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易错题及其深度分析

合集下载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辨析(4大陷阱)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辨析(4大陷阱)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辨析(4大陷阱)含答案易错点01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辨析目录01 易错陷阱(4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有氧呼吸≠有线粒体【易错点提醒二】原生生物≠原核生物【易错点提醒三】没有细胞核≠原核生物【易错点提醒四】带“菌”≠细菌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不一定有线粒体。

【分析】例如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其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易错陷阱2: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

【分析】原生生物是指低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易错陷阱3: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原核细胞。

【分析】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虽无细胞核,但属于真核细胞。

易错陷阱4:名称中带“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细菌。

【分析】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

【易错点提醒一】有氧呼吸≠有线粒体【例1】(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肉细胞中的ATP均源于光能的直接转化B.供氧不足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中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C.蓝细菌没有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ATPD.供氧充足时,真核生物在线粒体外膜上氧化[H]产生大量ATP【变式1-1】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光合作用一定发生在叶绿体中②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肽链在核糖体上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相应的功能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核糖体的形成一定与核仁有关A.4个B.3个C.1个D.0个【变式1-2】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电子传递链,在电子传递过程中,H+转运至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膜间隙中,形成H+梯度。

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汇总及答题方法全总结

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汇总及答题方法全总结

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汇总及答题方法大全【范例02】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DNA分子不与蛋白质结合C.其核外物质没有核膜包被着D.其细胞质内只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错题分析】错选原因是认为蓝藻是藻类是真核生物,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但由于光合作用有关的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没有叶绿体,仅有十分简单的光合作用结构装置。

【正确答案】本题正确答案是A【变式练习】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蓝藻有叶绿体,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没有染色体,所以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C.蓝藻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变异来源主要是基因突变。

D.蓝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生产者。

【范例03】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A.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B.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C.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细胞器D.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有膜细胞器【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

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成熟后,已经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其他的细胞器。

用这样的细胞获得的是较纯净的细胞膜,没有细胞核核膜以及其他膜性细胞器的干扰。

【正确答案】本题正确答案是C【变式练习】下列生物的细胞结构与酵母菌最相似的是()A. 人的成熟红细胞B. 小麦的根尖分生区细胞C. 大肠杆菌D. 老鼠的胰岛B细胞【范例04】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含量,结2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植株比乙值株固定CO的能力强2B.0~20min 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强C.0~25min 期间乙植株释放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D.30~45min 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错题分析】本题容易错选成C,原因是在读图的过程中,发现甲、乙的趋势都是发现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在减少,认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且随着时间会加强。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易错点提醒二】杂交瘤细胞≠分泌所需抗体【易错点提醒三】卵子受精≠受精完成【易错点提醒四】受体细胞有抗性≠导入重组DNA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可获得抗毒苗【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获得的是脱毒苗,没有抗病毒的能力不是抗毒苗(基因工程可得到)。

易错陷阱2: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分泌所需的抗体【分析】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分泌所需抗体。

易错陷阱3:卵子受精就代表受精作用完成【分析】形成两个极体代表卵子受精,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易错陷阱4:受体细胞表现抗性就表示导入重组DNA【分析】受体细胞表现抗性也有可能导入空载体。

【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例1】甘薯由于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故越来越被人们喜爱。

但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同时又是同源六倍体,具有自交不育和杂交不亲和性,这使甘薯生产和育种存在诸多常规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

下列相关操作不合理的是()A.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种苗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C.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克服杂交不亲和,可以充分利用遗传资源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变式1-1】下列实例培育过程中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制造人工种子②培育抗盐转基因植物③培育抗病毒转基因烟草④培育单倍体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变式1-2】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生物学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生物学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学生们在备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题。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生物学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生物学。

一、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生物学中的重要考点。

下面是一些生物学易错题的解析。

1. 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以下几种说法,请判断正确与否,并给出理由。

a) 核内含有基因,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正确。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通过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b) 核膜具有通透性,可以使溶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自由交换。

—错误。

核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允许特定物质通过。

c) 核仁是细胞核的外围部分,没有细胞器的功能。

—错误。

核仁是细胞核中的一个小团块,参与核糖体的形成,具有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2.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a) 有丝分裂是有线粒体分裂的过程。

—错误。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的分裂过程,与线粒体无关。

b) 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正确。

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

c) 水藻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纺锤体的形成。

—错误。

水藻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纺锤体的形成。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生物学中的重要考点。

下面是一些遗传学易错题的解析。

1.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个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相对独立的因子决定的。

—错误。

个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相互作用的因子决定。

b) 两个个体杂交时,如果纯合子的性状表现在杂合子的后代中,则该因子是显性的。

—正确。

c) 隐性基因表现在后代中,只有在杂合子的状态才能表现出来。

—错误。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的状态才能表现出来。

2. 关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正确。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4 群落常见的四个理解误区(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4 群落常见的四个理解误区(解析版)

易错点14群落常见的“四个”理解误区目录01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共同生活≠互利共生【易错点提醒二】垂直分布≠垂直结构【易错点提醒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易错点提醒四】优势取代≠取而代之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就一定是互利共生关系【分析】共同生活,对双方都有利可能是原始合作或互利共生。

原始合作的双方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而互利共生的双方分开后出现两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常生活。

易错陷阱2: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分析】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群落)分布不同。

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而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配置情况。

易错陷阱3: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都是种间竞争关系【分析】生物之间的竞争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为种间竞争,同种生物的生存斗争是种内竞争。

易错陷阱4:群落到森林阶段找不到灌木、草本植物【分析】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能(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易错点提醒一】共同生活≠互利共生【例1】(2023·广东湛江·统考三模)在海底,海葵主要吃小鱼和小虾。

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

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葵和寄居蟹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B.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C.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上述信息表明海葵和寄居蟹并不会从对方身上获取营养,只是生活在一起,且这种方式对双方均有利,属于原始合作关系,A错误;食物是影响寄居蟹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即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问题,C正确;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D 正确。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9 基因表达的三个理解误区(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09 基因表达的三个理解误区(解析版)

A.制备了染色体样品,在混合操作之前去除了样品中的 RNA 分子,去除 RNA 分 子的目的是防止 RNA 分子与染色体 DNA 的 W 基因片段发生杂交 B.漂洗的目的洗去未杂交的 DNA 片段甲,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 C.制备 32P 标记的 DNA 片段甲时,所用 dATP 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 32P D.如果用该实验操作方法对某动物细胞内某基因的 mRNA 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 程中用 DNA 酶去除了样品中的 DNA 【答案】B 【解析】为了防止 RNA 与 DNA 片段甲碱基互补配对,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因此以细胞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样品时,在混合操作之前应去除样品中的 RNA 分子, A 正确;漂洗的目的是去除未杂交目标基因杂交和 DNA 片段甲,以便后续的放射性 检测,B 错误;dATP 去掉后面的两个磷酸基团即为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因此制 备 DNA 片段甲时,所用 dATP 的α位磷酸基团中的磷必须是 32P,但是β位和γ位 磷酸基团中的磷不一定要是 32P,C 正确;如果用该实验操作方法对某动物细胞内 某基因的 mRNA 进行了检测,在实验过程中用 DNA 酶去除了样品中的 DNA,以防 DNA 与 W 配对,D 正确。 【易错点提醒二】表型改变≠碱基序列改变
A.可通过检测有无放射性及其强弱的方法判断子代 DNA 是否被标记 B.根据子一代的结果即可区分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 C.DNA 复制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多种酶参与
D.分裂 4 次形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有 1/16 不含 14N 【答案】A 【解析】15N 没有放射性,本实验根据 14N 和 15N 具有不同密度,利用密度梯度离心 的方法区分不同的 DNA,A 错误;大肠杆菌繁殖一代,若为半保留复制,将得到两 个均含 15N 的子一代 DNA,若为全保留复制,将得到 1 个含 15N 和一个不含 15N 的子 一代 DNA,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即可区分,B 正确;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催化 DNA 双链打开)、DNA 聚合酶(催化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形成的子代 DNA 上)等多种酶的参与,C 正确;分裂 4 次形成 16 个 DNA 分子,共 32 条脱氧核苷酸 链,其中有 2 条不含 14N,占 1/16,D 正确。 【变式 1-2】中国南瓜曲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环状 DNA 分子,下图为该病毒 DNA 的复制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易错点提醒二】单细胞蛋白≠蛋白质【易错点提醒三】透明圈≠抑菌圈【易错点提醒四】显微镜直接计数≠稀释涂布平板计数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的过程才称为发酵【分析】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易错陷阱2:单细胞蛋白就是一种蛋白质【分析】单细胞蛋白是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易错陷阱3:微生物能在该培养条件生长就会出现抑菌圈【分析】透明圈是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某种物质被分解后,培养基所呈现出的透明部分。

通过计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确定菌体的分解能力强弱。

抑菌圈是菌体产生的某种物质抑制了培养基中原涂布菌株的生长,而在菌落周围形成的不长菌的区域,通过计算抑菌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辨明抑菌能力的强弱。

易错陷阱4:显微镜直接计数就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间接计数法或活菌计数法。

【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例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都是异养生物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制作果酒、果醋过程中所需温度较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变式1-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B.发酵时微生物进行的都是有氧呼吸C.发酵前要高温灭菌,目的是消除杂菌D.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能产生二氧化碳【变式1-2】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

生物易错题整理与分析

生物易错题整理与分析

生物易错题整理与分析
生物是升学考试中的必修科目,常常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在复备考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题,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和整理。

下面对生物易错题进行整理和分析。

分类
生物易错题主要包含三类:
1. 理论性易错题:对生物概念的理解不深刻,知识点掌握不充分,或者没有把握解题思路。

2. 计算题易错题:没有注意计算单位或小数点,运算符使用错误等。

3. 综合应用易错题:需要将生物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这类题目比较难,考试中常会出现该类型题。

原因分析
造成生物易错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生物知识点深度广度大,考生对生物知识点的掌握还需要加强,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 生物知识点和应用场景相结合的题目较难,需要考生综合应用记忆的生物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做综合应用题目进行练,从而培养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应对题目的能力。

3. 生物题目需要考生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断能力,因此考生平时需要注重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断能力。

整理应对
针对生物易错题,考生应该有以下整理方法:
1. 注意生物知识点的掌握,加强理解力和记忆力。

2. 针对计算题,做题之前仔细阅读题干,确定单位、小数点、运算符使用无误。

3. 针对综合应用易错题,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综合应用题,培养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生物易错题需要考生平时多做题,加强生物理论知识和
实际应用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生物考试,并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易错题深度分析一、审题不清例如: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脱氧核苷酸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核苷酸学生错选:C 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但题干问得是DNA分子在初步水解后的产物,因此正确答案是B。

[变式1]:由DNA分子蕴藏的信息所支配合成的RNA在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碱基,磷酸学生错选:C 分析: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DNA和RNA的不同点之一是组成核苷酸的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脱氧核糖,而组成RNA的核苷酸中,五碳糖为核糖,因此,正确答案是D,而学生选错的原因在于没有看清到底是DNA的水解还是RNA的水解。

8个细胞,可以判断该受精卵已分裂的次数是()A.1次B.2次C.3次D.4次学生错选:C 分析本题看似容易,但错误率极高,许多学生没有看到“球状胚体”,它是由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顶细胞”发育,所以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对于球状胚体的发育应该算数。

正确答案是D。

二、概念不清例如: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所含的DNA分子()A、等于46B、大于46C、小于46D、无法判断学生错选:A 分析:许多同学对DNA、染色体的概念没有搞清,错误地认为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人的不同种类的组织细胞均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得到的,所以DNA分子都应等于46,选A项.我们知道人体细胞中的DNA分子绝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参与形成了染色体,此外在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DNA分子,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变式1]:人体心肌细胞的细胞核中所含的DNA()A、等于46B、大于46C、小于46D、无法判断学生错选:B 分析:人体心肌细胞的细胞核中,其范围已排除线粒体中少量DNA分子,所以染色体应等于46,故选A项.[变式2]:一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A.23种B.24种C.46种D.92种学生错选:D 分析:由于学生侧重于题干中的“体细胞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易误选D。

而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中,由于X、Y是异型同源染色体,故应选B。

[变式3]: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数为()A、23个B、23-26个C、大于46个D、46个学生错选:D 分析:C.考学生的习惯思维.三、受已有知识的影响例如:盛花期的连续暴雨影响了番茄的正常授粉。

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硼肥B.追施氮肥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D.以上均不可取学生错选:A分析:缺硼影响花药、花丝的形成,这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但题干是因为连续暴雨,而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故应选C。

[变式1]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就是平时我们吃的“瓜子”。

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了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授粉。

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均未受影响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学生错选:A 分析:本题的陷阱就是生长素的功能之一: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很容易错选A。

生长素虽然能促进果实发育,但无法促进种子的形成。

选B。

[变式2] 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开花,为了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A、喷施B肥B、喷施N肥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D、没有补救办法学生错选:C 分析:注意关键是油菜收获的器官是种子。

应选D收获种子的有 : 油菜种子(油作物) 向日葵种子(瓜子)四、受干扰因素的影响例如: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只有胰岛素基因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学生错选:D 分析:很多同学认为胰岛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的基因,其原因是胰岛细胞不能产生血红蛋白.实际上,题目中“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一个干扰因素,在人的胰岛细胞中,应含有人的全部核基因,不同类型的细胞参与表达的基因不同,即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正确答案为C.[变式]: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活性为pH=1.8,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学生错选:C 分析:受已知条件“胃蛋白酶活性的最适活性为pH=1.8”干扰,学生常错选C。

但pH值过高会使酶的活性丧失,且具不可恢复性,所以正确答案为B。

五、应用不畅,思维面狭窄。

例如:500克黄豆制成2500克黄豆芽,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是()A.增多B.减少 C.不增加也不减少D.以上都不对学生错选:A 分析:很多学生仅从数据上看,认为有机物增加了,但黄豆在此发芽过程中,只是消耗有机物,增加的是黄豆芽的湿重。

正确答案:B[变式1]: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

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

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学生错选:D分析:学生在明确了种子萌发过程中只是消耗有机物后,看到这道题很高兴,非常确认的选择了D,这是明显的应用不畅,思维面狭窄,没有注意到“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能进行光合作用。

正确选A。

[变式2]: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的细胞是()A.卵细胞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 ---(含有和性细胞数目相同的DNA)C.胚细胞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学生错选:A 分析:很多同学熟悉减数分裂和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还记得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而不假思索地选了A项.事实上,课本中在讲分离定律时,考虑的是二倍体生物,所以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时,就没有等位基因了.但如果考虑多倍体生物,卵细胞和精子中就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了,因而也就含有等位基因.由这样的配子直接发育成的单倍体也含有等位基因.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六、理论解释实际,迁移能力运用较弱例如:在南京生长的短日照植物春小麦移至哈尔滨种植,则其生长和开花情况及产量将会是A.生长和开花情况与种植在南京时相同产量不变B.生长期缩短,开花期提前,产量提高C生长期缩短,开花期延迟甚至不开花产量降低D生长期延长开花期延迟或不开花,产量降低学生错选:C分析由于哈尔滨的日照时间比南京长,短日照植物春小麦在哈尔滨的生长期将会延长,开花期也将会延迟,甚至可能不开花,产量降低。

选D。

[变式] 黄麻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春天播种的一年生植物。

种植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编制麻袋等。

若将黄麻种植到山东地区,它将A.提早开花,产量提高B.推迟开花或不开花,产量提高C.提早开花,产量降低D.推迟开花或不开花,产量降低学生错选:D 分析根据我国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的季节性不同,并且黄麻要达到相同的日照时间才会开花,所以黄麻从热带北移后将推迟开花或不开花。

而种植黄麻利用的是其营养器官,种植时间变长,产量应提高。

选B。

【强化练习】1、已知一条多肽链的分子量为10320;每个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0。

每个脱氧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为300。

那么合成该多肽化合物的基因的分子量约为()A.145548 B.90960 C.181800 D.170928分析: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要缩合失水,所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总的分子数-18×缩合失水分子数。

求出上题中的氨基酸的个数为101,则对应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606。

而基因的分子量=脱氧核苷酸个数×脱氧核苷酸平均分子量-18×失水分子数。

606*300-(606-2)*18=18100-10882=17092 答案为D。

学生出错在两个地方,一是虽然知道蛋白质的形成中要失水,但是在做题时,总是忘记;二是在求基因分子量时忘记减掉失水的分子量。

总之,学过的知识不能联系起来流畅应用。

2、ATP是细胞内的能量物质,医疗上用ATP注射液可治疗心肌炎。

若人体静脉滴注ATP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经过多少层细胞膜?A.1层B.2层C.3层D.4层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物质运输及利用的有关问题。

ATP到达心肌细胞首先要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至少要经过3层细胞膜。

选C。

3、分泌蛋白在内质网腔中折叠、初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组装,最后释放到细胞外。

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穿过的生物膜层数至少为A.4B.3C.1D.0分析本题的陷阱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1层膜结构。

学生由于受平时的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分泌蛋白也需要穿过3层生物膜。

学生思考时容易忽视一点:分泌蛋白是属于外排的方式,利用膜的流动性,不需穿过生物膜。

选D。

4、龙葵叶绿体DNA上的一个正常基因决定了植株对某除草剂表现敏感,它的突变基因则决定了植株对该除草剂表现出抗药性。

以敏感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正常基因)为父本,以抗药型龙葵(全部叶绿体含突变基因)为母本进行杂交,所得的F1植株将表现出A.敏感型B.抗药型C.抗药型∶敏感型=3∶1D.抗药型∶敏感型=1∶1分析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到是细胞质基因遗传,不是核基因遗传。

选B。

5、已知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以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作母本,与基因型为GgYy的豌豆杂交,则母本植株所结籽粒的表现型A.全是灰种皮黄子叶B.有灰种皮黄子叶、灰种皮绿子叶、白种皮黄子叶、白种皮绿子叶四种C.全是白种皮黄子叶D.有白种皮黄子叶和白种皮绿子叶两种分析因为种皮由母本的珠被直接发育而来,是遗传其母本的,所以种皮的颜色全为白色,;子叶由受精卵发育,遵循核遗传。

选D。

6、豌豆灰种皮对白种皮是显性,黄子叶对绿子叶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下列统计符合上述分离比的是A.F1植株种皮颜色的分离比B.F2植株种皮颜色的分离比C.F1植株子叶颜色的分离比D.F1和F2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分析因为种皮的性状是遗传其母本的,所以,相对而言要慢一代,所以子叶出现性状分离的时候,种皮还没有,只有当子叶的性状分离比为5:3的时候,种皮才出现3:1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