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 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 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 再转,转转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 外。然则天下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 石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 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 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 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 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 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 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 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 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 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 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滦阳续录 三》)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 __ 乙文: __ 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 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 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 的,所以画错了。(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 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 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

《河中石兽》最全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最全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一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址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仃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仃苴反激之力必于仃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英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英一,不知苴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7”标岀下而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貝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卜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_____ ②棹数小舟,曳铁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是非木柿,岂能为眾涨携之去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英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河中石兽》最新最全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最新最全比较阅读精练4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4篇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__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________③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黔之驴 阅读答案

黔之驴 阅读答案

黔之驴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黔之驴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黔之驴古诗阅读答案

黔之驴古诗阅读答案

黔之驴古诗阅读答案在语文考试中,占分最高的两大模块就是作文和阅读,往往这两点也是影响孩子能不能拿到高分的关键。

下面是xx整理的黔之驴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黔之驴古诗阅读答案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阅读题目(一):1.(1)偷看(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 (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黔之驴》阅读答案:6、(1)受到惊吓(2)本领(3)禁得住(4)盘算(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8、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黔之驴》阅读答案

《黔之驴》阅读答案

《黔之驴》阅读答案了关于《黔之驴》原文及译和《黔之驴》,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黔之驴》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1)偷看 (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

答对两个给1分。

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快乐,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3分,对1处1分。

)4.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解释以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8.读了,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

(2分)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展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8、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4课《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精练一、(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甲)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上湮: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去去:3.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失D.子之听夫志4.翻译。

(5分)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分)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3分)概括:相同原理: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

(29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黔之驴》阅读精选(附答案)-最新范文

《黔之驴》阅读精选(附答案)-最新范文

《黔之驴》阅读精选(附答案)篇一:《黔之驴》中考阅读练习(延伸、有)《黔之驴》中考阅读练习(有拓展、有答案)(一)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a,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2.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

这个句子是(2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文:(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译文: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

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答:(二)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

(10分)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上湮:
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去去: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B.无案牍之劳形 C.大言数主之失 D.子之听夫志
8.翻译。

(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分)
9.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3分)
概括:
相同原理:
5.(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4分)⑴划船(答“船浆”0.5分)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
7.(3分)C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0.5分)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

(2分,其中“鸣”、“骇”、“遁”,句意通顺各0.5分)
9.(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不知“反激之力”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

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

(没按要求句式作答的,前面项2分合扣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