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诗歌技巧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

【高三学习指导】2021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摘要:高中三年级的同学们进入了高考前的总复习阶段,各位的复习计划有没有规划好呢?做了高考语文诗歌答题技巧,供您参考,相信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鉴赏古诗意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型:例如,伟大诗人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表现出豪放、豪放和开放的风格。
(2)关心国家和人民:例如,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歌大多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忧虑和同情。
(3)隐逸田园式: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描绘了一种悠闲、安逸的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
(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代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刻画人物形象。
(2)对比:通过感觉、视觉、听觉和其他事物来对比诗歌中描绘的人物。
(3)对比:用对比和类比来雕刻人物。
(4)比兴技法:如紫居易的<;对彼此永恒的思念,直接从水和山到怀远的爱。
下一部电影讲述了远方人和远方人的感受。
(5)抒情方式:采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等方式,表达方式为:《诗经》表达方式。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欣赏图像的技巧。
诗歌意象的欣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借助诗歌意象,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意象,分析诗歌的意境。
(3)本文从诗歌意象入手,分析了诗歌中的哲学思想。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语言包括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的具体含义、隐喻意义、隐含意义和隐含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隐含意义,欣赏诗歌语言在刻画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和语言风格。
2021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语文网的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21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制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格外明。
2021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方法

2021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方法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3、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骆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时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2021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2021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复习建议1.重视阅读、摘抄(规范的答题术语、常见的意象含义),加强整理、总结,增强人文底蕴,提升诗歌鉴赏、理解能力。
2.熟悉考点,研究习题和答案,优化思维,规范语言(从标准答案中学习),提升诗歌答题能力。
示例:河南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测试(一)15题。
闻李六景俭自河东令授唐邓行军司马,以诗贺之白居易谁能淮上静风波,闻道河东应此科。
谁能平定淮河的风波,听说李六你即将去那上任。
首联开门见山,交代写作缘起。
“谁能”二字看似发问,实为肯定其卓越的才能。
不独文词供奏记,定将谈笑解兵戈。
李六你不仅是一个写文章的高手,而且善于谋划,一定能够谈笑间消解兵戈。
颔联正面描写,赞美了李景俭具备“文可治世、武可定邦”的才华,充满敬佩之情。
泥埋剑戟终难久,水借蛟龙可在多?剑戟埋没在尘土中,总会有显露锋芒的机会;蛟龙困于浅谈,想要腾飞其实不在于水的多少。
颈联运用比喻,将朋友和自己比作受埋没之人才,表达了对朋友升迁的祝贺与欣慰,也表达了希望自己能重新被朝廷起用的期盼之情。
四十着绯①军司马,男儿官职未蹉砣。
不惑之年就官至司马,你这一辈子没有浪费了光阴啊。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李景俭升为军司马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仕途前景充满期望的心情。
【注】①着绯:穿红色的官服,唐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
补充注释:此诗写于江州司马任内,诗人遭遇贬官,职微位轻,对李景俭之任有称羡之意。
①奏记:汉时朝官对三公、州郡百姓或僚佐对长官陈述书面的意见叫“奏记”,至六朝尚沿用。
“奏记”文字多出于高手。
②谈笑解兵戈:《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齐人,周游列国至赵,适逢秦军围赵都邯郸,魏王因惧秦而派使者辛垣衍劝赵尊秦为帝,赵平原君犹豫未决。
此时鲁仲连出面,向辛垣衍陈述利害,经过反复辩论,终于说服魏赵两国不尊秦为帝。
秦将闻之,为之“却军(退军)五十里。
2021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技巧

例题:(14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法)上有何妙处?请 结合词句赏析。(5分)
语义双关:一词二义,构成语义双指,表面指一事物,暗中又指另一事物。 语义双关可能是一个词,一句诗,也可能是一首诗。
如:“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
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暖风”语义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浮靡之风。)
互文: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典诗歌中非常常见,它是把本应连起来说的 两件事物或两个词语,前后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也称“互文见义”。
②“朝歌夜弦”
——“朝歌弦,夜弦歌”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日日夜夜唱歌弹琴”。
(2)单句互文: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 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
——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 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3)偶句互文: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 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 如:①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多用叠词的,讲究押韵的,则读来
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设问方式
一、修辞手法 【高考设问】(2016年山东)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 诗与雪缠绵”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孙周卿《水仙子·舟中》) 【其他设问】
【复习方法】2021年高考语文备考:完美搞定古诗词

【复习方法】2021年高考语文备考:完美搞定古诗词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言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
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
不知怎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诗歌“罩住”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
那么“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
却是最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中国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
战争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
运不通,醉情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
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思今天。
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
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它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
实际上“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高考语文诗歌:解题思路

2021高考语文诗歌:解题思路2021高考语文诗歌:通用解题思路新东方在线国家玮2021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新东方在线名师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北京卷语文试题解析,深入讲解高考语文诗歌部分的通用解题思路。
国家玮:给任何一个省份的同学讲诗歌,这套理论我觉得都可以适用下去,我觉得这个都是通用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诗人在古代写诗,而在古代人的情感就那么多,只要人有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基本上就会理解诗歌在说什么。
人的情感今日用几个字,叫喜,叫怒,叫哀,还有一个东西叫乐。
乐就不讲的,乐就是喜。
除了这三个以外,还会有闲,还会有思,古人不像今日我们交通这么发达,两个人随时想见面就见面,偶尔有思念的情感,思念远方的人。
人的情感就这么几个,两种情感,一个是喜悦,一个是乐观。
假如一个人纯粹在发自内心的高兴就是叫喜悦,一个人碰到一个小困难,保持高兴的心态这叫乐观。
怒,中国古人发怒无非国家被打灭了。
明朝人被清朝人了打灭了,宋朝被金朝人抢了,宋朝北面的土地,南宋的精忠报国的岳飞不情愿了。
中国大怒就两个字,叫悲愤。
自己的领土被侵害了,悲愤之余又很绝望,自己的国家的皇帝很绝望。
息怒、哀思有两个字,哀就是哀愁,历史充满沧桑感。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我来到世界之前,大江就在,我死了,大江还在,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情。
如今说头发白了都是这样的情感,还有遗憾。
闲:古人的闲分两种,一种像陶渊明的闲,彻底撂挑子不干了,那叫归隐,那叫过闲适的生活;还有像苏东坡,还是当官,不让我当官不行。
思,古人思念家乡,还是思人。
把正常的人感情一一排列了起来,任何省份的考试,诗歌你不行能读不懂得。
大家听,这首北京卷的诗,叫苏东坡。
苏轼不怎么样,就是喜怒哀闲思。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就看这个解释,我就基本上确定这首诗要说什么,悠扬修宠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澗,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一个人喜爱大自然,还是宠爱,表达对于美景的宠爱。
2021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分享

2021高考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分享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是什么,能不能帮助考生取得更高的分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古诗文答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考古诗文答题技巧1一、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高考古诗文答题技巧2忧国忧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地疾苦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2.保家卫国的决心3.报国无门的悲伤4.山河沦丧的痛苦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1.羁旅思乡之情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边塞思乡之情4.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感伤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高考古诗文答题技巧3意境鉴赏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1)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复习:诗歌技巧表达技巧指的是诗歌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技巧,在前面的“第一编普及‘2知识’——读懂诗歌”中已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此不再重复,主要是从审题角度、答题规范两方面给予答题指导。
一、审题要准——明确“答什么”表达技巧题题干用语一般包括题型、范围(区间)、角度、数量等方面的要求。
审题,就是要审清这些要求。
(一)辨清4类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个宽泛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同义语。
从实际命题和使用这一概念看,一部分题目是具体地要求考生回答“表达技巧”中的一种,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情有什么特点”“描写上有什么特色”。
一部分题目只是笼统地要求考生回答“艺术手法”,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是怎样的”“有什么独特的手法”。
考生答题主要纠结在这一点上。
这时不妨在“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上全面排查,选取最突出、最明显的“手法”答题,以免偏题或答非所问;或者按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顺序考虑作答。
如果方向明确,则应结合某个方面的具体技巧,准确判定。
“表现手法”也是个较模糊的概念。
一般命题上将这个概念等同于“表达技巧”,这样一来,连“修辞手法”也算在“表现手法”中了。
再者,在各种表达技巧中确实有交叉、重叠的部分。
如“用典”,有人看作是修辞手法,有人认为是表现手法。
这些都可看作例外情况,学习时可特殊对待。
[应用体验]指出下列诗(词)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议论(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白描(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5)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描(6)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7)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动作描写2.表现手法(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反衬(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4)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比兴(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比(9)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用典3.修辞手法(1)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拟人(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拟物、夸张(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拟人、借代(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夸张(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比喻、夸张(6)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设问、借代(7)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8)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9)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借代、对偶(10)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借代4.构思技巧(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卒章显志(2)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抑扬(二)审清4个要求1.审题型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整体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整体型是指对整首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行文结构等方面的某一个角度。
分清提问的大小(宽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
大(宽)角度,要从几个角度入手,优先考虑某个角度。
小(窄)角度,角度很明确,不能乱答:问修辞手法,就不能答表现手法;问表现手法,就不能答修辞手法等。
不能混淆概念,答错角度。
4.审数量在答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的相关信息,审清楚答题的数量,即要分清楚题干中“一”与“些(多)”、“主”与“次”的区别。
题干中说“哪种”,则只能答一种;题干中说“哪些”,则要多角度切入,不能少答;题干中说“主要(突出)”,则一般只答出一种,至多两种。
因此,要求答一个的,绝不能答多个;要求答多个的,绝不能少答;要求答主要的、突出的,绝不能答次要的、不突出的。
这样,才能确保答题的规范和准确。
二、答题要稳——学会“怎么答”虽然表达技巧分为3大类,每大类又分多种技巧,但从高考及解题实际看,其解题步骤是一样的,均需采用“3个步骤”。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与黄庭坚少年交游,当时在南方做官。
②治病不蕲三折肱:蕲,通“祈”,求。
此句称赞黄几复不从官场世故中谋求升官发财。
请分析这首诗颔联的修辞手法。
[满分答案]对比。
(步骤一)上句追忆了当年相聚的欢乐,和下句描写与友人久别的凄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步骤二)突出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步骤三)[答题模板]说明:(1)若题干中已明确表达技巧,“步骤一”可省略;(2)作答时“步骤二、步骤三”也可以合并,并且也可以调换。
[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塞路初晴雍陶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注]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
B.“塞天昏”的“昏”字,表明时间是黄昏时分,首联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图景,是从远处落笔。
C.“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D.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
“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解析:选B B项,“塞天昏”的“昏”字,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意象分析,总结景色特点。
颔联“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美景象。
参考答案: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
用“侵”和“傍”字,将“新水”“残烟”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的情景,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图景。
[白话诗歌]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塞外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蒙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
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下去,显得不舍。
胡人不要南下来牧马放羊,因为唐朝军队的旗帜仍挂在北门。
行人高兴地听说这里没有战争,悠闲地游玩,在秋原上骑马打猎。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乘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解析:选B 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偶经”指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前来寻访。
★(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答:解析: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
参考答案:①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
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
色彩描写鲜明生动。
②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
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
③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
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
[白话诗歌]我坐在竹篾编成的船篷里,在淡烟笼罩的湖面上自由来往。
偶然经过卖菱角的集市,找那住在溪边的朋友,有时又选择一块长满草的湖岸,放下钓竿。
刚下过雨,白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红色的蜻蜓略停一下,便又离去,好像弱不禁风似的。
山阴一带的事情你们知道吗?近来家家的团扇上都画着陆放翁的肖像呢。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2)题。
(9分)苏幕遮梅尧臣①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②年最少。
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