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黔之驴》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篇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2)觉无异能者(3)驴不胜怒(4)计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3.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4.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5. 写出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6.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参考答案:1、(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2、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3、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4、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2分。

意对即可。

)5、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6.不设统一答案。

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

《黔之驴》阅读答案15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15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15篇《黔之驴》阅读答案15篇在各个领域,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黔之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黔之驴》阅读答案1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③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

(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

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

《黔之驴》练习及答案

《黔之驴》练习及答案

《黔之驴》练习及答案《黔之驴》练习一、常识填空: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 (人名),著有《》一书,他与同时代的 (人名)同列“唐宋八大家”。

二、注音:黔( )好( )窥( )慭( )骇( )遁( )噬( )狎( )倚( )胜( )踉( ) ( )三、注释: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 虎见之( ) (((蔽林间窥之( ) 莫相知( ) 远遁( ) (((觉无异能者( ) 益习其声( ) 益狎(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尽其肉( ) 乃去( ) ((四、译句: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3、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4、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5、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6、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7、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8、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9、驴不胜怒,蹄之。

10、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五、阅读理解:1、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虎见驴 ?虎 ? 驴?虎 ? 驴?虎 ? 驴; 梳理本文老虎的心理变化: ? ?恐惧 ? ?2、从第二段可以看出,老虎对驴的认识和态度是有个过程的。

驴给老虎的第一个印象是,以为神;第二个印象是,因而“ ”、“ ”、“ ”,说明老虎对驴的害怕程度加深了;第三个印象是,一个“ ”字,说明老虎对驴的认识已开始由表及里了,一个“ ”字,说明老虎对驴已由害怕变为适应了。

驴的“ ”,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因而使老虎知其“ ”。

3、柳宗元写这则寓言故事,旨在讽刺当时的人物。

现在我们常用“黔之驴”比喻那些的人;用“黔驴之技”形容 ;用“黔驴技穷”形容。

4、这则寓言故事能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从虎最终吃掉驴的情节看,旨在告诉人们。

5、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 6、从文中描写老虎的心理、动作的语句中,选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题)《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文言文阅读题之驴》,完成小题。

(16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断其喉,尽其肉,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

(2分)【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4分)成语:启示:答案【小题1】略【小题1】C【小题1】略【小题1】以为神技止此耳【小题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

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黔之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答案:8、(1分)柳宗元(1分)《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任选一篇即可)9、(3分)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0、(3分)A《黔之驴》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黔之驴》(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黔之驴》(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黔之驴》(含题目和答案)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1)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XXX,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朝代)的(填姓名)(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0.文中,驴的技俩除了□和□之外,别无所长,因此,后人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本事有限且拙劣。

(3分)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2)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感觉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XXX,莫相知。

异日,驴一鸣,XXX,远遁;感觉且噬己也,甚恐。

然来往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初中文言文考前演练(3)黔之驴XXX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XXX,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黔之驴阅读题及答案

黔之驴阅读题及答案

黔之驴阅读题及答案黔之驴阅读题及答案【原文】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问题】5.(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A.船载以入(用船)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个庞然大物。

B.蔽林间窥之(偷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益习其声(渐渐,更)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6.(3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

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参考答案】5.B(老虎渐渐走出树林,靠近驴,小心谨慎地,不了解驴是什么东西)(3分)6.C(曲解文意。

实力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不是更应该重视“外形、声势”)(3分)。

《黔之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黔之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
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2分)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9.(3分)(虎)躲在树林间偷看它,渐渐地出来靠近它
10.(3分)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 ) 好.事者( ) 庞.然大物( ) 远遁.
( ) 窥.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
己也( ) 慭慭..然( ) 虎大骇.( ) 荡倚.( )冲冒 益狎.( ) 大阚.
( ) 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 ) 憖憖..然(小心谨慎 ) 他.日(另外 ) 虎大骇.
( 害怕 )
益.习其声( 渐渐 ) 驴不胜.怒( 忍受 ) 计.之曰( 考虑 ) 技.
止此耳(本领 )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用船 ) 至则无可用(则: 却 )
稍出近之(稍: ) 虎大骇,远遁(遁:逃走)
以为且噬已也(且: 将 ) 益习其声(益: )
益狎(狎: 亲近而不庄重 ) 技止此耳(止: )
乃去(乃: 才 )
蔽林间窥.之( 偷看 ) 以为且噬.己也( 咬 ) 蹄.
之( 用蹄子踢 )
三、一词多义
① 然: A.庞然大物( ) B.然往来视之( )
② 因: A.虎因喜( ) B.因跳踉大阚( )
③ 去: A.乃去( ) B.西蜀之去南海( )
④ 耳: A.技止此耳( ) B.无丝竹之乱耳( )
(5)以为: A.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 ) B.以为且噬己也( )
(6)之: A.黔之驴 ( ) B. 虎见之 ( )
8、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蔽林间窥之
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

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
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⑷于是跳起来大
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 、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C 、“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D 、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 、孔子云:“何陋之有”?
C 、虎因喜,计之曰
D 、稍出近之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B B B
六、文章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⑵
⑴庞然大物⑵黔驴技穷
2、本文可以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慭慭然大骇甚恐益狎因喜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5、(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做事要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方能成功。

(3)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考察到试探地完整的实践过程。

4、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
(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5、用原文句子在下面空格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6、请运用“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三个成语简洁的概括本文内容
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7、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

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
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8、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

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9、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驴: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
愚蠢无能机智勇敢
10、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11、分析说明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无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12、细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

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

“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1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