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第5课滕王阁序王勃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别句式,赏析重点语句,背诵全文。
2.思维与审美:(1)深化感悟作者困难的思想感情;(2)体会本文丰富多彩的艺术特点。
激趣导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致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被给予了特别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今日就让我们随着大诗人王勃的导引,登临这座誉满天下的滕王阁,领会其不同凡响的风采,寄予我们悠悠无际的思绪。
一、诵读全文,说明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以……为襟)三江而带.(以……为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域,所在之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像雾一样)列,俊采星.(像星星一样)驰。
台隍枕.(倚、据)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俊杰)。
都督阎公之雅望..(奇妙的风范),..(崇高声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新州的车马)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文词的宗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县令,这里指交趾县的县令),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盛大的宴会)。
请概括段意:这段文字概写了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与宴会的人物,并铺叙了宴会的盛况。
(其次段)时维.(句中语气词)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蓄积的雨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俨”通“严”,整齐的样子)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极尽)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请概括段意:描绘作者驾车前来滕王阁的情景,着重描述滕王阁及其四周的景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 《滕王阁序》导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5学时【知识链接】1.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介绍作者王勃生于公元650年或649年,字子安,龙门人(今山西河津人),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
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
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
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
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
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
”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
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
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王勃的一生,首先叹其英年早逝。
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3.作序的背景就在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的途中,适逢九月重阳之日,王勃途经洪州(现在的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某人重修了名楼滕王阁,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
王勃面临那“群贤毕集”的场面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当时,他孤身作客,内心戚戚,自然是感到压抑而难以兴奋,如果能够让他一吐胸怀,或许他会欣然命笔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5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

1、作者介绍:见课下注释①。
教师补充: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写作背景:
见课下注释①及资料
3、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
明确:①色彩变化之美;②远近错落之美;
③上下浑成之美;④虚实相映之美。
2、鉴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
(2)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
(3)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
(4)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
(5)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
探究思考:
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
1、引导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导学策略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
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
难点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学法
指导
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先自读课文,然后自行质疑讨论解决,教师予以点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根据教师引导初步进入作品容……
学生勾画教材及学案资料上对作家和背景的重要信息介绍,做好必要的补充。
《滕王阁序》导学案新部编版(学生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3《滕王阁序》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生用时:80分钟共页2014年2月12日编写:余意审核: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文言知识及典故。
2.情景交融的写法。
3.学习作者“居卑位而思有为”的蓬勃的进取精神。
【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亦称“初唐四杰”。
他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6岁能作文章,9岁即有《指暇》,10岁精通六经,14岁应举及第,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授朝散郎。
乾封初为沛王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而被逐。
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或三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才思敏捷,下笔则成,一生仅28岁,就有文集30卷。
其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他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文,其中不乏佳作。
有《王子安集》。
2、写作背景《唐摭言》卷五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乃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孤郡,洪都新府。
公曰: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言。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jue左右惊顾)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本文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
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为论者所激赏。
3、文体知识⑴序:是写在文章前面的文字,用于说明书籍写作或出版的意图、宗旨、过程、编排体例等内容。
由作者本人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五语文导学案第5课滕王阁序

涿鹿中学高二年级语文预习案《滕王阁序》(第1课时)编写人:张雪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知识积累初唐四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
长于书香之家。
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王勃是唐初四杰的佼佼者,以独具特色的诗文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翼轸()瓯越( ) 台隍( ) 綮戟( ) 懿范( )襜帷()胜饯( ) 潦水( ) 俨骖騑( ) 崇阿()绣闼( ) 雕甍( ) 云销雨霁()孤鹜( ) 遄飞( )睢园 ( ) 邺水( ) 睇眄()帝阍()命途多舛()宗悫()簪笏()叨陪鲤对()捧袂()三、梳理第一段,找出对应语句1.写名称的沿革,历史的久远。
2.写界域的广大、辖境的辽阔与地理位置。
3.由赞美“雄州”到称赏“俊采”。
4.写州城形胜,宾主才美(为下文的“才美”过渡)5.赞美宾主,点面结合。
6.自己“闯入”,委婉含蓄,不卑不亢。
涿鹿中学高二年级语文训练案案《滕王阁序》第1课时编写人:马志勇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得分: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翼轸()瓯越()棨戟()懿范() 襜帷() 潦水()骖() 绣闼() 雕甍()舳() 孤鹜() 彭蠡()遄飞() 睢园() 帝阍()多舛() 睇眄() 簪笏()叨陪() 捧袂() 梓泽()2.文学常识填空。
(1)“中国四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________,南北朝是其全盛时期。
它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因而又称“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1)雄州雾列()(2)俊采星驰()(3)徐孺下陈蕃之榻()(4)襟三江而带五湖()4·摘录第一段中的成语并解释5·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涿鹿中学高二年级语文预习案《滕王阁序》(第2课时)编写人:张雪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从第二段中找出对应的原文语句。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 5 课 《滕王阁序》导学案(附答案)

第5课滕王阁序导学目标1.辨析积累文中“故、尽、属、即”等多义词的词义和重要的实词、句式、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3.学习本文语言华丽典雅的特点和整齐骈俪的句式特点;4.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和大量典故的运用。
金句银段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登高临远,意心飞扬,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
千古绝唱。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赏析:这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
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是本文的文眼。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由人生的离别引发人生遇合的感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5《滕王阁序》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5《滕王阁序》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14f1110b4c2e3f57276337.png)
5 滕王阁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2、翻译重要句子学习重点理解和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学法难点翻译重要句子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作家作品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文体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滕王阁序》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所写的一篇传世奇文,著名文学家鲁迅曾经以《离骚、左传、滕王阁序》为三绝。
在现代教育中,把《滕王阁序》纳入高中生的必修课程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以《滕王阁序》为研究对象,以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为参考,设计一份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王勃与《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创作情况与文学价值;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4.独立阅读解析《滕王阁序》与撰写文章的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与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了解王勃与《滕王阁序》的历史背景、创作情况与文学价值;2. 掌握《滕王阁序》的基本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3. 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
教学难点1. 掌握《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与意境感受;2. 独立阅读解析《滕王阁序》与撰写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与预习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王勃和《滕王阁序》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的篇目和习题。
Step2. 教学重点1:文本解读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滕王阁序》,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如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对于文本问题的看法。
Step3. 教学重点2:思想内涵1. 教师讲解《滕王阁序》的思想内涵和意境感受,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的含义和主题,提高学生的文学鉴定能力。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并互相学习和交流。
Step4. 教学难点:阅读分析与写作实践1. 教师布置学生独立阅读《滕王阁序》,并让学生逐一解答文本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节要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2、 :疏通文意,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自主学习】1.给文中的下列字注音轸::::瓯::::隍:::棨:::戟::::懿::::襜:::::潦::::俨:::骖:::騑:::凫::::闼:::::甍::::舸::舳:::鹜:蠡:::::遄:::::睢::::睇:::::眄::::阍::::::舛::::赊::悫::::::簪:::::::笏:::::叨2.积累通假字①所赖君子见机②俨骖騑于上路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④俊采星驰3.积累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②:一介书生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④:盛筵难再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⑦:阮籍猖狂⑧:千里逢迎⑨:童子何知⑩:彩彻区明4.积累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 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②:目吴会于云间:::③:烟光凝而暮山紫:::④:梓泽丘墟::::::::::⑤青雀黄龙之舳。
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②:宾主尽东南之美:::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徐孺下陈蕃之榻::②:腾蛟起凤::::::::③:川泽纡其骇瞩::::④:屈贾谊于长沙::::⑤:窜梁鸿于海曲::::⑥敢竭鄙怀。
数量词作名词千里逢迎。
【反馈矫正】1.Zhěn::ōu:::huáng:::qǐ:::jǐ::yì::chān::l ǎo::yán:::cān:::fēi:::fú::tà::méng:::gě:::zhú:::wùlǐ::chuán:::suī::dì::miǎn:::hūn::chuǎn:::sh ē:::què::zān:::hù::tāo2.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散。
句意: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④俊采星驰:(“采”通“寀”,官吏。
)3.:积累古今异义①:穷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于“介绍”“介于”等意。
句意: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云尔:语气词,用在句尾,表示述说完了。
今无此意。
句意:请各位宾客竭尽文才,写出像潘岳、陆机那样的好作品。
)⑥: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⑦:阮籍猖狂(猖狂,狂放,不拘礼节;今指狂妄而放肆。
)⑧:千里逢迎(逢迎,迎接;今指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⑨:童子何知(童子,谦辞,晚辈,后生;今指儿童。
)⑩:彩彻区明(彩,日光;今指彩色。
)5.积累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①: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②:上出重宵,下临无地::“上”“下”: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①: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②:目吴会于云间:::“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③:烟光凝而暮山紫:::“紫”,呈现出紫色④:梓泽丘墟::::::::::“丘墟”,成为荒丘废墟⑤青雀黄龙之舳。
(青雀黄龙:名词作动词,雕有青雀黄龙头形)名词的意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形容词的活用①:四美具,二难并::“美”:“难”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指俊杰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徐孺下陈蕃之榻::下,使……放下②:腾蛟起凤::::::::腾,使……腾空;起,使……起飞③: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吃惊④: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屈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逃匿⑥敢竭鄙怀。
(竭:使……完全表露出来)数量词作名词千里逢迎。
(千里:远道而来的客人)☆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潦水尽而寒潭清::::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胜:①:胜友如云::::②:躬逢胜饯::::③:胜地不常::::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穷:①:响穷彭蠢之滨::::②:穷睇眄于中天:::③:穷且益坚::::::::④:岂效穷途之哭::::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⑥穷岛屿之萦回⑦日暮途穷⑨不忍穷竟其事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⑥余悲之,且曰⑦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如“行”本身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出其他的如“行走”“离开”等意思,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如“行”可以用成语“行将就木”确定他“将要”的意象,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且”要注意区分副词还是连词,副词主要是“将要”:“尚且”“还”等意思,连词要注意前后的关系。
【讨论明确】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动词,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胜: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穷:①: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
⑥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⑦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⑨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反而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副词,尚且,还)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⑥余悲之,且曰(连词,并且,而且)⑦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连词,况且)要点二:疏通文意,概括内容,体会情感。
【探究活动】《滕王阁序》又名《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是根据这个题目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题目,注意提示中的“秋日”“滕王阁”“登”“饯别”分别对应的段落,然后概括文意。
段落内容概要第:1:段扣“洪府”,述宾主之美。
第2-3段扣“秋日登阁”,绘山川之美。
第4-5段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第6-7段扣“别”,自叙遭际,叹知己难遇。
要点二:探究文章的情感。
【探究活动】第4、5段书写人生感慨的句子很多,请分析下列句子各抒发的是什么情感?(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教师释疑】这是一探究情感的题目,注意结合本段的内容和关于典故的课下注释进行分析。
(1)怀才不遇,自我悲伤。
(2)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3)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
(4)不甘沉沦。
(5)坚定意志。
【课堂提升】1.下列词语中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徐孺(rú):::::棨(qǐ)戟::襜帷(wéi):::::星分翼轸(zhěn)B.萦(yíng)回:::胜饯(jiàn)::::涸(hé)辙::::::钟鸣鼎(dǐng)食C.东隅(yú):::::请缨(yīng)::::猖(chāng)狂:::衡阳之浦(fǔ)D.暇(xiá)日:::::雨霁(jì)::::::邺(yè)水::::::遥襟甫(fǔ)畅【答案】C【解析】浦:pǔ2.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以----为衣襟):::::::::::台隍枕夷夏之交:(倚、据):B.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雄州雾列:(像雾一样:):C.千里逢迎(迎合)::::::::::::::::::::::俊采星驰(像星星一样)D.徐儒下陈蕃之榻:(使-----下):::::::::::::路出名区(过)【答案】C::【解析】逢迎:迎接。
3.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臣死且不避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接孟氏之芳邻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逸兴遄飞::::遄:迅速。
B.今兹捧袂::::::::::袂:衣袖。
C.鹤汀凫渚::::::::::凫:游水。
D.访风景于崇阿::::::崇阿:高大的山陵。
【答案】C【解析】C项“凫”应解释为“野鸭”。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②精益求精B.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②既克,公问其故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吾妻之美我者【答案】A【解析】A项,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