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视频触发单相机电子警察

合集下载

奥维全天候高清路口智能电子警察系统

奥维全天候高清路口智能电子警察系统

全天候高清晰路口智能电子警察系统✓闯红灯车辆检测✓直行车道左转✓直行车道右转✓压线检测✓逆行检测✓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卡口记录抓拍✓违章车辆号牌自动识别✓高清录像系统吉林奥维通讯工程有限公司1. 概述通过各相关部门近几年的共同建设,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已经成为非现场执法技术手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安交警部门有效地杜绝和减少机动车闯红灯等违章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现代交通执法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

在加快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中,对于在现有的城建规模上提高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提高管理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执行力等方面,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显得极为重要。

吉林奥维通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全天候高清晰路口智能电子警察系统集成了闯红灯检测、压线检测、逆行检测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检测等功能。

运用最新视频动态分析、图像跟踪抓拍与车牌识别技术,在对路口机动车辆路口的多种违法行为进行准确检测,并输出违章车辆违章过程的全景和车牌特写图片以及车辆违章的有关信息。

本系统值得关注的特点是通过采用国际领先的视频分析算法,实现了车辆动态轨迹跟踪检测及与车牌识别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的保证了视频触发准确率,对车辆和车牌的检测不需要添加任何外部触发装置,且将光照影响,行人、自行车、树木阴影等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违章抓拍率可达90%以上。

全天候高清晰路口智能电子警察系统可针对单方向、两方向、三方向或四方向等各种路况进行灵活配置。

本系统采用基于IP的网络接口,易于与其它设备接口。

系统控制中心管理计算机与各监控点计算机的连接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每个监控点均可以通过网络与控制中心直接连接以传输违章车辆通行数据信息和监控图像数据。

HD 1.0型闯红灯自动监控系统根据公安部2004年6月4日发布的《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4)进行研制生产,集成了对路口多种违法行为的检测取证,符合2009年2月25日最新发布的GA/T497-2009版本,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安装使用,大幅度提高违章捕获率和记录有效率,得到用户的普遍好评。

智能电子警察_V6.4T-用户使用(说明书)

智能电子警察_V6.4T-用户使用(说明书)

智能电子警察V6.4T 使用说明书目录目录 ....................................................................................................................................... - 2 -第1章系统简介............................................................................................................ - 4 -第2章系统安装部署 .................................................................................................... - 5 -2.1安装程序................................................................................................................ - 5 -2.2设置向导................................................................................................................ - 7 -第3章数据查询............................................................................................................ - 9 -3.1抓拍记录................................................................................................................ - 9 -3.2车辆流量.............................................................................................................. - 11 -3.3录像查询.............................................................................................................. - 14 -第4章日志管理.......................................................................................................... - 15 -4.1操作日志.............................................................................................................. - 15 -4.2运行日志.............................................................................................................. - 15 -第5章运行管理.......................................................................................................... - 16 -5.1运行管理.............................................................................................................. - 16 -5.2导入导出.............................................................................................................. - 16 -第6章布控管理.......................................................................................................... - 18 -6.1人工布控.............................................................................................................. - 18 -第7章参数设置.......................................................................................................... - 20 -7.1上传参数.............................................................................................................. - 20 -7.2设备信息.............................................................................................................. - 20 -7.3路口信息.............................................................................................................. - 22 -7.4智能相机.............................................................................................................. - 23 -7.5识别优化.............................................................................................................. - 44 -7.6网络配置.............................................................................................................. - 44 -第8章高级设置.......................................................................................................... - 45 -8.1磁盘参数.............................................................................................................. - 45 -8.2录像模板.............................................................................................................. - 45 -8.3违法类型管理...................................................................................................... - 46 -8.4其他参数.............................................................................................................. - 47 -8.5叠加模板.............................................................................................................. - 47 -第9章系统管理.......................................................................................................... - 48 -9.1系统版本.............................................................................................................. - 48 -9.2系统升级.............................................................................................................. - 48 -9.3用户管理.............................................................................................................. - 48 -9.4修改密码.............................................................................................................. - 49 -9.5黑车牌管理.......................................................................................................... - 49 -第10章附录.................................................................................................................. - 51 -10.1Linux常用命令 .................................................................................................... - 51 -10.2Linux系统命令 .................................................................................................... - 52 -10.3XShell的使用 ....................................................................................................... - 52 -10.4单独安装数据库 .............................................................................................. - 54 -10.5嵌入式主机建立共享 ...................................................................................... - 54 -10.6注意事项.......................................................................................................... - 55 -10.7操作系统AS5.4安装注意事项....................................................................... - 56 -第1章系统简介作为智能交通行业以车辆抓拍识别为业务核心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子警察在完整的产品线中不可或缺。

电子警察发展历程

电子警察发展历程

云南江威科技有限公司电子警察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交通管理的一种手段,以期达到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通行效率、优化交通环境的目的。

该系统具备白天、夜晚和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的能力,能自动记录机动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机动车快速增长,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城市道路规划的严重滞后,交通违法行为突出,交通安全事故直线上升,为了遏制交通违法行业,一时间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沿海城市率先提出了使用需求,1998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为报道北京市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的开通使用,使用了“电子警察”一词,这是“电子警察”第一次在媒体公开露面。

节目的主持人是敬—丹。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经播出,立即轰动了国内城市道路交通领域。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题节目中把“机动车闯红灯自动监测系统”称为“电子警察”由此“电子警察”陆续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中被采用。

可以说,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电子警察”一词。

一时间全国的电子警察厂商如井喷式的出现在各地,各厂商系统自成一体,无通用性,回顾电子警察走过的历程,我国的电子警察走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胶片式电子警察(2000年以前)90年代末期,起步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以“胶片相机+地感线圈”为实现方式,虽然能抓拍违法车辆,需人工定期到现场取胶卷冲洗照片再进行邮寄,费时、费力。

胶片没有复用性,固定成本较高。

第二阶段 数码相机式电子警察(2000—2003年)20世纪初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的出现逐步取代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因其像素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性较强,存储介质使用可重复读写的存储卡,通过改装后可实现网络传输,减少了人工干预量,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各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进入电子警察的建设高潮。

国内的电子警察犹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一时间市场上群魔乱舞,各厂商系统自成一体,无通用性。

由于此种方式采用民用数码相机进行改装来构建系统,进行违章抓拍,相机云南江威科技有限公司稳定性较差,并且在设备损坏后,原厂家一般不负责维修;其次,由于数码相机更新换代快,同型号的数码相机在一两年后难以找到;且初期的数码相机由于存储硬件及机械快门的限制无法实现连续抓拍。

电子警察产品功能、结构及抓拍原理

电子警察产品功能、结构及抓拍原理

电子警察后台系统 (指挥中心管理平台)框架
01
逆行原理:车辆先压2号线圈,然后再压1号线圈,此时车检器会发一个逆行信号给相机,触发抓拍。
02
超速原理:两个线圈之间的距离一定,测出车辆通过时间,计算可得速度,然后与软件设定的超速值对比,一般超速和卡口同时启用。
路口设备单元
一、路口设备单元 (1)图像采集 a)图片抓拍:利用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 连续抓拍三张闯红灯高清图片组成一份违法记录,抓拍间隔精确到0.1秒,每张图片均包含清晰可辨的车辆信息、车牌信息、车辆行驶行为和红绿灯信号状态。 b)数据缓存:借助网络将抓拍的图片和捕获的视频发送给前端处理单元。可安装高速SD卡,在网络通信故障时缓存高清图片。 (2)前端处理 a)车辆检测:利用车检器实时检测过往车辆,车辆捕获率大于95%,包括车辆通行、是否逆行等,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业务处理机。支持双线圈检测技术,根据车辆压过线圈的顺序来判断车辆逆行,逆行检测率大于95%。 b)信号灯检测:利用信号灯检测器实时检测红灯信号,将红灯维持状态、红灯切换至绿灯脉冲信号、绿灯切换至红灯脉冲信号,发送给业务处理机。将模拟输入的220V电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保证采样信号周期的完整度和匹配度。支持多相位红灯信号接入与处理。
线圈检测“卡口”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系统工作原理 车辆触发B线圈时,系统记录下当前的时刻Tb; 当车辆触发线圈A时,系统记录下当前的时刻Ta,同时计算车辆的速度V=Db/(Ta-Tb) ,其中Db为B线圈与A线圈之间的距离; 车辆检测器给出触发信号,触发高清摄像机进行图像捕捉;
线圈检测“卡口”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
02
数据预处理:业务处理机接收来自一体化高清网络摄像机抓拍的3张照片。业务处理机按照国家标准将3张照片合成一张照片,并将时间、地点、方向、车道等信息叠加至图片上。

高清视频电子警察方案

高清视频电子警察方案

高清视频电子警察方案一、应用背景及系统现状在电子警察的发展历程中,地感线圈检测模式一直占据着市场最大份额,虽然它有着捕获率高、抓拍位置精准等优势,但是切割地感线圈造成破坏路面、后期维护麻烦等先天不足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交通管理部门,并且地感线圈检测模式无法很好地延展到压线、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等其它交通违法行为的检测领域。

而视频检测模式的电子警察能解决前面提及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很多年前就进入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关注范围,但是前些年因其技术不成熟而导致的闯红灯捕获率和取证有效率低,达不到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要求,所以一直未在市场占有率上有所突破。

随着高清视频图像逐渐应用到电子警察领域,曾经在技术上一直存在瓶颈的问题迎刃而解。

高清视频图像能为视频检测算法提供丰富的车辆细节特征,为提高闯红灯车辆捕获率和取证有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电子警察行业涌现出一批提供视频检测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的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是电子警察行业的发展方向,逐步成为新建电子警察系统的首选,逐步抢占电子警察市场份额。

电子警察一直处在多种技术形态并存、融合的环境中,比如:数码相机模式与摄像机模式、标清图像与高清图像、单纯抓拍与抓录一体、地感线圈检测与视频检测等等。

目前全国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建设的电子警察系统可谓是百花齐放,但无论何种技术路线、何种产品形态,整体看下来都面临以下几个典型问题:1、系统稳定性不好相较于一般道路监控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属于“最小系统范畴”,前端子系统中组件多就意味着故障点多,组件耦合性强导致任意组件故障都会造成前端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要确保系统稳定就必须确保组件产品的稳定性和系统集成的稳定性,而国内相当一部分厂家是“拼凑”方案,没有真正的研发能力,所有组件都是外购再自行组合,此时就面临系统成本的压力较大,故在产品选型上又趋于廉价产品,最终形成“不稳定产品”+“不稳定集成”的局面,这是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症结所在。

电子行业电子警察相机调试培训

电子行业电子警察相机调试培训

电子行业电子警察相机调试培训1. 背景介绍电子警察相机是一种重要的交通监控设备,在电子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交通违法行为的不断增加,电子警察相机的调试和培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子警察相机的基本原理、调试方法以及培训技巧。

电子警察相机通过使用红外线技术和摄像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和拍摄交通违法行为。

它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摄像头:负责捕捉交通违法行为的图像和视频。

•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用于检测车辆通过违法线并触发摄像头拍摄。

•控制系统:负责控制摄像头、红外线设备,以及保存和传输图像和视频的数据。

3.1 硬件调试在进行电子警察相机的调试之前,首先要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包括检查摄像头、红外线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的连接和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故障或连接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调整。

3.2 软件调试电子警察相机的软件调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系统设置:对电子警察相机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如图像分辨率、视频格式、存储空间等。

•触发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触发拍摄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车辆速度、车辆违法行为等触发。

•图像、视频处理:对于捕捉到的图像和视频进行处理,如图像增强、视频压缩等。

•数据传输:设置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以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传输。

3.3 故障排除在电子警察相机调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故障,如图像模糊、无法触发拍摄等。

针对这些故障,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排查和修复,以保证电子警察相机的正常运行。

4. 电子警察相机的培训技巧4.1 了解产品在培训之前,首先要深入了解电子警察相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

只有了解产品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进行调试和故障排除。

4.2 实践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子警察相机的理解,并掌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技巧。

4.3 掌握最新技术电子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

培训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调试方法和工具。

电子警察抓拍原理

电子警察抓拍原理

电子警察抓拍原理电子警察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交通违法抓拍的技术手段,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电子警察抓拍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监控技术,电子警察通常会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摄像头来进行监控和抓拍。

这些摄像头可以覆盖到交通违法行为常发生的路段,通过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晰记录车辆的违法行为,例如闯红灯、违规超速等。

2. 图像识别技术,电子警察还配备了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对抓拍到的车辆图像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准确识别车牌号码,并且与车辆信息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认车辆的违法行为和车主信息。

3. 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电子警察系统会将抓拍到的图像和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以便后续的证据查验和处理。

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司法部门处理交通违法案件的证据。

4. 实时传输技术,部分电子警察系统还配备了实时传输技术,可以将抓拍到的违法行为数据实时传输到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关执法部门,以便他们及时处理和处罚违法行为。

电子警察抓拍原理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数据处理和实时传输等技术手段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电子警察可以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准确抓拍和快速处理,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电子警察抓拍原理是基于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通过视频监控、图像识别、数据处理和实时传输等技术的协同作用,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准确抓拍和快速处理。

这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为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有助于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06301纯高清视频检测闯红灯安装调试标准

06301纯高清视频检测闯红灯安装调试标准

XT摄像机(06301)高清视频检测闯红灯安装调试标准一、设备安装1.1机柜安装主机柜安装原则是取电、取红灯信号方便。

所以一般主机柜都安装在信号机旁,或距离信号机较近的位置。

1.2杆上设备安装1.高清相机安装在所有抓拍车道的中间位置,可利用高清相机防护罩托盘成万向节调节上下、左右的角度。

2.对应照射每条车道的频闪灯安装一只,频闪灯的安装位置请参考下图。

3、高清摄像机连接频闪灯高清摄像机内部频闪灯频闪灯XZX主机相机尾板AC24V序号线材用途说明线材颜色1234567线材规格UTP4 CAT6RVV3*1.0RVV3*1.0RVV2*0.5RVV2*0.5接至高清摄像机尾板VCC+端子AC不分正负接至高清摄像机尾板OUT4+接至高清摄像机尾板OUT4-高清摄像机RJ45至XZX主机RJ45AC220接至交流相机尾板L,N,GAC220接至频闪灯电源L,N,GAC220AC220接至高清摄像机尾板VCC-端子AC不分正负二、高清相机软件调试相机固件版本V1.00B06DA68X411、相机聚焦连接好相机通电后打开“纯高清四向综合违章电子警察百兆VXTCCD20120721安装版\高清摄像机安装\”找到IPNC-ICM-V2.00B01DA07X01.exe运行点击【快速搜索】按钮,查找在网络内的XT高清相机,找到高清相机后点击一下右侧设备列表中想要连接的相机,然后点击【连接视频流】在该界面下完成光圈调节、高清图像的定位、镜头聚焦等调试工作。

1.1光圈调节将固定光圈的螺栓定位到“2.4”(镜头上2.0和2.8之间的位置)1.2高清图像定位高清相机图像定位基本原则是,图像上边沿略超过红灯位置,下边沿为停线内预留一个中小型车位,同时尽量与停车线保持平行,左右宽度包含所有抓拍车道。

1.3镜头聚焦聚焦前,将光圈定位到2.4把固定光圈的螺栓上紧,然后将固定焦距的螺栓固定到7成紧,这样当你聚焦完成后就不会因为固定螺栓而造成聚焦偏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解决方案2010年6月2000099年222000099目录第1章概述 (6)1.1 背景介绍 (6)1.2 现状分析 (7)1.2.1 电子警察的内涵和种类 (7)1.2.2 电子警察的应用效果 (8)1.2.3 电子警察的应用现状 (8)1.3 发展趋势 (9)1.3.1 技术演进 (9)1.3.2 应用模式演进 (10)1.3.3 实际效果变迁 (11)1.4 设计依据 (11)1.5 设计原则 (12)第2章海康威视电子警察系统特点 (14)2.1 视频检测红绿灯信号,无须接红绿灯信号 (14)2.2 视频检测停车线,无须埋设线圈 (14)2.3 捕获率、有效率、车牌识别率达到国标要求 (14)2.4 系统的控制主机是DSP平台,稳定可靠 (14)2.5 摄象机参数可自动调节 (15)第3章系统设计 (16)3.1 设计思想 (16)3.2 系统结构 (16)3.3 系统组成 (17)3.3.1 数据采集部分 (17)3.3.2 数据处理部分 (20)3.3.3 网络传输部分 (20)3.3.4 中心管理部分 (20)第4章系统功能 (21)4.1 卡口功能 (21)4.2 电子警察抓拍功能 (22)4.3 存储功能 (24)4.4 录像功能 (25)4.5 闯红灯抓拍功能 (25)4.6 不按车道行驶抓拍功能 (26)4.7 逆行功能 (26)4.8 压线检测抓拍功能 (27)第5章中心软件平台设计 (29)5.1 系统功能 (29)5.1.1.认证 (29)5.1.2.用户管理 (29)5.1.3.单位管理 (30)5.1.4.卡口管理 (31)5.1.5.相机管理 (31)5.1.6.自定义设置 (32)5.1.7.其他设置 (33)5.2 业务功能 (33)5.2.1.交通违法信息识别和录入 (34)5.2.2.交通违法信息处理、查询 (34)5.2.3.交通违法信息打印、通知 (34)5.2.4.录像回放功能 (34)5.2.5.实时过车数据监测 (35)5.2.6.实时自动报警信息接收处理 (36)5.2.7.机动车查询 (37)5.2.8.非机动车查询 (40)5.2.9.异常牌照查询 (41)5.2.10.违章查询 (42)5.2.11.操作日志查询 (43)5.2.12.车流统计 (44)5.2.13.套牌分析 (45)5.2.14.关联性分析 (46)5.2.15.行车轨迹分析 (47)5.2.16.电子地图 (48)5.2.17.前端设备管理 (51)5.3 报警管理 (53)5.3.1.布控设置 (53)5.3.2.报警联动方式设置 (55)5.4 平台其他功能 (57)5.4.1.私网穿透 (57)5.4.2.支持多种网络连接方式 (57)5.4.3.对外能力 (57)第6章主要设备选型 (59)6.1 高清网络抓拍机DS-J200 (59)6.2 LED补光灯IS-3003LED (61)6.3 嵌入式道口管理主机IS-300LCL (61)第1章概述1.1背景介绍十七大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要构建和谐社会,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是重中之重,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保障。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人类居住和财富最为集中的地区,是金融、商业、交通、能源、通信等各项设施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安全隐患最多的地区。

在现代社会,倘若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安全无法保证,就会动摇其民众对政府的信心,更会影响到城市的对外窗口形象。

国家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公众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机动车价格不断下降,民用汽车已从过去的奢侈品定位逐步成为城市自助出行的代步工具,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

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的现象已在各省会城市突显出来,尤以北京、上海、广州最为典型。

若城市道路长期处于严重拥塞状态,出行公众的情绪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违章变道、S型线路超车、压双黄线行驶、闯红灯等诸多易产生交通事故的驾车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城市每年因此造成的车祸、连环车祸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公众出行安全并使得交通路况进一步恶化,早已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捕获、记录、统计、分析上述违法驾车行为,为非现场处罚系统提供扎实、准确的依据,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以此警示出行公众进而减少上述违法驾车行为、提升公众出行安全系数、稳定交通路况,一直以来都是主管部门努力的方向,电子警察系统应运而生。

1.2现状分析目前,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内“电子警察”一词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

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在字、辞典中无法查询或者检索到与其相关的定义和解释。

自“电子警察”一词诞生至今,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2.1电子警察的内涵和种类所谓“电子警察”就是道路交通违法自动取证处罚系统,作为ITS(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应用,在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警察”的主要产品包括: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自动记录系统、违章行驶(压黄线、逆行、直线变道等等)自动记录系统和城市道路综合监控系统等等。

目前,通常所说的“电子警察”是指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本系统所介绍的“电子警察”也是指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

“电子警察”按照图像采集设备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胶片相机、第二类是数码相机、第三类是工业摄像机;按图像分辨率可分为2类:标清电子警察和高清电子警察;按触发方式可分为3类:地感线圈触发、视频触发和两者相结合;按运行方式可分为2类:独立式和联网式。

1.2.2电子警察的应用效果“电子警察”的应用是道路交通管理中体现“科技强警”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可缓解日益繁忙的交通勤务管理与警力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道路交通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盲点”,有效地抑制机动车驾驶员的违章行为。

实践证明,“电子警察”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不但改善交通通行效率保持通行畅通,也对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起到积极作用。

1.2.3电子警察的应用现状电子警察系统应用在城市的交叉路口,以红绿灯作为标志。

目前电子警察系统建设现状以离线应用为主,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或准备实现联网。

技术现状以地感线圈捕获、标清照片抓拍、外场本地记录为主,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或准备实现视频检测捕获、高清照片抓拍、中心集中存储和外场本地缓存相结合等改造。

应用现状以人工拷贝取回数据录入非现场处罚系统实现最简单的处罚单功能,部分城市已经完成或准备实现数据自动上传非现场处罚系统,并实现处罚单、网上通报与处理、路面警示牌实时发布违法信息等。

1.3发展趋势从技术上看,电子警察系统逐步向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发展;从业务应用上看,电子警察系统逐步向实时型、密集型发展;从实际效果上看,电子警察系统逐步向处罚与教育并重的和谐理念靠拢。

不难看出,电子警察系统与电子卡口系统的发展方向如出一辙,并且逐步走向融合,典型例子是2010年多个城市的电子警察项目中出现了要求带有电子卡口功能的现象。

1.3.1技术演进1、网络化电子警察系统已全面进入网络化时代。

一方面,已建电子警察系统正在进行联网改造,外场捕获的违法车辆信息通过光纤网络传至中心平台;另一方面,新建电子警察系统均直接选择具备联网功能的外场设备。

所采用的联网技术是典型的、被长期应用所论证的星型光纤组网方式。

网络化是实现城域级综合应用的基石,是必要条件。

2、高清化传统标清照片(分辨率:704*576)已经难以满足主管部门的要求。

标清照片所能容纳的有效信息很少,单张照片无法同时记录车辆信息和红绿灯状态降低了取证数据的说服力,模糊的车牌信息会影响到车牌识别率甚至人工识别率,进而降低违法行为的处罚率。

外场系统高清化(分辨率:1600*1200),意味着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能同时拍摄车牌信息、压线行为和红绿灯状态,捕捉清晰的车牌信息、车辆细部特征,为提升处罚依据的说服力、处罚率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1只2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可同时记录2个车道的驾车行为,相比标清时代需要2只特写摄像机加1只全景摄像机而言,建设成本大大减小。

3、智能化随着视频检测技术的发展,将逐步取代线圈检测技术,这个发展方向已经得到业界专家的肯定。

切割地感线圈影响城市道路美观,后期维护成本高昂,封道维修造成城市交通拥塞等诸多问题,都使得视频检测技术成为必需的发展方向。

车牌识别技术也实现了技术飞越,识别准确率也提高到95%以上,多车道识别技术也得到真实实现,为系统智能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1.3.2应用模式演进1、实时型为了将交通潜在风险将到最低,系统实时性要求不断提高。

体现在数据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信息确认的实时性、罚单处理的实时性、信息发布的实时性等多个方面。

及时地发现违法行为、确认违法行为和处理违法行为,是确保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的必要手段。

系统网络化、高清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手段,都为实时性提供了有力条件。

2、密集型广布电子警察系统,从主要路口监测演变为城域级路口综合监测,防止驾车人员有侥幸心理。

1.3.3实际效果变迁处罚是警示和降低危险驾车行为的直接办法,提高处罚成本和范围是希望在最短时间内遏制危险驾车行为抬头。

但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驾车行为,增加宣传教育力度,潜移默化地影响驾车人是从根本上消除危险驾车行为的必经之路。

其根本目的是确保城市交通安全、城市交通畅通。

1.4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 074-2003)4.《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5.《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6.《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8.《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9.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2004版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5设计原则1、先进性高清电子警察前端系统采用高清一体化摄像机替代模拟摄像机+工控机模式,是系统先进性最重要的体现。

200万像素高清画质可同时覆盖2条车道,车辆车牌号码、停止线和红灯状态同时反映在一张照片中,是我司高清电子警察先进性的突出特点。

2、实用性高清电子警察前端系统符合GA/T 496-2009公安部最新标准,能为交警用户准确捕获、抓拍、记录闯红灯行为,将4张200万像素的高清照片和1段高清视频相结合,为非现场处罚系统提供准确、清晰的证据,是本系统实用性的重要体现。

3、可靠性高清电子警察前端系统广泛采用嵌入式技术,摈弃了工控机模式,无论是前端设备使用寿命,还是抗恶劣环境等方面,可靠性都得到质的飞跃,符合室外电子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