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黔之驴》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黔之驴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你喜欢。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黔无驴,...《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
《黔之驴》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黔之驴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你喜欢。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题1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且噬己也:且:并且B.稍近益狎:益:渐渐,更C.驴不胜怒:胜:能承受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B.虎因喜因跳踉大?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无异者D.无敢哗者终不敢搏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黔之驴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A2.D3.C4.(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它)当作。
《黔之驴》阅读答案【优秀3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黔之驴》阅读答案【优秀3篇】在各个领域,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河中石兽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 ? ? ? ? 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⑴棹数小舟? ? ?棹:? ? ? ? ? ? ? ? ? ? ?⑵湮于沙上? ? ? ? 湮:? ? ? ? ? ?⑶庞然大物也? ? 庞然:? ? ? ? ? ? ? ? ?⑷尽其肉,乃去? ? ?去:? ? ? ? ?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蔽林间窥之? ? ? B.无案牍之劳形? ? ?C.大言数主之失? ? ?D.子之听夫志8.翻译。
(5分)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黔之驴阅读参考答案

黔之驴阅读参考答案黔之驴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①稍近益狎②尽其肉,乃去2翻译句子。
2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黔之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1益:更加; 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
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稍出近之稍:②以为且噬已也且:③驴不胜怒,蹄之蹄:④尽其肉,乃去去: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分成语:启示:黔之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19、①渐渐; ②将,将要; ③用蹄子踢; ④离开。
20、①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
②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2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黔之驴》阅读答案

《黔之驴》阅读答案了关于《黔之驴》原文及译和《黔之驴》,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黔之驴》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偷看 (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快乐,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8.读了,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
(2分)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展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8、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黔之驴》阅读习题及答案

《黔之驴》阅读习题及答案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习题。
黔之驴黔无驴,有坏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阅读习题一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蔽林间窥之 ( ) (2)稍出近之 ( )(3)以为且噬己也( ) (4)益习其声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2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句中省略的词语。
(3分)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进程。
(4分)虎见之————————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那么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繁复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分)参考答案1.(1)偷看 (2)渐渐(3)咬(4)逐渐或愈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快乐,盘算着驴的身手,心想:〝它的身手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要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黔之驴»阅读习题二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为且噬己也:且:并且B.稍近益狎:益:渐渐,更C.驴不胜怒:胜:能承受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B.虎因喜因跳踉大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觉无异者D.无敢哗者终不敢搏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D3.C4.(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它)当作。
(2)然而(老虎),走过去,觉得(它)也没有什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2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___ 憖憖___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黔之驴阅读理解答案

黔之驴阅读理解答案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存有好事者船载故曰。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驴不败怒,蹄之。
()(4)技止此耳。
()2、译者下面句子。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出含有“虎”字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用船(2)态度亲近而不庄严(3)用蹄子打(4)只、仅仅2、①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②老虎渐渐地跑出吻合它,很小心谨慎,不介绍它究竟存有多小本领。
3、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狐假虎威虎背熊腰4、强悍的东西严重不足惧怕,只要敢于斗争.擅于斗争,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悲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鹤,虎大骇,出走,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
上湮:
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
去去: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
失D.子之听夫志
8.翻译。
(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分)
9.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3分)
概
括:
相同原
理:
5.(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4分)⑴划船(答“船浆”分)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
7.(3分)C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
分)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
(2分,其中“鸣”、“骇”、“遁”,句意通顺各分)
9.(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
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
(没按要求句式作答的,前面项2分合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