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练习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训练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训练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雨中花慢·代州南楼赵可①云朔南陲,全赵幕府,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②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栏。

唯是年年飞雁,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闲。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③。

【注】①赵可,宋代词人,本词为他入仕金朝后所作。

②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为一雉,引申为城墙。

③东山:指东晋谢安,他曾隐居东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分述代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河山形胜,有大气包举之势。

B.“朱楼”四句写景,以“有”字领起,推出了一幅幅朦胧、虚幻的图景。

C.下阕转入抒情,“极目”照应上阕登高览胜,“不堪”表明“伤心”之深。

D.“唯是”一句,明是写雁,实为抒情,寓年年飞雁知还、人却难归之意。

2.词末“故人有酒”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B;2.①末尾三句意为朋友有酒,不妨痛快畅饮,豪情不输当年避世隐居的谢安。

②表面上写饮酒之乐、隐逸之乐,兴致很高。

③实际上,这是词人勉强的自我宽解,是借酒浇愁,苦中作乐,蕴含了无处可发泄的故国之思、民族之情。

古代诗歌阅读夜坐韩偓①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②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专练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于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嫩凉”巧妙点题,突出题目中“秋试”之“秋”微凉、清爽的季节特点。

B.“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生动贴切地描摹出考生奋笔疾书、考场庄严寂静的情形。

C.“又携书剑路茫茫”写廓之携书佩剑踏上前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隐含了担忧之情。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答案】C【解析】词中“又携书剑”展现的是儒雅、刚健、自信的形象,“路茫茫”是写廓之会踏上广阔辽远的应考之路,而不是“暗示应考之路艰难坎坷”,整句流露出的是诗人的鼓励、赞赏之情,而不是“担忧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①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满袖尘埃推不去。

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

且尽清樽公莫舞②。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南宋词人。

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嘚嘚”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词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

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仿真模拟卷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①(其七)杜甫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

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训练水师而凿。

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牵牛和鲸鱼像。

③菰: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

它的种子叫菰米,又名雕胡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汉武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抚今追昔,不胜感慨。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鳞甲耀动于秋风之中,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唯有鸟道可通行,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5.全诗字面无一语及情而又无处不在写情,请结合颈联具体赏析。

(6分)答:14.解析:选B。

“体现出一派太平安乐气象”错,其实是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

15.颈联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融在一起。

①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蓬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

②黑色的菰米,给人以暗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

③“漂”字,不仅写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蓬转的人生经历。

④“露冷”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露冷,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寒之感。

⑤“坠粉红”写荷花凋谢,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

(答出三点即可)仿真模拟卷2(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老学庵壁[注]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模拟题汇编__专题05诗歌鉴赏含解析

专题05:诗歌鉴赏【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故选A.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精练【古代诗歌阅读题】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精练【古代诗歌阅读题】附答案详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精练【古代诗歌阅读题】1、阅读下面呢这首诗,完成问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

陈则留长安。

此诗是分别后作。

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

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再泛吴江①[宋]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

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

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②精灵还笑我,绿袍③依旧惹埃尘。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

②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

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

③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既交代了被贬吴地、疾病缠身的写作背景,也照应了“再泛吴江”的诗题,还与尾联的“绿袍”呼应。

B.颔联以“碧波”“疏雨”设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输”“属”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不满。

C.颈联以移动的视角写景,照应了题目“泛吴江”;再以晓月孤轮、春山数点,表达了诗人泛舟时的心境。

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与课本诗歌相关比较类型)附答案精品

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与课本诗歌相关比较类型)附答案精品

2020年高考古诗鉴赏模拟题(与课本诗歌相关比较类型)附答案精品注意,黄色标识出来的地方,就是和课本古诗结合的地方。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9分)泊岳阳楼下杜甫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茎;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B.“鲲鹏”“图南”是作者化用典故,都出典为庄子的《逍遥游》。

其中,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C.全诗以豪景抒悲情。

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2.本诗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各题。

(9分)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毛滂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毛滂:浙江衢州人。

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下列对本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前二句所本。

然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

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

B. “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

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

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

C. 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

这是一层意思。

D.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华丽之语传至性之情而名传后世的。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班级姓名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箴作诗者袁枚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

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2.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唐]岑参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明]张楷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2. 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竹石牧牛①并引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

戏咏。

野次③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

②伯时:指李公麟。

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③野次:野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
【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过永乐文长老①已卒
苏轼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②,葛洪③川畔待秋深。

[注]①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

文长老:即文及,蜀人,嘉兴本觉寺住持。

②圆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
天竺寺相见。

③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

始以儒术得名,后好
神仙导养之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不可识”“无处寻”,给人空虚无常之感,体现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B.颔联叙述两人交往事实,并扣紧“去来今”等佛家术语,表达诗人对时
光短暂的感叹。

C.颈联中的“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

D.尾联运用典故设喻,把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了文及道行高,又表现了诗
人对文及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首联中“惊”“觉”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B
2.①“惊”,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诗人吃惊,“觉”,此时到来,到处寻找
文及,不过没有找到。

②“惊”“觉”二字既简洁地串起了诗人与文及的交往,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
文及生病及离世的伤感,情感炽烈。

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

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

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