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

临床医学常用计算公式十常用医学计算公式医学资料1. 补钠计算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应补钠总量(mmo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03 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3%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311 应补5%氯化钠(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596 注:①上述式中142为正常血Na+值以mmol/L计。

②按公式求得的结果一般可先总量的1/2~1/3然后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③单位换算:钠:mEq/L×2.299=mg/dlmg/dl×0.435=mEq/LmEq/L×1/化合价=mmol/L氯化钠:g×17=mmol或mEq,(mmol)×0.0585=g/L2.补液计算(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脱水性质血Na+mmol/L低渗性脱水>130等渗性脱水130~150高渗性脱水>150(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患者红细胞比积)(3)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休克早期800~1200ml/(m2·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d);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70%。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

临床检验常用公式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人体的体液、组织和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的评估。

在临床检验中,常用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公式。

1.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计算公式:MCV=体积/红细胞计数MCV反映了血细胞的平均大小,用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正常成人MCV 值在80-100fL之间。

2.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公式:MCH=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MCH 反映了红细胞内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 MCH 值在27-33 pg 之间。

3.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计算公式:MCHC=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积MCHC表示单位体积的红细胞平均含有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成人MCHC 值在32-36g/dL之间。

4.RDW(红细胞分布宽度)计算公式:RDW=(最大红细胞体积-最小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100%RDW反映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在它加大的情况下,一般说明红细胞尺寸的变异增大,提示出现了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

5.ANC(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计算公式:ANC=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NC是测量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量,常用于判断感染和骨髓抑制的程度。

正常人的ANC值在1.5-8.0×10^9/L之间。

6.A-aDO2(静脉动脉氧分压差)计算公式:A-aDO2=(大气压-水蒸气压)×FiO2-PaCO2/RQ-PaO2A-aDO2表示动脉和静脉血之间的氧分压差异,用于评估肺功能和肺部疾病。

7.CaO2(体内氧含量)计算公式:CaO2=(Hb×1.34×SaO2)+(0.003×PaO2)CaO2反映了单位血容量内的氧的物理状态,可用于评估气体交换功能和血液供应状况。

以上是在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一些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客观评估,并为医生提供治疗和用药的指导。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人体正常值(W)估测公式:W(kg)=身高(cm)-105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
(WHO标准)
18.5~24.9
正常
25.0~29.9
肥胖前期
30.0~34.9
Ⅰ度肥胖
35.0~39.9
Ⅱ度肥胖
≥40
Ⅲ度肥胖
平均动脉压(mmHg)=DBP+1/3(SBP-DBP)
心率与Q-T间期对应情况
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补Na+量(mmol)=0.68×体重×(理想{Na+}-实测{Na+})
体液丢失量(L)=(0.6×体重×(实测{Na+}-140)÷140
血浆渗透压(mmHg)=2{Na+}+[BuN]÷2.8+[Glu]÷18
校正血[Ca2+](mg/L)=实测[Ca2+](mg/L)+0.8×(4-白蛋白值)
肌酐清除率/(ml/s)=((140-年龄)×1.5)÷([Cr](μmol/L)),(女性×0.85)
补碱量(mmol)=(正常BE值-实测BE值)×体重(kg)×0.3
补Cl-量(mmol)=(85-实测Cl-值)×体重(kg)×0.2
游离钙=总钙(g/L)-0.8×白蛋白(g/dl)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心率(次/分)
Q-T间期(s)
60
0.33~0.43
70
0.31~0.41
800
0.27~0.35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医学生必知的30个临床常用公式

医学生必知的30个临床常用公式

医学生必知的30个临床常用公式1. 平均动脉压(MAP)计算公式MAP=舒张压(DBP) 1/3(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正常值:10.67~13.3Kpa (80 ~ 100 mmHg)2.血压指数:血压指数=踝部血压/上臂血压正常值:1~1.3临床意义:间隙性跛行者平均为0.7,休息下肢痛者一般在0.3以下,坏疽者为0。

3.周围总阻力公式: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正常值约:600~20004.氧消耗量计算公式:氧消耗量(ml/min)= 209*基础热量*体表面积(m2)/60注:209为每卡热量需氧ml数,60系小时换算为分钟,基础热量或体表面积可根据公式计算或查有关表得出。

5.心排血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心排血量(l/min)=氧消耗量(ml/min)/[ 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氧含量(VOL%)]*0.1正常参考值:>3.5 L/min6.体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体循环血流量( L / min)= 氧消耗量(ml/min)/[ 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 0 .17.肺循环血流量计算(行右心导管检查)肺循环血流量(L/min)= 氧消耗量(ml/min)/[ 肺静脉血氧含量(VOL%)-肺动脉血氧含量(VOL%)]*0.18.估计休克程度指标公式:(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指数为0.5:血容量正常指数为1:约丢失20~30%血容量指数>1:约丢失30~50%血容量(2)休克度=心率(b/min)/脉压(mmHg)正常参考值为2.4~2.6,值越大休克程度越重。

9.心胸比计算公式:心胸比例=两侧心缘到正中线的两条最长垂线之和(T1 T2)/胸廓最小横位正常值小于0.510.心输出量公式:心输出量(ml/min)=每搏输出量(毫升/次)*心率(次/分)正常值4.5~6L/min(静息时)11.正常人心输出量与体、肺循环血量的关系:心输出量(L/min)=体循环血流量(L/min)-肺循环血流量(L/min)12.肾衰指数(RFI)肾衰指数=尿钠*血肌酐/尿肌酐正常值:1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
临床试验公式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
1. 样本量计算公式:n=Z²σ²/d²,其中n为样本量,Z为统计量,σ为标准差,d为允许误差。

2. 诊断试验临床灵敏度计算公式: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3. 诊断试验临床特异度计算公式: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4. 诊断试验临床准确度计算公式:准确度=(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5. 诊断试验约登指数计算公式: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这些公式在临床试验中经常使用,但具体使用哪个公式需要根据试验的目的和设计来确定。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临床医学中的数学公式(一)
在临床医学中,数学公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中,最常用的数学公式有:
1. 平均血压公式:平均血压=(收缩压+2×舒张压)/3。

2. 身体质量指数(BMI)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3. 心率变异性指数(HRV)公式:HRV=(最大心率-最小心率)/最大心率。

4. 心肺功能指数(FEV1)公式:FEV1=(支气管肺活量(FVC)-支气管肺活量(FEV1))/FVC。

5. 心肌酶学检测公式:心肌酶活性=(CK-MB)/总CK。

6. 血清肌酐检测公式: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酐(Scr)-正常值)/正常值。

7. 血清尿素氮检测公式: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BUN)-正常值)/正常值。

8. 血清钾检测公式:血清钾(K)=(血清钾(K)-正常值)/
正常值。

9. 血清钠检测公式:血清钠(Na)=(血清钠(Na)-正常值)/正常值。

10. 血清氯检测公式:血清氯(Cl)=(血清氯(Cl)-正常值)/正常值。

以上就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数学公式,它们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医生必备医学常用的计算公式口诀赶快收藏

医生必备医学常用的计算公式口诀赶快收藏

医生必备医学常用的计算公式口诀赶快收藏医生必备的计算公式口诀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领域。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计算和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医学常用的计算公式口诀:1.正常心率计算公式口诀(内科和儿科):-成人正常心率:220-年龄-儿童正常心率:120-一岁数2.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口诀(内科和外科):- 术前体表面积(BSA)计算公式:BSA(㎡)=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BSA < 2㎡时,按照实际体重计算药物剂量;BSA ≥ 2㎡时,按照标准体重(60kg)计算药物剂量。

3.水电解负荷计算公式口诀(内科和外科):- 没有肾功能损伤:水负荷(L)= 体重(kg) * 0.6- 有轻度到中度肾功能损害:水负荷(L)= 体重(kg) * 0.45-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水负荷(L)= 体重(kg) * 0.34.肺活量计算公式口诀(内科和儿科):- 成人男性肺活量(L)≈ 身高(cm)- 100- 成人女性肺活量(L)≈ 身高(cm)- 105- 儿童肺活量(L)≈ 身高(cm)- 1105.盐酸肾上腺素滴定计算公式口诀(心外科):- 初始滴定速率(滴/分钟)= 体重(kg) * 0.1-每次滴定速率(滴/分钟)=前一次滴定速率(滴/分钟)+56.休克复苏液体计算公式口诀(急诊医学和外科):- 体液损失量(mL)= 体重(kg)* 目标血容量减少百分比-目标血容量减少百分比:轻度休克为10-20%,中度休克为20-30%,重度休克为30-40%7.孕周计算公式口诀(妇科和产科):-最后一次月经第一天+7天-3个月=预产期(日月年)-孕周计算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胎儿的发育情况和确定预产期。

8.身高预测计算公式口诀(儿科):- 男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 + 6.5cm- 女孩:(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2 - 6.5cm这些计算公式口诀可以帮助医生更加方便和快速地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指导临床决策和制定治疗方案。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

各种临床常用的公式及单位换算临床医学中经常使用各种公式和单位换算,以便于计算患者的生理指标、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和单位换算。

一、体重公式和单位换算:1.体重公式:-标准体重(男)=22×(身高(m))²-标准体重(女)=22×(身高(m))²×0.9- BSA(体表面积)= 0.0061 × 身高(cm)+ 0.0128 × 体重(kg)- 0.1529-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m))²2.单位换算:- 1 kg = 2.2 lb(磅)- 1 lb = 0.45 kg- 1 kg = 1000 g- 1 g = 1000 mg- 1 mg = 1000 μg二、药物剂量计算:1.药物溶液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mg/mL)= 药物质量(mg)/ 溶剂体积(mL)- 例如,如果有10 mg的药物溶解于50 mL的溶剂中,那么溶液浓度为 10 mg/50 mL = 0.2 mg/mL2.药物剂量计算:- 药物剂量(mg)= 浓度(mg/mL)× 给药体积(mL)- 例如,如果药物溶液浓度为0.2 mg/mL,需要给予100 mL的药物剂量,那么药物剂量为0.2 mg/mL × 100 mL = 20 mg三、输液计算:1.液体输注速率计算:-每小时滴数=容量(mL)/时间(小时)-例如,需要输注1000mL的液体输液,持续8小时,那么每小时滴数为1000mL/8小时=125mL/h2.滴液速度计算(滴数/分钟):-滴数/分钟=(每小时滴数×60)/滴液容量(滴/mL)-例如,每小时滴数为125mL/h,滴液容量为20滴/1mL,那么滴数/分钟为(125mL/h×60)/20滴/mL=375滴/分钟四、尿量计算:1.尿量单位换算:-1L(升)=1000mL(毫升)- 1 mL = 1 cc(立方厘米)- 1 L = 1000 cc2.尿液流速计算:-尿液流速(mL/h)=尿量(mL)/时间(小时)-例如,如果尿量为500mL,时间为24小时,那么尿液流速为500mL/24小时=20.8mL/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科临床常用计算公式
1. 小儿体重的计算
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
2~12岁:年龄X2+8
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 小儿身高的计算
出生时约为1250px,半岁时约为1625px,一岁时1875px,2岁时2175px。

2~12岁身高=年龄X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
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1150px,2岁时1200px,5岁时1250px。

15岁接近成人54~1450px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
出生时平均800px。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约1150px。

5.牙齿
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
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
出生时为1.5~50px,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
7.全脂奶粉配置
按重量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5X(100~110)=500~550
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
(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1.05(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
9.血压
2岁以后收缩公式
收缩压=年龄X2+80mmhg(年龄X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X2/3
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3)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小儿头部面积为9十(12一年龄):小儿双下肢面积为46一(12一年龄)
11.计算基础代谢
BMR=脉率+脉压—111
12.吸氧浓度(%)=21+4X 氧流量(L/min)
13.测量心率
5个或5个以上的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例如:某老人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平均p—p间隔为15个小格,其心率为?
即60除以(15X0.04)=100
14.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ml)= [液体总量(ml)X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输液所用时间(min)=[液体总量*滴系数]/滴数注:滴系数可有多种,最常见的是15滴/min
15.老人远动后最宜心率=170 —年龄
16.预产期计算
末次月经第一天,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天)17.贫血指标:
新生儿Hb<145g/L,1-4个月<90;4-6个月<100,6-6岁<110,6岁到14岁<120g/L;成年男性<120,成年女性<110,孕妇<100g/L为贫血。

Hb由正常下限~90为轻度,~60为中度,~30为重度,<30为极重度。

新生儿Hb为144~120为轻度,~90为中度,~60为重度,<60为极重度。

18.儿科补液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而无明显循环障碍者。

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约为50-80ml/kg,中度脱水约80-100ml/kg,于8-12小时内将累计损失量补足。

静脉输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呕吐严重或腹胀患儿。

第一天补液:总量: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补液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ml/kg,重度脱水为150-180ml/kg。

溶液种类: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低渗性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用1/3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中度脱水有循环障碍的,先快速扩容,20ml/kg等张含钠液,30-60分钟快速输入;累计损失量(扣除扩容量)在8-12小时内补完,每小时约8-10ml/kg。

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宜慢,于12-16小时内补完,约每小时5ml/kg。

见尿补钾:每日3-4mmol/kg,缺钾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氯化钾静滴浓度不得超过0.3%(40mmol/L)。

每日静脉补钾时间不少于8小时。

第二天补液: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

一般改为口服补液盐。

生理需要量每日60-80ml/kg,用1/3-1/5张含钠液。

继续损失量按“丢多少补多少,随丢随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19.脱水程度
轻度脱水:丢失水分为体重的3%-5%(30-50ml/kg);中度脱水:丢失体重5%-10%(50-100ml/kg);中度脱水达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20.补钠量
需补充的钠量=[血钠正常值(mmol/L)-血钠测得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如:女性病人,60kg,血钠130mml/L。

补钠量=(142-130)×60×0.5=360mmol/L;以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计算,补充氯化钠21g,当天先补一半,即10.5g,加每天正常需要量4.5g,共计15g。

输注5%葡萄糖盐水1500ml 即可,此外还需补充日需水量2000ml。

其余一半第二天补充。

21.血浆渗透压(mOsm/L)=2(Na+K)+葡萄糖+尿素氮(单位均为mmol/L),血浆渗透压正常为280-310 mOsm/L,低于280为低渗,高于310为高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