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公式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常用医学计算公式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人体的体液、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临床检验中,常用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公式。

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计算公式:MCV=体积/红细胞计数MCV反映了血细胞的平均大小,用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成人MCV 值在80-100fL之间。

2.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公式:MC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MCH 反映了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 MCH 值在27-33 pg 之间。

3.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MCHC=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积MCHC表示单位体积的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MCHC 值在32-36g/dL之间。

4.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计算公式:RDW=(最大红细胞体积-最小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00%RDW反映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在它加大的情况下,一般说明红细胞尺寸的变异增大,提示出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5.AN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公式:AN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NC是测量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常用于判断感染和骨髓抑制的程度。

正常人的ANC值在1.5-8.0×10^9/L之间。

6.A-aDO2(静脉动脉氧分压差)计算公式:A-aDO2=(大气压-水蒸气压)×FiO2-PaCO2/RQ-PaO2A-aDO2表示动脉和静脉血之间的氧分压差异,用于评估肺功能和肺部疾病。

7.CaO2(体内氧含量)计算公式:CaO2=(Hb×1.34×SaO2)+(0.003×PaO2)CaO2反映了单位血容量内的氧的物理状态,可用于评估气体交换功能和血液供应状况。

以上是在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并为医生提供治疗和用药的指导。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人体正常值(W)估测公式:W(kg)=身高(cm)-105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WHO标准)
18.5~24.9
正常
25.0~29.9
肥胖前期
30.0~34.9
Ⅰ度肥胖
35.0~39.9
Ⅱ度肥胖
≥40
Ⅲ度肥胖
平均动脉压(mmHg)=DBP+1/3(SBP-DBP)
心率与Q-T间期对应情况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补Na+量(mmol)=0.68×体重×(理想{Na+}-实测{Na+})
体液丢失量(L)=(0.6×体重×(实测{Na+}-140)÷140
血浆渗透压(mmHg)=2{Na+}+[BuN]÷2.8+[Glu]÷18
校正血[Ca2+](mg/L)=实测[Ca2+](mg/L)+0.8×(4-白蛋白值)
肌酐清除率/(ml/s)=((140-年龄)×1.5)÷([Cr](μmol/L)),(女性×0.85)
补碱量(mmol)=(正常BE值-实测BE值)×体重(kg)×0.3
补Cl-量(mmol)=(85-实测Cl-值)×体重(kg)×0.2
游离钙=总钙(g/L)-0.8×白蛋白(g/dl)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心率(次/分)
Q-T间期(s)
60
0.33~0.43
70
0.31~0.41
800
0.27~0.35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
1. 样本量计算公式:n=Z²σ²/d²,其中n为样本量,Z为统计量,σ为标准差,d为允许误差。

2. 诊断试验临床灵敏度计算公式: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3. 诊断试验临床特异度计算公式: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4. 诊断试验临床准确度计算公式:准确度=(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5. 诊断试验约登指数计算公式: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这些公式在临床试验中经常使用,但具体使用哪个公式需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设计来确定。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在临床医学中,数学公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最常用的数学公式有:
1. 平均血压公式:平均血压=(收缩压+2×舒张压)/3。

2. 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3. 心率变异性指数(HRV)公式:HRV=(最大心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

4. 心肺功能指数(FEV1)公式:FEV1=(支气管肺活量(FVC)-支气管肺活量(FEV1))/FVC。

5. 心肌酶学检测公式:心肌酶活性=(CK-MB)/总CK。

6. 血清肌酐检测公式: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酐(Scr)-正常值)/正常值。

7. 血清尿素氮检测公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BUN)-正常值)/正常值。

8. 血清钾检测公式:血清钾(K)=(血清钾(K)-正常值)/
正常值。

9. 血清钠检测公式:血清钠(Na)=(血清钠(Na)-正常值)/正常值。

10. 血清氯检测公式:血清氯(Cl)=(血清氯(Cl)-正常值)/正常值。

以上就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各种公式和单位换算,以便于计算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一、体重公式和单位换算:1.体重公式:-标准体重(男)=22×(身高(m))²-标准体重(女)=22×(身高(m))²×0.9- BSA(体表面积)=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²2.单位换算:- 1 kg = 2.2 lb(磅)- 1 lb = 0.45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1 mg = 1000 μg二、药物剂量计算:1.药物溶液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mg/mL)= 药物质量(mg)/ 溶剂体积(mL)- 例如,如果有10 mg的药物溶解于50 mL的溶剂中,那么溶液浓度为 10 mg/50 mL = 0.2 mg/mL2.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mg)= 浓度(mg/mL)× 给药体积(mL)- 例如,如果药物溶液浓度为0.2 mg/mL,需要给予100 mL的药物剂量,那么药物剂量为0.2 mg/mL × 100 mL = 20 mg三、输液计算:1.液体输注速率计算:-每小时滴数=容量(mL)/时间(小时)-例如,需要输注1000mL的液体输液,持续8小时,那么每小时滴数为1000mL/8小时=125mL/h2.滴液速度计算(滴数/分钟):-滴数/分钟=(每小时滴数×60)/滴液容量(滴/mL)-例如,每小时滴数为125mL/h,滴液容量为20滴/1mL,那么滴数/分钟为(125mL/h×60)/20滴/mL=375滴/分钟四、尿量计算:1.尿量单位换算:-1L(升)=1000mL(毫升)- 1 mL = 1 cc(立方厘米)- 1 L = 1000 cc2.尿液流速计算:-尿液流速(mL/h)=尿量(mL)/时间(小时)-例如,如果尿量为500mL,时间为24小时,那么尿液流速为500mL/24小时=20.8mL/h。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医学中,常用计算公式涉及患者诊断、治疗、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学参数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计算公式:1.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22.血液代谢率(BMR)的计算公式:BMR(男性)= 66 + (13.8 × 体重(kg)) + (5 × 身高(cm))- (6.8 × 年龄)BMR(女性)= 655 + (9.6 × 体重(kg)) + (1.8 × 身高(cm)) - (4.7 × 年龄)3.安全容量的计算公式:安全容量(L)=血容量(L)×(1-血红蛋白下降比例)4.等速肾功能衰竭(eGFR)的计算公式:eGFR = 186 ×(血肌酐水平(μmol/L))^(-1.154) × 年龄^(-0.203)针对不同性别和种族,公式中的系数可能有所不同。

5.药物剂量计算公式:药物剂量(mg)= 目标浓度(μg/ml)× 容量(ml) / 浓度(μg/ml)6.血浆滤过率(GFR)的计算公式:GFR = 尿肌酐(mg/dl)/ 血肌酐(mg/dl)× 尿量(ml/min)7.黄疸指数(TBIL)的计算公式:TBIL = 直接胆红素(mg/dl) + 间接胆红素(mg/dl)8.肾小球滤过率(RPF)的计算公式:RPF = 尿量(ml/min)× 浓度(mg/dl)9.肾疾病临床评价公式(CKD-EPI方程):eGFR = 141 × min(血肌酐/κ,1)^α × max(血肌酐/κ,1)^(-1.209) × 0.993^年龄× 1.018(如果是女性)× 1.159(如果是黑人)以上只是临床医学中一小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评估和计算,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常用的计算公式在医学领域中经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确定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参数等等。

下面是一些临床中常用的计算公式:1.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0) × 0.9-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22.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mg)= 患者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治疗持续时间(天)= 治疗总剂量(mg)/ 给药剂量(mg/天)3.空气中氢离子浓度(pH)计算公式:- pH = -log10[H+]4.心脏产量计算公式:-心脏产量(CO)=心搏量(SV)×心率(HR)5.白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总数×1000/血液容积6.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公式:- GFR = (140 - 年龄) × 体重(kg) / 血清肌酐水平(μmol/L)× 0.814(男性)或 0.742(女性)7.A-a氧分压梯度计算公式:-A-a氧分压梯度=氧气分压(PaO2)-氧化物饱和度(SaO2)×氧气吸入指数(FiO2)8.尿素氮计算公式:- 尿素氮(BUN)= 尿素浓度(mg/dL)/ 2.89.处方剂量计算公式:- 处方剂量(mg)= 患者体表面积(m^2)× 给药剂量(mg/ m^2)10.滴定计算公式:-C1V1=C2V2以上所列举的公式只是临床中的一部分,医学领域的计算公式非常广泛。

医生和医学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这些公式来帮助诊断、治疗和监测患者的病情。

这些公式的准确使用对于正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注意公式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误差,合理选择合适的公式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用公式临床常用公式及数据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 舒张压DBP)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2.血压指数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正常值:1~1.3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正常值约:600~2000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正常参考值:>3.5 L/min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体循环血流量(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T2)/胸廓最小横位正常值小于0.510.心输出量公式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12.肾衰指数(RFI)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1。

13.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14.肌酐身高指数计算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标准身高肌酐*100%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1.09,营养不良时为0.5。

15. 血尿素氮和肾功能损害程度肾功能损害程度血尿素氮值轻度25-40mg/dl中度40-70mg/dl重度70-100mg/dl以上16.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关系肾脏损害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血清肌酐(mg/dl)正常>80 <1.4轻50-80 1.5-1.9中10-50 2.0-6.4重6.4无尿0 >1217.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鉴别项目肾衰少尿期血容量不足期补液后尿量不增加增加尿比重1.010 >1.020尿沉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阴性尿钠浓度(mmol/l)>40 <20尿尿素与血肌酐比率10:1尿肌酐与血肌酐比率30:1血钾直线上升轻度缓慢上升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下降上升18.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血浆渗透压(毫渗量)=2*[血钠(mmol/l)+血钾(mmol/l)]+血糖(mg/dl)/18+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2.8)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正常值:280~310毫渗量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渗血症等19.糖尿病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20.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总热卡的需要量=1000+(100*年龄) (卡)21.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体重(Kg)*(1~1.5)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每日脂肪需求量=每日总热量-[蛋白质*4+碳水化合物*4]/923.上切牙至气管和支气管某些解剖标志测量参考数据(cm)男性女性范围上切牙至会厌距离10.88 10.47 8.5~12.0上切牙至声门裂距离13.87 13.28 10.0~16.0上切牙至气管分*距离27.16 25.26 22.0~31.0上切牙至右上叶口距离28.12 26.14 23.0~32.0上切牙至右下叶基底支口距离33.41 31.28 29.0~37.0上切牙至左上叶口距离30.42 28.38 24.0~35.0上切牙至左下叶基底口距离33.69 31.22 29.0~37.024.潮气量计算公式预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25.肺活量(VC)预计公式(1)以年龄、身高预计肺活量男:VC(ml)=[27.63-0.112*年龄(岁)]*身高(cm)女:VC(ml)=[21.78-0.101*年龄(岁)]*身高(cm)(2)以身高预计肺活量男:VC(ml)=25*身高(cm)女:VC(ml)=20*身高(cm)(3)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男:VC(ml)=2310*体表面积(m2)女:VC(ml)=1800*体表面积(m2)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26.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预计肺活量正常值:不低于预计值的80%27.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 肺泡通气量=0.863*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28.生理死腔气量计算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29.解剖死腔=[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正常值:150ml30.预计最大通气(MVV)量计算(1)以年龄、体表面积求预计最大通气量男:MVV=[97-年龄(岁)/2]*体表面积(m2)女:MVV=[83-年龄(岁)/2]*体表面积(m2)(2)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最大通气量(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MVV=0.0302*第一秒时间肺活量(ml)+10.85正常值:男:70~170 l/min女:40~100 l/min意义:>120 l/min无肺气肿,<40 l/min有肺气肿31.婴儿通气功能参考值项目平均值2月-1岁1-3岁潮气量(ml) 42 70潮气量(ml/ m2体表)120 145每分钟通气量(ml)1309 1777每分钟通气量(ml/ m2体表)3744 3671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ml) 41 56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ml/ m2体表)117 11732.儿童(5-14岁)通气功能计算公式肺活量(ml) 男:(70.7*年龄+1106)*体表面积女:(73.47*年龄+945.6)*体表面积每秒时间肺活量(ml) 男:(64*年龄+815)*体表面积女:(44*年龄+908)*体表面积最大通气量(l/min)男:(2.37*年龄+24.88)*体表面积女:(1.61*年龄+28.42)*体表面积33.摒气正常人摒气时间深吸气后40~60秒深呼气后20~35秒34.呼吸频率参考值年龄频率年龄频率新生儿40~40 3~5岁24~206个月以内40~32 5~7岁24~206~12月40~32 7~12岁20~181~2岁32~24 成人18~162~3岁32~24 成年女性比男性稍快2~4次/分35.脉搏与呼吸比年龄比率新生儿3:15岁以内3:1~4:15~12岁4:136.不同体位时呼吸频率(安静状态下)体位频率卧位14~16坐位16~18站立位18~2037.小儿血压年龄收缩压舒张压mmHg KPa mmHg KPa新生儿76 10.1 34 4.51~6月70~100 9.3~13.3 30~45 4.0~6.06~12月90~105 12.0~14.0 35~45 4.7~6.01~2岁85~105 11.3~14.0 40~50 5.3~6.72~7岁85~105 11.3~14.0 55~65 7.3~8.77~12岁90~110 12.0~14.7 60~75 8.0~10.038.血压的左右臂、上下肢、睡眠与清醒时的差异左右臂差异收缩压右臂比左臂约高 1.3Kpa(10mmHg),舒张压右臂比左臂约高0.7Kpa(5mmHg)上下肢差异平卧时股动脉血压比肱动脉血压约高2.7~5.3Kpa(20~40mmHg)睡眠与清醒时的差异睡眠时收缩压可降低 2.7~4.0Kpa(20~30mmHg),长期卧床者更甚中年以前,女性收缩压较男性低0.7~1.3Kpa(5~10mmHg),中年以后无大差异。

39.小儿血压计算公式4岁以后: 收缩压(mmHg)=2*周岁数+ 80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婴幼儿血压与4岁小儿大致相同40.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脉压差/341.血压单位换算口诀(1)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可得Kpa值(2)血压Kpa, 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42. 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尺寸不同部位尺寸(cm)上臂宽14cm,长25cm(标准体格)~28cm(肥胖体格下肢(大腿部)宽18cm,长50cm43.脉压参考值成人平均为4.0~5.3Kpa(30~40mmHg)计算式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增大>5.3Kpa(40mmHg),见于甲亢、发热、心动过速、心搏量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缩小<3.3~4.0Kpa(25~30mmHg)时,可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心搏量减少、阿狄森病、休克等44.小儿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宽度新生儿2.5cm婴儿4.0cm幼儿6.0cm幼童8.0cm学龄儿童12.0cm45. 通气量参考值静息通气量:男:6.663±0.200 L 女:4.214±0.160 L最大通气量:男:104±2.31 L 女:82.5±2.17 L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约2.83 L时间肺活量:1秒钟:83%2秒钟:96%3秒钟:99%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每分钟通气量:3.530 L/ m2体表死腔气量:约0.15 L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左右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体表46.呼吸动力功能参考值肺顺应性200 ml/cmH2O气道阻力1~3 cmH2O /L*S最大呼气时间流速2~4L/S47.心脏代偿功能分类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心脏代偿功能摒气实验临床表现耐受力良好30秒以上能负重或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心跳、气喘近乎一般病人较差20秒以上能维持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做较费力工作差略削弱10秒以上必须卧床休息,轻微劳动即引起心悸、气喘较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严重损害10秒以下不能不卧,甚至端坐呼吸,肺部有罗音很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48.补钾浓度及速度浓度:一般不超过5%速度:不超过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49.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关系血气呼吸功能正常轻度不全重度不全氧分压70mmHg↑ 60mmHg 50mmHg↓氧饱和度90%↑ 90% 84%↓二氧化碳分压38~43mmHg 48mmHg 54mmHgmmHg*0.1333=Kpa50.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记分奔马律、颈静脉压增高11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10室性早搏多于5次/分7非窦性心律或房性早搏7年龄大于70岁5急诊手术4主动脉瓣显著狭窄 3全身情况差3胸或腹腔手术3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