硫酸铜溶液比重法 •酸化(碱化)光电比色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SDS-Hb)测定 法
α2β2(成人主要 Hb,简称 HbA占 90%) α链(141AA)
珠蛋白
β链(146AA)
组合形式
α2δ2(成人次要 Hb, HbA2占 1~3%)
α2γ2(胎儿主要 Hb, HbF 占2%以 下)
二、红细胞计数
(一)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用已校 准的一次性微量采血管或Hb吸管,吸取全血20ul 加到3.8ml稀释液内混匀),滴入血细胞计数盘内, 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RBC数,经过 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晚幼各发育阶段
3~5次分裂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从骨髓益出至外周血的全过程约需5天时间 一个原红细胞最终可生成8~16个成熟红细胞 红细胞的生存时间为120天 珠蛋白 参与再造血 衰亡的RBC 铁 胆红素 , 参与胆红素代谢
(二) RBC的生理机能(见课件) (三)Hb的组成及结构
珠蛋白(含两对肽链) 血红蛋白 (Hb) 亚铁血红素(Fe+4个卟啉)
转化88%,10分钟转化95%
2小时才基本转化完毕。 • 终点反应不明显,比色过 程不易标准化。
般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
(二)试剂 枸橼酸钠(2Na3C6H5O7· 11H2O),3克 甲醛(40%) 1ml 以上溶解后加蒸馏水 100ml 此配方克服了传统的Hayem液的缺点。 (三)操作 见课件
(四)参考值 RBC(×1012/L) 男: 女: 4.0~5.5 3.5~5.0 Hb(g/L) 120~160 110~150
血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 血常规检查对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可以提供
许多重要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
要的基本内容。
品管理程序操作
• 若用分光光度计作精度定量测定,分光光度计的波 长和吸光度需校正,带宽应小于1nm,比色杯光径
1.00cm,允许误差为0.5%
定温度200C~250C。
(0.995~1.005cm),测
• HiCN 参考液的标准
(1)波峰540nm±1nm,波谷504~502nm (2)A540/A504应在1.59~1.63之间
的血红蛋白摩尔吸光度。 • 251是稀释倍数
(三)注意事项:
• 必须以HiCN法为标准,绘制标准曲线 • HiCN试剂不能贮存于塑料瓶中,应放40C冰箱 • 不能图工作方便不顾质量管理要求 • 遇到白细胞数过多或异常球蛋白增高的血标本,
HiCN比色液会出现浑浊,可离心取上清夜或向比色
液中加少许NaCL(约0.25g)或碳酸钾(0.1g) • 氰化钾是剧毒品,应妥善保管,配试剂时要按剧毒
新生儿: 6.0~7.0
170~200
(五)临床意义
升高:相对升高——与脱水有关(吐、泻、汗、尿、灼、
癌)
绝对升高——与乏氧有关 生理性(高原、胎儿、新生儿、运动、精神因素)
病理性(心肺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生理性降低——妊娠、婴幼儿、老年人 病理性降低——生成降低、原料不足、造血障碍、
丢失增多(失血)、破坏增多(溶血)
•碱羟高铁血红素(AHD-575)法 •上机分析
(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
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K3Fe(CN)6]氧 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再与氰离子(CN-) 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hemiglobin Cyanide,简称HiCN)。氰化高铁血 红蛋白在波长540nm处有吸收峰,可用校准 的高精度分光光度计进行直接定量测定。或 用HiCN参考液进行比色测定。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概述: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 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 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 常新陈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 血液系统疾病除直接累及血液外,也可以 影响全身组织器官,而各组织器官的病变 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学液发生变化,临 床上较多的检验项目是通过血液标本的检 验来了解机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