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合集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职 教 新 祝 野
以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统 领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衡 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曾泓华
【 要】 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加强思想政 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 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 十七大报 告指 出 :要 “ 强和改进 思想 政治 工 加 作 ”, “ 要巩 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
示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又是一个开放
神 ;在社会主义建设 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华民族吐 故纳新 ,形成 了勇于改革 、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以
谗 雅 西
E C R C L M E EA- : W UR I U U R S I H I (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 出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 中全会通过的 《 中共 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 ( 以
下简称 《 决定 》 )中第 一次 明确提 出的重 大命题 。
《 决定 》还指 出: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教育人 民,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 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鼓 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 风尚 ,巩 固全党全 国
各族人 民团结奋斗 的共 同思想基础 。”这为加强思想 政治工作指明了方 向。高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 责任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必须坚持 以社会主义核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状况 直接 关系 到整个 社会 未来 的价值取 向。 党 和
国家领 导人历 来非常 重视 思想政 治教育 。 以社会
主 义核心 价值 体系来 引领 思想 政治教 育 , 为思想 政 治教 育指 明 了前进 的方 向, 有 利于 发挥 思政 的
育 人功 能 , 增 强说 服力 。要想充 分 发挥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功能 , 必须将 其与 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 体系
想政 治工 作需 要及 时破 解 的难题 。
教 育相 结合 ,将校 内教育 与校外 教育相 结 合 。 要
充 分 发挥 网络 的优 势 ,积 极构 建 网络教 育 的平
思想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高 等学 校 怎 样 通 过 思想 政 治 教 育 强 化 大学 生对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体系 的认 同 , 使 其主 动将 核心 价值 体系 与 自己的思想 行动 统一 , 最 终达 到

治教 育 工 作是 高 等学 校 思想 政 治教 育 工 作 的创 新 。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 体系 的 内涵 比较丰 富 , 与 思想 政治教 育紧 密融合 , 有利 于拓 宽思想 政治教 育 的渠道 ,丰 富思想政 治教育 的内涵 , 增 强思想 政 治教育 的说服 力 , 用社 会主 义核 心价值 体系 来 统领 高校 思想政 治教育 , 不仅 丰富 了思想 政治 教
党 的第十 七届六 中全会 通 过的 《 中共 中央关
于 深化 文化体 制改革 , 推动 社会 主义文 化大 发展
富武装 大学 生 的头脑 , 净 化大 学生 的心灵 ,提高 大学 生的道德 修养 和素质 。 ( 二) 有助 于 高校思想 政 治教育 _ T 作 的创新
用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值 体 系 统领 高 校 思想 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 学 生 的 价 值 取 向 ,反 映 着 大 学 生 以 什 么 样 的 态 度 去
对 待社会价 值 和 自我价 值 , 并做 出什 么选择 和追 求 。“ 国 中 社会 转 型过程 中政治 、 济 、 会 的变迁 , 经 社 引起 人 们对 价 值 体 系和价值 观念 的变革 ,过 去单一 的社 会价 值观念 开始 为
服 务 ; 1 %的 大 学 生 能 够 以 集 体 利 益 为 主 ; 1 %的 大 学 有 6 有 5
生是 以团体利 益为先 , 私兼 顾 的 ; 有 1 %的大学 生持 有 公 也 3 “ 不为 己天诛 地灭 ” 人 的个人 主义 价值 观。在 价值取 向和价
值 目标 上 , 的 注 重 奉 献 , 的 注 重 原 则 , 的 注 重 现 实 , 有 有 有 有 的 注 重 权 力 , 的 注 重 享 乐 。 总 体 上 看 , 当 一 部 分 大 学 生 有 相 价 值 评 价 趋 于 功 利 、 值 观 念 混 杂 、 值 认 同 弱 化 , 的 甚 价 价 有 至 把 人 生 价 值 片 面 理 解 为 自我 价 值 的 实 现 ,淡 忘 了 国 家 和
人 民的利 益 。
( ) 利 性 二 功
生从 “ 大学 生 的理想 信 念状 态 ” 大 学生 价值 追 求 的 目标 ” “
“ 学生 价值评 价 的标 准 ” 大 学生 社会 实 践 的参 与度 ” 大 大 “ “
学 生追 求 的生活 方式 ” 大学 生 对现 实社 会 现象 的 态度 ” “ 及 “ 大学 生对 当前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内容及 方法 方式 ” 等七
的 主流 价值趋 势 ;同时在 经济 全球化 的影 响 和市场 经济 的 冲击下 也存 在一些 不容 忽视 的消极倾 向 ,大学 生 的价值 观 又表 现 出前所 未有 的 多元 性 、 利性 、 异性 、 糊 性 等显 功 差 模著Leabharlann 点 。 ( ) 元 性 一 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值体 系 为 高校 思 想 政治 教 育 明确 了方 向 ,以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 领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是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重要 课 题 。

响 。 代 大 学生 多 在2 世 纪 8 年代 后 期 和9 年代 初 出生 , 当 0 0 0
索用 社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领 社 会 思 潮 的有 效途 径 , 主 动 做 好 意 识 形 态 工 作 , 尊 重 差 异 、 容 多 样 , 有 力 既 包 又
国 家 主 席 胡 锦 涛 指 出 :要 使 大 学 生 成 长 为 中 国 特 色 “ 社 会 主 义 事 业 的 合 格 建 设 者 和 可 靠 接 班 人 . 不 仅 要 大 力
提 高 他 们 的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更 要 大 力 提 高 他 们 的 思 想 政 治 素质 。” 要 提 高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政 治 素 质 , 要 从 当 代 就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实 际 L发 . 他 们 进 行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生 叶 J 对 人 观 、 值 观教 育 。 的 十六届 六 中全会 提 出的 社会 主 义核 价 党
下 , 别 需 要 加 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建 设 , 发 展 中 特 为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提 供 基 本 精 神 依 托 。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明 确 指 出 :要 切 实 把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融 入 国 民 教 育 “ 和 精 神 文 明 建 设 全 过 程 , 化 为 人 民 的 自觉 追 求 。 极 探 转 积

以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引 领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者:朱晓娟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年第01期要使在校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1]要提高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当代在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必要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一定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

它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5]。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152013年Vol.28No.6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5-18作者简介:刘小丽(1980-),女,四川中江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信息化交流的快速融合,我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多元化的思想意识下,如何坚定不移的确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对于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十七大中,又再一次的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多元化思想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核心理论已然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动摇。

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要顺应党的号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其中,并成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我国要清醒的认识到挑战与问题,了解相关的内容、价值和功能以及有效的途径,从而使大学生在思想上能够顺应我国时代的发展。

由此可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带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便开始进行探索,在实践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不断的进行总结。

经历几十年的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所组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国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重要的规范,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在高等院校中不仅学习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在对思想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徐柏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根本指针,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灵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方向。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规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唐雁四川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文章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入手,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从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坚持原则三个方面探索有益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和新生力量。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民族未来、国家希望,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其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地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出“三个倡导”是我们党顺应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正催生各种社会思潮。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长的方向,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抵御腐朽思想的腐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稳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内核,十八大据此作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XX)06-0076-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之后,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
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
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又各有侧重,共同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内在精神之魂、意识形态大厦之基和文化建设之根。

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
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这种国际国内局势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起积极进步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应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才能有效引领
和整合社会思潮,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指明方向。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凝聚起来。

有了共同理想,社会成员才能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应自觉地把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设计、人生理想融人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之中,自觉地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为己任,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动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

当前,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思
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增强青年学生对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使青年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最明显的特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繁荣昌盛,就必须始终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

中国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最富有创新活力和开拓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规范道德准则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使道德教育涵盖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各方面内容。

因为这是对社会主义中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为大学生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主要途径
(一)大力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要内容,扎实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紧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围绕中心、抓住关键、选准手段、注重实效,切实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效果,把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保证。

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要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很大,作用不可替代。

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
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性,把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学校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大力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力,实现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和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努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努力培育一批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主体。

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校教学、管理和科研全过程,促使广大师生自觉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构筑和谐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塑造力,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繁荣、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熊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XX,(5).
\[2\]田克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XX,(5).
\[3\]王孝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6).
\[4\]汪大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J\].攀枝花学院学报,20XX,(4).
\[5\]蒋笃君,张静.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