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酪酪肽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_黄小平
β-酪啡肽-7功效学研究进展

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鉴定酪蛋白酶解产物中 的β -CM-7 方法: 1.待测液的预处理:取各时间点酪蛋白酶解液的上清液2m1, 经0.22um微孔滤膜过滤,用于RP-HPLC分析。 2.用缓冲液平衡层析柱,待运行结果显示稳定的基线时,分 别取各时间点的20ul酪蛋白酶解上清液手工进样。 3.检测波长215nm,流速0.75,线性洗脱运行30min。 4.将加样酪蛋白酶解上清液换成β -CM-7标准品,制定标准 峰。 5.内标法检测:在待测样品中加入标准β -CM-7溶液,用以增 强待测样品的分析结果。
(6)潘翠玲发现饲喂β -酪啡肽-7能够促进仔猪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发育
(7)皮下注射β -酪啡肽-7能够引起类似组胺引起的丘疹和炎症反应 (8)研究发现外周注射β -酪啡肽-7能够刺激大鼠增加高脂饲料的采食
(9)印虹等人研究发现乳源β -酪啡肽-7具有降血糖作用
(10)腹腔注射β -酪啡肽-7能够显著降低大鼠尾夹疼痛反应 (11)β -酪啡肽-7及其衍生物也能够增加婴儿睡眠 (12)Han等研究发现β -酪啡肽-7能够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的损伤 (13)实验证明给白化的大鼠饲喂β -酪啡肽-7能够产生抗焦虑的作用
β -酪啡肽-7的制备
人和动物乳被认为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酪蛋白是乳中最主要的 蛋白,占乳蛋白的80%左右。这些生物活性肽本身以非活性状态存在于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之中,当在一定条件受蛋白酶作用下,可形成有活性 的生物活性肽。β 一酪啡肽-7是从牛乳β -酪蛋白的酶解物中分离出来 的具有阿片活性的一个七肽物质。
6.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促进神经母细胞瘤神经细胞的生长)
7.其它作用(导致健忘症,抗焦虑)
研究进展
(1)Brantl等发现β -酪啡肽-7能够显著降低豚鼠回肠收缩力 (2)谈寅飞等体外研究发现β -酪啡肽-7可促进仔猪胃窦分泌胃泌素 (3)宗亚峰的研究发现β -酪啡肽-7能够抑制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 (4)凌明亮等还发现β -酪啡肽-7能够增加小肠对D一木糖的吸收能力 (5)顾芳等人研究发现β -酪啡肽-7能够防止酒精性脂肪肝
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黄衔;林乔木;詹浩炼;钟超;余晓璐【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22(43)16【摘要】目的研究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肠溶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疗效、症状评分、副作用、停药后复发时间。
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确诊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7例。
两组皆给予利那洛肽290μg餐前30分种,1次/d,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0.42 g餐后2小时,3次/d。
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副作用。
并随访12周,比较停药后复发例数及复发时间。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腹痛、腹泻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
停药后观察组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利那洛肽联合双歧杆菌肠溶胶囊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明显,减轻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延长停药后复发时间,减少复发例数,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4页(P1548-1551)【作者】黄衔;林乔木;詹浩炼;钟超;余晓璐【作者单位】普宁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普宁市人民医院营养科;普宁市人民医院心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2【相关文献】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观察2.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3.利那洛肽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Meta分析4.利那洛肽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在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痔疮手术患者中的应用5.利那洛肽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度低温对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中度低温对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刘先发;阳小灵;龚享铜;黄家淦;曾书琴;周丽程;张琼;张诗昊;陈侃;黄勤【摘要】目的:通过检测中度低温下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炎症因子( 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阐明中度低温对其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 Caco-2细胞株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分中度低温组、常温组、亚低温组3个组,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应用逆转录PCR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细胞内炎症因子 mRNA 的表达水平,ELISA 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
结果: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中度低温组细胞内炎症因子的 mRNA 和以及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常温组和亚低温组。
结论:肠上皮细胞屏障氧化应激损伤后,中度低温比常温、亚低温更能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Objective:To illuminate the effect of moderate hypothermia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by detect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TNF-α、IL-1β、IL-6)expression levels after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barrier injured by oxidative stress. Methods: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barrier model in vitro was established by Caco-2 cells,divided into moderate hypothermia group,normal temperature group and sub-hypothermia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RNA in the cells were examin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nd rea1 time PCR,and inflammatory cytokine in the cultural supernatant was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After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barrier injured by oxidative stress,the mRNA i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moderate hypothermia group and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cultural supernata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temperature group and sub-hypothermia group. Conclusion:Moderate hypothermia can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 compared to normal tempera-ture and sub-hypothermia,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98-501)【关键词】肠上皮细胞屏障;Caco-2 细胞株;中度低温;炎症因子【作者】刘先发;阳小灵;龚享铜;黄家淦;曾书琴;周丽程;张琼;张诗昊;陈侃;黄勤【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安远县人民医院,江西安远 3421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R392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发展,心源性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有了极大提高。
线粒体自噬-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天津医药2023年11月第51卷第11期线粒体自噬-NLRP3炎症小体通路在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林永文,陈巧媚,敖当,黄炳龙,骆成珠,李承燕△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NOD 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通路对新生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方法将42只1周龄SD 大鼠分为Sham 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 )组、CIRI+二甲基亚砜(DMSO )组、CIRI+Mdivi-1组、CIRI+MCC950组、CIRI+Ac-YVAD-cmk 组,每组7只。
除Sham 组外,其他各组采用单侧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采用Londa 法行神经行为障碍评分,HE 染色观察海马体CA1区细胞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 检测线粒体自噬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
结果与CIRI+DMSO 组比较,CIRI+Mdivi-1组的神经行为障碍评分增加,突触数减少及肿胀线粒体数增多(均P <0.05);与CIRI+Mdivi-1组比较,CIRI+MCC950组及CIRI+Ac-YVAD-cmk 组神经行为障碍评分降低,突触数增多及肿胀线粒体数减少(均P <0.05)。
与CIRI+DMSO 组比较,CIRI+Mdivi-1组PTEN 诱导的激酶1(PINK1)、Parkin 、LC3Ⅱ/Ⅰ表达下调,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M20)、P62及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 )-1、caspase-8蛋白表达增加(P <0.05)。
与CIRI+Mdivi-1组比较,CIRI+MCC950组及CIRI+Ac-YVAD-cmk 组PINK1、Parkin 、LC3Ⅱ/Ⅰ蛋白表达增加(P <0.05),CIRI+MCC950组NLRP3、caspase-1、caspase-8蛋白及CIRI+Ac-YVAD-cmk 组caspase-1、caspase-8蛋白表达下调。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芦小珊;李莉;辛佳纯;王海琳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2(28)12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诊断较为困难。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人群发病率。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IBS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但近年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这可能与两者之间存在共同致病因素(慢性炎症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内脏超敏反应、镍过敏等)有关。
但因未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相关性是由于共患病还是误诊导致仍存在争议。
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日后为临床上两种疾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总页数】5页(P2487-2491)
【作者】芦小珊;李莉;辛佳纯;王海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1;R574.4
【相关文献】
1.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低度炎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雌激素及其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3.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4.神经-内分
泌-免疫系统调控异常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5.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与中医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沙棘经PXR/NF-κB通路减缓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CYP2C下调

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117:08:1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31130.1322.036沙棘经PXR/NF κB通路减缓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CYP2C下调郝佩佩1,曹盈莹2,邹慧琼2,丁瑞峰3,白雪峰4,薛永志1,2(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3.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包头市肿瘤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60)收稿日期:2023-06-10,修回日期:2023-08-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460567,82160709);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9MS1104,2014MS0813,2019MS08198,2023MS08066)作者简介:郝佩佩(1994-),女,硕士生,研究方向:肝脏免疫药理学,E mail:peipeihao332@163.com;薛永志(1968-),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动力学,通信作者,E mail:xyzhxyzh68@sohu.comdoi:10.12360/CPB2023060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12-2320-05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186 2;R282 71;R345 99;R392 11;R512 62摘要:目的 探讨沙棘(sea buckthorn)是否通过PXR/NF κB通路,减缓卡介苗(BCG)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2C(CYP2C)下调。
方法 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BCG125mg·kg-1复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用于乙型肝炎相关研究,将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BCG组、BCG+沙棘颗粒(sea buckthorngranule,SG)(分别灌胃50、100、200mg·kg-1,每日2次)组和BCG+PCN(腹腔注射100mg·kg-1,每日1次)组。
酪酸菌制剂、帕罗西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酪酸菌制剂、帕罗西汀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王宏地;蔡维国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22)007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至今病因不明,临床上常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精神因素、饮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关系密切.由于IBS症状、病因和发病机制各异,目前无特殊治疗.我科近年来应用酪酸菌制剂(米雅BM片)、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本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440-441)
【作者】王宏地;蔡维国
【作者单位】台州医院(317000);台州医院(3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菌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J], 吴泽生
2.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J], 张艳杰;高月秋;关大勇;刘红;沈桂杰;遆丹阳
3.柳氮磺吡啶、恩密达和酪酸菌制剂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J], 钟小勇
4.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的肠道菌群变化 [J], 张达荣[1];董晓旭[2];包幼甫[3]
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酪酸菌制剂前后肠道菌群状况 [J], 张达荣;董晓旭;包幼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534 •Chia J Gastuenteui, 2522, Vol. 25, No. 9利那洛肽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玉燕萍郑松柏**张闪王璐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200040)DOI : 14. 3969// issa. 1003C125• 4222.29. 054* 本文通信作者,Email : sovabail459@ 165. com背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 BS-C)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药物的效果欠佳,利那洛肽作为全球首个鸟昔酸环化酶C 激动剂,为IBS-C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目的:系统评价利那洛肽治疗IBS-C 患 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数据库、PubMed t Embase - Cochrane 图书馆等数据库,纳入有关利那洛肽治疗IBS-P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 o 由3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研 究质量,对利那洛肽改善腹痛、完全自发性排便(CSBM )、首剂后24 h 内自发性排便(SBM )、充分缓解、便秘严重程度、IBS 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行meta 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6篇RCT,利那洛肽可改善IBS-P 患者腹 痛症状(RR = ).49,95% 0:8. 15 - 8 92)、CSBM( RR= 3. 03,95% CIm ~3. 82)、首剂后 24 h 内 SBM(RR =).24,55% 0:1.49 ~8.72)、充分缓解(RR=).63,95% 0:8 27 ~2.10)、便秘严重程度(RR = ).45,95 % 0:1.34~ 8.57)、、BS 严重程度(RR = 8.44,95% CI :. 36 ~ 8.57)。
利那洛肽腹泻和胀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但患者均能耐受。
结论:利那洛肽治疗IBS-P 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是治疗IBS-P 较为理想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32016年2月第36卷第2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肠易激综合征酪酪肽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黄小平,刘 欣,王 燕,王学勤,罗金燕DOI:10.7504/nk2016010702 中图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酪酪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0Expression of peptide YY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HUANG Xiao-ping, LIU Xin, WANG Yan, WANG Xue-qin, LUO Jin-y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ChinaKeyword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peptide YY;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10短篇论著基金项目:博福-益普生腹泻基金课题( IDF-2012-02)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4通信作者:刘欣,电子信箱:liuxin1967@肠易激综合征(IBS)主要是以腹痛或者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依据症状将IBS 分为腹泻型(D-IBS)、便秘型(C-IBS)、混合型(M-IBS)及不确定型(U-IBS) [1-2]。
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肠激素及炎性因子均参与了IBS 的发病。
酪酪肽(PYY)是一种对消化道多种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的胃肠激素,我们前期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PYY 水平与IBS 发病存在相关性[3]。
为探讨IBS 的发病机制,本研究观察了IBS 患者PYY 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门诊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IBS 患者40例,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4]。
其中D-IBS 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36.2±4.0)岁。
C-IBS 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4.7±5.1)岁。
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男12名,女8名;年龄(41.6±5.4)岁。
3组年龄、性别构成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以上受检者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 3 mL,离心取血清,置-80℃保存待检。
并在结肠镜下于升、降结肠各取1块黏膜标本,置于10%甲醛固定后用于免疫组化检测。
所有入选对象如实告知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SP 法行免疫组化染色。
血清PYY、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的检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观察结肠黏膜PYY 的表达,以胞浆或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间比较应用χ2检验。
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
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D-IBS 组血清PYY、TNF-α和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8.386,8.500和6.641,均P <0.05);C-IBS 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205,1.510和2-.038,均P >0.05)。
见表1。
D-IBS 组血清PYY 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 =0.876,P <0.05),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r =-0.867,P <0.05)。
表1 各组炎症性肠病(IBD)血清酪酪肽(PYY)、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0水平的比较PYY (μg/L)TNF-α(μg/L)IL-10(μg/L)腹泻型IBS组(22例)15.95±4.101)8.60±0.631) 3.1±0.201)便秘型IBS组(18例)10.45±1.807.82±0.54 3.41±0.10对照组(20名)10.10±1.557.70±0.513.58±0.35注:1)与对照组比较,P <0. 05154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Internal Medicine February 2016 Vol. 36 No. 2免疫组化显示,PYY在升、降结肠上皮细胞的顶膜表达为主,部分间质细胞也可见到棕黄色免疫阳性反应颗粒;D-IBS组及C-IBS组升结肠与降结肠黏膜PYY表达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IBS组59.1%对64.7%,C-IBS组38.9%对44.4%;χ2分别为0.128和0.114,P>0.05)。
D-IBS、C-IBS及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PYY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41.6%和30.0%,D-IBS组结肠黏膜PYY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8.286,P<0.05);C-IBS 患者结肠黏膜PYY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99,P>0.05)。
3 讨论PYY与许多胃肠疾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国外学者认为PYY的减少可能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同时PYY可以抑制胰腺肿瘤的生长[6]。
近期的研究发现,PYY与IB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有研究发现,含有CD3、CD8等淋巴细胞PYY的表达在D-IBS组中明显高于正常组[7]。
本研究D-IBS患者血清PYY水平及其在结肠黏膜的表达率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El-Salhy等[8]研究发现,C-IBS患者结肠黏膜分泌PYY的细胞密度明显较对照组减低。
但本研究C-IBS患者PYY的黏膜表达率及血清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另外,因没有对C-IBS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可能也是导致该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Ortiz-Lucas等[9]发现,IBS 患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IL-8有增高趋势,而抗炎细胞因子IL-10有下降趋势。
Bashashati等[10]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BS患者外周血清中存在较高浓度的TNF-α,并且D-IBS、C-IBS血清TNF-α水平均升高。
另外有研究发现,C-IBS患者血清TNF-α浓度较高[11]。
Gonsalkorale等[12]发现,IBS患者IL-10基因频率较正常显著降低,提示IBS症状发生与IL-10减少有关。
本研究与对照组相比,D-IBS患者血清中存在较高水平的TNF-α,IL-10水平明显减低,推测D-IBS存在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失衡,并且IBS患者的低度炎症反应可能与TNF-α的升高和IL-10的降低有关。
C-IBS患者血清TNF-α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本研究未对C-IBS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有关,后期还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既往的很多研究证实PYY是一种保护性胃肠激素。
PYY 可降低TNF-α诱导的急性胰腺炎的转录因子活性,对核因子-JB (NF-JB)及过氧化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A/C)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对急性胰腺炎有一定的治疗潜力[13]。
本研究发现,D-IBS患者血清PYY水平与TNF-α水平成正相关;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推测PYY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水平,并同时升高IL-10水平来控制机体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保护性作用。
因C-IBS组血清PYY、TNF-α、IL-10的表达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故尚不能确定PYY与炎性因子TNF-α、IL-10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Brandt LJ, Chey WD, Foxx-Orenstein AE, et al. An evidence-based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Am J Gastroenterol, 2009, 104: S1-35.[2] Longstreth GF, Thompson WG,Chey WD, et al. Functional boweldisorders [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2): 688.[3] 刘欣, 潘淑波,龚均,等. 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酪酪肽水平及其受体特性的测定[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4): 450-453.[4]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 [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5): 1377-1390.[6] Tseng WW, Liu CD. Peptide YY and cancer: current findings andpotential clinical applications[J]. Peptides, 2002, 23 (2): 389-395. [7] Kim HS, Lim JH, Park H, et al. Increased immunoendocrine cells inintestinal mucosa of postinfectiou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atients3 years after acute Shigella infection--an observation in a small casecontrol study[J]. Yonsei Med J , 2010, 51 (1): 45-51.[8] El-Salhy M, Gundersen D, Ostgaard H, et al. Low densities of serotoninand peptide YY cells in the colon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Dig Dis Sci, 2012, 57 (4): 873-878.[9] Ortiz-Lucas M, Saz-PeiróP, Sebastián-Domingo JJ, et al. Irritable bowelsyndrome imuune hypothesis. Part two: the role of cytokines[J]. Rev Esp Enfer Dig, 2010, 102(12): 711-717.[10] Bashashati M, Rezaei N, Shafieyoun A, et al. Cytokine imbalance in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4, 26 (7): 1036-1048.[11] Ucmak F, Goral V, Firat U, et al. Rate of microscopic colitis and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cta Medica Mediterranea, 2015, 31(1): 103-108.[12] Gonsalkorale WM, Perrey C, Pravica V, et al. Interleukin 10genotyp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vidence for an inflammatory component?[J]. Gut, 2003, 52: 91-93.[13] Vona-Davis L, YuA, Magabo K, et al. Peptide YY attenuates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ancreatitis[J]. J Am Coll Surg, 2004, 199 (1) : 87-95.2015-08-27收稿 2015-11-01修回 本文编辑:颜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