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该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含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而劳动力的价值只是其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

然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能够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额外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劳动后的剩余时间里,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

3. 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和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增殖形式,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获取不断扩大其财富,而工人阶级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4.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理论背景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劳动价值论的探讨为马克思的剩余 价值理论提供了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剩余价值的产生和积累 成为可能。
工人阶级的贫困
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马克思试图揭示这一现象的根源。
理论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 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 论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探索。
,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转化
02
资本家通过购买和销售等环节,将剩余价值从商品转化为货币

剩余价值的实现
03
资本家通过市场销售,将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收入。
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对剩余价值的 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市 场供过于求,会导致商品销 售困难,剩余价值难以实现

产品质量
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推动了资本家不断追求效率,通过改进技术和 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03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
01
工资
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得工资, 工资是资本家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
02
03
利润
地租
资本家通过投资获得利润,利润 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再投 资和扩大生产规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创造了自身 价值,还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资本 得以增殖。
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制度基础,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 并控制生产过程。
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条件,它保证了资本家可以雇 佣到足够的劳动力。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

该理论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和资本的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和产生方式。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论的概念、意义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剩余价值论。

一、剩余价值论的概念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阐述的一个理论,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了价值,而这部分价值超出了劳动者本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从而被资本家占有的部分。

这个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本依据,也是财富的源泉,从而也决定了社会的分配问题。

在剩余价值论中,马克思把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具体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绝对剩余价值,指的是通过延长工作日和逼迫工人加班加点,从而多获取劳动力价值的部分;二是相对剩余价值,指的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改革,从而减少劳动力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也就多获取剩余价值的部分。

剩余价值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

剩余价值论也从根本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分配问题,指出了财富的集中和分配不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

剩余价值论的提出也为无产阶级的觉醒和工人阶级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指引。

剩余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剩余价值论为工会和工人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武器。

通过组织工人阶级的斗争,争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归属于劳动者,从而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利益的最大化。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剩余价值论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剖析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释。

需要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具体来说,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其中一部分用于补偿其劳动力价值(即他们所获得的工资),而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所有,用于增加资本家的财富。

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之一。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力和资本家对劳动过程的组织来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以售卖自身的劳动力为生,而资本家则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控制权。

在这一生产关系下,资本家通过设置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生产方式等手段,迫使劳动者进行超出其劳动力价值的劳动,从而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劳动者被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

他指出,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也导致了劳动者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与总价值的比率)的下降。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相对于资本家所投入的资本量而言越来越少,因而资本家面临着剩余价值率下降的困境。

这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追求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力的提高却削弱了这种追求。

这种矛盾进一步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的危机,如经济周期性的萧条、经济危机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先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和理解社会历史的方法,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剩余价值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的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和福利,剩余的价值部分被剥削者即资本家所占据。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指劳动者通过价值创造的能力所决定的,而剩余价值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减去其自身工资所得后的剩余部分。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劳动者通过无偿提供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和支配这部分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本质和目的,即资本家剥夺劳动者剩余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家获得了财富和权力的积累,加剧了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

而劳动者则在这种剥削和压迫下,面临着贫困、剥夺和不平等。

随着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现方式。

他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取决于剩余劳动量的增加和生产资料的技术条件。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资本家能够更有效地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然而,马克思主义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理论无法完全解释经济现象并预测未来趋势,因为现实中存在着复杂的市场和政治因素。

此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和工会组织,使劳动者获得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减少了他们所遭受的剥削程度。

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社会阶级矛盾的重要工具。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度批判和分析的重要内容。

该理论的提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机制,以及工人阶级解放的路径。

剩余价值是什么?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就是剩余劳动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雇佣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而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其利润的获取。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殊属性。

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和雇佣劳动。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劳动,来生产商品。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是工人维持自身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而在工人完成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后,他们还会为资本家继续工作,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商品价值的分析。

商品价值的形成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的本质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而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商品价值的交换和流通,交换和流通的过程中,劳动力变成了商品,而劳动力价值也就变成了工资。

这样一来,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劳动,占有劳动力价值之外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一定的工作强度进行的劳动所需要的时间。

在现实中,每个国家、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因为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劳动的效率和价值的变化。

而价值的量度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的。

在交换中,用劳动来估量商品的价值大小。

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剩余价值的大小。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剩余劳动时间是工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后,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所需的时间。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深刻分析和批判。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雇佣工人生产商品时,工人创造的价值高于他们自身的劳动力价值,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使剩余价值成为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制度维持的基础。

剩余价值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包括加剧阶级矛盾、不平等现象的加剧以及导致资本主义危机等。

剩余价值理论在学术界引发了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只是一种分配问题,而非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也有学者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批评。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的概念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大于自己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部分被资本家占有。

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动力。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实现剥削,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财富。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剩余劳动来实现的,即工人在创造自己的生活资料后,还要为资本家创造超过自己所得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

只有当工人阶级意识到自己的剥削状况,并且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有可能改变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方式,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剩余价值的概念】2.2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力商品价值和工人劳动力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

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来雇佣工人,使工人成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深刻揭示,对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资本家创造价值,而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往往无法等于他所创造的价值。

马克思将劳动者创造的总价值中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和再生产劳动力的那部分价值称为必要劳动,剩余部分则称为剩余价值。

简而言之,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所需的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表现。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在商品经济中,资本家将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而劳动者需要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以换取工资。

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他们创造了价值,这部分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而劳动者只能获得工资。

这种不对等的交换关系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

而资本家正是通过占有和挥霍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剩余价值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实现,进一步深化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行为,也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方式,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而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又远远无法购买他们所生产的商品,导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无法实现价值的实现,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周期性危机的发生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 价值的方法。
工 作 日(8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2020/4/11
工 作 日(8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
2
0
4
8 10
必要劳动时间4 剩余劳动时间6 工作日(10小时)
3、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作的价值一样 吗?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工资; 新价值=工资+剩余价值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2020/4/11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工资 (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农业雇用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要在 农业资本家(利润)和土地所有者(地 租)之间分割
2020/4/11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意义: (1)马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
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
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对工人 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0/4/11
(1)剩余价值的实质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2020/4/11
探究一:P31 1、布鞋厂的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需要购买劳动力和-----?
生产资料 2、问:鲍比每小时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他的工资实际需要几 小时的劳动量?
新价值2美元,5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创造剩余价值
2020/4/11
2、工人创造的价值分为两部分: A、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 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B、剩余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3、剩余价值的实质: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获取剩余价值。
把其全部资本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 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2020/4/11
(二)资本周转
1、含义: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P33 (1)生产周期的长短; (2)企业内部管理状况; (3)市场供求状况; (4)生产资本的构成;
3、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一)资本循环 (二)资本周转
三、剩余价值在两个领域的分割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三个“揭示了”)
2020/4/11
02
必要劳 动时间2
4
8
剩余劳动时间6
2020/4/11
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1、产业资本运动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2、资本循环的含义: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它的某 一种形式出发(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实现价值 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3、资本循环条件:
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 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2020/4/11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 1、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 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要在产业 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 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2、农业雇佣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分割
2020/4/11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
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工作日(8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2020/4/11
工 作 日(8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8小时)
2020/4/11
练习:
( D ) 关于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两部分
B、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劳动力自身的价值 C、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了剩余价值 D、雇佣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2020/4/11
2020/4/11
练习: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A、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B、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C、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D、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ABD )
2020/4/11
课堂小结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