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3讲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调节》PPT课件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兴奋
递质
突触小体(突触
突触前膜
小泡)
突
突触间隙
触
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思考与讨论:
1.突触小泡的形成与何种细胞器有关? 2.神经递质可以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吗? 3.突触小体内完成的是何种信号的转变 ? 4.兴兴导奋奋速由在度突突要触前触慢散膜处的以传传原至及递因突对比是触突在什后触神么膜后经?,膜需纤的要作维经用上历过的递程传质的释放、扩
答案
①在第一对脊神经根背根中央处剪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 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应
发生蛙后肢 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②在第二对脊神经根腹根中央处剪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 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 发生运动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 具有传出功能。
兴奋的单方向传递
轴突
突
触
下一个神经元的 树突或胞体
轴突
比较兴奋的传导
信 号 形式
传 导 速度
传 导 方向
实
质
神经纤维上 的 传导
电信号
快
双向 膜电位变化→局部 电流
细胞间的传 递
化学信号 慢 单向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练习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负或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B
1.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联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据图 回答:
高考生物复习:第8单元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1.(2020·安徽安庆期末)下列变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的是( )A.进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B.饮用食醋后胃液pH下降C.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因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上升解析:选C。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胃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不符合题意;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属于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C符合题意;尿液属于外分泌液,不属于内环境,D不符合题意。
2.(2020·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在内环境起作用B.内环境是一个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不变解析:选C。
有的激素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起作用,有的激素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内环境的缓冲体系主要由H2CO3/NaHCO3构成,B错误;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C正确;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3.(2020·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丁均属于内环境B.甲中不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C.丙中的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丁可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内液解析:选C。
根据单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乙为血浆,丁为血细胞的细胞内液,丁不属于内环境,A项、D项错误;组织液中会发生抗原与抗体的结合,B项错误;淋巴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项正确。
4.(2020·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和③细胞所处的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解析:选B。
神经调节课件

脑 中枢
神经
间脑 脑干
脊髓
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区别
中枢神经是神经系统分类中的概念,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是指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汇集在一起,调 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 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最高级中枢
大脑
脑 小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
低级中枢
材料分析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经输尿管流入
膀胱暂时贮存。当膀胱内尿量达到一定程
度时就会引起尿意。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
在脊髓。
资料3:有些人 由于外伤等导 致意识丧失, 出现像婴儿那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 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 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 儿经常尿床。
样尿床的情况。 资料4:在医院做尿检
注
意
不重
短期记忆 复
遗忘 (信息丢失)
遗忘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 重 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复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
长期记忆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永久记忆
,不会写字
W
失写症
S
失读症
H
V
视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此区发生障碍 ,不会讲话
运动性失语症
此区听发觉生性障语碍言中枢 ,不能听懂话
听觉性失语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 (Sport) (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失语症)
Hale Waihona Puke 言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语 区
第23讲 神经调节

第23讲神经调节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神经细胞)(2)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提醒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2)反射弧提醒①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②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③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弱过强,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④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
(1)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2)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3)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生(√)(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5)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1.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什么不同?选择性必修1 P23“思考·讨论”提示膝跳反射为二元反射弧没有中间神经元,缩手反射为三元反射弧有中间神经元。
2.“吃梅止渴”“望梅止渴”和“谈梅止渴”的反射类型一样吗?选择性必修1 P24“图示拓展”提示不一样。
“吃梅止渴”是人和动物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在人和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谈梅止渴”是与人类语言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考向1结合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考查生命观念1.(2021·江苏盐城期末)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答案D解析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液循环减弱,胃肠蠕动加快,细胞代谢减慢。
2022版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课神经调节课件新人教版.ppt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方式
1.完成“反射”所必备的两个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 (如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宜,刺激“强度” 也要适宜(如给予嗅觉的气味刺激不能引发味觉,反之亦然;刺激强 度小于一定“阈值”不能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只有强度达到或超 过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 度加强而增高)。
射。
(×)
(3)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 )
(4)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如传出神经),则反射不能发
生。
(√ )
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 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
(2)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
A 解析:兴奋的产生需要受到刺激且达到一定的阈值,①②④ 均位于神经纤维上,要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A 正确。 若神经元 a 产生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神 经纤维传导到②处,再经过突触传递到下一神经元④处,但两神经 元的细胞膜对 Na+、K+的通透能力不一定相同,故②处和④处的电 位大小不一定相等;若神经元 a 产生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①处 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导到④处,B 错误。结构③为突触,在突触处,兴 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而不能从突触后膜传递到突触 前膜,C 错误。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因而 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 错误。
考向 2| 兴奋的传导 2.(2020·江苏卷)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神经调节》PPT课件

导入:神经元 反射
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
神经纤维传导 反射
突触传导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5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感觉神经末梢部分
导入:神经元
反射
反射弧
神经纤维传导
突触传导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6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13
再见
14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神经调节
1
学习任务
1、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掌握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3、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2
神经元
3
知识框架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的基本方式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的传导 神经间的传递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4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内
导入:神经元 反射 反射弧 神经纤维传导 突触传导
8
二、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导入:导
9
2、细胞间的传递
轴突
导入:神经元
反射
线粒体
反射弧
突触小泡
神经纤维传导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3 人教版PPT课件

望梅止渴
训练海豚
海豹表演
小孩避雨的活动, 是不是反射?
(是)
从接受刺激到作 出反应的途径是怎样 的?
反射途径
雷雨、风声等刺激 耳 听神经 乌云、闪电等刺激 眼 视神经
大脑中的听觉中枢 大脑中的视觉中枢
脊髓与大脑相通的神经 大脑中的身体运动中枢
脊神经
与下肢活动相关的肌肉
成功避雨!!
二、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讲师:XXXX
日期:20XX.X月44感受器传出神经
效应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4 效应器 5 感受器 1
3膝跳反射中枢 2传入神经
膝跳反射
疼痛逃避反射
神经系统的作用
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反射弧
小结: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反应
反射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2
吃过梅的人,看到或谈到梅时,就会 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 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后天性反射 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条件反射是怎样建立的?
铃声本来是无关刺激,但是 与给食物多次结合后,成了狗将 要进食的具体信号,于是狗只听 到铃声而没有吃到食物,也分泌 唾液。
条件反射需要 强化,否则就 会消退。
生来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神经活动
大脑皮层以下神经 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婴儿的
吮吸反射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意义
青蛙搔扒反射实验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参与才可形成
神经调节精品PPT教学课件

12
刺激强度与电位间的关系
2020/12/6
13
突触
• 类型 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 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 传递机制 化学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 突触后膜(胞吐) • 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特点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对某些药物敏感 • 递质 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 效应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2020/12/6
23
2、.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 表述正确的是
A.刺激a处,会导致b处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处,b、c同时兴奋或抑制
2020/12/6
24
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请选择下列陈述中正确的 选项
• 刺激青蛙右后肢皮肤能引起左后肢运动吗? 如何解释?
2020/12/6
18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 小脑 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 下丘脑 有体温、血糖、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 脑干 有心血管、
呼吸中枢 •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2020/12/6
19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2020/12/6
10
小结
•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K+外流) • 动作电位 外负内正(Na+内流) • 形式 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 • 膜外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 膜内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 特点 双向性、非递减性、生理完整性、相
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2020/12/6
11
2020/12/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题型剖析】 考向一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 往教室 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第二十三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 节
[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5 年 20 考)。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5 年 25 考)。3.人脑的高级功能 (Ⅰ)(5 年 16 考)。
考点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基础要点回扣】
1.反射与应激性 反射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在 中枢神经 规律性应答 系统 。包
+
电信号
形式传导。
外流 内流
N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 形成了 局部电流 。
电位差
,
(4)过程
(5)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 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a~b 段:静息电位。Na 不能内流(离子通道关闭)、K 却能 外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 白、不耗能,为协助扩散),呈内负外正;
刺激 区别 神经联系 神经中枢 意义 实例
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 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联系 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 条件刺激 射 ――→ 条件反射 强化
3.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活动需要有 传入神经、 完整的反射弧 才能完成。反射弧由感受器、
神经中枢
(7)如果破坏了反射弧的某一结构 (如传出神经 ),则反射不能发 生。( √ )
2.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
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 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 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3.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会做出反应, 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 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
2.(2017· 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考向二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 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 点,甲、乙是分别置于神经纤维 B、D 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基础要点回扣】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细胞体 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 突起 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外 外 正 负 内 内 负 正 产生原因 K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应激性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应激性,而 反射只是具有 神经系统 的高等生物才具有的。
2.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比较项目 形成过程 非条件反射 通过遗传获得,先天 具有的 非条件刺激,不经过 大脑皮层 永久性的,数量有限 的,固定的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 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 的生存环境 条件反射 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 的 条件刺激,经过大脑皮层 暂时性的,数量可不断增加 大脑皮层 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 时分泌唾液等 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等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腺体
或肌肉)组成。
(1)图中有 经元—— 感觉
3 个神经元。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包括 神经元和 运动 神经元。
两
个神
(2)直接刺激传出神经,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不属于 。 单向 的。
(3)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
(4)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反射 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因此必须保证反射弧结 构的 完整 性。
[疑点辨析]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反射弧,而神经调节的基 本方式为反射。( × )
(2)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 答。( × )
(3)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 射。( × )
(4)感受器是指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 ( × ) (5)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的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 (6)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 × )
+ + + + + + +
+
[疑点辨析]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 Na 内流的结果。(
+
√
) √ )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A.刺激 a 点引起 A 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 B.图中 D 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 C.若刺激 E,A 不发生反应,说明 E 被破坏 D.刺激 b 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化
4.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D.③损伤不会影响泌尿、四肢运动等方面功能
+
+
(2)b~c 段:动作电位产生过程。Na 内流(离子通道打开,此过 程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耗能,为协助扩散), K 却不能外流(离子通道关闭); (3)c:零电位。Na 内流、K 不外流; (4)c~d 段:动作电位。Na 内流、K 不外流,电位呈内正外负; (5)d~e 段:静息电位恢复过程。K 通道开放,K 外流。 (6)e~f 段:静息电位。