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常用医学计算公式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临床诊断公式

临床诊断公式诊断公式执考版汇总。
呼吸系统:1、肺炎=短期咳嗽咳痰+发热+肺部湿罗音+胸片2、肺炎球菌肺炎=成人+着凉+高热+口角及鼻子周围单纯胞疹+咳铁锈色痰3、葡萄球菌肺炎=突发高热+胸痛+肌肉酸痛+脓血痰+胸片状影4、支原体肺炎=儿童或成年+刺激干咳+肌肉酸痛+青霉素或头孢类无效+胸片浸润影5、克雷伯杆菌肺炎=老年+高热+砖红色胶冻样痰+胸片空洞6、肺结核=青年+长期低热盗汗+咳血+抗生素无效+白细胞不高7、原发性肺结核=儿童+轻微症状+胸片哑铃阴影8、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幼儿或青少年+结核+严重中毒症状+胸片三均匀(大小、密度、分布)的粟粒状结节9、浸润性肺结核=青年+结核+肺尖或锁骨下斑点状阴影10、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成人+长期低热盗汗+胸片肺组织严重破坏、空洞、肺纹理垂柳样11、干酪样肺炎=结核+高热+胸片大叶性密度均匀玻璃状阴影12、结核性胸膜炎=结核+胸腔积液征(胸痛+语音震颤消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13、胸腔积液= 一侧胸痛+呼吸困难+纵隔偏移+患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浊音14、恶性胸腔积液=老年+低热盗汗+一侧胸痛+呼吸困难+纵隔偏移+患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浊音15、结核性胸腔积液=青年+低热盗汗+一侧胸痛+呼吸困难+纵隔偏移+患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浊音16、COPD=老年+长期咳痰喘+桶状胸+PEV1/FVC<70%+RV/TLC>40%17、慢性肺心病=COPD+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P2>A2、颈静脉怒张、肝大、肝颈征阳性、下肢水肿)18、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性哮喘或咳嗽+满肺哮鸣音+过敏史19、肺癌=中老年+痰中血丝+刺激性咳嗽+消瘦+固定局限性湿罗音+吸烟【助理不考】20、呼吸衰竭=PaO2<60mmHg或/和PaCO2>50mmHg 【助理不考】Ⅰ型呼衰=病程短+PaO2<60mmHgPaCO2正常Ⅱ型呼衰=长期肺病+缺氧+PaO2<60mmHg/和PaCO2>50mmHg循环系统:1、慢性左心衰竭=长期心脏病史+心排量减低+肺循环淤血(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2、慢性右心衰竭=长期心脏病史+心排量减低+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双下肢水肿)3、慢性全心衰竭=慢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4、急性左心衰竭=心脏病史+急性肺水肿(粉红色泡沫痰)5、心律失常【助理不考】房颤=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率绝对不齐(心率>脉率)+短拙脉室上性心动过速=陈发性心慌+突发突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规整+心率约40次/分6、高血压=心痛心悸+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7、冠心病=老年人+陈发性胸骨后疼痛8、心绞痛=胸骨后疼痛<30分钟+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ST段水平下移9、心肌梗死=胸骨后疼痛>30分钟+硝酸甘油不缓解+心电图ST段弓背向上抬高10、心脏瓣膜病【助理不考】二尖瓣狭窄:心尖部;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伴震颤,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和开瓣音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部;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性杂音,第一心音减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递增递减型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沿颈静脉传导,伴收缩期震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递减型叹息样舒张期杂音11、结核性心包炎=结核+心包积液(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心界扩大+肝大+腹水+下肢水肿)12、休克=相应病因+血压降低、脉搏增快、四肢发凉消化系统:1、胃食管返流病=烧心返流(反酸)+胸骨后痛2、急性胃炎=急性病程+不佳饮食/NSAD+上腹部不适+隐痛+黑便3、慢性胃炎=慢性病程+上腹部不适+嗳气、恶心4、胃溃疡=慢性周期性饱痛5、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周期性饥饿夜间痛6、消化性溃疡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呕吐黑便+血压下降7、消化性溃疡穿孔=有或无消化性溃疡病史+突发剧烈上腹痛+板状腹+X线膈下游离气体8、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溃疡+呕吐宿食+振水音9、肠结核=低热盗汗+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右下腹包块+钡剂灌肠示激惹征10、结核性腹膜炎=低热盗汗+腹痛+腹水+腹部包块+腹壁揉面感11、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抗生素无效+肠镜示黏膜颗粒状12、肝硬化=肝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B超肝脏缩小13、胆囊结石=陈发性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无黄疸+B超示胆囊内强回声团伴声影14、胆管结石=陈发性右上腹绞痛+黄疸+超示胆管内强回声团伴声影15、急性胆囊炎=陈发性右上腹绞痛+墨菲征阳性+B超示胆囊增大,壁增厚(双边征)16、胆管炎=夏柯三联征(右上腹痛+寒战高热+黄疸)17、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雷诺五联征(夏柯三联征+血压下降+神经精神症状)18、急性胰腺炎=饱餐(脂肪餐)+突发/持续上腹痛+腹膜刺激征+淀粉酶增高19、急性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20、肠梗阻=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即痛、吐、胀、闭)21、内痔=无痛+鲜血便+肛诊不能触及22、外痔=无痛+鲜血便+痔核(血栓性外痔可有剧痛)23、肛裂=便时便后两次疼痛+肛裂三联征24、肛瘘=间断少量脓血粘液+瘘管+内口外口25、肛周脓肿=肛周疼痛+局部刺激征+有或无发热26、直肠脱垂=肿物(直肠)自肛门脱出+直肠指检感肛门括约肌无力27、食管癌=进食梗咽感(早期)+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28、胃癌=青年或老年+脓血便+直肠刺激征+直肠指检触及肿块血染指套29、肝癌=肝病史多年+右上腹疼痛、肿块硬+肝大+AFP增高+B超肝脏占位病变【助理不考】30、胰腺癌=老年人+无痛性进行性加重黄疸+胆囊无痛性肿大+大便陶土色+尿黄+皮肤瘙痒【助理不考】泌尿系统:1、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链球菌感染史+肾炎综合症+C3降低+ASO升高+血尿2、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病史+蛋白尿+水肿+高血压3、急性肾盂肾炎=女性+膀胱刺激症+发热+肾区叩痛+脓尿(白细胞管型)4、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尿路结石+反复膀胱刺激症+静脉肾盂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肾小管损害5、急性膀胱炎=女性+膀胱刺激症(无发热、无肾区叩痛、无白细胞管型,可有脓尿)6、慢性肾衰竭=多年病史+血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助理不考】7、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男性+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直肠指检触及前列腺增大8、尿路结石=陈发性腰背部或上腹部绞痛+血尿血液系统:1、缺铁性贫血=女性月经过多(男性痔疮出血)+贫血+骨髓红系增生活跃+肝脾淋巴结不大2、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出血倾向+感染+骨髓三系减少+肝脾淋巴结不大3、溶血性贫血=贫血+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肝脾可大可不大4、白血病=贫血+出血+感染+骨髓增生活跃(原细胞>30%)+肝脾淋巴结肿大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型减少+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内分泌与代谢:1、甲亢=女性+高代谢(发热多汗心悸易激动手颤)+突眼+两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T3T4增高2、甲状腺肿瘤=单侧甲状腺肿块+B超示多个实性结节3、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个甲状腺肿块+颈淋巴结肿大+B超示单个实性结节+甲扫示冷结节4、甲状腺高功能腺癌=单侧甲状腺肿块+甲亢高代谢征+B超示单个实性结节+甲扫示单个实性热结节5、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1型糖尿病=青少年+典型三多一少+发病急+烂苹果味+血糖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中老年+症状不典型+慢性发病+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6、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肿痛+类风湿因子(RF)阳性7、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系统症状(关节肿痛+蝶形红斑+光过敏+狼疮肾)+ANA阳性8、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大蒜味+肌震颤+针尖瞳孔+肺部湿罗音+胆碱酯酶活力降低9、一氧化碳中毒=煤气炉接触史+口唇樱桃红+CNS受损表现+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升高脑血管疾病:1、脑出血=老年+高血压病史+情绪激动或活动+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阳性2、脑血栓(梗死)=老年+高血压病史+激动或安静+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偏瘫+急诊脑CT早期阴性3、流行性化脓性脑膜脊髓炎(流脑)=儿童+突发高热+剧烈疼痛频繁呕吐+皮肤瘀斑+脑膜刺激症【助理不考】外伤:1、急性硬膜外血肿=头颅外伤史+中间清醒期+颅内高压症状+CT示梭形血肿影2、脑震荡=头颅外伤史+短暂意识丧失(数分钟)+颅内高压症状+逆行性遗忘3、急性硬膜下血肿=头颅外伤史+伤后持续昏迷+颅内高压症状4、脑疝=头颅外伤史+瞳孔大小变化+呼吸心跳骤停5、肋骨骨折=胸部外伤史+胸廓挤压征阳性+骨擦音或骨擦感6、闭合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部外伤史+反常呼吸+胸廓挤压征阳性+骨擦音或骨擦感7、血胸=胸部外伤史+气管偏移+患侧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肋膈角消失、凹型高密度阴影8、闭合性气胸=胸部外伤史+呼吸困难+胸廓饱满+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胸片示肺压缩9、张力性气胸=胸部外伤史+极度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气管偏移+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10、开放性气胸=胸部开放性伤口+明显呼吸困难+气管偏移+纵隔扑动+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11、肝破裂=右上腹外伤史+血压下降+腹膜刺激症12、脾损伤=左上腹外伤史+腹腔内出血13、肠破裂=腹部外伤史+剧烈腹痛+腹膜刺激症14、肾损伤=腹部腰部外伤史+血尿15、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外伤史+骨折专有体征16、大关节脱位=外伤史+关节脱位专有体征腹外疝:腹股沟斜疝=幼儿+可复性腹股沟外包块进入阴囊腹股沟直疝=老年男性+腹股沟区半球形包块+绝不进入阴囊股疝=40岁以上女性+股区包块+肠梗阻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痈=发热+颈背部红肿热痛+溃破后疮口+多有糖尿病史急性蜂窝织炎=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波动感+脓肿溃破丹毒=发热+下肢皮肤红疹、中间色淡、境界清楚+不化脓脓性指头炎=指/趾头红肿剧痛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皮下红线+淋巴结肿大压痛乳房疾病:1、乳腺炎=哺乳期初产妇+乳房红肿热痛+腋窝淋巴结肿大2、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年妇女+与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乳房肿块3、乳腺纤维瘤=青春期女性+单个乳腺无痛性肿块4、乳腺癌=中老年女性+无痛性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肿大传染病:1、甲型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抗HAV-IgM阳性2、乙型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抗HBV-IgM阳性3、丙型病毒性肝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抗HCV-IgM阳性4、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5、艾滋病=冶游史+免疫系统受损表现+抗HIV阳性6、手足口病=手足口部位斑丘疹疱疹+EV71阳性。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WHO标准)
18.5~24.9
正常
25.0~29.9
肥胖前期
30.0~34.9
Ⅰ度肥胖
35.0~39.9
Ⅱ度肥胖
≥40
Ⅲ度肥胖
平均动脉压(mmHg)=DBP+1/3(SBP-DBP)
心率与Q-T间期对应情况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补Na+量(mmol)=0.68×体重×(理想{Na+}-实测{Na+})
体液丢失量(L)=(0.6×体重×(实测{Na+}-140)÷140
血浆渗透压(mmHg)=2{Na+}+[BuN]÷2.8+[Glu]÷18
校正血[Ca2+](mg/L)=实测[Ca2+](mg/L)+0.8×(4-白蛋白值)
肌酐清除率/(ml/s)=((140-年龄)×1.5)÷([Cr](μmol/L)),(女性×0.85)
补碱量(mmol)=(正常BE值-实测BE值)×体重(kg)×0.3
补Cl-量(mmol)=(85-实测Cl-值)×体重(kg)×0.2
游离钙=总钙(g/L)-0.8×白蛋白(g/dl)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心率(次/分)
Q-T间期(s)
60
0.33~0.43
70
0.31~0.41
800
0.27~0.35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
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补钠:血清钠<130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3.5<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035<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
1. 样本量计算公式:n=Z²σ²/d²,其中n为样本量,Z为统计量,σ为标准差,d为允许误差。
2. 诊断试验临床灵敏度计算公式: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3. 诊断试验临床特异度计算公式: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4. 诊断试验临床准确度计算公式:准确度=(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5. 诊断试验约登指数计算公式: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这些公式在临床试验中经常使用,但具体使用哪个公式需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设计来确定。
最新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一、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胶后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
(注:休克时先晶后胶)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
粗略计算补液量=尿量+500ml。
若发热病人+300ml×n1.补钾:补钾原则:①补钾以口服补较安全。
②补钾的速度不宜快。
一般<20 mmol/h。
③浓度一般1000ml液体中不超过3g。
④见尿补钾。
尿量在>30ml/h。
细胞外液钾离子总含量仅为60mmol左右,输入不能过快,一定要见尿补钾。
⑤低钾不宜给糖,因为糖酵解时消耗钾。
100g糖=消耗2.8g钾。
轻度缺钾3.0——3.5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6——8g。
中度缺钾2.5——3.0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8——12g。
重度缺钾<2.5 mmol/l时,全天补钾量为12——18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
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女性为0.03>或=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0.6<女性为0.5>÷173.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4.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每h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5. 5%NB(ml)=〔CO2CP正常值-病人CO2CP〕×体重(kg)×0.6。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各种公式和单位换算,以便于计算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一、体重公式和单位换算:1.体重公式:-标准体重(男)=22×(身高(m))²-标准体重(女)=22×(身高(m))²×0.9- BSA(体表面积)=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²2.单位换算:- 1 kg = 2.2 lb(磅)- 1 lb = 0.45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1 mg = 1000 μg二、药物剂量计算:1.药物溶液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mg/mL)= 药物质量(mg)/ 溶剂体积(mL)- 例如,如果有10 mg的药物溶解于50 mL的溶剂中,那么溶液浓度为 10 mg/50 mL = 0.2 mg/mL2.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mg)= 浓度(mg/mL)× 给药体积(mL)- 例如,如果药物溶液浓度为0.2 mg/mL,需要给予100 mL的药物剂量,那么药物剂量为0.2 mg/mL × 100 mL = 20 mg三、输液计算:1.液体输注速率计算:-每小时滴数=容量(mL)/时间(小时)-例如,需要输注1000mL的液体输液,持续8小时,那么每小时滴数为1000mL/8小时=125mL/h2.滴液速度计算(滴数/分钟):-滴数/分钟=(每小时滴数×60)/滴液容量(滴/mL)-例如,每小时滴数为125mL/h,滴液容量为20滴/1mL,那么滴数/分钟为(125mL/h×60)/20滴/mL=375滴/分钟四、尿量计算:1.尿量单位换算:-1L(升)=1000mL(毫升)- 1 mL = 1 cc(立方厘米)- 1 L = 1000 cc2.尿液流速计算:-尿液流速(mL/h)=尿量(mL)/时间(小时)-例如,如果尿量为500mL,时间为24小时,那么尿液流速为500mL/24小时=20.8mL/h。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医学中,常用计算公式涉及患者诊断、治疗、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学参数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计算公式:1.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22.血液代谢率(BMR)的计算公式:BMR(男性)= 66 + (13.8 × 体重(kg)) + (5 × 身高(cm))- (6.8 × 年龄)BMR(女性)= 655 + (9.6 × 体重(kg)) + (1.8 × 身高(cm)) - (4.7 × 年龄)3.安全容量的计算公式:安全容量(L)=血容量(L)×(1-血红蛋白下降比例)4.等速肾功能衰竭(eGFR)的计算公式:eGFR = 186 ×(血肌酐水平(μmol/L))^(-1.154) × 年龄^(-0.203)针对不同性别和种族,公式中的系数可能有所不同。
5.药物剂量计算公式:药物剂量(mg)= 目标浓度(μg/ml)× 容量(ml) / 浓度(μg/ml)6.血浆滤过率(GFR)的计算公式:GFR = 尿肌酐(mg/dl)/ 血肌酐(mg/dl)× 尿量(ml/min)7.黄疸指数(TBIL)的计算公式:TBIL = 直接胆红素(mg/dl) + 间接胆红素(mg/dl)8.肾小球滤过率(RPF)的计算公式:RPF = 尿量(ml/min)× 浓度(mg/dl)9.肾疾病临床评价公式(CKD-EPI方程):eGFR = 141 × min(血肌酐/κ,1)^α × max(血肌酐/κ,1)^(-1.209) × 0.993^年龄× 1.018(如果是女性)× 1.159(如果是黑人)以上只是临床医学中一小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评估和计算,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公式1.?补钠计算器?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mg/dlmg/dl×=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 或mEq,(mmol)×=g/L2.补液计算器(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 。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o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o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4)一般补液公式:?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天正常需要量?2.?补铁计算器?总缺铁量[mg]=体重[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g/l]+贮存铁量[ mg]?贮存铁量=10mg/kg体重(<700mg)?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如果给药后1-2周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需补充的铁量[mg]=失血单位量x200?4.电解质补充计算器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 ×(正常mmol/L-测得mmol/L)×体重(kg)×?克数=----------------------------------------------------------?????? 1g电解质所含mmol数?5.静息能量消耗计算器Harris-Benedict计算公式:?女性:REE(Kcal/d)=655++?男性:REE(Kcal/d)=66++?[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岁)]6.药物输液速度计算器(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液体量(ml)滴速(gtt/min)时间(h)?500304?500403?500602?(2)输液速度判定?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 每h 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60(min)每min滴数×60(min)?②已知每min滴数,则每h输入量=------------------------------?每min相当滴数(15gtt7.肌酐清除率计算器(1)Cockcroft公式:?Ccr=(140-年龄)×体重(k g)/[72×Scr(mg/dl) ] 或?Ccr=[(140-年龄)×体重(k g)]/[×Scr(umol/L)]?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2)简化MDRD公式:?GFR(ml/=186×(Sc)×(年龄)×女性)?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年龄以岁为单位;体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 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Ccr=-------------------------------------------------------???????????????? 血浆肌酐浓度(μmol/L)8.体表面积计算器中国成年男性BSA=+?中国成年女性BSA=+?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BSA=+血气分析?(1)酸碱度(pH),参考值~。
<为酸血症,>属碱血症。
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35~45mmHg)乘即为H2CO3含量。
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
>55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
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80~100mmHg)。
低于55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L。
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
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
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碱中毒。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
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
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
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
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10.糖尿病饮食计算器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
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1kcal即焦耳)作为热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热量。
?(1)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按此公式计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2)活动强度: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能表:?劳动强度消瘦(千卡/公斤)正常(千卡/公斤)肥胖(千卡/公斤)?卧床休息20~25 15~20 15?轻体力劳动35 30 20~25?中体力劳动40 35 30?重体力劳动45~50 40 35?11.血透充分性评估Gotoh和Sargent根据美国透析研究协作组(NCDS)的研究结果提出以Kt/V作为透析是否充分的指标,是目前国内外各透析单位应用最广泛的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尿数动力学模型参数。
Kt/V实际上是尿素清除指数。
故Kt/V可以看作是一次透析治疗量的一个指标。
?Daugirdas第二代对数公式:?Kt/V=-In(R-×t)+(4-×R)×UF/W?其中In是自然对数;R是(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是一次透析的时间,用小时表示;UF是超滤量,用升表示;W是患者透析后的体重用公斤表示。
12.腹膜透析充分性评估腹膜透析疗法是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
虽然腹膜透析在治疗方面取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但对于透析"充分"性客观标准和认识模式没有得到明确的统一。
既往透析处方的设定主要是靠经验决定,"充分"透析的治疗量就是保持病人存活和相对无症状,但是由于主观的不可靠性和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的不一致性,因此,给予一个定量的评价及其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非常重要。
它不仅能确定临床表现、预后和生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还能指导透析处方的设定,评价透析治疗治疗效果。
尿素清除率(KT/V):反映透析时的参数,它描述了假定透析间期体重无增加情况下,透析时血尿素氮下降情况。
k 代表透析的尿素清除率(升/周),T为透析时间(每周透析天数),V为尿素分布容积。
它用来反映透析治疗总水平或指导透析"剂量"的一个指数。
?其中尿素分布容积(V)的计算最为常用方法为:男性(体重(kg)*\女性(体重(kg)*。
?但另有其它的方法如?watson&watson method:?男性年龄+*身高(cm)+*体重(kg));?女性(+*身高(cm)+*体重(kg))。
?modified hume and weyers method:?男性(*身高(cm)+*体重(kg));?女性(*身高(cm)+0。
21371*体重(kg));?儿童:(*身高(cm)^*体重(kg)^)。
小儿的一些公式:体重计算法:?<6月一下:出生体重+月龄7~12:?6+月龄?>7:?月龄x2+7(8)?身长计算:????? 年龄×5+75cm(≥2岁)血压:???? 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2/3×收缩压????? 袖套:宽度=上臂周径×1/2,小儿应覆盖上臂长度2/3,婴儿只宜使用的袖套?小儿腰穿深度计算公式:?第一个:(cm)=+×体重(kg)?第二个:(cm)=+×体表面积(m )?骶管容积(ml)=( D -15)/2+4椎管长D=C7至骶管裂孔距离)?腋鞘容积(ml)=年龄×2+4?气管导管内径(mm):?患儿年龄/4+(或小儿每小时液体维持量?体重?液体维持量(ml/h)?<10kg?kg 4?10~20kg?kg 2+20?21kg以上?kg+40?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1.定义与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