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共张精品PPT课件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 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 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 体或树突等相接触而共同形成突触。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 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
受
刺
激
膜对Na+通透性增加, Na+大量内流
局部电流 电位表现(未兴奋):内负外正 电位差
电位表现(兴奋):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 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 (神经冲动) 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化学信号)
神经中枢: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几个 神经元?
至少需两个。 大多数反射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神经元参与 。 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4你. 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
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神经节:
是功能相同的神经元在中枢以外的 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
4.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神经元的 结构:
细胞体
突起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
轴突:较长,只有一条
末端有轴突的分枝
树突 细胞体
神经纤维
轴
轴突
突
髓鞘
末
梢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5讲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生命观念)2.比较人脑的不同区域的功能;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科学思维)3.通过探究反射弧的完整性,培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科学探究)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连线)组成功能①大脑a.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②脑干b.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③小脑c.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④下丘脑d.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⑤脊髓e.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提示:①—e②—c③—d④—a⑤—b(2)外周神经系统①分布:全身各处。
②组成③自主神经系统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及功能(如表所示)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交感神经比较副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安静状态扩张瞳孔收缩扩张支气管收缩加快心跳减慢抑制胃肠蠕动促进减弱消化液分泌活动增强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①神经元包括b细胞体和突起(包括a树突和c轴突)。
②神经纤维与神经a.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b.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2)神经胶质细胞①分布: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
②数量: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③功能: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
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提示: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2.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调节

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神经调节1.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3.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作用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在日常生活及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很常见,反馈调节有正负之分,下列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有几项( )①电冰箱、空调的调温系统②某学习刻苦的同学得到表扬后,学习更加刻苦③大多数激素分泌④人体体温调节过程⑤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数童关系变化过程⑥某湖泊受到污染后,鱼类的数量越来越少A. 6项B. 5项C. 4项D. 3项5.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分解,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6.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神经元树突膜和胞体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B. 淋巴细胞膜上有淋巴因子的受体,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C. 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受胰岛素刺激后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D. 甲状腺细胞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两种激素协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7.如图1表示胰岛素浓度与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
高中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脑干
(有调节呼吸 、心血管运动 等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 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 尿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 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 靠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无效应
兴奋
既无感觉又 神经中枢:分析,综合
无效应
兴奋
归纳总结:只反有射感活觉动需要传经出过神完经整:的传反导射兴弧奋来实现, 无只 无如 损效有 效果,应感 应反反觉射射弧就中不任能效何进应兴环行器奋〔节。:肌在作肉结出收构相缩和应或功反腺能响体上分受泌〕
注:人体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思考与讨论
1.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吗? 不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损伤也不能产生感觉
流方向 膜内: 兴奋部位
非兴奋部位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 一致。
〔1〕过程:
刺激
电位差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回路〕
又刺激相近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2〕特点〔方向〕 : 双向传导〔在生物体内:单向〕
〔3〕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探究:为什么会产生电流?
神经纤维
突触
传导形式
以电信号传导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传导速度
迅速
较慢
传导效果 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分析
〔1〕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 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速度, a 点先兴奋, d 点后兴奋,电 流计发生两 次方向相反 的偏转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PPTppt文档

4、根据切断、刺激的方法确定,若切断神经后,刺 激外周段不反应,而刺激向中段反应,则切断的为传 入神经,反之则是传出神经。
例 脊神经的背根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机能;反之,腹
根具有传出功能。将脊蛙(只毁脑的活体)某脊神经的背根剪断,
+
+
+
总结:
刺激 受刺激部位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产生 电位差
电荷的定向移动 形成
局部电流
兴奋不断传导
例:在同一个神经纤维上,电极连接有以下4种情况,其中
A ac=cb,当给予适当刺激后,电流计偏转方向相同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
1.生理完整性 神经纤维必须保持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的完整才能传导冲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2)动作电位的形成----受刺激时产生兴奋
解 释:神经纤维接受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 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侧,表现为外负内正。
由于神经 冲动造成膜周 期性的电位变 化,即由膜的 外正内负到外 负内正,再到 外正内负的过 程称为动作电 位
例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
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
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
当降低S溶液中Na+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
作电位,可观察到 A.静息电位值减小
(D ) B.静息电位值增大
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2021届生物大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课时作业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河北保定高三模拟)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②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D.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解析: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A项错误;发生反射活动时,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①传入到神经中枢②,神经中枢的“指令”沿传出神经③传达到效应器,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项正确。
2.(202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A 正确;由图甲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l-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据图乙可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突触后膜的Na+通道未打开,阻碍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使突触后膜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但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第8单元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调节某一功能的 神经元群
既无感觉也无效应
运动神经元
只有感觉无效应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 只有感觉无效应 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3: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 元?
➢ 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 ➢ 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
第25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
调节
[考纲明细]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 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1 反射和反射弧
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 神经
脑神经 脊神经
脑 中枢 脊髓 神经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
神经纤维
神经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思考1:神经元、神经纤维与 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 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 纤维。
➢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 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神经细胞
树突
细胞体
轴
细胞核
突
轴突
末 梢
髓鞘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神经元
突起
轴突:长而分枝少的结构把冲动传离细胞体
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 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题组一 反射及其类型的判断 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 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培优 考点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25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关辨析判别夯基固本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P16—正文)()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完成。
(P17—思考与讨论)()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P17—正文)()4.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静息电位。
(P18—图2-2)()5.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P18—小字)()6.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P18—小字)()7.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直接接触,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P19—正文)() 8.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一氧化氮、氨基酸类等。
(P19—相关信息)()9.大脑皮层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有关。
(P20—图2-5)()10.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P20—正文)()11.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P21—正文)()第二关小题题组自助狂刷题组一刷基础小卷——固知识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神经损伤后产生的信号会激活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向脑内病灶迁移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修复。
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织修复的实现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组成神经细胞细胞膜的脂质包含磷脂、脂肪等C.损伤信号使神经干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细胞膜外D.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小分子,与胰岛素的分泌方式不同3.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4.下图为神经肌肉接头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单向传递B.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C.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 TPD.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结构5.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6.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一种含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考生物复习:第25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学科素养】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传导相适应。
2.科学思维—模型与建模:研究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归纳与概括:分析兴奋的产生和传递原理。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
知识点1反射与反射弧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有关反射与反射弧的问题
(1)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c,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de。
(填字母) a.望梅止渴b.膝跳反射c.眨眼反射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e.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2)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⑥神经节。
(3)直接刺激④,能(填“能”或“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4)破坏④处结构,刺激①处,肌肉不能(填“能”或“不能”)收缩,大脑能(填“能”或“不能”)产生感觉。
方法规律
1.反射与反射弧之间的相互关系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是反射弧的功能;只有反射弧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归纳反射与反射弧的五个易错点
(1)误认为所有生物都有反射
只有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反射。
如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只有应激性。
(2)误认为所有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只有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如
下丘脑、脊髓等。
(3)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强度过弱,则不能引起反射活动。
另外,还需完整的反射弧。
(4)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是反射。
(5)误认为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知识点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础回顾
请回答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问题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表现及形成机理(连线)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局部电流及兴奋传导的方向
方法规律
1.
类型膜电位表现产生原因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Na+内流
2.
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兴奋传导的方向双向传导
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知识点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有关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相关问题
(1)写出图甲中A、B突触的类型
A:轴突—细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2)写出图乙中标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3)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递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在图丙箭头处给予适宜刺激,可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有b、c、d、e,但a处不能检测到,说明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5)图乙③中的物质为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其分泌到⑤的方式为胞吐,由⑤运输到⑥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方法规律
1.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六个要点
(1)突触的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轴突—树突型。
(2)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传递过程
(4)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6)作用效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突触传递的两点重要提示
(1)突触小体不等于突触
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该处的膜构成突触前膜;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知识点4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基础回顾
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饮酒过多会导致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分别与③④②内中枢受到影响有关。
体温、血糖、水盐等调节中枢位于①;排尿、缩手及膝跳反射等中枢位于⑤。
(填图甲中序号)
(2)据图乙连线人脑的高级功能
方法规律
1.归纳各级中枢的功能
神经中枢功能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言语区不同区域名称的简写英文字母,分别取自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S(speak)、W(write)、H(hear)、V(vision)。
S区受损不能讲话,W区受损不能写字,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V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
考点1反射和反射弧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典例精析]
(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①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破题关键]①—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只要反射能形成,反射弧中的神经元均兴奋。
[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