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外场测试关键方法研究——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研究院刘磊演讲(摘录)

合集下载

TD-LTE中继:标准化、测试床开发及外场技术试验

TD-LTE中继:标准化、测试床开发及外场技术试验
的 高 数 据 速 率业 务 主 要 发 生 在 室 内 ,而高 密度
端之 间 的 直 传 链 路 被 分 为 两 段 :宏 基 站 与 中继
之 间 的链 路 称 为 回传 链 路 ( Un),中 继 与 终端
之 间 的链 路 称 为 接 入 链 路 ( Uu)。 通 过 对 中继 节 点进 行 合 理 的部 署 ,拆 分 后 的 两 段 链 路 都 能
L E 术 与应 用 Y技
ERI S CS ON
T — T 中维 D L E 一 ■ 标 准化 ◆测 试床
甘剑 松’ 王 亥 ’ 刘 光毅 刘建军 沈 晓冬
1 爱立信 ( 中国 ) 通信 有限公 司
2 中国移 动通信 研究 院 .
Ⅱ 背 景
目 前 TD— E '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TD— LT  ̄ 场 b
( a)宏基 站
( 中继 b)
Dr ig dsa c rm trigp itm) i n i n ef v t 0 sat on ( n ( c)对 比 曲线
图 5 上 行 吞 吐 量 对 比
图 1 示 ,在 一 个 1 s 无 线 帧 中 , 所 0m 的 4 下 行 子 帧 ( 、 1 、6)和 2 上 个 0 、5 个
Mbt i /
3 0
行 子 帧 ( 、7)分 配 给 接 入 链 路 。 剩 2 下 的 2 下 行 子 帧 ( 、9)和 2 上 行 个 4 个
子 帧 ( 、8)分配给 回传链 路 。为了 3
保 持 对 L 用 户 的 后 向 兼 容 , 子 TE R8
帧4 9 中继 小 区 中被 配 置 为 MBS N 和 在 F
内和 高速 覆 盖 场 景 等 。 为 了应 对 各 种 复杂 的无 线传 播 环 境 ,3 P GP

612td-ltefemto基站设备外场测试规范_xxxx0731.doc

612td-ltefemto基站设备外场测试规范_xxxx0731.doc

QB-XX - XXX - XXXX中国移动通值CHINA MOBILE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 - XXX - XXXX中国移动T D - LT E扩大规模试验TD-LT E Fem to 外场测试规范CMCC TD-LTE Femto Field Test Spec (Draft)版本号:1. 0. 0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目录 (i)前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4. 概述 (6)4.1. 测试环境 (6)42测试设备 (8)4.3. .................................................................................................................................................... 测试工具.. (8)5. 测试用例说明 (8)5.1. 测试过程 (8)5.1.1 下行 (9)5.1.2 上行 (9)5.2. 测试过程其他约定 (10)5.3. 测试用例优先级约定 (11)5.4. 测试数据记录表格 (11)6. 测试用例部分 (11)6.1. 覆盖及基本性能测试 (11)6.1.1典型室内场景覆盖性能测试 (11)6.1.2峰值吞吐率测试DL/UL(20MHz 信道带宽) (12)6.1.3峰值吞吐率测试DL/UL(10MHz 信道带宽) (13)6.1.4 Femto多用户支持能力(可选) (13)6.1.5基本业务验证——FTP,流媒体播放,VoIP (14)6.1.6基本业务验证一一定位业务(可选) (15)6.2. 干扰相关测试 (15)6.2.1 Femto频点规划方案验证 (15)6.2.2准入模式对干扰影响验证 (16)6.2.3 Femto同频小区干扰影响验证 (17)6.2.4 Femto系统内小区间干扰协调对性能影响验证(可选) (17)6.2.5 系统间干扰测试(TD-SCDMA,WLAN ) (18)6.3. 同步方案验证测试 (19)6.3.1 IEEE1588V2 (19)6.3.2 GPS (20)6.3.3 空口侦听(ISD<500m) (20)6.3.4 空口侦听(ISD>500m )(可选) (21)6.3.5空口同步稳定性(可选) (22)6.3.6多跳空口侦听(可选) (22)6.3.7同步信号获取能力测试 (23)6.4. 开站及操作维护方案测试 (24)6.4.1自动启站 (24)6.4.2自动邻区关系建立(可选) (24)6.4.3自管理、自优化 (25)644安装施工、维护便利性验证(可选) (26)6.5. .................................................................................................................................................... 移动性管理测试. (27)6.5.1小区重选,同频 (27)6.5.2小区重选,异频 (27)6.5.3小区切换,同频(可选) (28)6.5.4小区切换,异频(可选) (29)7. 编制历史 (29)QB-XX - XXX - XXXX刖言本标准的目的旨在规范TD-LTE Femtc初期小规模室内现场网络性能评估方法,规范测试所涉及的测试例及测试步骤,为中国移动开展TD-LTEFemto初期性能评估测试制定基本参考规范。

TD-LTE 规模试验外场测试方法研讨(曹琦)

TD-LTE 规模试验外场测试方法研讨(曹琦)

全网测试路线:遍历尽可能多的基站和小区(不少于19站,50小区)。
*
规模试验外场一阶段测试总体情况
测试时间:2011年4月~10月 测试内容:无线性能、多天线、室分、终端、核心网 参测组织:工信部,中国移动,相关系统、终端厂家 主要里程碑:
�4月1日-5月30日,完成网络建设与优化 。 �5月8日-6月2日,完成核心网及传输、承载测试。 �6月13日-8月17日,TM2/3相关条目测试 �8月17日-9月29日,完成TM2/3/7自适应下所有测试条目。 �终端测试:完成一家芯片厂家主测和两家芯片厂家的辅测。
无线性能 总条目数 完成百分比 53 100% 多天线 26 100% 室分 21 100% 终端 71 100% 核心网 107 100%
*
规模试验外场二阶段测试总体情况
测试时间:2012年3月~5月 测试内容:TM8,系统间互操作,多模终端 参测组织:工信部,中国移动,相关系统、终端厂家 主要里程碑:
*
2.2.2 Qos性能——控制面时延
测试条目 测试目的 时隙配置 传输模式 加扰方式 测试资源 测试选点 测试方法 数据分析与处理 预期结果 控制面时延 验证不同信道环境下的Idle态到Active态的信令时延 上下行时隙配置1/2,常规CP,特殊子帧配置7(5) TM3/8自适应 or TM2/3/7自适应 邻区空扰/干扰级别2 1部UE 极好点,好点,中点,差点分别测试 在各种配置下,在各测试点测试终端发出第一条随机接入preamble至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完成时延 MCS/RSRP/RSRQ/SINR/CQI,MIMO方式,并统计10次呼叫的平均时延 无鉴权模式:50-110ms,有鉴权模式:200-300ms

td-lte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规范

td-lte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d-lte无线网络性能测试规范篇一:中国移动td-lte网络质量测试评估规范v15(2) td-lte网络测试评估规范一、目标1.评估各省、地市td-lte网络性能、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2.评估端到端、客户感知的业务和网络质量情况。

3.分析td-lte网络性能、客户感知的网络和业务质量的短板区域和短板指标。

二、总体原则1.评估应包括室外、室内多个场景,场景选择应和客户实际业务发生一致。

2.评估应充分考虑数据质量和采集效率,使用自动化手段进行,评估期间最大限度降低人为干预。

3.测试评估体系根据目标,总体上分为“网络性能评估”和“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两个维度。

核心内容、指导方向、指标输出方面各有侧重,相同点在于测试场景,而测试设备、方法、规范、指标等不尽相同。

4.网络性能评估(1).核心内容:通过室内外网络遍历性测试,评估网络,特别是无线网主要业务的性能情况。

网络性能指标排除了数据源、网间互联等因素,反映的是网络的极限能力,不代表客户的真实感知。

(2).指导方向:反映网络覆盖、干扰、资源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指导网络规划建设。

指导网络层面的性能和质量优化。

(3).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自动测试前端atu、网络测试仪表。

1(4).主要指标:覆盖、干扰等网络指标;下载速率、呼叫成功率等主要业务指标;基站、小区遍历性指标。

5.客户感知的业务质量评估(1).核心内容:按照客户真实的业务行为,如语音拨打、登录网站、看视频等,测试评估端到端实际的业务质量情况。

(2).指导方向:在网络性能分析基础上,分析各种业务的端到端质量问题,指导基于业务的质量优化;指导面向竞争对手的业务质量优化。

(3).测试手段:自动测试平台、商用终端、网络测试仪表。

(4).主要指标:基于浏览、下载、视频播放等业务的质量指标,如:下载速率、登录时延、返回时延长等。

6.在端到端客户感知业务质量评估中,应使用流量和知名度的top网站或业务,同步进行竞争对手的业务质量对比评估。

TD—LTE测试分析及网络部署意见

TD—LTE测试分析及网络部署意见

TD—LTE测试分析及网络部署意见作者:陶蕾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某运营商TD-LTE网络测试分析,对TD-LTE网络覆盖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TD-LTE网络工程建设实施建议。

【关键词】 TD-LTE 网络覆盖 RSRP基站站距一、背景目前,3G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完全成熟,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全球信息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对更高业务带宽的需求,从而推动目前的移动通信网络像更高带宽更高速率的新技术体制演进,于是催生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LTE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统一标准,具有高频谱效率、高峰值速率、高移动性和网络构架扁平化等多种优势。

LTE分为FDD和TDD两种制式,TD-LTE为我国主导研究的技术,我国政府大力支持TD-LTE发展,积极推动TD-LTE产业链的演进。

本文主要根据对TD-LTE试验网测试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研究TD-LTE网络覆盖的特性,并提出TD-LTE网络工程建设实施的一些建议,为TD-LTE网络大规模建设提供参考。

二、测试数据分析2.1 测试区域介绍本次测试区域选择某运营商TD-LTE试验网建设区域测试区域总面积为12.9km2,TD-LTE基站全部与现网2G/3G站点共站,共42个站点。

根据标准蜂窝型公式计算,测试区域平均站距595m。

2.2 测试总体情况本次采用DT路测,对试验网区域内主要道路进行测试。

测试条件为下行50%的加扰,测试指标以分析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为主。

测试总体情况见图1。

总体数据分析情况:有效测试点数12571个,根据目前运营商对RSRP的覆盖要求,RSRP>-100dBm的测试点为81.08%。

2.3 测试数据分析2.3.1 分析方法测试数据分析主要是研究站距与RSRP之间的相关性,本文RSRP根据目前某运营商覆盖指标要求,RSRP>-100dBm视为满足覆盖要求,其他视为不满足。

图为: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利军演讲

图为: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利军演讲

4月29日,2010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主题为“3G发展现状及演进趋势”,会议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信通传媒承办,新浪科技为特约网络支持。

图为:2010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高峰论坛现场,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利军演讲。

以下为实录:刘利军:各位领导,同仁下午好。

我是负责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工作,今天我讲的题目是移动互联网安全挑战与应对,主要是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3G以及移动互联网安全方面的思考,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3G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情况。

随着3G技术的应用我们带来了移动网络接入高速率,宽带化,业务互联网化,终端智能化技术特点变化,使得移动用户可以非常便捷访问互联网业务,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有一个用户数量统计数据,这两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

这个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于如何理解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现在通常大家都认为移动互联网我们现在的用户利用移动通信设备,移动手段接入互联网,我这个概念还不仅限于此,我们理解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利用移动设备简单访问当前的互联网,也不是为移动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互联网,而是移动网和互联网基础上构建一个融合的服务架构。

这个融合服务架构具备几个特点,第一就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内容和应用和用户体现趋向一致,移动互联网充分继承并发展了移动通信全网的漫游,统一认证无缝覆盖特点,为用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与互联网资源,根据移动拥护和终端的特点拓展新的内容。

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特征体现全面渗透设备生产,用户生活,随时提供最优的接入,最终目标是要全面实现社会虚拟化和网络社会化,这是我们对3G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及对移动互联网基本的一个理解。

下面我们思路是这样的,一般讲大家会觉得移动通信网安全性要比互联网好一些,移动网安全问题少一些,互联网安全问题多一些,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面再分析一下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融合改进。

中国移动TD-LTE_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规范分析

中国移动TD-LTE_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 规范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TD-LTE digital cell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MC-Rmeasurement repor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0.3.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OMC-R测量报告总则 (2)4.1. OMC-R测量报告数据采集原理 (3)5. OMC-R测量报告数据定义 (3)5.1. 测量报告数据定义模板 (3)5.2. 测量报告数据列表 (4)5.3. 一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6)5.3.1.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6)5.3.2.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 (7)5.3.3. UE收发时间差 (8)5.3.4. UE发射功率余量 (10)5.3.5. eNB接收干扰功率 (10)5.3.6. eNB天线到达角 (11)5.3.7. 上行丢包率 (12)5.3.8. 下行丢包率 (12)5.3.9. 上行信噪比 (13)5.3.10. PRB粒度eNB接收干扰功率 (14)5.4. 二维测量报告统计数据 (14)5.4.1. UE收发时间差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14)5.4.2. UE收发时间差与eNB天线到达角 (17)5.4.3.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18)5.4.4. eNB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19)5.4.5. eNB接收干扰功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21)5.4.6. 上行丢包率与上行信噪比 (21)5.4.7. 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23)5.4.8. 下行丢包率与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24)5.4.9. 上行丢包率与eNB接收干扰功率 (25)5.4.10. 上行信噪比与eNB接收干扰功率 (26)5.5.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 (27)5.5.1. 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29)5.5.2. 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 295.5.3. TD-LTE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30)5.5.4. 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 315.5.5. TD-LTE服务小区的UE收发时间差 (31)5.5.6. TD-LTE服务小区的UE发射功率余量 (32)5.5.7. TD-LTE服务小区的eNB接收干扰功率 (33)5.5.8. TD-LTE服务小区的eNB天线到达角 (33)5.5.9. 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丢包率 (34)5.5.10. TD-LTE服务小区的下行丢包率 (35)5.5.11. TD-LTE服务小区的上行信噪比 (35)5.5.12. TD-LTE服务小区载波号 (36)5.5.13. TD-LTE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识别码 (36)5.5.14. 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邻区载波号 (36)5.5.15. TD-LTE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物理小区识别码 (37)5.5.16.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BCCH (37)5.5.17.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载波接收信号强度指示375.5.18.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NCC (38)5.5.19.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GSM邻区BCC (38)5.5.20. TD-SCDMA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接收信号码功率 (39)5.5.21.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邻区绝对载波号 (39)5.5.22. 已定义邻区关系和未定义邻区关系的TD-SCDMA邻区小区参数标识.. 406. OMC-R测量报告数据格式要求 (40)6.1. 总则 (40)6.2. 测量报告文件命名规则 (40)6.3. XML文件格式 (41)6.3.1. XML文件结构图 (41)6.3.2. 标签说明 (41)6.3.3. 标签说明字符集限定 (44)6.3.4. 测量报告统计数据Schema定义 (44)6.3.5. 测量报告样本数据Schema定义 (45)7. OMC-R测量报告文件生成要求 (47)8. 编制历史 (47)前言本标准旨在明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TD-LTE测量报告的技术要求,并为相关设备的集中采购提供技术参考。

降低大气波导对TD-LTE影响方法的研究

降低大气波导对TD-LTE影响方法的研究

邮电设计技术/2018/05——————————收稿日期:2018-03-301概述随着TD-LTE 网络的大规建设,三大运营商LTE 网络已经全面商用。

随着用户不断涌入,用户对于TD-LTE 网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网络下载速率、网络掉话率、接通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中国部分地区因大气波导效应对网络产生了大面积干扰,造成用户感知下降,投诉上升的现象。

由于现阶段仅中国移动采用TD-LTE 组网,而竞争对手均采用LTE FDD 与TD-LTE 混合组网方式,LTE FDD 系统不存在大气波导效应,因此大气波导效应对中国移动TD-LTE 网络影响较大,如何合理规避大气波导效应是提升网络质量及中国移动4G 网络口碑的关键。

2大气波导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大气波导”是一种特殊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大气对电磁波折射的效应。

电磁波在大气环境中传播遇到气体分子和水分子颗粒会被吸收、反射、散射产生空间衰落,同时还会受大气折射影响。

在春、夏及秋季凌晨至中午太阳升起阶段,地表低层大气层温度相对较低,密度也因此降低,上层受太阳光直射,温度相对较高,在陷获折射条件下电磁波会部分被捕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层内经上下气层发生全反射现象向前传播,就像波在金属波导管中传播,这种传播现象称降低大气波导对TD-LTE 影响方法的研究Study on the Method of Reducing the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Duct on TD-LTE关键词:大气波导效应;TD-LTE;干扰影响;特殊时隙配比;频率调整;天线倾角调整;天线挂高调整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18.05.007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043(2018)05-0025-05摘要:对大气波导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对大气波导效应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气波导干扰基站精确定位的方法;提出了特殊时隙配比调整、频率调整、天线倾角调整及天线挂高调整等应对方案;对上述4种方案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某地(市)实际应用对大气波导效应应对方案进行了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