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 复杂

合集下载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观察随着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等多种灾难的不断发生,多发伤的检测与评估已成为急救现场不可或缺的内容。

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与早期预警评分则是常用的多发伤评估工具,其在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本文将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早期预警评分及其应用于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伤情严重程度评估的评分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多系统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基于最严重的受伤部位(受伤最严重的身体区域)进行评估,且仅考虑外伤损伤。

评分标准包括颅骨、颈部、胸部、腹部、盆骨、四肢等6个身体区域,每个区域最高评分为5分,共计30分。

分数越高,表示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创伤严重程度评分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定量评估多系统的损伤程度,为急救人员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评分标准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的特点使其在急救现场能够快速识别危重者,为“金小时”抢救争取更多的时间。

然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也有其不足之处。

由于其只考虑了外伤损伤,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全身状况;不够灵敏,不能识别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评分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依赖于医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

因此,急救人员在应用此评分方法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结合其他评估手段对患者的全面状况进行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

二、早期预警评分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是一种目前较热门的评估危重病患状况的方法,该评分标准是由英国皇家卫生学院提出的。

早期预警评分是一种综合性评估,考虑了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体征变化等多个方面,能够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

早期预警评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创伤初次评估

创伤初次评估

创伤初次评估创伤初次评估是指在患者初次接受医疗救治时,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的一系列评估和观察。

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快速、准确地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首先,评估者需要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很重要。

接下来,评估者会询问患者发生创伤的原因和过程。

比如,交通事故、坠落、被砍伤等。

了解事件的经过有助于评估者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伤害部位和程度。

然后,评估者会进行身体检查。

这包括对患者的外貌特征进行观察,如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

同时,评估者还会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稳定性和伤害程度。

接着,评估者会对患者可能存在的伤害部位进行检查。

比如,检查头部是否存在外伤、是否有颅内出血的症状;检查胸部是否有骨折或内脏损伤;检查四肢是否有骨折、关节脱位等。

此外,评估者还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有破损、出血等。

在评估过程中,评估者还会通过与患者进行对话来评估其意识水平和神经系统功能。

比如,询问患者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正常。

最后,评估者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其伤势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的伤势较轻,可能只需要简单的休息和观察。

而如果伤势较重,评估者可能会考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X光检查、手术等。

总之,创伤初次评估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观察和检查的过程,旨在快速判断患者的伤害程度和病情稳定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这一过程需要评估者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采取高效、专业的方法,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救治。

创伤初步评估abcde内容

创伤初步评估abcde内容

创伤初步评估abcde内容创伤初步评估ABCDEF在医疗领域中,创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因此对于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至关重要。

创伤初步评估ABCDEF是指对创伤患者进行的系统评估,其中A代表气道(airway)、B代表呼吸(breathing)、C 代表循环(circulation)、D代表神经(disability)、E代表外部创伤(exposure)和F代表体温(temperature)。

A-气道(airway)气道是人体呼吸的必经之路,对于创伤患者来说,气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创伤初步评估中,应首先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如果气道受阻,则应立即进行气道通畅处理。

常见的气道通畅处理方法包括头后仰法、侧卧头倾法和喉镜插管。

同时,还应检查患者的口腔是否有异物,如有应及时清除。

B-呼吸(breathing)呼吸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功能,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创伤初步评估中,应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等指标,以判断患者呼吸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呼吸异常,则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处理。

C-循环(circulation)循环系统是人体内部的运输系统,承担着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重要任务。

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循环系统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创伤初步评估中,应检查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心率等指标,以判断患者循环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循环异常,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输液治疗等处理。

D-神经(disability)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对于创伤患者来说,神经系统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创伤初步评估中,应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和肢体活动等指标,以判断患者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如果患者神经系统异常,则应立即进行神经保护或神经营养治疗等处理。

E-外部创伤(exposure)外部创伤是指患者身体表面的明显损伤,对于创伤患者来说,外部创伤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严重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理

严重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理

(2)颈部与颈椎的评估与处理
视诊检查颈部有无顿性与穿透性损伤、气管移位、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 触诊有无压痛、畸形、肿胀、皮下气肿、气管移位、脉搏不均匀;听诊颈动脉 有无杂音。处理重点:保持颈部中线位置固定,保护颈椎。
(3)胸部的评估与处理
视诊检查前、侧、后胸有无钝性与穿透性损伤,有无使用辅助呼吸肌呼吸,检 查两侧呼吸动度;昕诊两侧前、后胸壁呼吸音及心音;触诊胸壁检查有无钝性 与穿透性损伤、皮下气肿、压痛、捻发音;叩诊检查有无过清音或浊音。处理 重点:必要时行针刺胸腔减压或闭式胸腔引流;正确处置开放性胸部伤口;必 要时行心包穿刺术或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创伤早期评估和处理
• 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包括初次评估与二次评估。
• 初次评估是指采取ABCDE法依次对气道、呼吸、循环、残疾、环境控制进 行的快速评估,在这过程中如发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复苏,复苏与 评估同时进行。 • 二次评估是指从头到脚的全面评估,主要是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回顾以 及通过仔细查体和辅助检查发现全身各个主要系统的尚未被发现的损伤,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和处理。
• (三)初步评估与复苏阶段的辅助检查
心电监护对于所有的创伤患者都是很重要的。心脏节律异常如不能解释 的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以及ST段改变均可提示钝性心肌损伤。无 脉性电活动可提示为心脏填塞,张力性气胸,深度低体温。当出现心动过: 缓、差异性传导及早搏时应怀疑存在缺氧和低灌注的可能。
早期复苏阶殷还应留置导尿管和胃管。留置导尿管以便收集尿液标本做尿 常规分析,同时尿量是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及反映肾脏灌注的敏感指标。当查 体发现尿道口出血、会阴瘀斑、前列腺触诊不清时应怀疑有尿道损伤,此时 应禁忌经尿道直接插导尿管,而需行逆行性尿道造影检查确认尿道的完整。 如插导尿管困难时(尿道狭窄或前列腺肥大)应避免盲目硬插,应尽早请泌 尿科医师会诊。胃管有助于降低胃的扩张,有助于减少误吸风险,也有助于 创伤助检查

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

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

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复杂、危重的战创伤病人没有多少时间让麻醉医师去评估。

麻醉医师实施麻醉之前应利用短暂时间(3~5min)迅速对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优先确定和处理最具生命威胁的伤情。

初步评估的顺序大体上可总结为“ABCD”:①颈椎控制下的气道管理(airway with spine control);②呼吸(breathing);③出血控制下的循环管理(circulation with hemorrhage control);④功能障碍(disability)。

1.气道(airway) 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判断方法包括:(1)有无交谈与发声困难: 通过与病人交谈迅速判断意识状态和气道状况。

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若能够清晰讲话,一般认为气道是通畅的。

(2)有无气道梗阻征象: 对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应注意是否存在鼾声、喘鸣、三凹征、反常呼吸、发绀和躁动等征象;对于呼吸节律异常、气道梗阻或窒息等情况应尽早判断是否需要给予有效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3)有无异物吸入: 对无意识的病人,应检查口咽内是否存留异物(如泥沙、组织碎块、假牙、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及时清除。

(4)有无颈椎损伤: 清醒病人无颈部疼痛、触痛或活动障碍,一般不伴有颈椎损伤。

对于神志不清或伤后立即丧失意识,或主诉颈部疼痛、严重放射痛或伴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可能预示潜在颈椎不稳定的病人,均应怀疑伴有颈椎骨折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呼吸(breathing) 通过视、触、叩、听的基本检查迅速完成对通气状况的判断。

视诊有无发绀、辅助呼吸肌运动、连枷胸、反常呼吸、穿透性胸壁损伤;触诊有无皮下气肿、气管移位;叩诊心界有无变化;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两侧是否对称等。

3.循环(circulation) 根据心率、脉搏、血压和外周灌注等变化初步判断病人的循环状况。

当病人表现为心动过速、外周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低血压、面色苍白、湿冷或四肢发绀等症状时,应注意是否发生休克或血容量不足,应首先控制出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

创伤早期评估和处理

创伤早期评估和处理

创伤早期评估和处理创伤患者的早期评估包括初次评估与二次评估。

➢一、初次评估是指采取A、B、C、D、E法则的评估。

依次对气道(A)、呼吸(B)、循环(C)、残疾(D)、环境控制(E)进行的快速评估,在这过程中如发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应立即复苏,复苏与评估同时进行。

1、气道通畅与颈椎保护(A irway maintenance with cervical spine protection)对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首先应评估气道是否安全。

创伤早期气道梗阻的原因—般包括误吸、吸入外来异物、以及颌面部与气管软骨骨折。

如果病人能够进行语言交流,那气道不可能立即有危险,但在后续的评估过程中仍需反复关注气道是否持续通畅。

此外,患者因颅脑外伤等原因造成意识水平改变而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时也通常认为气道是不安全的。

如评估发现气道不安全,—般开始时可以暂时采用仰头提颏法或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然后进行气管插管等确定性气道开放措施。

在气道评估与处理时,应尽可能的保护颈椎,应避免头颈部过伸、过屈或夸张的左右转动等颈椎过度运动,应时刻警惕创伤后颈椎损伤的可能性。

钝性多系统创伤尤其是伴有意识改变或锁骨以上平面损伤时更应警惕颈椎损伤的可能性,而神经系统检查没有阳性发现也不能排除存在颈椎损伤。

因此在伤后,应常规对患者颈椎实施颈托保护。

而颈椎损伤确定性评估,如颈椎X线或颈椎CT检查可以在直接或潜在危及生命的因素被解除后进行。

如果颈椎损伤明确诊断前因操作需要暂时移除颈托(如气管插管等),那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手法保护稳定患者颈椎。

在评估的最初阶段就必须识别气道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维持气道通畅,同样也要努力识别潜在的、有可能恶化的气道问题。

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频繁地反复检查气道是必须而且尤为重要的。

2、呼吸:通气与氧合(B reathing:ventilation and oxygenation)呼吸道通畅并不能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还需要有足够的气体交换能力才能实现充足的氧合和最大化的排出二氧化碳。

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理

创伤的早期评估与处理

• 初次评估,特别是ABC阶段,只有在前一个项目达到复苏目标后才 能继续下一个项目的评估。
再次评估处理
• 再次评估是从头到脚的评估,主要是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回顾以及 发现全身各个主要系统的尚未发现的损伤,根据再次评估结果做进 一步的检查确诊和处理。
AMPLE 病史 A:过敏史(Allergies) ; M:询问长期使用或目前使用之药物(Medications currently used); P:过去病史及妊娠史(Past illness/Pregnancy) ; L:最后进食时间(Last meal) ; E:与受伤有关的事故/环境(Events/Environments related to the injury) 完整病史评估要包含创伤机转,可向病患、家属、或到院前救护人员询问。
胃管:降低胃的扩张,减少误吸风险; 创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评估 如确诊或怀疑筛骨板骨折,胃管 应经口腔插入,防止误插入颅内
D. 残疾和神经功能评估 • 评估意识水平(GCS评分)、瞳孔大小与反映、神经定位、脊髓损伤平面 • 意识改变提示需要立即对患者的氧合、通气、灌注状态进行重复的评估;并排 除低血糖、饮酒、麻醉剂等。 • 原发性脑损伤是由于脑组织直接受到损伤引起的。 • 提供充足的氧合与灌注以避免二次脑损伤。
Disability残疾和神经功能评 估
E
Exposure暴露与环境控制
A.气道通畅与颈椎保护
• 叫:呼叫患者 如果病人能够进行语言交流,气道不可能立即有危险,然而需要谨慎 反复检查气道的通畅性。 (10秒评估:姓名、发生的事,如不能,提示A/B/C有问题)
评估呼吸道是否畅通,检视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 对于外伤病患打开呼吸道的手法:应使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双手抬颌法 GCS<8,通常需建立确定性气道 — 气管插管 保护颈椎

创伤初始评估的原则

创伤初始评估的原则

创伤初始评估的原则
创伤初始评估的原则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快速评估创伤患者的状况并确定优先处理的问题。

以下是创伤初始评估的一些原则:
1. ABCDE 原则:ABCDE 原则是创伤评估的基本框架,包括气道(Airway)、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残疾(Disability)和暴露(Exposure)。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检查呼吸是否正常,评估循环状况,检查有无残疾或神经系统损伤,以及暴露和保护患者。

2. 优先级原则:根据患者的状况,确定处理的优先级。

对于危及生命的问题,如气道阻塞、严重出血或休克,应立即进行处理。

3. 全面评估原则:除了关注直接创伤外,还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

检查有无其他损伤或潜在的问题。

4. 反复评估原则:创伤患者的状况可能会迅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反复评估。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其他重要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的问题。

5. 团队合作原则:创伤初始评估需要一个协调的团队合作。

包括医护人员、急救人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以确保全面、快速和有效的评估和处理。

这些原则旨在提供一个结构化和系统的方法,帮助医护人员在创伤情况下快速评估患者的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请注意,具体的评估和处理方法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资源而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复杂、危重的战创伤病人没有多少时间让麻醉医师去评估。


醉医师实施麻醉之前应利用短暂时间(3~5min)迅速对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优先确定和处理最具生命威胁的伤情。

初步评估的顺序大体上可总结为“ABCD”:①颈椎控制下的气道管理(airway with spine control);②呼吸(breathing);③出血控制下的循环管理(circulation with hemorrhage control);④功能障碍(disability)。

1.气道(airway) 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判断方法包括:(1)有无交谈与发声困难: 通过与病人交谈迅速判断意识状态和气道状况。

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若能够清晰讲话,一般认为气道是通畅的。

(2)有无气道梗阻征象: 对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应注意是否存在鼾声、喘鸣、三凹征、反常呼吸、发绀和躁动等征象;对于呼吸节律异常、气道梗阻或窒息等情况应尽早判断是否需要给予有效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3)有无异物吸入: 对无意识的病人,应检查口咽内是否存留异物(如泥沙、组织碎块、假牙、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及时清除。

(4)有无颈椎损伤: 清醒病人无颈部疼痛、触痛或活动障碍,一般不伴有颈椎损伤。

对于神志不清或伤后立即丧失意识,或主诉颈部疼痛、严重放射痛或伴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可能预示潜在颈椎不稳定的病人,均应怀疑伴有颈椎骨折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呼吸(breathing) 通过视、触、叩、听的基本检查迅速完成对通气状况的判断。

视诊有无发绀、辅助呼吸肌运动、连枷胸、反常呼吸、穿透性胸壁损伤;触诊有无皮下气肿、气管移位;叩诊心界有无变化;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两侧是否对称等。

3.循环(circulation) 根据心率、脉搏、血压和外周灌注等变化初步判断病人的循环状况。

当病人表现为心动过速、外周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低血压、面色苍白、湿冷或四肢发绀等症状时,应注意是否发生休克或血容量不足,应首先控制出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

失血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估计。

(1) 根据临床表现估计:通常分为四级(表14-1)。

表14-1战创伤病人失血量临床分级和评估分级临床表现估计失血量I级脉搏增快,血压、呼吸正常15%左右(>750m1) Ⅱ级烦躁不安,脉率>120/min,呼吸加快,收缩压下降,15%~30%(750~1500m1) 创伤患者的初期评估复杂、危重的战创伤病人没有多少时间让麻醉医师去评估。

麻醉医师实施麻醉之前应利用短暂时间(3~5min)迅速对病人进行重点检查,优先确定和处理最具生命威胁的伤情。

初步评估的顺序大体上可总结为“ABCD”:①颈椎控制下的气道管理(airway with spine control);②呼吸(breathing);③出血控制下的循环管理(circulation with hemorrhage control);
④功能障碍(disability)。

1.气道(airway) 建立和维持气道通畅是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判断方法包括:(1)有无交谈与发声困难: 通过与病人交谈迅速判断意识状态和气道状况。

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若能够清晰讲话,一般认为气道是通畅的。

(2)有无气道梗阻征象: 对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应注意是否存在鼾声、喘鸣、三凹征、反常呼吸、发绀和躁动等征象;对于呼吸节律异常、气道梗阻或窒息等情况应尽早判断是否需要给予有效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3)有无异物吸入: 对无意识的病人,应检查口咽内是否存留异物(如泥沙、组织碎块、假牙、分泌物或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及时清除。

(4)有无颈椎损伤: 清醒病人无颈部疼痛、触痛或活动障碍,一般不伴有颈椎损伤。

对于神志不清或伤后立即丧失意识,或主诉颈部疼痛、严重放射痛或伴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等可能预示潜在颈椎不稳定的病人,均应怀疑伴有颈椎骨折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呼吸(breathing) 通过视、触、叩、听的基本检查迅速完成对通气状况的判断。

视诊有无发绀、辅助呼吸肌运动、连枷胸、反常呼吸、穿透性胸壁损伤;触诊有无皮下气肿、气管移位;叩诊心界有无变化;听诊呼吸音是否正常、两侧是否对称等。

3.循环(circulation) 根据心率、脉搏、血压和外周灌注等变化初步判断病人的循环状况。

当病人表现为心动过速、外周脉搏细弱或不能触及、低血压、面色苍白、湿冷或四肢发绀等症状时,应注意是否发生休克或血容量不足,应首先控制出血,并及时补充血容量。

失血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