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社区治理网考作业2及参考答案-国开(甘肃)

社区治理网考作业2判断题1.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民间组织可以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这是由于民间组织介于政府与居民的中介地位决定的。
()3.市场失灵是指仅运用市场的手段(如竞争、效率等),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也能达到“帕雷托最优”。
()4. 第三部门是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种社会组织,其性质主要为“非政府性”和“营利性”。
()5. 当代传统社会是指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着的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时的那些社会形态,其中既有传统的势力发挥影响,也有现代力量进行渗透和引诱。
()6. 社区行动策略是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弱势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对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
()7. 非营利组织具有非正规性、志愿性、官方性、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治性的特征。
()8. 社区治理的主体是非营利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他们是社区建设的三大主体支柱X9. 虽然街居体系承担了原来单位外移的职能以及新出现新增加的工作任务,但街居的权力却依旧十分有限。
()10.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中因决策失误而不能达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者达到目标,但效率低下,代价昂贵,导致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或者达到预期目标,效率也较高,但产生了种种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
()单项选择题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2.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
A.街进办事处的派出机构B.城市基层群众性居民组织C.城市群众性社会团体D.城市最基层政权形式3. 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
和谐社会建构中的民间社会组织及其社会政策

那么 , 怎样才能科学把握社会组织 、 民问社会组织 的概 念呢?笔者以为 , 社会组织是不 同于 国家机器 、 市场组织的
5 7
维普资讯
和 谐 社 会 建构 中 的 民间 社 会 组 织及 其 社 会 政 策
营 利 的性 质 。 活 动 范 围 在 于政 治 领 域 和 社 会 领域 , 及 为 其 以
天。
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和慈善机构等。 “ 非营利组织”是从英语 N n Po t ra i t n 翻译 o — r gnz i s i fO ao 而来 的 , 简称 N O, P 对应 的是 营利性组织 ( 企业及其他逐 利 机 构) 强调的是与企业及其他逐利机构之 间的区别 , , 即非
单 向度 地思 考社 会 管 理 与社 会 治理 , 应 把 社 会 管 理 、 会 而 社
机构 , 具有 官有 及 官 办 ( 府 所 属 和 所办 ) 民有 及 民办 的性 政 、
质之分。 凡是 民有 和 民办 的 社会 组 织 , 然 皆 可概 称 为 民间 显
社会组织。为了进一 步说 明问题 , 首先需要厘清“ 非政府组 织” “ 、非营利组织” “ 、第三部 门” “ 、社会 团体” “ 、 民办 非企业
关 键 词 和 谐 社会 民 问社 会 组织 社会 政 策 选 择
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与社会转型的 当代中国 ,通 过民 间社会组织为城乡居 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提 供各 类社会服务 , 不仅具有 彰显 社会公正 、 社会平等 、 社会文 明 的价值意义 。 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重建与社会的关 系、 提高 党 的执政能力 、 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 、 维护社会的可持续稳 定、 提升 国家的软实力等 , 具有紧迫 的现实意义。 因此, 不能
从汶川抗震救灾看中国民间组织的作用及现状

从汶川抗震救灾看中国民间组织的作用及现状目前在我国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突发性危机频发,如何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危机,从这次汶川抗震救灾,我们认识到,除了政府这一主体之外,民间组织在这期间也是一个很积极、很重要的主体,他们在整个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了我国民间组织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
标签:汶川;抗震救灾;民间组织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迅速发展,而经济和社会又没有完全转型的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样的时期,正是我国各方面危机频发时期,这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危机考验了一个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我们国家应对和处理危机就带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型。
当然这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当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发生时,是不是主要靠政府的救助就可以呢,也就是说抗震救灾的主体是不是只有政府一个?通过这次汶川抗震救灾我们看到了,在这种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当中,完全靠政府是不够的。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很令人振奋的现象,那就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间组织的身影,像在北京,自然之友、绿色和平、绿家园志愿者等在地震次日就联合发起了一个叫做“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的NGO抗震救灾行动,号召公众为救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天内便有来自北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陕西等地的近30家NGO加入。
可见,在抗震救灾中,除了政府这一个主体之外,民间组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体。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们发挥了弥补政府缺陷的作用,很好地配合了政府的抗震救灾活动。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民间组织的作用:第一,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集结,第一时间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民间组织管理

民间组织管理指的是对各种非政府组织及其活动的管理和监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由于其独立、自主的特点,民间组织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部分。
一、民间组织现状分析在中国,民间组织的范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慈善机构、非营利机构等等。
随着社会的变化,其数量逐年增加,但管理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尤其是一些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的出现,使的难度更大。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组织,既保证其活动合法合规,又不影响其独立性和自主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的重要性民间组织是实现社会公益的重要力量,管理得当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首先,民间组织可以为政府提供补充和延伸的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环保等等。
其次,民间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声音,传递社会和群众的呼声和需求。
最后,民间组织还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公民的素养和参与度,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的主要问题在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 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体制相对分散,各地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不一,导致了管理上的困难和不足。
2. 管理手段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组织和新型活动层出不穷,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
3. 管理者素质不高。
由于民间组织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素质。
但事实上,大多数地方管理者的素质并不高,导致了管理上的不顺畅和不到位。
4. 监管和评估不足。
民间组织的活动通常需要通过评估和监管来确保其合法性和公正性,但由于管理上的不足,评估和监管水平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四、的对策和建议为了更好地管理民间组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完善管理体制。
应当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规范其职责和权限,明确各部门的协作和相互配合,以确保民间组织的管理工作顺畅有效。
转型期我国民间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探析

j sie h o ilsr c u e it g ain b o mig a s ca tu t r t n b ng n ea t n b — tc ,t es ca tu t r n e r t y f r n o ilsr c u e wih a e in i tr ci e u o o
Ab ta t s r c .W ih a n r a i g d v r iy o o i ll e i h e i d o r n ii n ,t e e i a n r c — t n i c e sn i e st fs ca i n t e p ro f ta sto f h r s n u p e e d n e h le g o f o tn i e e t a ii n ls ca n e r to e t d c a ln e c n r n i g Ch n s r d to a o ili t g a i n,S h ti i n c s a y t o t ra O t a t s e e s r o f s e
T● J
西
X
沈 海 燕
( 江学 院 , 建 闽 福 福 州 3 0 0 ) 5 1 8
安 姐
U
建 m V
筑
rt
摘 要 : 着 转 型期 社 会 生 活 的 日益 多 元 化 , 国 社 会 整 合 方 式 面 临 着 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 切 需 要 建 立 新 的 随 我 迫 o 社 会 整合 机 制 。民 间 组 织 在 组 织 形 式 和价 值 取 向 等 方 面 的 优 势 , 其 能 够 在 促 进 社 会 整 合 方 面 发 挥 独 特 的 使
第3 O卷
第 4期
民间公共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其出路

民间公共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其出路伍娟【摘要】随着社会转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作调节、民间主动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在社会面前,民间公共组织作为主要的社会治理参与方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公共组织在社会救助、危机救援、社会治理、政策调节等方面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身份尴尬、资金匮乏、制度保障不全等现状,民间公共组织作为政府组织的最大补充力量需要政府治理、社会参与及其自身改革,方能更加规范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 a mode of social management comes out , which is led by the government , adjusted by the market and participated by the folk . As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social management , nongovernmental public organizations play an importent role and are irreplaceable in many fields , such as social assistance , crisis rescue , social management and policy adjustment . Because of the embarrassed status , lack of funds and shortage of institution , nongovernmental public organizations , as the largest added power to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 need governmental management , social participanting and their own reform to serve the social more normally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47-49)【关键词】民间公共组织;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作者】伍娟【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2.2对于民间组织或公共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早已有之,俞可平认为,民间组织指的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团,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相对独立性、自愿性、非政党性和非宗教性的特征[1]。
完善的民间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而无缓冲的余地。发展民间组织 ,就在国家与分散
的社 会成 员之 间形 成 了一个 中介 力 量 ,一方 面 ,民
间组织能够代表所属群体的利益下情上达 ;另一方 面 ,可 把党 和政 府 的方针 政策 上情 下 达 ,此 外 ,还 能进行不同群体 的利益协调和对话 。由此 ,民间组
和谐天水进程 中的作用。
一
、
民问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民间组织作 为一种 中间组织 形式 ,在现 代社会运行 中,特别 是在 我国社会转 型过程 中,
起 着其他 社会 组织所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 ,是政府和社会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对社会的 稳 定和发 展起 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 ,民间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的和 平与稳定是基础。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 ,民间组织能够起到 “ 稳压器” 减压阀” 的作用 。 、“
滑剂 、稀释剂 的作用 ,有效调解各方 ,平息 冲突。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 的社会 ,在多元化社会里 ,单靠 某种力量 ,即使是国家强制力量实行社会整合也是 不 可能 完全 实现 的 ,必须 借助 多种 社会 力量 ,才 能 实现社会整合。因此 ,必须改变传统的社会整合方 式, 充分发挥 民间组织在 多元 化社会 中的整合作 用。民间组织作 为连接政府与社会 的桥梁纽带 ,具
XI N Yi
(at Sho o inh i ncplCn ie ,Tasn 40 8 hn ) P r col f asu Mu i a omtte i h 7 11 .C ia y T i t n i
Ab a t Af r ar e : t e y igte ca a t n t tm o l og n ain , e esy dsu ssh w sn h rce a d f k f ok ra i t h r mc f z o h t s i se o a c
社会转型与民间教育公益团体的兴起

自2 0世纪 9 0年 代起 , 间组 织 随社会 转 型带 来 的机 会 , 以进 入 教 育 领 民 得 域发 挥作 用 , 它们 默默承 担 了许 多 政 府 、 场 等机 制 无 力 或无 意 承担 的教 育 发 市 展重 任 。但对 于它 们 的发 展 状况 、 会转 型价 值 及 面 临 的 问题 , 育 理 论 界 与 社 教 决策 层 尚未予 以正 视 。当然 , 本文 不 可能穷 尽 民间组 织 的教 育 改革 表 现及 其 对 于社 会转 型 的可 能影 响 , 未 涉 及无 数 资格 不 够 没 法 注册 、 同样 能 为 教 育 改 亦 但 革做 贡献 的草 根 团体 。本文 仅通 过考 察一 些 发展 相对 成 熟 的 民间 教育 组 织 , 探 讨如 何从 社会 转 型的角 度认 识 民间教 育 公 益 团体 兴 起 , 以及 如 何 让 这类 “ 体 具 的社 会力 量 ” 获得更 好 的发 展 , 成更 多有 利 于优 化 中 国社会 转 型 的教 育 改 革 形
文章 编 号 :" 196 (02 0 -081 17 —4 8 2 1 )406 — 6 0
近3 0年来 , 国家 改革 开放 推 动 的社 会转 型 已让 中 国社 会 的许 多 领域 都 发 生 了显 著变化 , 教育 也 不 例外 。对 于 社会 转 型 及 教 育领 域 的变 化 , 尤其 是 社 会 转 型 时期教 育改 革 的复杂 作用力 量 , 国教育 学界 自发起 “ 中 理论 本 土化 ” 验 以 实 来 已经做 了许 多探索 。从 代表 性成 果来 看 , 学界 关 注 的焦点 之 一乃 是社 会 转 型 期 间在教 育领 域起作 用 的社 会 力 量 , 推 出的诸 多新 的概 念 工具 和 理 论 框架 , 所 也确 实能触 及 影 响 中 国教 育 改 革 的种 种 社 会 力 量 及 其 可 能 引发 的 问题 : 鲁 从 洁、 叶澜 、 丁钢 提倡 “ 全球 化 ” , ¨ 考察 对 中国教 育构 成 巨大 冲击 与挑 战 的全 球 性经 济文 化力 量 , 到吴康 宁 、 靳玉 乐 等 提 出“ 会 基 础 ” “ 系 网络 ” “ 间力 社 、关 、民 量 ” “ 民社会 ” 概念 ]探 讨 转 型期 复 杂 的教 育 改 革驱 动 力 , 表 明 了这 、市 等 , 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2期V o l.27 N o.2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f Guangx i U n iversity(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2005年4月A p r.,2005α民间组织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谢 舜(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5)[摘 要] 社会转型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民间组织的发展是提高社会成员和社会事务组织化程度的根本途经。
民间组织的发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分工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运行的整体效能,而且,民间组织在改良原有的不良社会要素和培育新的社会要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民间组织的发展能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微观社会基础。
[关键词] 民间组织;社会转型;作用[中图分类号] C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8182(2005)022******* 以现代化为基本目标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内涵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化对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组织方式有相应的要求。
因而,社会转型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在社会组织层面上,社会转型就是从传统社会类型单一的组织体系向现代社会类型多样化的组织体系的根本转变。
试图用某种单一类型的组织把所有社会成员及其社会事务控制起来,这是传统社会在组织层面上的主要特征。
与之相反,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社会组织高度分化的社会,是一个组织类型多样化的社会。
与社会分工的发展相适应,只有通过社会组织的分化、多样化才能将社会成员和社会事务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政府组织的规模不能无限制地扩大的前提下,民间组织的发展是提高社会成员和社会事务组织化程度的唯一途经。
然而,“非政府领域”的组织化程度低,或者说民间组织发育不成熟,正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视角看,民间组织的发展不只是有利于重塑我国政府组织与企业、社会其他领域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政府组织与各类民间组织合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体系,也有利于加速改良原有的不良的社会要素和培育新的社会要素。
具体来说,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作用,至少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一、从社会结构的宏观层面看,在原有的社会要素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不扩大政府组织规模、不增加政府管理成本的约束前提下,民间组织的发展能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分工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运行的整体效能。
我国的社会组织总数低,民间组织的比例更低,组织类型和结构单一,这是我国社会转型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
据近期中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有关部门统计,至2004年一季度末,全国共登记社会团体只有14.3万个,全国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只有12.4万个。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事务复杂多样,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民间组织数量少、能力弱,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都要依赖政府组织,这必然会影响政府组织的运行效率,使得大量的公共事务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组织类型和结构单一、社会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合理,与政府组织对“非政府领域”的过度干预有直接关联。
政府组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干预,限制了民间组织的成长与成熟。
但是,在民间组织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一旦撤出它曾经控制的那些领域,这些领域内的社会活动就会失控。
如是,各种社会力量就要求政府继续干预社会各领域的具体运作。
我国各级政府的机构与职能反反复复地增增减减,可以说是与民间组织不发达、不成熟有直接关—59—α收稿日期:20041220作者简介:谢舜(1964),男,湖北浠水县人,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哲学博士。
系。
在政府组织以外,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曾经由政府组织来承担的社会职能。
社会转型要求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各类民间组织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
民间组织的成熟发展将会承担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而转移出来的一部分经济、社会职能,这一部分职能都是具体的、繁杂的。
由民间组织来承担这些经济、社会职能,就使政府从繁杂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宏观管理。
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化和微观调节功能的转移,可使政府的职能逐步合理化。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事务和社会成员的构成都很复杂、农业人口比例过大、地区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的社会,民间组织的发展可以在现有的政治、法律框架下,有序地形成高度自治的公共治理体系,也可以极大地节约社会管理成本。
近几年,人们开始认识到民间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了实现政府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分离,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扶持民间组织,鼓励其发展。
首先从立法上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规范民间组织的运作。
国务院于1998年年底正式发布实施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这标志着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其次,提供各种税制、投资等方面的优势政策来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例如:为了扶持民办的企业,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校办企业实施了增值税优惠、营业税优惠、企业所得税优惠几项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目前我国民间组织的发育还不成熟,其作用也有限,但在政府组织的引导下,在相关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下,民间组织是可以得到迅速发展并将在我国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从社会微观要素的层面来说,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客观上要求加速改良原有的不良的社会要素和培育新的社会要素;民间组织在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利、完善各种社会制度和规则、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等方面能够发挥政府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特定的自然环境、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社会成员)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构成了特定社会的基本要素。
社会要素的品质从社会的微观基础上决定着社会的基本形态。
社会转型不只是社会结构上的改变,一种新型社会的出现是与社会要素的改变相伴而生的,它内在地包含了原有社会要素的改良和新社会要素的培育。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问题。
人口问题(不是单纯地控制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人口素质)就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人口状况的改善是密切相关的。
民间组织在提高社会成员的劳动技能和生产能力,改善社会成员的教育、健康状况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民政部等政府组织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与我国经济生活市场化的转型和要求相适应,2002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各类民间经济协作组织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
笔者带队的调查组,于2004年7月至8月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玉林、柳州、河池、崇左等地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广西尤其是在广西农村,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协会,民众有组织(在相关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地参与市场竞争,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生活的有序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事实证明,单靠政府组织来解决中国几亿农民的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管理成本,既低效也不现实。
与经济生活市场化的转型和要求相适应的各类新型劳动者,主要是靠各类民间组织来加以培育。
不仅如此,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还有利于进一步培育社会成员作为公民的责任能力和自治能力。
公民社会中有责任能力和自治能力的个人需要社会有组织地培养,除了政府组织外,各类民间组织在培育公民的责任能力和自治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基层进行的各类自治活动(村民自治、社区自治等)已经取得实效(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村民自治就曾经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与社会转型的要求相适应的社会活动都是在政府组织的引导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下,主要是通过各类非政府组织来进行的。
通过这些活动,国民得到了责任能力和自治能力的培育,这些活动也是民众对民主管理的学习和演练。
社会转型不仅需要培育新型的社会成员,还必须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维护能够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这样的社会事务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需要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的参与,这不是单纯的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问题。
只有当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把保护环境作为自觉自愿的行动,我们才会真正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目前,绝大部分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是由世界各地的各类民间组织来承担的。
由于其广泛的志愿性,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政府组织无法替代。
人类社会不只是一个物质的系统,人类社会也—69—是一个被建构起来的庞大的规则体系。
社会转型意味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形态等一系列的社会规则体系的改变。
这种改变最终还是通过广大民众的要求或认同来实现的。
新的社会制度被建构的根本动力,在于民众的社会需求。
也只有当多数社会成员认同、遵守时,社会规则体系才有实际意义。
民间组织是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各种不同类型的民间组织既能够合法地、有序地表达不同群体的意愿,最能代表民众的各种各样的制度需求,民间组织的发展、成熟也有利于形成和扩大社会共识,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认同、接受新的社会规则,帮助政府扩大有效的制度供给。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伴随着组织方式上的革新。
社会要素的改变与这些要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即组织方式的改变是互动的。
新的社会要素的出现或旧的社会要素的改良都会对组织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大多数民间组织的出现源于人们在实际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中有某方面的自发性的合作要求。
民间组织的蓬勃发展,作为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也会为新的社会要素的出现或旧的社会要素的改良提供制度背景。
总之,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视角看,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成熟能够为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微观社会基础。
由于民间组织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大力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是形成分工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改良旧的社会要素和培育新的社会要素、推进我国公民社会形成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1] 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90.[2] W illiam B.W erther,J r.and Evan M.Bernan.T h irdSecto r M anagem en t[M].Geo rgetow n U n iversityP ress,2001.3.[3] 2004年第一季度民政事业统计简报[EB OL].h ttp:www.m .(责任编辑:胡春燕)(上接第90页)例,1999年,中国女性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4911%,女性从业人员占全部人员的比重为4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