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机理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注: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神经。
(2)神经元的 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并 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效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低等动物 偉履虫,变描虫八 植呦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寻⑻輒爬行动物)及人J 非条件反射*先夭的,俺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编手反射,排尿反肘) i 祭件反弗 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淡虎芭变)(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1)反射弧组成:①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④ 传出神经;⑤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轴究}神经纤维早中绘未梢WE -3啓中蟆应激性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 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1) 传导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2) 传导过程:声息状赣未受刺澈町 丁兴奋狀恋〔受至恻激后) 丁静息狀态:外正內贡K 外渝 U 1外頁內正1V 内療 U 1外正內貞Nf 外涼 管息电傥 謝作电住 欝息电傥 ■腿外|未先苗部位=> 兴奋部住局小电流[膜內:买奋部位 0 未兴奋咅附〔与传导方向相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1、传递方式: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 突触实现的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知识拓展 神经递质异常情况分析
(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 则突触后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或神经递质 被某种药物代替,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突触后神经元 不兴奋或不抑制。
学以致用 止痛药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 冲动的传导。用药后,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的量不变。试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 A.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可以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结合 C.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合成 答案:A
↓ 恢复静息状态: 局部电流 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 同样的电位变化,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 静息电位 。
3.传导特点: 双向 传导(离体状态下)。 微思考1.为什么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有双向性? 提示:受刺激部位与两侧部位均有电位差,均能形成局部电 流。 2.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外的Na+以哪种跨膜运输方 式进入细胞内? 提示:协助扩散。
(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实验设计:先刺激图中a处,测量c处的电位变化;再刺激图 中c处,测量a处的电位变化。 ②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a处电位改变, 则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判断电表是否偏转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电表的指针是否偏转,判断的依据是测量过程中两电 极指针之间是否存在电位差。存在电位差,电表指针就会偏 转;没有电位差,电表指针就不会偏转。
典例剖析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 经纤维上的电表。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表 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引言1.1 概述概述: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指人体内部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使得身体的各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这些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相互协调作用,保持机体的稳态。
人体内部的环境是极其复杂且多变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机体内部各种生理指标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对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机体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使得内部环境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神经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对机体内部环境进行调控。
例如,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神经系统会通过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以应对外界威胁。
此外,神经系统还参与调节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
内分泌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各种激素来调节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以影响代谢速率等。
这些激素通过在血液中传递和作用于靶细胞,来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免疫系统也参与了机体稳态的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的侵害。
在应对感染或其他外界刺激时,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并释放细胞因子,以保护机体免受损害。
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方式。
这些机制相互协调作用,确保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通过了解这些调节机制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为人体健康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以解析机体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
以下是各部分的简要介绍: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该部分由三个小节构成。
1.1 概述:该小节将对机体稳态调节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解释为何稳态调节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 递的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递质
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速度
快
慢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产生兴奋: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通透性增加,Na+内流。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课标要求
• 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 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 维传导
3.分泌方式:胞吐 4.受体:糖蛋白 5.作用机理: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 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电位变化。
6.去向:起作用后被迅速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拓展引申:
1、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属于哪 种方式?体现了膜的什么特性? 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为何突触小体中有很多线粒体? 胞吐消耗能量
神经元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 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 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
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主要突触类型:
轴突—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树突相接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
/mV
膜 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电 位
时间/ms
a点之前——静息电位,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外正内负; ac段——动作电位形成,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
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cd段——静息电位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
模块三稳态与调节01 内环境和神经调节-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2)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如下:①先用剪刀将神经元A的___________剪断。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若__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1.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2.明确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和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3.组织水肿的五个成因: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下降
升高
增强
例1.(2022·广东)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
1
1
2(或4 2 1)
单向传递
C
例9.(2022·浙江)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
二、神经调节
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电信号
电信号
例5.杜冷丁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剂,与吗啡有相同止痛镇静的作用,经常使用会上瘾。杜冷丁并不会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推测杜冷丁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调节(高三一轮复习)

④比较兴奋传导方向和局部电流方向:
调节基本方②式是记忆。 是将获得的经验进
(1)静息电位的形成
在膜内,兴行奋传贮导方存向与和局部再电流现方向的相同过。 程。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3)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内 负,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 过程中,Na+通道开放;
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de段——静息电位。
5.(山东) 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
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
描述错误的是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 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7.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过程。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 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 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 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 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 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 膜内
6.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
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D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 B.钠离子大量内流是发生在cd段 C.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
_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机制。
2.说明兴奋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3.认识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1.科学思维——构建模型分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和过程。
2.实验探究——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
3.社会责任——通过分析毒品等的危害,做到洁身自好,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知识点(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1)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受刺激后变为外正内负(×)(2)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3)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5)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1.(生命观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1)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什么?提示: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平衡,即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高,Na+浓度比膜外低。
②静息状态下,膜上K+通道处于开放状态,K+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K+的这种跨膜运输属于什么方式?有何特点?提示:协助扩散;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ATP,顺浓度梯度进行。
(2)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通道打开,此时Na+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请推测此时跨膜运输的方向是内流还是外流?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提示:内流;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而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比膜内高。
(3)动作电位达到峰值后,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与静息电位的膜电位状态相反,这种膜电位状态称为反极化。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区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细胞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激素、组织胺、CO2、H+等),通过体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 功能进行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作用一般比较缓慢,广泛而持久。
结构基础:内分泌系统、体液
基本方式: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 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判断依据:是否有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参与调节过程
1.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环化——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通路能够调节细胞 内的生物活性反应和平衡。在饥饿情况下,肾上腺髓质可分泌肾上腺素参与血糖调节,使血糖浓度升 高,调节机理及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R-酶p”为蛋白激酶A复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饥饿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B.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与G1蛋白结合,使细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C.cAMP能改 变R-酶P复合物的构象,酶P与R结合后处于活化状态,催化肝糖原的分解D.体内产生G1、G2蛋白抗 体或信号分子X的含量过高等都可能导致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
题目速览
【答案】D【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 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 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寒冷刺激下,神经调节下,骨骼肌不 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A正确;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以减少散热,B正确;C、寒冷环境中,神经—体液调节下,使甲状腺激素分泌 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C正确;D、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分泌 的,D错误。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触
类型 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传递机制 化学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 突触后膜(胞吐) 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特点 单向传递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对某些药物敏感 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效应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兴奋或抑制
参考答案
1、A 2、A 3、B 4(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 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 (4)轴 内
无感觉无效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神经中枢产生的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 形式传向效应器 将传出神经传来的 神经冲动转变成肌 肉或腺体的活动
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有感觉无效应
膝 跳 反 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电位差引起电荷移动 →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 沿神经纤维传递
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 选项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 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的距 离越近,肌肉的收缩就越强。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 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 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神 经 调 节
㈠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元 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㈢ 兴奋的传导 ㈣ 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
丘脑 大脑 间脑 下丘脑 脑 脑干 中脑 中枢神经系 中枢 小脑 脑桥 脊髓 延髓 躯体感觉神经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 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交感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下丘脑 有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脑干 有心血管、 呼吸中枢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W 书写中枢 V 视性语言中枢 H 听性语言中枢 S 运动性语言 中枢
A.①②③④ C.②③ B.①②④ D.①③
4、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 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 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 ,乙图是甲图中 是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 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称是________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 供 。 (2)[③]的名能量的细胞器 [ ]_________。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 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 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 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 (4 [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在 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 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元
反射弧
反射弧分析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各结构特点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 殊结构 感觉神经元 功能 感受一定的刺激并 产生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 奋以神经冲动的形 式传向神经中枢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 影响 无感觉无效应
传入神经
无感觉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功能 的神经元群
将传入神经传来的 神经冲动进行分析 综合并产生兴奋
躯体运动中枢
练习题
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 或胞体
2、.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 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兴奋或抑制
→ 形成局部电流 →
膜电位变化
小结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K+外流)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Na+内流) 形式 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膜外 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特点 双向性、非递减性、生理完整性、相 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过程
→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 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 → 作用于突触后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