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必知的30个临床常用公式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在临床医学中,数学公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最常用的数学公式有:
1. 平均血压公式:平均血压=(收缩压+2×舒张压)/3。

2. 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3. 心率变异性指数(HRV)公式:HRV=(最大心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

4. 心肺功能指数(FEV1)公式:FEV1=(支气管肺活量(FVC)-支气管肺活量(FEV1))/FVC。

5. 心肌酶学检测公式:心肌酶活性=(CK-MB)/总CK。

6. 血清肌酐检测公式: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酐(Scr)-正常值)/正常值。

7. 血清尿素氮检测公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BUN)-正常值)/正常值。

8. 血清钾检测公式:血清钾(K)=(血清钾(K)-正常值)/
正常值。

9. 血清钠检测公式:血清钠(Na)=(血清钠(Na)-正常值)/正常值。

10. 血清氯检测公式:血清氯(Cl)=(血清氯(Cl)-正常值)/正常值。

以上就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各种公式和单位换算,以便于计算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一、体重公式和单位换算:1.体重公式:-标准体重(男)=22×(身高(m))²-标准体重(女)=22×(身高(m))²×0.9- BSA(体表面积)=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²2.单位换算:- 1 kg = 2.2 lb(磅)- 1 lb = 0.45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1 mg = 1000 μg二、药物剂量计算:1.药物溶液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mg/mL)= 药物质量(mg)/ 溶剂体积(mL)- 例如,如果有10 mg的药物溶解于50 mL的溶剂中,那么溶液浓度为 10 mg/50 mL = 0.2 mg/mL2.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mg)= 浓度(mg/mL)× 给药体积(mL)- 例如,如果药物溶液浓度为0.2 mg/mL,需要给予100 mL的药物剂量,那么药物剂量为0.2 mg/mL × 100 mL = 20 mg三、输液计算:1.液体输注速率计算:-每小时滴数=容量(mL)/时间(小时)-例如,需要输注1000mL的液体输液,持续8小时,那么每小时滴数为1000mL/8小时=125mL/h2.滴液速度计算(滴数/分钟):-滴数/分钟=(每小时滴数×60)/滴液容量(滴/mL)-例如,每小时滴数为125mL/h,滴液容量为20滴/1mL,那么滴数/分钟为(125mL/h×60)/20滴/mL=375滴/分钟四、尿量计算:1.尿量单位换算:-1L(升)=1000mL(毫升)- 1 mL = 1 cc(立方厘米)- 1 L = 1000 cc2.尿液流速计算:-尿液流速(mL/h)=尿量(mL)/时间(小时)-例如,如果尿量为500mL,时间为24小时,那么尿液流速为500mL/24小时=20.8mL/h。

30个医护常用公式

30个医护常用公式

30个医护常用公式医护常用公式是医学领域中用于测量和计算各种生理参数的数学公式。

下面列举了30个医护常用公式:1. 身高估计公式:男性身高(cm)= 170 + 0.6 ×(身长-60);女性身高(cm)= 158 + 0.5 ×(身长-60)2. 体重估计公式:男性体重(kg)= 0.5 × (身高-80);女性体重(kg)= 0.45 × (身高-70)3. 血液循环量估计公式:血液循环量(L)= 75 × 体重(kg)4.正常血液pH值计算公式:血液pH值=7.45.血红蛋白浓度估算公式:男性血红蛋白浓度(g/dL)=14.1×血红蛋白(g/L);女性血红蛋白浓度(g/dL)=12.1×血红蛋白(g/L)6. 毛细血管渗透压计算公式:毛细血管渗透压(mmHg)= 2.1 × 血浆白蛋白浓度(g/dL) + 血浆葡萄糖浓度(mmol/L)/187.体脂率计算公式:体脂率(%)=(1.2×BMI)+(0.23×年龄)-16.28. 体脂肪质量计算公式:体脂肪质量(kg)= 体重(kg)× 体脂率(%)9. 血压估计公式:收缩压估计(mmHg)= 90 + 2 ×年龄;舒张压估计(mmHg)= 60 + 1.5 × 年龄10. 氧气流量计算公式:L/min = (FiO2 - 0.21)/ 0.0411.运动心率计算公式:运动心率(次/分)=(220-年龄)×0.712.精神年龄计算公式:精神年龄=10×测验得分÷实际年龄13. 心脏指数计算公式:心脏指数(L/min/m²)= 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²)14. 肌酐清除率计算公式:肌酐清除率(mL/min)= 体重(kg)× (140 - 年龄)÷ (72 × 肌酐浓度(μmol/L))15. 血浆渗透压计算公式:血浆渗透压(mmol/L)= 2 × (血清钠浓度 + 血清尿素氮浓度 + 血糖浓度)16.凝血时间计算公式:凝血时间(分)=200×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g/L)17.罗氏指数计算公式:罗氏指数=(前臂尺寸/前臂压力)×10018. 气体分压计算公式:气体分压(mmHg)= 完全压力× 气体浓度(%)19. 二氧化碳分压计算公式:二氧化碳分压(mmHg)= 总压力×CO2气体分数(%)20. 氧气分压计算公式:氧气分压(mmHg)= 总压力× O2气体分数(%)21. 心排血量计算公式:心排血量(L/min)= 心率(次/分)× 心搏量(mL/搏)22.心率恢复指数计算公式:心率恢复指数=心率1-心率223. 头围百分位计算公式:头围百分位= 头围(cm)÷ 年龄(月)÷ 2 + 2.824.估计血小板计算公式:估计血小板(109/L)=外周血片白细胞计数(109/L)×染色体总量25. 心室肌肥厚计算公式:心室肌肥厚(cm)= IVSd + LVPWTd26. 估计血糖计算公式:估计血糖(mmol/L)= 0.055 × C困惑 + 2.1627. 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计算公式:剂量(mg/kg/min)= (浓度× 体重)/ 投药时间28. 血管阻力计算公式:血管阻力(dyn•s•cm-5)= (80 × (收缩压 - 舒张压))/ 心输出量29. 平均动脉压计算公式:平均动脉压(mmHg)= 舒张压+ 1/3 × (收缩压 - 舒张压)30. 甲状腺功能指数计算公式:甲状腺功能指数(pg/mL)= 总T₄浓度(nmol/L)/ TBG浓度(mg/mL)。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医学中,常用计算公式涉及患者诊断、治疗、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学参数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医学计算公式:1.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BMI = 体重(kg)/ (身高(m))^22.血液代谢率(BMR)的计算公式:BMR(男性)= 66 + (13.8 × 体重(kg)) + (5 × 身高(cm))- (6.8 × 年龄)BMR(女性)= 655 + (9.6 × 体重(kg)) + (1.8 × 身高(cm)) - (4.7 × 年龄)3.安全容量的计算公式:安全容量(L)=血容量(L)×(1-血红蛋白下降比例)4.等速肾功能衰竭(eGFR)的计算公式:eGFR = 186 ×(血肌酐水平(μmol/L))^(-1.154) × 年龄^(-0.203)针对不同性别和种族,公式中的系数可能有所不同。

5.药物剂量计算公式:药物剂量(mg)= 目标浓度(μg/ml)× 容量(ml) / 浓度(μg/ml)6.血浆滤过率(GFR)的计算公式:GFR = 尿肌酐(mg/dl)/ 血肌酐(mg/dl)× 尿量(ml/min)7.黄疸指数(TBIL)的计算公式:TBIL = 直接胆红素(mg/dl) + 间接胆红素(mg/dl)8.肾小球滤过率(RPF)的计算公式:RPF = 尿量(ml/min)× 浓度(mg/dl)9.肾疾病临床评价公式(CKD-EPI方程):eGFR = 141 × min(血肌酐/κ,1)^α × max(血肌酐/κ,1)^(-1.209) × 0.993^年龄× 1.018(如果是女性)× 1.159(如果是黑人)以上只是临床医学中一小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能够帮助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评估和计算,从而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临床常用的计算公式在医学领域中经常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确定药物剂量、计算生理参数等等。

下面是一些临床中常用的计算公式:1.体重计算公式:-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0) × 0.9-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22.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mg)= 患者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治疗持续时间(天)= 治疗总剂量(mg)/ 给药剂量(mg/天)3.空气中氢离子浓度(pH)计算公式:- pH = -log10[H+]4.心脏产量计算公式:-心脏产量(CO)=心搏量(SV)×心率(HR)5.白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总数×1000/血液容积6.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公式:- GFR = (140 - 年龄) × 体重(kg) / 血清肌酐水平(μmol/L)× 0.814(男性)或 0.742(女性)7.A-a氧分压梯度计算公式:-A-a氧分压梯度=氧气分压(PaO2)-氧化物饱和度(SaO2)×氧气吸入指数(FiO2)8.尿素氮计算公式:- 尿素氮(BUN)= 尿素浓度(mg/dL)/ 2.89.处方剂量计算公式:- 处方剂量(mg)= 患者体表面积(m^2)× 给药剂量(mg/ m^2)10.滴定计算公式:-C1V1=C2V2以上所列举的公式只是临床中的一部分,医学领域的计算公式非常广泛。

医生和医学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这些公式来帮助诊断、治疗和监测患者的病情。

这些公式的准确使用对于正确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同时,需要注意公式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和误差,合理选择合适的公式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使用。

医学公式大全

医学公式大全

医学公式大全
本文档为医学公式的大全,旨在为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生提供一个方便的参考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公式,供您参考:
1. BMI计算公式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人体肥胖程度的一种常用指数。

BMI的计算公式如下:
BMI = (体重kg) / (身高m)^2
2. 血压评估公式
血压评估常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血压情况是否正常。

血压评估公式如下:
血压 = 收缩压mmHg / 舒张压mmHg
3. 心脏病风险评估公式
心脏病风险评估用于评估个体发生心脏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心脏病风险评估公式示例:
风险评分 = 年龄 x 0.05 + 性别系数 + 总胆固醇 mmol/L - 上一次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mmol/L - 底层胆固醇 mmol/L x 1.7 + 是否吸烟(0或1) + 是否有糖尿病(0或1)
4. 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计算常用于根据病人的体重和特定药物的治疗指导,计算准确的给药剂量。

以下是一个常用的药物剂量计算公式示例:
药物剂量 = 病人体重kg x 给药倍数
5. 儿童生长曲线计算公式
儿童生长曲线计算用于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童生长曲线计算公式:
- 月龄(月):`(当前日期 - 出生日期) / 30.4`
- 年龄百分位数:根据年龄和性别查询相应的百分位数表格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公式示例,不代表全部。

具体的医学公式可能会因不同的领域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医学常用计算公式

医学常用计算公式1.体表面积(BSA)计算公式:BSA(m^2)=(身高(cm)×体重(kg))/3600体表面积是一种衡量体表面积的指标,常用于计算药物的剂量和评估身体状况。

2.体重标准化公式:体重标准化(BSA-adjusted)=实际体重(kg)/标准体重体重标准化常用于评估患者的体重状况,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因不同性别和年龄而异。

3.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公式:GFR(mL/min/1.73 m^2)= 186 × (血清肌酐浓度(μmol/L)/血清肌酐标准化浓度)^(-1.154) × (年龄(岁))^(-0.203) ×(0.742,如果女性)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常用于评估肾脏疾病和药物代谢。

4.预测心肺复苏(CPR)成功率计算公式:CPR成功率(%)=1-(0.9^(数量×时间))预测CPR成功率的公式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在心脏骤停发生后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5.支气管洗液细胞计数计算公式:细胞计数(细胞/μL)=(细胞总数×稀释倍数)/涂片面积支气管洗液细胞计数是一种评估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指标。

6.动脉血氧饱和度计算公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含量(mL/dL)/动脉血氧容量(mL/dL))×100动脉血氧饱和度是评估氧气输送和组织氧合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呼吸和循环功能。

7.心脏输出计算公式:心脏输出(L/min)= 体表面积(m^2)× 心脏指数(L/min/m^2)心脏输出是评估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心脏疾病和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

8.滴速计算公式:滴速(滴/分钟)=(液体总量(mL)×每滴容量(mL/滴))/滴管时间(分钟)滴速计算公式常用于静脉输液的调节和药物静脉注射的控制。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内外科常用公式1.补Na+量(mmol)=0.6×体重×(理想[Na+]-实测[Na+])2.体液丢失量(L)=0.6×体重×(实测[Na+]-140)÷1403.血浆渗透压(mmol/L)=2[Na+]+[BUN]+[GLU]4.校正血[Ca²+](mg/L)=实测[Ca2+](mg/L)+0.8×[4-白蛋白值(g/dL)]5.肌酐清除率/(ml/s)=[(140-年龄)×Wt(kg)]/{[Scr](μmol)×0.81};女性×0.856.补碱量(mmol)=(正常BE值-实测BE值)×体重(kg)×0.2补Cl-量(mmol)=(85-实测Cl-值)×体重(kg)×0.27.游离钙=总钙(g/L)-0.8×白蛋白(g/dl)8.体表面积(m²)=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9.人体理想体重(Wt)估测公式:Wt(kg)=身高-10510.平均动脉压(mmHg)=DBP+1/3(SBP-DBP)11.测量心率:5个或5个以上的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例如:某老人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平均P-P间隔为15个小格,其心率为?即60除以(15X0.04)=10012.心率与Q-T间期对应情况心率(次/分)Q-T间期(秒)60 0.33~0.4370 0.31~0.4180 0.29~0.3890 0.28~0.36100 0.27~0.3513.糖尿病患者的每天所需热量:Broca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桂法: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注: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的20%;消瘦:低于标准体重的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必知的30个临床常用公式
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
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
2.血压指数:
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
正常值:1~1.3
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正常值约:600~2000
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
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
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
正常参考值:>3.5 L/min
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
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
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
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
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
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
(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
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
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 T2)/胸廓最小横位
正常值小于0.5
10.心输出量公式:
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
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
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
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
12.肾衰指数(RFI)
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
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13.肾功能障碍时延长给药间期计算:
患者给药间期=正常给药间期*患者血肌酐值(mg/dl)
本法不减量,只延长给药间期,严重感染者,不宜用此法,因给药间期延长,很难使血药浓度保持在有效浓度。

14.肌酐身高指数计算:
肌酐身高指数=24小时尿肌酐(mg/dl)/标准身高肌酐*100% 表示瘦体组织的空虚程度,正常值为1.09,营养不良时为0.5。

15. 血尿素氮和肾功能损害程度:
肾功能损害程度血尿素氮值
轻度 25-40mg/dl
中度 40-70mg/dl
重度 70-100mg/dl以上
16.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血清肌酐的关系:
肾脏损害程度内生肌酐清除率(ml/min 血清肌酐(mg/dl)
正常 >80 <1.4
轻 50-80 1.5-1.9
中 10-50 2.0-6.4
重 6.4
无尿 0 >12
17.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
鉴别项目肾衰少尿期血容量不足期
补液后尿量不增加增加
尿比重 1.010 >1.020
尿沉淀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阴性
尿钠浓度(mmol/l) >40 <20
尿尿素与血肌酐比率 10:1
尿肌酐与血肌酐比率 30:1
血钾直线上升轻度缓慢上升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下降上升
18.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
血浆渗透压(毫渗量)=2*[血钠(mmol/l) 血钾(mmol/l)] 血糖(mg/dl)/18 非蛋白旦(mg/dl)/6(或尿素氮/2.8)
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
正常值:280~310毫渗量
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肺心病、低渗血症等
19.糖尿病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
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
20.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
总热卡的需要量=1000 (100*年龄卡)
21.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
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
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体重(Kg)*(1~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
每日脂肪需求量=每日总热量-[蛋白质*4 碳水化合物*4]/9 23.上切牙至气管和支气管某些解剖标志测量参考数据(cm)男性女性范围
上切牙至会厌距离 10.88 10.47 8.5~12.0
上切牙至声门裂距离 13.87 13.28 10.0~16.0
上切牙至气管分*距离 27.16 25.26 22.0~31.0
上切牙至右上叶口距离 28.12 26.14 23.0~32.0
上切牙至右下叶基底支口距离 33.41 31.28 29.0~37.0 上切牙至左上叶口距离 30.42 28.38 24.0~35.0
上切牙至左下叶基底口距离 33.69 31.22 29.0~37.0 24.潮气量计算公式
预计潮气量=体重(Kg)*(10 ~15)ml
正常值:310~800ml 平均500ml
25.肺活量(VC)预计公式
(1)以年龄、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7.63-0.112*年龄(岁)]*身高(cm)
女:VC(ml)=[21.78-0.101*年龄(岁)]*身高(cm) (2)以身高预计肺活量
男:VC(ml)=25*身高(cm)
女:VC(ml)=20*身高(cm)
(3)以体表面积预计肺活量
男:VC(ml)=2310*体表面积(m2)
女:VC(ml)=1800*体表面积(m2)
正常值:男:2500~5170ml 平均3000ml
女:1700~3000ml 平均2000ml
26.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比公式
实际肺活量占预计肺活量的百分率(%)=实测得肺活量/预计肺活量
正常值:不低于预计值的80%
27. 每分钟通气量计算公式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
正常值:男:6663±200ml 女:4217±166ml
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
(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
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
肺泡通气量=0.863*每分钟二氧化碳产生量/PaCO2
28.生理死腔气量计算
生理死腔(ml)=[ PaCO2-呼出气平均PCO2]/ PaCO2*潮气量(ml)
29.解剖死腔
=[呼气末PCO2-呼出气平均PCO2]*潮气量(ml)/ 呼出气中PCO2 正常值:150ml
30.预计最大通气(MVV)量计算
(1)以年龄、体表面积求预计最大通气量
男:MVV=[97-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女:MVV=[83-年龄(岁)/2]*体表面积(m2)
(2)以时间肺活量推算预计最大通气量(严重肺心病身体差者)
MVV=0.0302*第一秒时间肺活量(ml) 10.85
正常值:男:70~170 l/min
女:40~100 l/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